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2020-12-23 騰訊網

有句老話說得好:小樹在砍,孩子在管。

一味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

——鹿媽

文 | 娻嬅

對於孩子的教育,必須要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特別是獨生子女。

01

白眼狼

都是父母辛苦培養出來的

如果問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嗎?

父母的回答:不想。

然而,中國式父母不知不覺中培養出白眼狼。

前段時間,男孩弄壞了店家的東西,找媽媽幫自己賠款,媽媽嘮叨他幾句,居然跟媽媽動手起來,用手掐著媽媽的脖子。

一家三口逛街,女兒想喝飲料,媽媽覺得飲料喝多不好,沒有答應給女兒買。

結果,女兒立馬發脾氣,抬腳朝著媽媽狠狠踢過去,媽媽卻絲毫不撒潑,沒有制止。

一名小學生發帖子說,自己的成績很優秀,滑輪、圍棋、奧數等都拿第一名,覺得自己太優秀了,嫌棄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一名中學生在家長會上發言,我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是為了早日脫離這個無知的原生家庭。

......

以上的種種事例,真的很悲傷,父母千辛萬苦栽培,卻培養出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再優秀有什麼用,簡直是白眼狼。

《管教的勇氣》裡有句話:

教育孩子,小時候要狠管,長大後給他翅膀。

但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小時候沒人管,長大後管不了。

人生路上,父母需要指導孩子做正確的事情。

如果父母千依百順,孩子長大後只會嫌棄自己、榨乾自己、甚至仇恨自己,這只會讓操勞一生的父母感到冰涼。

02

管孩子要趁早

長大再管就晚了

孩子還小,別老管著他。

這句話出自無數父母的口中。

我身邊一位朋友的孩子天天玩手機、玩電腦,只要父母不迎合他,他就會要死要活的。

孩子的爸爸看到這樣,馬上妥協,要什麼給什麼,不要鬧就行。

殊不知,父母無底線的護犢,最後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放肆,越來越目中無人。

前段時間,4名17歲的少年聯合殺害自己16歲的同學,被法庭判了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

宣判完後,4名少年居然相視而笑,慶幸自己逃過死刑。

令人驚訝的是,殺害同學的動機,是因為自己沒錢去上網。

李玫瑾說:「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孩子年齡越小,可塑性越強,只要父母給孩子埋下良好的教育,孩子長大後才能有出息。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再拿「樹大自然直」這種話語來安慰自己了。

小時候不管,長大後管不了。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父母造成的,孩子的叛逆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03

孩子要嚴管

長大才有未來

「嚴管」是愛,「放縱」就是害。

小時候被嚴管的孩子會很委屈,但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

不少老師找我反饋說,往往那些很調皮,經常被我打罵的孩子,畢業後最感謝我。

一位班主任說,擔任班主任15年,就遇到一位移居海外的學生專門飛回國看我,當面跟我說聲感謝。

那位班主任說:當時,他不愛學習,經常在課堂上搗亂,玩手機、睡覺,還經常打架。

全班43名學生,就他最難管,也是我管的最狠的一個。

上課遲到,我會罰站、炒古詩文,打架犯錯,我會讓他當著全班人的面檢討,還跟家長反饋,簡直是把他當成一匹野馬治的死死的。

後來,他收斂野心,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出國讀研,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

管你的老師,愛你最深。

父母是孩子第一所學校,更應該如此。

放任教育,只會害了孩子。

在教育路上,我們需要做一個「狠人」,不要總是心疼孩子而任由放縱。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這個世界上需要遵守規矩的事情還很多,當父母不嚴抓,孩子只會散漫,難以管教。

身為父母,我們始終要記住,嚴管孩子,是讓孩子懂得明事理、辨是非,是父母的責任。

若父母生而不管,孩子的未來還能有希望嗎?

04

如何正確管教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則是其中關鍵。

那麼,如何正確管教孩子呢?

1. 有規矩。

規矩決定成功,規矩不可破,制度不可無,無規矩不成方圓。

在《我們天上見》這部影片中,孫女犯錯,爺爺就會讓她自己去拿戒尺,雙手呈上準備挨打。

爺爺這一套「家法」,孫女很清楚,而且也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挨打。

爺爺這一規矩都存有敬畏之心,這就會達到「管」的效果。

所以,越早給孩子立定規矩越好,這樣孩子也能早早掂量受罰邊界在哪裡,控制自己的行為。

2. 不要總是滿足孩子。

無節制的孩子,吃喝玩樂只要說一聲,父母隨時都能滿足,完全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那麼在孩子的眼中,所有得到的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的,提的要求會越來越多,因此更不會感恩。

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要選擇性滿足,對於不恰當的要求要堅決拒絕,有原則的父母,才能培養出一個懂得控制欲望的孩子。

3. 做孩子的榜樣。

董卿說:你想讓孩子變成什麼,自己就得先變成什麼。

孩子就像一片白紙,父母是第一個下筆者,父母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樣子。

託爾斯泰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這就是育人先育己的道理吧。

古語有云:「養而不教,父母之禍;教而無方,父母之過。」

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丟掉戒尺,無原則袒護他的父母。

相關焦點

  • 孩子優秀是逼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看起來聰明伶俐,但有些孩子連基本素質都沒有。」優秀的家長,自然能教養出優秀的孩子。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藏著功不可沒的「熊家長」。很多孩子的壞脾氣和惡劣行為,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父母總說「沒關係」,他們就真的以為沒關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父母每次讓一步,孩子就囂張地進一步,更加隨心所欲。
  • 知愈心理: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路上,付出了多少,會在孩子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01莫言曾經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哈佛博士何江在節目《兒行千裡》裡,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 ▷復旦教授: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對於孩子的教育,必須要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特別是獨生子女。01白眼狼,都是父母辛苦培養出來的如果問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嗎?一名小學生發帖子說,自己的成績很優秀,滑輪、圍棋、奧數等都拿第一名,覺得自己太優秀了,嫌棄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一名中學生在家長會上發言,我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是為了早日脫離這個無知的原生家庭。.以上的種種事例,真的很悲傷,父母千辛萬苦栽培,卻培養出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再優秀有什麼用,簡直是白眼狼。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1、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不合格的父母曾經,一趟從國內飛往美國的航班上,一個小男孩不斷騷擾鄰座小哥。一開始,小哥好意提醒父母管管孩子,可這對父母非但不聽勸,還辱罵、毆打小哥。無獨有偶,這樣的熊孩子還有很多:10歲男孩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竟用小刀將施工者的安全繩割斷;3個小學生劃傷了停車場裡將近20輛車,最終每家平均賠償超過十萬......
  • 復旦教授: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唱到漫天繁星,唱到街燈通明,唱春暖花正開,我們都是一群開始學會淺憶的孩子,總是喜歡自由的穿梭在季節的半度微涼裡,行走著,也不斷尋找著,那個溫暖季節裡不老的青春,那個春天中哭過笑過的日子。
  • 家長請注意了,熊孩子可不是被慣出來的而是被教出來
    關於熊孩子人們總是持有一種慣性思維,認為熊孩子就是被慣出來的。乍一看這個理論沒有錯但是很多事物就是經不起推敲,通過不斷地觀察以及案例分析之後,酷學君發現熊孩子被慣出來的並不多,實際上熊孩子都是被家長潛移默化教出來的。
  • 從梅西的成功看育兒: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慣」出來的
    父母以愛的名義管制孩子,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愛,這是不科學的。但也有許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慣"著孩子,他們懂得從孩子自身的優勢出發,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孩子的行動更加積極主動。聰明的父母懂得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事事為孩子安排好。父母要知道,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慣"出來的。
  • 優秀孩子與熊孩子的區別
    不懂事的「熊孩子」背後,往往站著不懂事的「熊家長」。有孩子在車廂裡大吵大鬧,其他乘客紛紛勸阻,家長卻說「他還是個孩子」。有孩子在學校裡打了架,老師叫家長去談話,家長卻說「他還不懂事」。有孩子在別人家裡亂跑亂翻,主人家生氣,家長卻說「大人不跟小孩計較」。父母總用「還小」、「不懂事」、「不計較」給孩子當擋箭牌,卻不知道總有一天,這種藉口會成為孩子傷害他人的利刃。
  • 孩子脾胃虛弱,多半是父母慣出來的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現在的孩子多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些家長怕孩子餓著,便由著孩子暴飲暴食,也有些家長放縱孩子吃零食、冷飲,時間一長,孩子的脾胃運化功能減弱,百病叢生。《萬氏家藏育嬰秘訣》說:「小兒無知,見物即愛,豈能節之?節之者,父母也。父母不知,縱其所欲,如甜膩粑餅、瓜果生冷之類,無不與之,任其無度,以致生疾。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 熊孩子是慣出來的,好孩子是管出來的!教育最大的無奈:老師不敢管...
    說輕了,孩子不長記性,達不到教育的目的。說重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有時候還會出現跳樓等自殺事件,這樣一來,老師就成了眾矢之的。所以,本該和老師站在同一條線上教育孩子的家長,卻生生成了對立面。當下的教育困境:老師不敢管,家長捨不得管。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一生E本|教育路上,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選擇心慈手軟
    就一個人的成長而言,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教養了,這也成為了很多父母評判孩子的標準,每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眼中的「熊孩子」。教養,說白了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為什麼有些孩子能夠聽話懂事?而有些孩子卻很叛逆?僅僅是因為叛逆期嗎?並不是。只是孩子在一定年紀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他立相應的規矩,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等人的,如果父母不及時教育孩子,可能再想立規矩就沒那麼容易了。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疫情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生活中,我們最怕遇到熊孩子,關於熊孩子的三大怕:出行坐車坐飛機遇到熊孩子,看電影遇到熊孩子,熊孩子到你家玩。
  • 養不教父之過、教無方母之錯,優秀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孩子的言行舉止裡,藏著父母為人處世的模樣。父母的言傳身教,將伴隨孩子一生。優秀的父母,才能教養出優秀的孩子。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毫無原則袒護他的「熊父母」。一個習慣推卸責任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不願承擔責任的家長。一個愛說粗話,舉止不雅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口無遮攔的家長。都說「慣子如殺子」,你越不管教孩子,孩子就越不怕事,反而頻頻闖禍惹事。熊孩子和惡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很多孩子的壞脾氣和惡劣行為,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
  • 教育專家提醒: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養不出優秀孩子
    你以為自己辛辛苦苦賺錢養家,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吃好穿好就已經盡到自己做父母的責任;你以為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千依百順地疼愛就能讓孩子懂事些,長大的過程中能夠少受些苦。可殊不知,父母的無私,培養出來的也許是個熊孩子,父母的寵溺,也許會逐漸醞釀成悲哀的人生。
  • 把放縱沒規矩當成「釋放天性」,「熊孩子」都是被家長慣出來的
    導讀:把放縱沒規矩當成「釋放天性」,「熊孩子」都是被家長慣出來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把放縱沒規矩當成「釋放天性」,「熊孩子」都是被家長慣出來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不是慣出來的,寵溺孩子的六大特徵,你有嗎?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不是慣出來的。寵溺孩子的六大特徵,你有嗎? 同學小劉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我們同學幾個聚會吃飯,小劉的孩子在吃飯時不光用筷子亂攪,而且放下筷子後居然用手抓著吃,那麼大的孩子還用手抓菜,我當時的感覺是這個小孩挺沒有教養的,而接下來的事情更離譜。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如果疏於管理,或者不忍心修剪,那麼孩子遲早會出大問題。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康熙帝政績斐然,對子女的教育也非常成功。小編摘選康熙家訓中的八條,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受益。承認錯誤訓曰:凡人孰能無過?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心理學研究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們的問題都有延遲性,當你發現孩子管不住的時候,徵兆其實早就顯現了。」因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好孩子就是狠心管出來的!而且關鍵期就在6歲之前。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在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想管出好孩子,就得從3方面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