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女兒緩解壓力,避免逃學問題
逃學是處在學齡期的青少年學生在上學期間擅自離開學校的行為。逃學是厭學心理發展到較高階段的一種逃離學校生活環境的行為。學習原本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然而在今天,大人和社會的極端功利化抹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快樂。厭學、逃學與學習困難等就像慢性瘟疫一樣在聰明可愛的孩子身上蔓延開來,讓父母頭疼,更讓孩子苦惱。幫女兒緩解壓力,避免逃學問題
逃學會讓孩子接觸不良信息和壞人,會耽誤孩子的前程,會妨礙孩子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會讓孩子成為碌碌無為的平庸之人,尤其是女孩子,受到的傷害可能會更大。要知道,很多離開學校流落到社會上的青少年,由於沒有文憑和能力,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好職業,最終只能長期顛沛流離,或者做些勞動強度大、薪水報酬低、危險係數高的工作。而許多找不到工作或無法忍受這種工作的人,就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從而毀掉自己的一生。
逃學曠課是學校教育中的一種「病理現象」,其結果往往導致輟學,並常常同違法犯罪行為緊密相連。多次逃學的學生可能會養成習慣性逃學心理,與集體相隔疏遠,與老師和同學相牴觸。逃學也為學生產生不良行為提供了機會,因為這種學生正是壞人教唆犯罪的對象。
孩子逃學後,常常是看書睡覺,在外閒逛,或與有不良習氣的夥伴一起鬼混等。孩子逃學除了直接影響學習外,還會滋長不良的品德,因為孩子逃學後,逃避了學校教育和規章制度的約束,容易受到小區街頭不良影響的感染。他們在外遊蕩,容易進入一些不宜進入的娛樂場所,有的孩子本來就有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賭博、迷戀遊戲機等),離開學校環境後會變得放縱自己、自由作為。同時,在不良團夥的拉攏或壞人的教唆下易發生偷竊、打架等行為,甚至走向歧途。所以,孩子逃學是走向違法犯罪道路的一個危險信號,必須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
如果發現女兒對學校的生活感到厭煩時,最好和女兒多多溝通與交流,讓女兒明白,逃離學校,一走了之是最下等的策略,也許這樣可以緩解一時的壓力,但會給未來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壓力。對女兒合理期望,父母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要合理地分析孩子在哪些方面佔優勢,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引導孩子怎樣去努力克服不足,發揮優勢。只有這樣孩子才有信心去應對學習,不會厭學、逃學。父母要多關心孩子,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流,一方面讓他們感覺到父母的關愛,一方面可以及時地了解其平常交友的情況和活動場所,及時對孩子不正確的行為加以引導。
關注女兒的交友對象,父母應該關注孩子交友的對象,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與孩子來往的夥伴都是一些愛逃學、怕學習的孩子,孩子之間就會互相影響,一起商量著逃學後去幹什麼,如何向父母撒謊等。所以父母要仔細了解和觀察來往的其它孩子的表現,如發現孩子與別的孩子一起逃學,就應該與別的家長一起糾正孩子的逃學行為。
不要打罵逃學的女兒,父母發現孩子逃學不要惱火、辱罵、指責孩子,更不要體罰孩子,應採取耐心、熱情、關心的態度。父母要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家長的愛心。同時讓孩子體會到班集體的溫暖、同學間的幫助。這樣孩子才會自覺地改正逃學曠課的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