一件生活中「最基礎的養生問題」,也是大家最應該關注的「養生細節」。常言道「水充足,人健康」,養成健康的飲水習慣,您的身體會收穫不少的「好處」。當然,飲水有「量」需控制,不可盲目多與少,適「中」飲水趨平衡,注意細節是關鍵。好好喝水,希望每個人都養成健康的飲水習慣。
喝水並不等於排毒:
這個概念需要大家最先看清。首先,「排毒」的概念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解釋,排毒理論多是一種噱頭,不存在現代醫學的「概念」,人體有著正常的新陳代謝,無需過多幹涉,靠某種食物、藥物並不存在所謂的「排毒功能」。
水,不可「缺」,亦不可「多」:
您一定認為「喝水」是一件小事,但它卻對身體有著「不小的作用」。
身體缺水,身體容易出現多種「乾燥表徵」,比如皮膚乾燥、大便乾燥、無力、嘴唇皸裂、尿少、甚至頭痛等問題。如果在大量腹瀉、出汗、嘔吐導致體液快速丟失且來不及補充水分時,甚至可能會導致昏迷、休克,更嚴重時甚至會增加猝死的風險。
缺水很「尷尬」,水喝多了同樣會給身體帶來煩惱,如果一次性飲水過量,水分攝入過多容易稀釋血液中的鈉鹽濃度,導致組織細胞出現膨脹,這就容易導致身體出現頭暈眼花、虛弱無力、嘔吐、心跳加快等症狀,這些被統稱為「水中毒」;嚴重「水中毒」也會導致出現昏迷、腎衰、甚至死亡。
所以,飲水不可「多」或「少」,平衡飲用才是「真」。按量飲水,足量飲水,均勻飲水,身體才會更加受益。
喝多少?
對於男性朋友而言,每日的水分攝入量應該達到「3000毫升」,女士應該達到2200毫升。當然這個量並不是「每日喝水的量」,它包括了食物中攝入的水分。
對於飲水來說,建議成年健康個體單日滿足1500—1700毫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薦量)。
健康喝水,應該養成的「細節」:
喝水,並不應該是「強加於身的事情」:喝水,更應該是自身從內而外養成的習慣。每天要有「刻意飲水」的感覺,飲水是一種主動行為,而不是「被動強制作為」。從孩子時期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這必定會讓你受益終生。
沒事的時候就「喝水」,別給自己設置飲水時間:如果您真的會忘記喝水,那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飲水計劃。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請您將喝水當成「看表」一樣的常態,過一會就去喝點,將喝水貫穿於整個生活。
有些時候要喝水(三個時間段要刻意喝水):晨起後要適當補水,睡覺之前也要適當補水,運動之後必須補水,痛風或者高尿酸人去要增加補水。
水溫要關注:喝水,請適當注意水溫,不喝太燙和過涼的水,水溫應接近於體溫,一般建議喝40攝氏度左右的白開水,最高溫不建議超過「威脅身體的65攝氏度」。
健康飲水,是一種習慣;強制飲水,是自己的一種態度;為了身體,請(希望)您能重視飲水這件「小事兒」。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