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位知名作家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
去朋友家做客時,見到朋友年僅8歲的女兒,記憶力很好,繪畫也特別有天賦。
於是常私下建議朋友,多多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相信日後必有一番作為。
可是,朋友卻總以太忙為由,對女兒一向放養。
當作家再次見到這個女孩時,已是10年後。
當年那個充滿靈氣的孩子,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小混混」模樣;
手裡拿著煙,穿著怪異,舉止輕浮,與同居男友兩個人坐在角落處。
作家不由感嘆:
原來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
小孩兒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我們時常覺得,孩子小不懂也沒事,長大就好了。
於是光顧著忙自己的工作去了,等到自己覺得有時間了,再回首時,卻發現孩子怎麼變得難管教了。
哪怕如此,也依然有不少父母,從未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怪罪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
殊不知,一切問題的根源都在於我們家長。
董卿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所以,別再以工作忙為藉口。
孩子在該管教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糾正,別等孩子定型後再來後悔!
這類孩子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個無論什麼都由著孩子性子來的父母。
地鐵站內,6歲孩子看中了一個姑娘手裡的雞排,便叫囂著要吃。
姑娘出於善心給了一塊,
孩子囫圇吞棗般吃完,還伸手要,姑娘沒再給。
孩子委屈巴巴地看著自己的媽媽,
媽媽安慰道:「乖,等會下了車,媽媽就給你買!」
哪知孩子不依不饒,上手「啪」就打了姑娘一下。
姑娘讓媽媽管好自家孩子,
媽媽語出驚人:
「不就一 塊雞排麼,這麼小氣,孩子還小,打一下又不痛!」
自以為愛孩子,殊不知卻是在害孩子!終有一天,家長會悔不當初!
原則和底線問題,真不能由著孩子性子來。
否則,一旦養成任性妄為的壞脾氣,將來走出社會,既會讓人討厭遠離,也難以有大成就。
日常生活中,愛撒謊、懶惰、調皮搗蛋的」熊孩子」並不少見。
但我們了解後都會發現,
這些小孩基本上有這麼一個共同點:
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答應孩子的事情也會常常被糊弄過去。
人天生就有惰性,如果父母對孩子散養,孩子自然就會因為家長不關注而放縱自己。
這類孩子,通常在成績上也比較差,難以拔尖。
懶散的壞毛病要及早糾正才行。
如果一旦發現孩子愛撒謊,在教育之前,要搞清楚緣由,
是自己平時對孩子太兇太嚴厲,孩子害怕遭受懲罰;
還是孩子結交了不良朋友,跟著撒謊;
還是自己常說話不算話,孩子有樣學樣?
總之,找準原因,從根源上下手,才是良策。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所有的不良秉性都是後天所養成。
一碗 「毒麵條」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
奶奶帶著孫子去吃麵條,總是把碗裡的牛肉全夾給孫子。
有一天,奶奶讓店家提前把自己的那份牛肉放到了孫子碗裡。
上桌後,孫子見奶奶沒給自己牛肉,便操起筷子,到奶奶碗裡翻騰:
」奶奶,你的牛肉呢?」
奶奶說已經給他了,孫子不信,非要奶奶碗裡的牛肉。
無奈又寵溺孫子的奶奶,叫老闆再來一份。
老闆見此情景,不願意賣!
最後,孩子爸爸來了,一口氣點了好幾碗,當著老闆的面,把牛肉全都夾給了自己的兒子。
並對老闆說:不就是幾碗面錢嗎?誰還付不起呢?
只能說老闆的好心被驢踢了。
孩子都被寵溺得如此自私了,還洋洋得意!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習慣是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好習慣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壞習慣就可以毀滅人的一生。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更加著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孩子85% ~ 95%的性格是在6歲前形成,
這一階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學習外界事物的能力比較強;
可塑性很高,非常適合良好性格的發現和培養。
或許我們終其一生,不會積累太多的財富,也沒有什麼名望,
但如果我們把通過生活積累的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質,一點點滲透給孩子;
他們便能用這些去放大生命,散發光芒。
如果發現孩子養成了一些壞習慣,一定要及時糾正;
這才是真的為孩子好,寵愛只會害了他。
請記住,你如何教育孩子,他就將按照什麼方向去發展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