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在三十多歲的時候生下第一胎,對這個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家人都非常寵溺。在孩子小的時候,只要家裡有好吃的東西,全家人都會留給小孩。孩子犯錯了也不捨得打罵,如今小孩已經8歲了,性格非常任性,不好好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句話都不能說,一說孩子就發脾氣扔東西。
相信很多家長對此深有體會,孩子一大,不要說去教育了,有時候家長多說兩句,孩子就會翻白眼。
其實關於這點,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是在6歲這個年齡前,父母狠心管,娃會更有出息。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家長只顧工作,很少會教育小孩,但這樣做其實對孩子並不負責。等小孩長大之後,家長無法管束了,又會埋怨起小孩。老人都說管孩子要趁早,特別是在6歲之前,一定要給小孩立好規矩。
因為這個年齡,小孩發育基本已經完善,有了判斷能力,也有了獨立能力,而且是性格定型最關鍵的時期。一旦錯過了這個階段,家長以後再想幹涉小孩,去糾正對他們的教育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因此才會有專家提出這樣的建議,而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家長可以著重管以下這幾方面。
一、家長要多關注孩子
給小孩關注其實就是給他們更多的愛,但父母給孩子的愛並不是沒有底線的,家長也要讓小孩明白,爸爸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情,也有自己的生活,有時疏忽並不代表不愛小孩。
在小孩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立馬制止他們,比如當三四歲的小孩提出無理要求,被父母拒絕在地上打滾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說"不",然後再幫他們分析原因,這對小孩來說才是最好的幫助。
二、管住小孩任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小孩也是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孩子個性中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問題,比如任性,家長一旦發現,就要及時管教。當小朋友對父母提出無理要求,家長要學會拒絕,不要總是無底線地去滿足。
家長的認同只會助長小孩任性的氣焰,一旦哪一天父母沒有滿足他們要求的話,小孩就會利用各種方法去威脅父母。即便小孩長大離開家庭,進入社會之後,因為任性,他們也會吃很多苦。只有在小時候被拒絕過的孩子,他們長大之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適應職場,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能有更好的發展。
三、讓小孩適當經歷挫折
現在的小孩學習壓力非常大,家長與其過分關注孩子學習,不如讓小孩適當經歷挫折。有些孩子從小過得順風順水,一旦考試成績不滿意的時候,輕則心情鬱悶,重則還會跳樓自殺。
說到底都是因為孩子抗壓能力的不足,所以才會導致悲劇的出現。因此家長也要讓他們學會適當吃苦,比如讓小孩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捨得放手讓他們經歷挫折。讓小孩明白,生活並不是順順利利的,每個人的一生中都要經歷挫折和難關,這樣孩子抗壓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孩子小時候形成的性格以及三觀都會影響到他們的未來,特別是在6歲之前,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階段,對小孩進行正確地糾正和引導。同時也希望父母在子女小的時候能夠多關注,多觀察小孩,從生活瑣事中讓小朋友明白各種道理,這樣他們以後的人生才能過得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