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028
閱讀時間:4分鐘
相信大家都有掏耳屎的習慣,當掏出一塊"陳年老屎"時,那種酸爽感和成就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
然而事實卻是:掏耳朵不僅不衛生,還會損害健康。
用棉籤掏耳朵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子,更不應該用棉籤掏耳朵。
每年美國都有大約12,500個孩子因為使用棉籤,導致耳朵受傷而被送入急診室。
據統計,位於耳道中部的耳膜是受傷最多的部位,而罪魁禍首就是孩子手中的棉棒。
耳朵不像我們的牙齒,它不必每天清理。
頻繁使用棉棒會造成耳道劃傷,耳膜穿孔和聽小骨錯位,這些都會直接導致聽力下降,頭暈,耳鳴等一系列耳損傷症狀。
大約99%的耳損傷患者會在不久後恢復,但確實存在情況嚴重的患者,會永遠失去他們的聽力。
除了掏耳屎這個外力因素以外,還有哪些原因能導致聽力受損呢?
年齡:年齡越大,聽力就越有可能老化,這叫老年性耳聾。
噪音:長期呆在高頻噪音環境下,容易引起聽力受損,比如耳機開到最大聲、酒吧迪吧、KTV的這些聲音都是高頻噪音,長期下去真的會傷耳朵。
疾病:比如慢性耳部感染、傳染病、分娩症候群等。
遺傳。
聽力損失的類型
我們能聽到的聲音都是經由外耳、中耳傳播至內耳(相當於傳聲)。
內耳把聲音變成生物電信號(相當於翻譯),然後通過聽神經向大腦發送,隨後生物電信號在大腦中被破譯成聲音的。
由於這個工作流程出現問題的位置不同,我們把聽力損失分為三種類型:
①傳導性聽力損失:病變在外耳或中耳,使聲波傳入內耳受到障礙,在傳聲上出了問題!
②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病變在耳蝸、聽神經或聽覺中樞,讓翻譯和破譯環節出問題!
③混合性聽力損失:傳聲、翻譯、破譯都出了問題!
聽力受損的程度分級表,先感受一下:
目前,佩戴助聽器和植入人工耳蝸是聽力補償和重建的主要手段,但很多人在面臨這兩種選擇上,就有點懵圈了。
助聽器和人工耳蝸到底該怎麼選呢?
助聽器:總的來說是放大傳輸的聲音。
對低中頻補償更好,能區分音調和音樂,聽到的聲音更自然,價格相對較低,但補償程度有限。
適用於中度及部分重度聽力損失。
人工耳蝸:所有頻段補償都好,能聽到更多聲音,語音分辨更容易。
但需要通過手術完成植入,價格相對較高。
適用於重度到極重度聽力損失,甚至是全聾的患者。
保險如何賠償?
一、重疾險:
很多人以為,失聰就是耳聾,說明白點就是聽不見了嘛,這還有啥好爭議的呢?
其實如何判定聽力受損是有一套嚴格標準的,很多情況下還不都是屬於完全聽不到的類型。
保險中指的雙耳失聰,指因疾病或意外傷害導致雙耳聽力永久不可逆性喪失。
在500赫茲、1000赫茲和2000赫茲語音頻率下,平均聽閾大於90分貝,且經純音聽力測試、聲導抗檢測或聽覺誘發電位檢測等證實。
對比上述表格,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就可以理解為聽力完全喪失了。
如果雙耳都滿足上面的定義標準,就算重症,如果僅僅是單耳,那算輕症。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被保險人在3周歲之前失聰的,很多保單做除外處理,不在輕症和重症的保障範圍內,原因是,孩子出事大多屬於遺傳病傾向。
自從去年年底,市場上開始不斷推出帶有中症的多次賠付型重疾險。
中症,顧名思義,就是疾病介於輕症和重症之間。據八哥了解,市面上已經有部分優秀產品把單耳失聰,或者其他相關輕症納入中症範疇。
(點擊看大圖)
如果能按照中症來賠付肯定是利於投保人的。
像康樂一生2019、媽咪寶貝、星相印這些產品把「單耳失聰」按照中症來進行賠付。
投保人如果不幸發生這種情況,就可以拿到50%的保額,譬如投50萬,可以獲得25萬理賠金。
申請理賠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很多人以為重疾險都是確診就能賠付,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像人工耳蝸手術,就需要手術後才能申請理賠。
2、手術前雙耳持續12個月以上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並且使用相應的聽力輔助設備效果不佳。
3、保險定義中的輕度聽力受損一般指在500赫茲、1000赫茲和2000赫茲語音頻率下,平均聽閾大於70分貝,且經純音聽力測試、聲導抗檢測或聽覺誘發電位檢測等證實。
其實保險意義中的「輕度」聽力受損,其實已經相當於醫學定義中的「重度」聽力受損了。
4、如果輕症同時涵蓋聽力受損、單耳失聰、人工耳蝸植入,三項之中賠付一項後另外兩項輕症賠付終止,就是說三賠一。
二、醫療險:
現在醫療險愈演愈烈,甚至不少人覺得用醫療險就可以完美替代重疾險了。
但事實是醫療險對於像人工耳蝸這種康復性醫療器材是不在賠付範圍的。
三、意外險:
沒有看錯,只要滿足賠付條件,意外險同樣也可以報銷人工耳蝸的治療費用。
比如意外受傷所導致的聽力損害,如果被鑑定為傷殘,是可以拿到傷殘理賠金的。
另外,如果手頭的意外險帶有意外醫療,那麼責任範圍內的費用也可以報銷。
但是在購買時要注意,意外醫療的報銷額度、比例和是否覆蓋進口器材藥品。除此以外,還有幾點免責需要注意:
1.酒駕,無證駕駛,駕駛無證車輛時發生的意外屬於免責,換句話說就是保險公司不賠。
2.從事高危活動,比如潛水,跳傘,摔跤期間所造成的意外也不賠。
關於人工耳蝸的話題今天就聊到這裡,如果大家還有啥不明白的再私信嘍,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