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2020-12-25 酷媽育兒研究所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值得誇讚,出門在外都能讓人覺得順心。


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孩子都很「熊」,這是因為好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要想培養出個性格、品質好的孩子離不開家長的管教。


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們的問題都有延遲性,當你發現孩子管不住的時候,徵兆其實早就顯現了。」


並且表示,6歲之前家長的話就像是黃金,甚至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而6歲之後的話就像泥土,孩子聽了都嫌煩


因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好孩子就是狠心管出來的!而且關鍵期就在6歲之前。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在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

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想管出好孩子,就得從3方面來管


6歲前狠管三方面,成就孩子未來:


第一方面:狠管習慣

巴金曾說:「孩子的成功教育就是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孩子6歲前養成的各項習慣可能會陪伴孩子的一生。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在6歲前,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


而對於6歲前的孩子們來說,生活習慣非常重要,例如:垃圾不要亂扔、早睡早起、自己收拾書包等。



這些生活習慣隨處可見,非常不起眼,但是這些習慣卻能培養孩子自律、謹慎,對孩子的未來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方面:狠管品質


只管學習不管品質的家庭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意識到孩子的學歷其實是次要的,品質才是首要的


誠實、勇敢、遵守規矩等,這些優秀的品質才是孩子揚帆起航的重點。

所以家長們在孩子6歲之前,就要狠管孩子的品質教育。


時刻以身作則,設立規矩與孩子約法三章,讓孩子意識到做事的底線。


但是也要注意,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一定要講究正確的方法,不要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隨意管教,可以多看一些育兒的書,科學的教育孩子。


第三方面:狠管性格


著名作者歐文表示:教育人就要形成人的性格。

我們教育孩子,也要先狠管孩子的性格,因為好性格能成就孩子的美好未來。


性格好的孩子,情緒正面、待人真誠,遇事積極。

而性格不好的孩子,怨天尤人、負面陰暗,很讓人討厭。

6歲以前,家長一定要狠管孩子的性格,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就像是一個個容器。


孩子會隨著容器的形狀,形成性格,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6歲前的孩子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但是很好塑造,家長們一定要狠下心教育孩子,否則等孩子變成「熊孩子」就晚了。


下面我總結了跟以上三方面有關的育兒書單,希望可以幫助到家長:


1、《好孩子好品質》

適宜年齡:3到6歲

這套書由北京師範大學、著名學前教育專家祝士媛推薦,值得家長信賴。



這本書共有12冊,每冊書中有8個有趣的小故事,不僅貼近孩子們的生活,而且語言生動有趣。

我家寶寶看了這本書後,品質好了很多,學會很多好品質,例如:與朋友和諧相處等,非常有效果。



2、《孫小聖成長記》(小學篇)共5冊

這套書的主題就是培養孩子的各項習慣,從生活到學習,由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的教授編撰。

贈送二維碼,邊教授可以隨時與家長溝通。



適合幼兒園、幼升小、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們,通過精美的手帳與豐富的圖文內容,幫助孩子們養成作息好習慣、飲食好習慣、安全好習慣、守規好習慣、守時好習慣等基本準則。

強化習慣的同時可以減輕家長們的壓力,讓孩子們自願形成好習慣,順利度過6歲前的關鍵時期,為上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3、《歪歪兔情商培養》


我推薦這套書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套書中的《性格教育》寫的很好。

全套書共有8冊,一本書為一個主題,《性格教育》這一冊可以幫助培養孩子的好性格。



而這套書還有很多其他內容,幫助孩子提高各項能力,從而奠定好性格的基礎。

全書圖畫可愛豐富,書中的小故事也都有註解,並且帶標音,雖然是幫助6歲前孩子的性格養成。

但是我家寶寶今年2年級了仍然可以繼續使用,並且裡面有很多小學常用字,可以當做課外讀物給孩子閱讀啟蒙。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該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們的問題都有延遲性,當你發現孩子管不住的時候,徵兆其實早就顯現了。」並且表示,6歲之前家長的話就像是黃金,甚至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而6歲之後的話就像泥土,孩子聽了都嫌煩。因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好孩子就是狠心管出來的!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為家長自然希望孩子品質好、性格好,在外被人誇讚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的都聽話、懂事。尤其在7歲之前,很多孩子都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熊孩子」。而導致孩子成為熊孩子的原因就出在家長身上。很多家長錯把愛和自由,才把孩子培養成為了人見人煩的熊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一個品質好的孩子應當作教育的頭等大事。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好品質、好性格,有教養的孩子呢?在聽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演講後,我找到了答案。李玫瑾是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專攻兒童犯罪心理學,從業這麼多年一直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深有研究。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我之前也很困惑,但是在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場演講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這個時間就是在6歲之前,父母要有意地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很多孩子到了12歲離家出走、用生命要挾父母的案子,她經常碰見。而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他們引起的。
  • 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將來更懂事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值得誇讚的好孩子,在家能讓父母順心,出門能讓人覺得家教好! 但是,好孩子不是天生的,好性格、好品質都離不開家長的及時管教!
  • 李玫瑾:在孩子12歲之前,這3方面「狠心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演講中表示12歲之前是依戀期,這是家庭教育孩子的關鍵期,12歲之前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了。3方面「狠心管」,孩子將來會更優秀,也更容易有出息,家長此時要狠下心管教孩子啊!,當6歲前孩子哭鬧少脾氣,你就堅定溫和地看著他鬧不妥協,這比講道理、打罵更管用。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6歲前家長要「狠心管」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曾看過一篇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博士寫的文章:《養育孩子:6歲前用心,6歲後省心;6歲前省心,6歲後操心!》這讓我一下子想起李玫瑾老師也特別看重6歲之前對孩子的教育,她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在孩子六歲前對他說「不」!……那麼,孩子6歲前,為什麼要「狠心管」?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在這4點「狠心管」,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我們不教孩子欺負別人,但打不打得過是能力問題,打不打是態度問題。在孩子6歲左右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孩子6歲之前在這4點「狠心管」,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4-5歲:幼兒期 6-11歲:學齡初期12-15歲:少年期 16-18歲:青年初期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不止一次提到過很多長大後的犯罪行為或者心理問題都和孩子的幼年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李玫瑾教授也曾對父母們有過忠告:「6歲之前要對孩子說不!」6歲之前要說「NO」對於一個不到6歲的孩子來說,父母說的話就是「聖旨」,就是「金科玉律」,一定要遵從,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自己的思想,也不會去反駁父母,但是六歲之後,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判斷,所以六歲之後
  • 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這個年齡前狠心管,娃會更有出息
    小張在三十多歲的時候生下第一胎,對這個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家人都非常寵溺。在孩子小的時候,只要家裡有好吃的東西,全家人都會留給小孩。孩子犯錯了也不捨得打罵,如今小孩已經8歲了,性格非常任性,不好好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句話都不能說,一說孩子就發脾氣扔東西。
  • 李玫瑾坦言:孩子六歲之前沒管好,長大以後你想管也管不了
    之前有看過一個專題講座,是說孩子六歲之前沒管好,長大以後你想管也管不了但是進入了信息現代化以後,孩子的環境不能保證其「乾淨」,比如電視節目孩子自己會看,如今又進入了網絡時代,手機上、電腦上無孔不入的信息,你很難保證孩子看到的是什麼。
  • 李玫瑾:在孩子6歲之前,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0~6歲是孩子的人生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孩子會經歷他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同樣也會經歷他人生當中的唯一一次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在孩子6歲之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性格、習慣、乃至是成就。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研究多年的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就曾說:「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孩子身上產生的諸多問題,其實在6歲前就已經埋下了根源。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
  • 李玫瑾建議,孩子6歲之前最該怎麼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大家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錯,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強,看到什麼都喜歡模仿李玫瑾建議,孩子6歲之前最該怎麼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李玫瑾教授是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專家,她對育兒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對於案例中的事情,李玫瑾教授就曾做過很多分析,她表示: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成的,在心理學的範疇上認為,一個人在18歲之前分為6個時期,1歲以內為乳兒期;2-3歲之間為嬰兒期;4-5歲之間為幼兒期;6-11歲為學齡初期
  • 好孩子是父母管出來的,李玫瑾教授:這個時間段,管孩子效果最棒
    每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可是有的家長只對孩子寄予希望,但卻從來沒有對孩子做出任何有實質性的幫助。好孩子都是家長管出來的,家長不要期望不勞而獲,莊稼不種不長,土地不管不壯,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家長不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勞動,就想讓孩子自然成才,那就是痴心妄想。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出現逆反 家長要反省6歲前管沒管孩子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在2019PAT家庭教育講座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玫瑾從心理學的角度詮釋了不少家庭面臨的孩子青春期問題。
  • 李玫瑾:要想孩子好,就得這麼管
    看著孩子呀呀學語,蹣跚學步的樣子,初為人父人母們別提多高興了,幻想著孩子長大以後變成什麼樣,他會不會品學兼優,會不會出人頭地,然而當孩子漸漸地長大,不少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並沒有想像中的好,而是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變得越來越叛逆不受管束。
  • 李玫瑾直言:家長一定要在這個年齡管好孩子,不然後面越來越難管
    李玫瑾直言:家長一定要在這個年齡管好孩子,不然後面越來越難管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很多父母帶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都不怎麼管孩子,認為孩子還小不聽話是正常的,等他長大了就聽話了。李玫瑾教授認為這是不對的,孩子一定要從小就要開始管,特別是在6歲之前的年齡段,一定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好習慣,不然越往後越難管了。
  • 孩子6歲前沒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犯罪心理學家這樣說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其中有個部分討論的正是,6歲之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6歲之前對孩子說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首先,我們要做到的是,6歲之前對孩子說不。主要還是孩子太脆弱,抗挫折的能力太弱。李玫瑾教授說,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不是靠智力培養出來的,而是靠體力培養出來的。現在的孩子吃不了苦。
  •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孩子的成長都是分階段性地,對孩子的教育自然而然的也就不一樣了,在孩子的不同時期,都要用適合的教育去教育孩子。這個時候,李玫瑾教授就把孩子的一生分為好幾個階段。
  • 李玫瑾教授:孩子3-6歲的時候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我國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將一個人的生活分為幾個階段,其中,3至6歲的孩子屬於可塑性非常強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內孩子的自我意識高度發展起來,孩子的認知能力也空前提高。孩子3到6歲你不管,長大後想管都管不了了,後悔都沒用。到底怎麼管教孩子才是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