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進入零售業時候,經常想,為什麼臺灣「統一超商」的商標怎麼和「7-11(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的一樣?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也知道,在中國內地不同地區的7-11店,是由不同背景的幾家公司出資開辦和經營的。所以,小編想更細緻的談談「7-11」 的話題。
7-11(日語:セブン-イレブン)便利店(商標中的表記方式為:7-ELEVEn)。
7-11的正式商標表記方式為「7-ELEVEn」,其中除了結尾的n為小寫外,其餘英文為大寫。
此種設計的原因,在華人地區(尤其是臺灣)的民間說法是因為風水的因素(大寫N的最後一划為往外,表示會將錢財散出去,而小寫n的結尾為往內,表示會吸引錢財進來),不過官方說法則表示此設計在美國南方公司時期就已存在,而當初設計者只是因為美觀問題才創造出此商標,然而由2009年2月4日日本電視娛樂節目《雜學王》中所採訪得到的推論是「可能當時的商標法中不允許一般名詞(這裡是數詞)作為商標來註冊登錄」,許多民間說法是:小寫n是為了提醒顧客eleven是晚上(night)的時間。
在本文中為了讓文章中的名稱一致,下文中將「7-11」這個說法,統一寫為「7-Eleven」。
它是一家美國品牌
1927年7-ELEVEN(7-11)連鎖便利店的前身Southland Ice Company創立於美國德州達拉斯(Dallas, Texas),主要業務是零售冰品、牛奶、雞蛋。
1927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創立,7-Eleven的名稱則源於1946年,藉以標榜該商店營業時間由上午7時至晚上11時,後由日本零售業經營者伊藤洋華堂於1974年引入日本,從1975年開始變更為24小時全天候營業。
1946年,南方公司(The Southland Corporation )將營業時間延長為早上7點到晚上11點,於是誕生了「7-ELEVEN」。
1964年7-ELEVEN開始特許加盟(FC)經營。
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Ito Yokado)與美國南方公司籤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日本第一家7-ELEVEN店開業。
1987年 美國南方公司多元化擴張失敗,並在3年後申請破產。
1991年,伊藤洋華堂購買了這家公司73%的股份,成為美國南方公司最大股東。
1999年4月28日,美國南方公司正式改名為7-ELEVENINC.。
被日本伊藤洋華堂收購
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Ito-YokadoCo.,Ltd.)同美國南方公司籤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獲得「7-Eleven」便利店模式在日本的發展權。
1974年,「7-Eleven」日本第一家便利店在東京開業。在成立之初,伊藤洋華堂內部相當反對,鈴木敏文以即使失敗也不影響母公司為條件,取得公司高層的首肯。
1975年開始變更為24小時全天候營業,成為在日本廣受歡迎的連鎖便利店。
到1990年,伊藤洋華堂公司已將4000家「7-Eleven」連鎖便利店開遍日本各地。
「7-Eleven」模式在日本取得成功的同時,卻在美國徘徊在生死邊緣。
1991年,由於多元化擴張失敗、大型購物中心和折扣店的惡性競爭等原因,美國南方公司無奈破產重組。
這時,伊藤洋華堂公司子公司7-Eleven Japan及其一家合作夥伴收購了南方公司72.7%的股份。後來,7-Eleven Japan又收購了這家合作夥伴。
1999年,美國南方公司更名為7-Eleven, Inc.,也成為7-Eleven Japan的子公司。
2005年9月1日,伊藤洋華堂成立新控股公司「7&I控股」(Seven & i Holdings Co., Ltd.),統一管理伊藤洋華堂、美國7-Eleven INC.及7-Eleven Japan,並於2005
年11月9日正式完成收購7-Eleven INC.的全部股權,使這家美國公司成為全資子公司,同時也自美國證券市場退市。
統一超商借7-Eleven成臺灣零售老大
1978年,臺灣統一企業集資創辦「統一超級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79年引進「7-Eleven」。
1979年5月,14家「統一超級商店」在臺灣開業。
統一超商草創初期道路非常艱辛,因長期虧損,1981年底公司被並回母公司超商事業部,第七年終於扭虧為盈。
1987年,「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President Chain Store Corporation)再度獨立。
在母公司統一企業的全力支持下,統一超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努力與摸索,通過積極展店和創新行銷,開啟了臺灣便利商店的黃金時代。
1990年,成為臺灣零售業霸主。
2000年,美國7-Eleven, Inc.和統一超商了籤訂永久的授權契約。
1997年,統一超商與美國星巴克(STARBUCKS)合資成立「統一星巴克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統一超商旗下經營幾十個零售品牌,除7-ELEVEN之外,還包括統一星巴克克、酷聖石冰淇淋、博客來等。
統一超商、泰國正大、韓國樂天、日本伊藤洋華堂都有意染指「7-Eleven」在上海的經營權,造成上海經營權多年難定。
最終於2009年,統一超商取得「7-Eleven」在上海的特許經營授權。同年,「7-Eleven」便利店在上海開業。
牛奶國際主導港澳、華南經營權
牛奶國際(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是英資怡和集團(Jardine Matheson Group)旗下亞洲著名的零售集團,主要經營超級市場、大型超市、便利店、美健產品零售店及家居用品店。
旗下經營的主要品牌有:全港最大的連鎖超市惠康WELLCOME(港臺、菲律賓)、「7-Eleven」便利店(中國內地、港澳、新加坡)、萬寧(港澳、中國內地)、宜家家居(香港、臺灣、印尼)。
牛奶國際擁有「7-Eleven」在香港、中國華南地區及新加坡三地的經營權。香港首間「7-Eleven」於1981年設立,澳門亦於2005年間設首間分店。
1992年,牛奶國際獲得美國南方公司的授權,開始在深圳開設「7-Eleven」便利店;1995年,開始在廣州開設「7-Eleven」便利店。
2001年,牛奶國際與廣東信捷商務發展組建合資公司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並獲準在廣東開設300家店鋪的通行證。
2006年,「7-Eleven」獲準在華南地區開展特許經營業務。目前,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佛山、中山、江門的分店總數超過700間。
7-Eleven中國內地的發展
從前邊的敘述中,大家已經知道,目前「7-Eleven」在中國內地華南地區的業務由牛奶國際負責運營,上海地區的業務由臺灣統一超商負責運營,而目前其他地區的業務則是由日本7-ELEVEN以合資或獨資模式運營。
2004年,由株式會社7-ELEVEN日本、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成立,負責北京、天津地區業務。2004年,北京首家「7-Eleven」便利店東直門店開業。
2010年,由柒—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出資的柒—拾壹(成都)有限公司正式獲批。2011年,成都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正式開業。
2012年,山東眾地集團有限公司與株式會社7-ELEVEn日本共同出資成立「山東眾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2012年11月,山東首家「7-Eleven」便利店在青島開業。
2013年,四川新希望集團、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日本Seven&i集團合資成立「新玖商業發展有限公司」。2013年底,重慶首家「7-Eleven」便利店開業。
按照7-ELEVEN公司的統一規劃,中國地區的「7-Eleven」便利店的經營將分為十個區域。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情況
在全球範圍內,「7-Eleven」均以提供經營管理方法及品牌授權,收取特許費的方式協助當地特許經營商的發展。
發展至今,店鋪遍布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7-11便利店分布在全世界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6003家便利連鎖店。全世界每天超過2000萬人次接受7-Eleven提供24小時全天便利服務。
最新官方數據,截止2015年5月31日全球各地區授權經營的「7-Eleven」便利店數量分布如下:(數據來源/美國7-Eleven INC.公司)
本文轉載來自:全球企業動態,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