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睡不到6小時初三男生突然耳聾……你的這些行為可能已讓聽力受損

2020-12-11 上遊新聞

3月3日,就是2019年國際愛耳日了,上遊新聞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耳鼻喉科了解到,2018年一整年,新橋醫院耳鼻喉科門診迎來了約3500人次左右的青少年患者,年齡在13-20周歲的患者比往年呈增加趨勢。

「這兩年,青少年突發性耳聾增加最為明顯,這和孩子們日益加大的學習壓力和喜歡戴耳機等用耳習慣分不開。」對於耳病患者發病年齡越來越低,新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鄧安春感到有些焦慮。

初三男孩每晚1點才睡 最終導致突發耳聾

這個寒假,對於15歲男孩小田和他的家人來說並不好過,眼看開學就是初中的最後一個學期,面臨升學考試的小田卻被診斷出左耳重度聽力受損。雖然寒假的後半段他都在醫院接受治療,「但恢復正常聽力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2月7日,新橋醫院春節複診當天,小田就和爸媽一起到耳鼻喉科來看病,「醫生,娃兒左耳好像聽不到聲音了,我們在他耳邊說話他都聽不清!」小田媽媽何女士回憶,過年期間,一家人回到小田外公家過年,何女士就發現兒子經常對坐在他身邊聊天的長輩不理睬,等到她詢問兒子原因時,兒子好幾次都說自己根本沒聽到長輩說話,「我坐得遠的都聽見了,你怎麼可能沒聽見?」經過兒子再三解釋,何女士又用手在兒子兩邊耳側輕輕拍掌,才發現兒子的左耳似乎真的聽不見。

經過檢查,小田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我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開始聽不見的,只記得經常耳朵裡有聲音,但過一會兒就好了。」小田回憶,從進入初三開始,自己就時常耳鳴,但他並沒有在意。

好好的孩子怎麼就突然耳聾了呢?小田一家人百思不得其解,經過醫生和家長的深入討論,最終發現,原因很可能與小田整個初三的高壓學習有關。小田在重慶沙坪垻區的一所重慶市重點中學就讀,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對自己要求很高,希望能順利考上本校的高中,「最好能進尖子班。」

進入初三以後,小田整個身心都更加緊張,除了學校布置的作業,他自己還會找些輔導題,「每晚上基本都是1點多才睡,周六晚上早一點,也要12點多。」很多次,家長都讓他早點睡,但都遭到了孩子的拒絕。

1點多睡覺,早上7點左右又要起床準備上學,過去的半年,每天6個小時不到的睡眠,是小田大部分時間的常態。「他壓力真的很大,有時候我們讓他休息一個周末,他出去玩兒都要帶著複習資料。」

鄧安春分析,小田的耳病應該並不是寒假才突然發生的,「只是他自己沒有在意,才一步步嚴重到耳聾的地步。」

小田耳聾的原因,和長期的睡眠不足以及壓力過大密不可分,近年來,像小田這樣因為睡眠不足和壓力過大而引起聽力損傷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就這兩個月,我們科室就接診了十個這樣的孩子。」

女孩每天戴耳機超過4小時 耳朵聽力嚴重受損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稱,目前全球有約11億12—35歲之間年輕人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受損風險,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是造成聽力下降的「罪魁禍首」。在新橋醫院耳鼻喉科,這樣的聽力受損案例屢見不鮮。

前兩天,經過聽力測試,20歲的何苗(化名)雙耳聽力損失都已超過70分貝,屬於嚴重聽力受損,而她雙耳出現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她長時間用耳機聽歌有關。

從15歲擁有第一部手機開始,何苗就喜歡用手機播放音樂、電視劇等來打發時間。 平日裡無論走路、睡覺,只要無事做,她就會用手機插上耳機聽音樂。每天晚上睡前,何苗還會給手機裡的音樂播放器安上定時關閉的鬧鐘,一直聽歌直到睡著。

生病前,何苗最喜歡入耳式的耳機,「因為這樣與外界的隔離更強,更容易放鬆。」何苗回憶,上大學以後,她每天插著耳機的時間都不少於4個小時。

一個多月前,何苗發現自己對外界的聲音聽力忽強忽弱,同學聊天,有時候她前幾句還能聽清,後面幾句就突然聽不清了,到醫院來檢查,才發現聽力已經嚴重受損。

你的耳朵 需要這樣保護

鄧安春主任介紹,像何苗這樣的「耳機一族」是患耳病的高危人群。長時間處於高分貝噪音環境中,噪聲容易引起內耳損傷,導致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要知道,耳內的感音毛細胞和聽神經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出現問題不及時治療,損害時很多時候都是不可逆的。

如果一定要戴耳機,要做好「兩個6」原則,耳機音量不超過60%,持續佩戴耳機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

另外,頭戴式耳機的傷害要小於入耳式耳機。首先,頭戴式耳機能更好起到與外界隔離的作用,更小的音量也能聽清。另外, 入耳式耳機以很小的面積作用於耳道內,壓強更大,耳膜傷害也更大。

另外,最好不要在運動時戴耳機聽歌,也不要戴著耳機睡覺。

為了保護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及放鬆身心,根據研究,壓力和睡眠不足,都有可能導致耳鳴、耳聾等耳病。

耳部的自我保健按摩,也是減緩聽力下降症狀的好方法。人的耳廓正面有300多個穴位,背面有50多個穴位。這些穴位關聯著人體的各個部位,經常用手掌或手指揉搓耳廓,能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同時,保護聽力也要注意預防感冒,有一部分突發性耳聾的病人可能與感冒有間接關係。同時保持情緒穩定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都對維持耳部血液正常循環有好處。

從篩查方面,新生兒出生3天內應常規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査,發現有聽力障礙要及時復篩和幹預治療。青少年及中年患者出現聽力問題及耳部不適時,建議及時到耳鼻喉科門診就診,老年患者應該定期檢查,建議半年至1年檢查一次。

生活中,若出現耳鳴、聽覺過敏、聽力下降、幻聽、耳流膿、眩暈等症狀,說明耳朵可能出現了問題,需及時到耳鼻喉科就診。

新聞多一點>>

這些行為也可能傷耳

1、泳池中或洗澡時,耳內進水後處理不當。可引起外耳道炎、鼓膜炎,化膿性中耳炎等。 專家提醒遊泳時最好是戴耳塞,如果水進入到耳中,應及時排出,並輔助用乾淨的細棉籤輕輕探入外耳道清理。如果耳內進水後出現耳悶、耳痛、頭暈等不適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對症治療。

2、硬物掏耳朵。稍有不慎就可能損傷外耳道皮膚,引發炎症。提醒:最好用棉棍。

3、用力擤鼻涕。用兩手指捏住兩側鼻翼用力擤鼻涕,易將含有大量病毒和細菌的鼻涕向鼻後孔擠出,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

4、忽視感冒、鼻炎、咽炎。很多人耳朵感染炎症都是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特別是鼻炎、咽喉炎、感冒等都會引起中耳炎等耳部感染。

5、濫用抗生素。像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都屬於耳毒性藥物,這些藥物可能損害內耳、耳蝸、前庭,造成耳聾和平衡失調。

上遊新聞記者 石亨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高三一男生練習英語聽力後突然耳聾!這件事你也經常做!
    小孫是一名高三學生,平時學習經常熬夜,每晚都佩戴耳機練習英語聽力。誰知最近,小孫突然覺得耳朵「嗡嗡」直響,也聽不見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便急匆匆趕到醫院。聽力和耳部檢查結果令小孫父母大吃一驚——年紀輕輕的小孫竟患上了突發性耳聾。小孫今年上高三,備戰高考異常辛苦,經常熬夜,壓力很大。
  • 熬夜、壓力大、免疫力差,突然聽不到,要警惕突發性耳聾
    什麼是突發性耳聾?突發性耳聾,顧名思義就是突然就耳聾、聽不清楚了。它有個可能更廣為人知的名稱,叫做耳中風。如同曹先生的狀況,患者會發現某一耳的聽力突然變差,可能是一覺醒來、講電話時發現電話聲怎麼變小聲了(有些人可能以為是電話壞了)。
  • 連聽2小時耳機 聽力受損不可恢復?
    連聽2小時耳機 聽力受損不可恢復?3日是國際愛耳日,網傳「連聽2小時耳機,聽力受損不可恢復。」對此,記者進行求證,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孫曉梅表示,聽耳機造成聽力受損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屬於慢性損傷。長時間戴耳機,聲波在密閉的空間裡產生共振,對內耳產生不良刺激,容易引起毛細胞受損。同時,在長期的噪音刺激下,內耳毛細胞功能受到器質性損害,是不可逆轉的。
  • 時報組織MP3族接受免費聽力測試 十分之四被診出輕度耳聾
    「其實他明明知道應該有聲音,但就是聽不到。」從醫生的數據來看,音頻在3千赫茲左右時,小王只能聽到37分貝以上的聲音,被確診為輕度耳聾。小王今年二十剛出頭,平時MP3基本不離身。  上周末,參加時報聽力測試的10名MP3族接受了免費聽力測試,其中4人不同程度出現輕度耳聾病症,另外還有耳鳴、重聽等現象。
  • 這些損害聽力的行為你中招了嗎?
    年輕人,你的聽力還好嗎?其實,除了疾病,生活中一些壞習慣也會悄悄偷走我們的聽力,損害我們耳朵健康。  這些行為會影響聽力  1.另外,現代社會中許多年輕人喜歡「煲電話粥」,一打就是幾個小時。更有一些人喜歡經常泡吧,去KTV等音量較大的娛樂場所,遭到高分貝的噪音襲擊,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  2. 壓力過大  長期工作壓力過大,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內耳受到刺激使聽神經毛細血管發生痙攣、阻塞,引起內耳供血障礙,神經上皮細胞缺血、供養不足壞死,從而使聽力在毫無徵兆的時候下降。  3.
  • 臨近中考,杭州初三學生突然耳朵聾了,原因竟是學習壓力太大!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王蕊 孫韻臨近中考,初三的孩子們又迎來了「黑色六月」,在挑燈夜戰衝刺備戰的時刻,16歲的小張卻迎來了他的「至暗時刻」,一心撲在學習上的他突然左耳聽不見了,被醫生診斷為「突發性耳聾」,一家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 這些日常行為損聽力 健康用耳不可忽視
    這些日常行為損聽力 健康用耳不可忽視 原標題:   3月3日是第20個全國「愛耳日」,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麥飛指出,耳機音量過大、高噪音環境、用力擤鼻涕、挖耳朵等日常行為可能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 眩暈、耳悶塞、耳鳴、聽力下降警惕突發性耳聾
    困擾他的,就是突發性耳聾。別以為離你很遠,由於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很多年輕人都曾經中招。「出現聽力下降、耳鳴、耳悶塞感、眩暈,都要檢查聽力。」清遠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翠芳提醒,突發性耳聾,及時治療很重要。以為是耳朵進了水,結果查出突發性耳聾「以前沒試過,以為是很小的事情,慢慢就會恢復,哪裡想到那麼嚴重!」躺在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的病床上,王小姐還很後怕。
  • 保護聽力!突發性耳聾的中醫調治方法
    一則新聞引起甘草的關注,杭州初三學生小張突然聽不見了,一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小張是班裡的優等生,臨近中考,為了考取自己理想的中學,每天挑燈夜戰,總是刷題到夜裡一兩點才肯入睡。兩個月前,小張的左耳開始出現嗡嗡嗡的響聲,他以為是耳朵進水了,不在意。近一周響得越來越厲害了,有時候父母隔遠點說話,他聽起來還有點費勁。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小張父母急忙帶著孩子就醫。
  • 16歲少年通宵玩「王者榮耀」聽力受損老化像60歲老人
    杭州網訊前不久,在杭州,前有學生跳樓、後有少年耳聾。而罪魁禍首竟然都是因為《王者榮耀》…    昨天市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志凌門診,一名學生患者也因痴迷王者榮耀遊戲被緊急送診,雙耳耳鳴嚴重,經過檢查發現聽力嚴重下降。
  • 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聾基因篩查很必要
    如果加上遲發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患者,每年新增的聽障兒童超過6萬。專家表示,聽力障礙重者導致聾啞,輕者導致語言和言語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聾基因篩查有助於早發現、早幹預,幹預後多數孩子能獲得較好的聽覺和語言能力。
  • 臨近中考,杭州初三學生突然聽不見了,一家人百思不得其解
    臨近中考,初三的孩子們又迎來了「黑色六月」,在挑燈夜戰衝刺備戰的時刻,16歲的小張卻迎來了他的「至暗時刻」,一心撲在學習上的他突然左耳聽不見了,被醫生診斷為「突發性耳聾」,一家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王密醫生問道,「是的,孩子上初三了,快要中考,這幾天每天都在熬夜複習,經常要凌晨兩三點才睡。」王密醫生表示,很多突發性耳聾都因精神壓力大,熬夜等引發,一開始往往都表現為耳鳴的症狀,如果患者不重視沒有及時前來就診,甚至可能引發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
  • 聽力受損,怎麼買保險?
    頻繁使用棉棒會造成耳道劃傷,耳膜穿孔和聽小骨錯位,這些都會直接導致聽力下降,頭暈,耳鳴等一系列耳損傷症狀。大約99%的耳損傷患者會在不久後恢復,但確實存在情況嚴重的患者,會永遠失去他們的聽力。除了掏耳屎這個外力因素以外,還有哪些原因能導致聽力受損呢?
  • 突發性耳聾黃金救治時間是72小時 應儘早到醫院排查原因
    專家提醒,如果耳朵有「堵住了」悶悶的感覺,或者突然出現嗡嗡響、滋滋響等耳鳴聲,警惕是突發性耳聾發生前的聽力下降症狀,而這種疾病黃金救治時間是72小時,應儘早到醫院排查原因。中青年人群會由於工作、生活原因壓力大、造成精神過度緊張,這種緊張會引起耳蝸動脈痙攣,影響內耳供血,造成神經受損。而本身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在季節交替氣溫氣壓突然變化、假期生活規律突然改變、情緒劇烈波動、過度勞累的情況下都可能面臨動脈栓塞出現急重度聽力損失的狀況。
  • 一圖告訴你每天睡6小時和8小時的區別
    一張照片不夠震撼?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薩裡大學科林·史密斯教授將26名參試者分為兩組,要求一組人每晚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持續一周;另一組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10小時。一周結束後,抽取他們的血液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缺乏睡眠的這一組參試者體內有數百種基因的功能發生了改變,其中涉及到新陳代謝、炎症、免疫力和抗壓等功能;睡眠不充足還會擾亂生物鐘,讓人一天內的精神狀況不穩定。
  • 愛耳日:聽力受損了還不知道?這些保護聽力小技巧來了解下
    武漢市民:兩三個小時吧,主要是用來聽歌,打遊戲之類的太原市民:有時候可能就一個小時吧,看電影,看一些直播什麼的【字幕】是否了解使用耳機可能會對聽力造成的損傷?太原市民:沒有吧,我放一般是一半聲音,所以就沒什麼影響,我覺得我的聽力還挺好的太原大學生:就是你戴時間長,可能(耳朵)會有嗡嗡的聲音吧,我覺得這也是對耳 朵不好的地方。平時學校體檢會有檢查耳朵聽力這一項,(聽力)還是正常吧。
  • 世衛組織:11億年輕人面臨聽力受損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聽力受損為何找上了年輕人?如何科學的保護聽力?專家為你逐一解答。專家瑪麗亞·何塞·拉維利亞指出,聽音樂耳機音量過高會導致聽力損失提早出現。她說:「我們看到,40歲的人出現了60歲以上人群才有的典型的聽力紊亂,這可能會導致他們未來早聾。」你的聽力和你的年齡相符麼?
  • 臨近中考,初三學生突然聽不見了,一家人百思不得其解
    臨近中考,初三的孩子們又迎來了"黑色六月",在挑燈夜戰衝刺備戰的時刻,16 歲的小張卻迎來了他的"至暗時刻",一心撲在學習上的他突然左耳聽不見了,被醫生診斷為"突發性耳聾",一家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初三學生耳鳴一周過來檢查竟然是突發性耳聾小張今年上初三,作為班上優等生的他平時學習十分刻苦,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自己還經常找些課外題來做。臨近中考,課業繁重的他更是成了拼命三郎,每天挑燈備戰,常常要熬夜學習到一兩點鐘才肯入睡。
  • 小心突發耳聾
    專家提醒,如果耳朵有「堵住了」悶悶的感覺,或者突然出現嗡嗡響、滋滋響等耳鳴聲,警惕是突發性耳聾發生前的聽力下降症狀,而這種疾病黃金救治時間是72小時,應儘早到醫院排查原因。中青年人群會由於工作、生活原因壓力大、造成精神過度緊張,這種緊張會引起耳蝸動脈痙攣,影響內耳供血,造成神經受損。而本身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在季節交替氣溫氣壓突然變化、假期生活規律突然改變、情緒劇烈波動、過度勞累的情況下都可能面臨動脈栓塞出現急重度聽力損失的狀況。
  • 常戴耳機睡覺造成輕度耳聾 聽力下降已成「都市病」
    紅網株洲站3月4日訊(株洲晚報記者 戴凜 通訊員 王佳明)今天是第15個「全國愛耳日」,今年活動的主題是「愛耳護耳、健康聽力」。市殘聯介紹,株洲市現有聽力殘疾人5.92萬人,佔全市殘疾人總數的24.16%。有醫生表示,聽力下降已成為一種「都市病」,發病年齡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