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常行為損聽力 健康用耳不可忽視

2020-12-16 央視網

這些日常行為損聽力 健康用耳不可忽視

原標題:

  3月3日是第20個全國「愛耳日」,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麥飛指出,耳機音量過大、高噪音環境、用力擤鼻涕、挖耳朵等日常行為可能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建議大家關注耳朵發出的「求救信號」,一旦發現聽力下降,尤其是突然發生耳聾,及時就醫非常關鍵。他還支招如何保護聽力。

  五個小方法巧測聽力

  麥飛介紹,廣東省新生兒出生24小時以後、出院之前一般會進行聽力篩查,看看寶寶是否存在聽力問題。如果聽力篩查沒通過,則需進一步進行聽力診斷。

  而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來說,家長可以觀察寶寶的聽覺行為反應。

  一般來說,3月齡大的孩子聽到聲音時會有驚嚇反應,6月齡大的孩子會尋找聲源,8月齡開始模仿單音,1歲左右部分寶寶開始學會講話,兩歲左右會有簡單的語言表述。

  麥飛提醒,如果對應年齡的孩子不能做出如上反應,甚至「雷打不動」,家長們需要警惕孩子是否存在聽力障礙。

  對於成年人來說,可以藉助一些簡便易行的小方法自測是否存在聽力問題。

  1.如果出現自聲增強,即聽人說話的聲音變得遙遠,聽自己說話聲音變大,很有可能是中耳有積液、炎症等問題導致;

  2.若發現耳朵聽不到聲音,但將患側耳朵向上拉一拉又能聽到聲音,則可能是外耳道發生了耵聹栓塞(外耳道被耳耵聹堵住);

  3. 對周遭環境聲音不像以前那麼敏感,如昨天還能聽到小鳥叫聲,今天突然聽不到了;

  4.與人交流時,不自覺放大聲音,一個明顯的體現是,說話聲音很大的老年人,一般存在聽力問題;

  5.還可藉助身邊物件如手錶、手機通話聲音大小進行輔助判斷。

  突發性耳聾及時就醫

  麥飛提醒,如果懷疑或發現聽力突然發生異常減退時,建議前往專業的聽力中心或醫院耳鼻喉科進行專業的純音測聽。他感慨,很多成年人不重視保護聽力,實際上聽力一旦開始下降,往往很難恢復到正常範圍。因此,一旦發現聽力下降,尤其是突然發生的耳聾,及時就醫非常關鍵。

  醫生通常藉助純音聽力計進行聽力檢查。麥飛介紹,根據純音聽力損失的程度可將聽力損失分為五級,具體分級如下:

  純音聽力損失不超過25分貝為聽力正常,日常聽話沒有困難;

  純音聽力損失在26~40分貝之間為輕度聽力損失,表現為遠距離聽話或聽一般距離的低聲講話感到有困難;

  純音聽力損失在41~60分貝之間為中度聽力損失,聽近距離低聲講話時感到困難;

  純音聽力損失在61~80分貝之間為重度聽力損失,可聽見在耳邊喊叫的高聲;

  純音聽力損失超過(包含)81分貝者則為極重度聽力損失,表現為完全聽不到聲音。

  麥飛表示,大部分純音聽力損失小於80分貝的患者可以藉助助聽器使其聽到聲音,但極重度聽力損失往往只能通過人工耳蝸手術恢復聽力。

  專家支招破解損聽力行為

  麥飛指出,實際上,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行為可能會損害聽力,他一一列舉並給出「破解之道」。

  1.耳機音量過大

  長時間(一年以上)高音量戴耳機可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建議儘量不使用入耳式耳機,使用耳機時音量以不超過總音量的三分之二為宜,儘量減少在噪音環境下使用耳機聽音樂等行為。

  2.高噪音環境

  聽力損失與噪聲環境密切相關,建議長期處於高噪音工作環境者做好防護措施,如戴耳塞等。

  儘量控制前往酒吧、KTV等音量較大的娛樂場所的時間和次數。

  3.用力擤鼻涕

  壓力太大時,可能將鼻咽部的一些分泌物壓到中耳咽鼓管內,誘發中耳炎,也可影響到聽力,擤鼻涕時建議交替鼻孔進行,注意控制力度。

  4.用力拍耳朵

  耳膜本身很薄,玩鬧時尤需注意不要拍到耳朵。

  5.挖耳朵

  挖耳朵容易損傷鼓膜,不建議自行清潔外耳道,尤其是小朋友。

  6.血壓、血糖控制不力

  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一定要進行及時的治療,否則可影響內耳供血,進而影響到聽力。

  此外,麥飛特別提醒,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聽力下降的可能性,定期做聽力檢查也不可忽視。他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在出生後第3個月、6個月、8個月、12個月時各檢查一次聽力,通常在常規兒童保健時即可完成;1歲以上的孩子每半年進行一次聽力評估,追蹤至6歲。如果發現問題,及時送到耳鼻喉科進行聽力診斷。(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婧 通訊員林惠芳 醫學指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麥飛)

相關焦點

  • 今日科普:極易被忽視的微聽損
    出現上述情況,建議寶爸寶媽們領孩子去查一下聽力,看看有沒有微聽損。根據WHO1997聽力損失分級將0.5k、1k、2k和4kHz的平均聽閾根據大小分為正常(25dB及以下),輕度聽力損失(26-40dB),中度聽力損失(41-60dB),重度聽力損失(61-80dB),極重度聽力損失(81dB以上)。
  • 3·3 愛耳日 | 不可忽視的學齡兒童聽力障礙
    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的開展和普及,絕大部分的先天性聽障兒童得到了及時的幹預,但不少後天的聽力障礙不容易被察覺,往往會被家長忽視,可仍會造成輕度或中度的聽力損失,許多學齡兒童多動症、認知遲緩、反應遲鈍的情況都和聽力損失相關。
  • 如何保護聽力?日常生活中這些事要注意!
    如果一個人聽力不好,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有學多交流障礙,造成理解錯誤,信息捕捉不完整,甚至漏掉重要信息。當我們的聽力沒有問題時,很少有人會去關注這一健康領域,可如果我們試著將耳朵堵住,就會意識到,失去聽力,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 聽力受損影響生活品質,不可忽視
    周女士猜測老爸可能是因為衰老的原因,聽力出現了問題,不過,前一段時間老爸還沒有問題,怎麼會突然變差了?聽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能,與人溝通、聊天、生活起居、工作學習,都要依賴聽覺才能順利完成,所以當發現聽力有變化的時候,就要積極尋求醫師的協助,儘快恢復到最佳狀態。
  • 這些損害聽力的行為你中招了嗎?
    年輕人,你的聽力還好嗎?其實,除了疾病,生活中一些壞習慣也會悄悄偷走我們的聽力,損害我們耳朵健康。  這些行為會影響聽力  1.潔耳過度,破壞鼓膜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耳道是可以做到自我清潔的,耳朵裡面有少量的耳屎是可以起到外耳道的保護作用的,所以說不能夠每次都掏得乾乾淨淨。而且一般情況下耳屎會自行排出,除非耳屎非常多或者非常粘稠容易結塊形成所謂的「耳結」,否則不需要經常清潔耳屎,更不要用指甲等硬物來。  如果耳屎結成了塊狀,可以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 我們的聽力已提前衰老14歲多?8大因素損耳於無形!快告訴家人
    廣州居民:平均聽力損失相當於比實際年齡老17.43歲。北京居民:平均聽力損失相當於比實際年齡老16.18歲。上海居民:平均聽力損失相當於比實際年齡老14.95歲。廣州不幸成為全球50個主要城市中噪聲汙染程度、居民耳朵健康程度綜合最差的城市。
  • 【健康科普】如何保護聽力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果一個人聽力不好,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有學多交流障礙,造成理解錯誤,信息捕捉不完整,甚至漏掉重要信息。當我們的聽力沒有問題時,很少有人會去關注這一健康領域,可如果我們試著將耳朵堵住,就會意識到,失去聽力,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 提醒:亂挖耳朵有損孩子聽力
    ●專家:正常情況下耳屎會隨頭部的震動和口腔不斷地張合而外移並自行脫落  ●對於耳屎較多或已結成硬塊的寶寶,必要時可滴小蘇打溶液軟化或上五官科衝洗耳道  不少媽媽喜歡定期用挖耳勺給寶寶清除耳道「垃圾」,而且為了清得徹底,往往還會越挖越深,即使看不清也不罷手。
  • 別隨便給寶寶戴耳機 5種用耳方式會傷害孩子
    近距離、大音量的音樂胎教 很多媽媽不知道,過度用耳造成聽力損傷可能在寶寶胎兒時期就發生了。 有些準媽媽為了在胎兒期就培養寶寶的音樂細胞,買了許多胎教音樂磁帶,每天開大錄音機的音量來聽,有時甚至乾脆將錄音機直接貼在肚子上,以為這樣能讓胎兒聽得更清楚。
  • 英語四級聽力:不可忽視的聽力短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輔導>正文英語四級聽力:不可忽視的聽力短語 2015-04-08 11:3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每晚睡不到6小時初三男生突然耳聾……你的這些行為可能已讓聽力受損
    長時間處於高分貝噪音環境中,噪聲容易引起內耳損傷,導致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要知道,耳內的感音毛細胞和聽神經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出現問題不及時治療,損害時很多時候都是不可逆的。如果一定要戴耳機,要做好「兩個6」原則,耳機音量不超過60%,持續佩戴耳機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另外,頭戴式耳機的傷害要小於入耳式耳機。
  • 專家:兒童戴耳機看動畫片玩遊戲 長期用耳影響聽力
    圖片說明:來自網絡資料圖  東方網2月28日消息:今年3月3日是第17個全國愛耳日,主題為「關注兒童聽力健康」。昨天,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張家雄教授指出,不少兒童沉溺電子設備,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戴耳機看動畫片、玩遊戲。長期用耳不當會損害聽力,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只關注視力,往往忽視了對孩子聽力的保護。  提到聽力減退或聽力損害,市民往往認為這是老年人才有的困擾。張教授指出,這是一個誤區。兒童一樣會發生聽力損害,耳機使用不當就是其中重要原因。
  • 這些耳機對孩子的聽力和健康,家長都忽視了!
    都知道孩子的成長中「聽」和「看」最重要,對於「看」,很多家長都會注意約束,但是「聽」,我們大多數都忽視了!因為疫情影響,孩子們開啟了「雲上課」的模式,為了避免幹擾,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戴上耳機。的確,孩子戴上耳機後有助於隔絕噪音,提高專注力,更容易進入狀態。但當我聽說5歲寶寶因不當使用耳機,造成不可逆轉聽力受損的事件,才開始關注這一問題。
  • 全球獨創牙骨傳導聽力系統國內面市,用「牙齒聽聲」化解行業多重痛點
    來源:藍鯨財經用牙齒聽聲音在很多人看來不可想像,但對於很多單側耳聾人群,這一大膽構想成為了他們的福音。6月19日,聲佗醫療在全球首創、並已在美國上市的全球獨創牙骨傳導聽力系統——品音正式引入國內上市。與口腔、眼科等行業相比,聽力行業似乎在不少人看來是一個細分小行業。與其相對應的是,聽力健康也經常被忽視。
  • 耳朵更需要健康 地鐵內用耳機更損聽力
    [中關村在線健康頻道資訊]生活在大都市,不僅僅有著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就連交通都很容易成為難題,每天擠地鐵已經成為常態,很多人也習慣在地鐵中使用耳機來隔絕各種噪音。但是據研究表明,在地鐵內使用耳機更易對聽力造成損傷。
  • 聽力不好,如何保護中老年人耳朵聽力?醫生:三類食物日常可多吃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老年人的身體器官也出現了一些功能衰退的情況,比如視力和聽力是最嚴重的,對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同樣也影響了這些人的身體健康,所以說老年人必須要保護自己的聽力,那麼該如何去保護老年人的聽力呢?在吃東西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接下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常戴耳機睡覺致輕度耳聾 睡眠壞習慣損健康
    還有哪些睡眠習慣也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呢?想要改善健康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的睡眠習慣?如果您也跟睡眠頻道一樣關注睡眠健康,不妨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  一、關注睡眠健康 睡眠壞習慣損健康  睡眠壞習慣:喜歡蒙頭睡覺  這樣做會使空氣不流通,被窩裡的氧氣不充足而使體內各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氧氣供應,它還可以誘發做夢,而且常常是噩夢連連,人易從夢中驚醒。醒來後,人會感到頭暈、胸悶、乏力、精神不振。
  • 聽力障礙兒童日常行為養成教育方法
    行為訓練法:通過指導聽力障礙學生按照日常行為規範進行經常性的訓練,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要使聾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關鍵是使聾生的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因此訓練需要長期的反覆的嚴格的訓練,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六成兒童聽力受損可避免 警惕這些動作傷了寶寶耳
    原標題:六成兒童聽力受損可避免 6月齡前給予適當幹預,患兒5歲時的語言能力可與正常兒童相當 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吳佩娜教授 明天是第17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注兒童聽力健康」。耳科專家指出,全球5%的人口(約3.6億人)伴有聾度為殘疾的聽力損失,其中逾3200萬為兒童。
  • 南昌博大耳鼻咽喉醫院:為什麼你會聽力下降,這就是原因!
    1.壓力過大導致聽力下降 長期工作壓力過大,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內耳受到刺激使耳朵聽神經毛細血管發生痙攣、阻塞,引起內耳供血障礙,神經上皮細胞缺血、供氧不足壞死,從而使聽力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一下子突然下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