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將來更懂事

2020-12-22 騰訊網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值得誇讚的好孩子,在家能讓父母順心,出門能讓人覺得家教好!

但是,好孩子不是天生的,好性格、好品質都離不開家長的及時管教!

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

所以,李玫瑾教授一直有一個理念: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是6歲前。

那麼,6歲前該管什麼?怎麼管呢?

一、管性格

俗話說:「性格決定成敗」,我們在社交中,也經常會誇人「性格好」!

可見,好的性格確實是孩子人生的助力。

那麼,什麼是好的性格呢?我覺得積極、樂觀的性格就很好!

心理學家認為,擁有積極、樂觀的性格的孩子,更自信、情緒更穩定、精神更飽滿。在遇到挫折、失敗時也能保持平常心,人生充滿了希望。

家長想要培養出積極、樂觀的孩子,家長要教會孩子調節情緒,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引導他多想想好的方面,或者解決的方法,而不是怨天尤人。

二、管習慣

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往往是要跟孩子一輩子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趁著孩子還小,幫他克制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6歲前,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好的衛生習慣、用過的東西放回原位、早起早睡……

現在,這些小習慣看似不起眼,但過來人說句實話:等孩子上了學這些習慣一個比一個重要!

三、管品質

曾有一任哈佛校長說過:沒有品格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作為一個人,不管孩子將來的學歷如何、能力如何,首先他應該具備誠信、勤勞、遵守規則等基本的品質,否則再好的成績、再優秀的能力也難以讓他受人尊重。

品質教育需要家長從小就立下規矩,明確的讓孩子知道,什麼事不能做。

家長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以身作則,之後當孩子觸碰了規則時,及時批評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及時幫孩子改正錯誤。

當然,和孩子交流、管教孩子的時候,家長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記住一個原則「對事不對人」。也建議家長有時間可以多看看一些育兒類書籍,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

相關焦點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我之前也很困惑,但是在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場演講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這個時間就是在6歲之前,父母要有意地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很多孩子到了12歲離家出走、用生命要挾父母的案子,她經常碰見。而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他們引起的。
  • 李玫瑾:在孩子12歲之前,這3方面「狠心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演講中表示12歲之前是依戀期,這是家庭教育孩子的關鍵期,12歲之前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了。3方面「狠心管」,孩子將來會更優秀,也更容易有出息,家長此時要狠下心管教孩子啊!,當6歲前孩子哭鬧少脾氣,你就堅定溫和地看著他鬧不妥協,這比講道理、打罵更管用。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們的問題都有延遲性,當你發現孩子管不住的時候,徵兆其實早就顯現了。」因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好孩子就是狠心管出來的!而且關鍵期就在6歲之前。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在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想管出好孩子,就得從3方面來管!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該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們的問題都有延遲性,當你發現孩子管不住的時候,徵兆其實早就顯現了。」並且表示,6歲之前家長的話就像是黃金,甚至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而6歲之後的話就像泥土,孩子聽了都嫌煩。因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好孩子就是狠心管出來的!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6歲前家長要「狠心管」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曾看過一篇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博士寫的文章:《養育孩子:6歲前用心,6歲後省心;6歲前省心,6歲後操心!》這讓我一下子想起李玫瑾老師也特別看重6歲之前對孩子的教育,她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在孩子六歲前對他說「不」!……那麼,孩子6歲前,為什麼要「狠心管」?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很多家長錯把愛和自由,才把孩子培養成為了人見人煩的熊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一個品質好的孩子應當作教育的頭等大事。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好品質、好性格,有教養的孩子呢?在聽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演講後,我找到了答案。李玫瑾是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專攻兒童犯罪心理學,從業這麼多年一直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深有研究。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在這4點「狠心管」,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我們不教孩子欺負別人,但打不打得過是能力問題,打不打是態度問題。在孩子6歲左右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孩子6歲之前在這4點「狠心管」,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4-5歲:幼兒期 6-11歲:學齡初期12-15歲:少年期 16-18歲:青年初期
  • 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這個年齡前狠心管,娃會更有出息
    小張在三十多歲的時候生下第一胎,對這個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家人都非常寵溺。在孩子小的時候,只要家裡有好吃的東西,全家人都會留給小孩。孩子犯錯了也不捨得打罵,如今小孩已經8歲了,性格非常任性,不好好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句話都不能說,一說孩子就發脾氣扔東西。
  • 李玫瑾:在孩子6歲之前,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0~6歲是孩子的人生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孩子會經歷他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同樣也會經歷他人生當中的唯一一次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在孩子6歲之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性格、習慣、乃至是成就。
  • 李玫瑾坦言:孩子出生頭6年,家長管好這4件事,將來更容易成才
    李玫瑾教授曾坦言,在孩子出生頭6年,家長要管好這4件事,將來孩子更容易成才,定會感激你!李玫瑾教授認為:6歲之前,父母應該有意的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也曾在公開課中提到,為什麼有些孩子過了12歲就管不住了,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在他6歲之前對他說不
  • 好孩子是父母管出來的,李玫瑾教授:這個時間段,管孩子效果最棒
    每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可是有的家長只對孩子寄予希望,但卻從來沒有對孩子做出任何有實質性的幫助。好孩子都是家長管出來的,家長不要期望不勞而獲,莊稼不種不長,土地不管不壯,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家長不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勞動,就想讓孩子自然成才,那就是痴心妄想。
  • 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該管就得管,否則將來難回頭
    春天到了,園丁會給長歪的樹木修剪枝丫,而孩子長大到某個階段,也會養成一些不良的行為,這時候父母該管就得管,晚了難糾正。如何管教孩子,對父母來說是一個大難題。管教得多了,孩子嫌你嘮叨、煩人,「哐當」關上門把你隔絕在外;管教得少了沒用,孩子左耳進右耳出;管教得重了,孩子更叛逆,而且容易玻璃心,聽不得重話;管教得輕了,他不拿你當一回事,依舊我行我素。
  • 李玫瑾:孩子6歲前,父母「狠管」這4個方面,孩子將來更優秀
    按理說,5歲的孩子已經懂事了時間久了,之前的好習慣全都被打亂了但是實際上, 3-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是性格形成和塑造的最重要階段,如果父母錯過這個階段,不管教孩子,以後再管就難了!李玫瑾:孩子6歲前,父母「狠管」這4個方面,孩子將來更優秀1.對孩子說「不」李玫瑾教授說,三四歲的孩子,很多東西都懂了,做事情都有強烈的目的性,為了達到目的,經常採用哭鬧的形式
  • 李玫瑾坦言:孩子六歲之前沒管好,長大以後你想管也管不了
    這讓我印象很深刻,現在孩子越來越早熟,自己走進網吧,已經不是初中才出現的事。所以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孩子孩子6歲前就要好好管,那究竟管的是什麼呢?李玫瑾教授強調有意地進行性格培養。孩子6歲之前人非常弱小,主要場所是以家庭為主,與父母接觸時間多,所以家庭教育對性格影響很大。而性格是人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既然是後天的,就有好壞之分,讓孩子出現不同表現。有的孩子會出現打了、罵了依然管不了,這是因為管晚了。所以說6歲前要刻意培養性格。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不止一次提到過很多長大後的犯罪行為或者心理問題都和孩子的幼年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李玫瑾教授也曾對父母們有過忠告:「6歲之前要對孩子說不!」6歲之前要說「NO」對於一個不到6歲的孩子來說,父母說的話就是「聖旨」,就是「金科玉律」,一定要遵從,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自己的思想,也不會去反駁父母,但是六歲之後,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判斷,所以六歲之後
  •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時不管,不該管時瞎管!
    為人父母,總期望給孩子最好的的教育;可往往,不知道該怎麼管?什麼時候該管?如何鬥智鬥勇?怎樣鬆弛有度……李玫瑾教授曾一語中的:當前父母管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時候的不管,不該管的時候的瞎管!孩子放學後,不要只問作業多不多,做完了沒;更要問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有什麼知識還不會;考試成績出來了之後,不要只問孩子考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陪著孩子分析哪裡錯了,為什麼錯了,怎麼補救。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5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3-6歲時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因此3-6歲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尤其是這5個方面一定要「使勁管」。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研究多年的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就曾說:「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孩子身上產生的諸多問題,其實在6歲前就已經埋下了根源。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這6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6歲前父母的話是黃金,12歲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這段時間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的性格,而性格一旦形成後,將會很難發生改變,所以家長在這期間一定要嚴格要求孩子,將他們培養成才,若發現孩子有這6方面的問題,一定要使勁管,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會更出色。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出現逆反 家長要反省6歲前管沒管孩子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在2019PAT家庭教育講座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玫瑾從心理學的角度詮釋了不少家庭面臨的孩子青春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