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育的孩子的道路上,更應該成為孩子們心靈的導師,擁有開闊的視角、至大至剛浩然之氣,去引導孩子們精神世界的成長。
如何才能達到更高的思想境界?我想只有到世界上去行走,在實踐中感知生命的真諦,在獨自的旅行中啟迪自己思想的靈魂,去尋找與世界連接的方式,找到改變生命的格局的途徑,找到淬鍊自己靈魂的純淨之地。
夜間讀到了楊瀾的獨自旅行的感悟,深深地被震撼。而這樣的震撼對於一個老師更為重要,只有老師真正地理解並深深地理解這個世界,才能引導好孩子找到精神的歸宿,引領著孩子去探知未來的世界,才能堅定孩子勇於面對任何困難的信心。
2009年2月,楊瀾遠赴非洲馬賽馬拉大草原,草原的美景觸動著楊瀾的心靈,草原綠意盎然,與藍天融為一體,恰巧大草原正處在乾旱的季節,成群的野生動物斑馬、大象、長頸鹿等在悠閒地進食,在夕陽的映襯下一片金黃,更有生命在其中起伏,這一切都洗滌著楊瀾的靈魂。
楊瀾曾說:「在生命輪迴的大草原,大自然的熱情和冷靜,生命的美麗與尊嚴,在這一刻讓我無語。」
後來楊瀾和吳徵旅遊島希臘愛琴海上的桑託林島,置身其中,這裡像一張潔白的船帆筆直矗立在海水中,映照著燦爛透明的陽光,湛藍明亮的天空,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讓人感覺到時間到此似乎停止了,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唯有情感,遊了它,所有的航行才會產生意義。
讀到楊瀾那觸及心靈的感受,心卻被硬硬地摔倒了地上,老師什麼時候也能來一次人生的大旅行,讓自己的心靈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的交流,去感知大自然的奧秘,給哪些可愛的心靈的引導,讓孩子們真正地懂得人與自然最純粹的感情。
想一想,現在老師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傳授的微薄的知識,哪有什麼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所產生的情感。生活的柴米油鹽、酸甜苦辣、艱難困苦等等伴隨著老師的生活,更有甚者,生活過得捉肘見襟,生活太多的責任和負擔,讓老師們有時候真不堪重負,感受更多地是生活的不易。
老師需要一次心靈的蛻變,不僅僅是為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孩子能夠更深地去理解大自然給我們人類的震撼,這種震撼,只有老師真正地接觸了自然,那份純粹的感情才能觸動孩子們的心靈。
現在想喊一聲,是否有人能夠聽到,老師需要去親近自然,老師有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