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考,初三的孩子們又迎來了"黑色六月",在挑燈夜戰衝刺備戰的時刻,16 歲的小張卻迎來了他的"至暗時刻",一心撲在學習上的他突然左耳聽不見了,被醫生診斷為"突發性耳聾",一家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初三學生耳鳴一周
過來檢查竟然是突發性耳聾
小張今年上初三,作為班上優等生的他平時學習十分刻苦,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自己還經常找些課外題來做。
臨近中考,課業繁重的他更是成了拼命三郎,每天挑燈備戰,常常要熬夜學習到一兩點鐘才肯入睡。連續多天熬夜下來,兩個月前,小張的左耳開始出現了耳鳴的症狀,總感覺耳朵裡有響聲,有時候父母隔遠點說話,他聽起來還有點費勁。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的他並沒有告訴父母,以為只是耳朵裡進了什麼異物,就這樣忍了一周,沒想到耳鳴的症狀更加嚴重了。
有些害怕的小張這才跟父母講了自己的症狀,父親一聽當時就著急了,趁著周末帶孩子來到浙大一院耳鼻咽喉科門診就診,"醫生,我兒子耳鳴一周了才告訴我們,我們都快擔心死了。"
看著焦急的父親和文靜內秀的小張,耳鼻咽喉科的醫生王密對小張進行了詳細的問診,"醫生,我的耳朵最近老是嗡嗡嗡地響,之前以為是進水了,就沒有過來看,可是最近響得越來越厲害了。""這個可不能拖呀!"王密醫生現場給小張做了純音聽閾測試,發現小張左耳只能聽到 70~80 分貝的聲音,而正常人能聽到 25 分貝以內的聲音,小張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他的聽力終於回來了
"突發性耳聾"的診斷讓小張和他的父親都當場大吃了一驚,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耳聾呢?
"他最近壓力很大嗎?"王密醫生問道,"是的,孩子上初三了,快要中考,這幾天每天都在熬夜複習,經常要凌晨兩三點才睡。"王密醫生表示,很多突發性耳聾都因精神壓力大,熬夜等引發,一開始往往都表現為耳鳴的症狀,如果患者不重視沒有及時前來就診,甚至可能引發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
針對小張的症狀,王密醫生對他進行了針對性的糖皮質激素治療和營養神經藥物治療,在醫生的對症治療下,小張的聽力開始一點點地好轉。
每兩周一次的聽力檢測成了小張最緊張的時刻,從能夠聽到 70~80 分貝,再到 60 分貝、50 分貝、30 分貝,最後穩定在 20 分貝左右,兩個月後小張的左耳聽力終於恢復到了正常人的水平,一家人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對王醫生再三感謝。
王密表示,小張來得還不算太晚,如果出現了相似症狀要抓緊前來醫院就診,如果超過了一個月再來就醫往往只有 50% 左右的有效治癒率。"回去可千萬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學習要勞逸結合,不能忽視身體健康啊!"
什麼是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是指突然性的暫時找不到原因的耳聾,臨床表現為單側聽力下降,可伴有耳鳴、耳堵塞感、眩暈、噁心、嘔吐等。突發性聾治療多採用糖皮質激素、神經營養類藥物、高壓氧治療等方法。突發性耳聾發病急、進展快,開始治療的時間與愈後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應該在發病後 7~10 天內應儘早治療。
王密醫生表示,突發性耳聾幾乎在各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生。年輕人經常熬夜、長期疲勞、長期壓力狀態,一旦再加上外界刺激,這樣的機體狀態會阻礙內耳血液供應,這使得 20 歲至 40 歲白領成為近些年突發性耳聾多發的人群,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預防。
近年來,突發性耳聾的年輕化趨勢正逐年上升,中青年的發病率逐年增加,40 歲以下的患者佔了有一半左右,大部分都是由於勞累、精神壓力、熬夜等原因引起。上個月她還接診了一例 36 歲的 IT 程式設計師,接連熬夜十幾個夜晚,因為工作壓力大、情緒十分焦慮,過來就診之後診斷為中重度耳聾。因為就診及時,經過對應的治療後聽力得到了有效恢復。
如何預防突發性耳聾
1. 有張有弛,避免過勞
有張有弛,避免過勞,但不要徹夜玩樂。忙裡偷閒享受一下"慢生活"。
2. 調整心態,樂觀向上
平時要保持情緒穩定,切忌暴怒狂喜。正面化解與己有關的壓力、矛盾和刺激,保持健康心態,以防"病上弱人身"。
3. 定期查體,排除隱患。
耳聾也可能是全身其他部位疾病連累,如糖尿病、甲減等都可能是潛在殺手。
4. 加強體育鍛鍊,以減少血栓的形成,預防感冒
鍛鍊身體選擇一項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由於部分突發性耳聾的發生可能與感冒有間接關係,因此也要注意預防感冒。另外,注意保暖,避免驟冷驟熱的環境。出現耳朵不適的情況,應儘快就醫。
【來源:半島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