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優秀是逼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2020-09-25 名校家長


文:惜朝

一個做老師的朋友,說接觸了這麼多孩子,發現真的一屆不如一屆。

「看起來聰明伶俐,但有些孩子連基本素質都沒有。」

優秀的家長,自然能教養出優秀的孩子。

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藏著功不可沒的「熊家長」。

1

朋友說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女兒在院子裡玩耍,突然被一個皮球砸到頭,嚇得當場哭了出來。

而那個亂扔皮球的男孩一臉毫不在意,繼續玩他的球,朋友實在生氣,忍不住當場呵斥了他。

男孩的媽媽這才衝了出來,很不滿地衝她叫囂:

「不就砸了一下嗎?孩子的事,你大人幹嘛要插手!」

氣得朋友拉著女兒掉頭就走。

她說,這不是第一次了,在女兒剛學會走路時,那熊孩子就差點將她女兒推進了水池。

要不是她發現及時,阻止了男孩的動作,後果不堪設想。

而那回,這個熊孩子的媽媽同樣不當一回事:

「孩子不懂事,調皮了些,你體諒一下啊。」

轉眼間男孩已經長大,可是不見得有多懂事,反而更加調皮,更加任性。

每當孩子闖了禍,父母總喜歡說「孩子小,不懂事」,也不管孩子給別人造成了多大的損失,給他人造成了多大的威脅。

小時候,你還能給他「擦屁股」,可長大後,你該如何給他收拾殘局呢?

之前看過一條新聞。

一對中國父母帶孩子出國旅遊,在飛機上,熊孩子搞了惡作劇,導致他父親和一個年輕人大打出手。

在飛機上動手,實在太危險了。

結果剛下飛機,一家三口就被機場的執法人員帶走,最終的處理結果是:

海關以故意傷害為由,拒絕他們入境,次日安排飛機遣送回國。

由疼愛到溺愛,父母的嬌慣放縱,慣出了很多熊孩子。

你再不管教孩子,社會就會替你狠狠懲罰他。


2

不懂事的「熊孩子」背後,往往站著不懂事的「熊家長」。

有孩子在車廂裡大吵大鬧,其他乘客紛紛勸阻,家長卻說「他還是個孩子」。

有孩子在學校裡打了架,老師叫家長去談話,家長卻說「他還不懂事」。

有孩子在別人家裡亂跑亂翻,主人家生氣,家長卻說「大人不跟小孩計較」。

……

父母總用「還小」、「不懂事」、「不計較」給孩子當擋箭牌,卻不知道總有一天,這種藉口會成為孩子傷害他人的利刃。

孩子有沒有教養,其實跟父母有莫大關係。

有教育專家總結出這樣的規律:

一個經常打架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愛動粗的家長。

一個習慣推卸責任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不願承擔責任的家長。

一個愛說粗話,舉止不雅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口無遮攔的家長。

……

都說「慣子如殺子」,你越不管教孩子,孩子就越不怕事,反而頻頻闖禍惹事。

熊孩子和惡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

很多孩子的壞脾氣和惡劣行為,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

父母總說「沒關係」,他們就真的以為沒關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父母每次讓一步,孩子就囂張地進一步,更加隨心所欲。

孩子不懂是非對錯,他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覺得有趣、好玩,從不會考慮後果。

而有一些後果,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正如《都挺好》裡的蘇明成,他不是天生的暴戾、不學無術、任性妄為,這些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

正是父母的溺愛與縱容,使他想罵人就罵人,想打人就打人,只知道伸手問父母要錢,卻不知賺錢給二老養老。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3

有句老話說得好:小樹在砍,孩子在管。

還在成長期的孩子必須要好好管教,只有通過管與教,才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味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

網上有一篇文章說:教育最大的騙局,就在於釋放孩子的天性。

教育,與其說是一件壓抑天性的事情,不如說是改善天性的事業。

曾國藩家書》中,記錄了許多曾國藩對子女的日常訓誡。

他總會擠出時間過問孩子的讀書學習情況,親自製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

他不僅要求孩子知書識禮,還要求他們要做到「勤、孝、儉、仁、恆、謙」這六字。

小到吃飯走路,大到治國平天下,任何事情都嚴格要求,不允許孩子有絲毫懈怠。

正因為曾國藩的嚴格管教,曾氏一族培養出很多卓有成就者。

是的,管孩子一定要趁早。

父母今天縱容了孩子的小惡,慢慢就會積累成明天的大惡,你再想管,也沒辦法管了。

「管」是少不了的,是為了敲打掉孩子身上的壞毛病,是為了讓孩子堂堂正正地站起來。

如果說孩子是一棵正在成長的小樹苗,那父母就要充當起花匠的角色,及時修剪、除草,促使這棵樹苗茁壯成長。

正如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所言:

今天,孩子說不得,罵不得,打不得,甚至一個眼神都不行。

明天,說不定他就能提刀去殺人了。

4

教育學者丁琳分享了她的一次經歷。

一位美國客人前來做客,帶著她讀三年級的女兒。

女兒看起來很喜歡丁琳家裡的小糖果,連著吃了兩顆,當她想伸手拿第三顆時,抬頭詢問母親是否可以。

母親朝她搖了搖頭,很明確地說:不可以。

很多父母都崇尚外國教育,認為外國孩子之所以更優秀,是因為更優質的環境與教學資源。

但他們忽略了,外國父母很少慣孩子。

有一個調查發現,國外的孩子很少哭鬧,而國內的孩子卻哭得讓人頭疼。

原因很簡單。

這些孩子很少是祖父母帶的,沒有一直被寵著長大。

這些孩子犯錯了,父母不會為他們找藉口,不是冷處理讓孩子自己反思,就是事先警告孩子,讓孩子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正因為被父母「逼」著接受各種規矩規則,孩子才能端正其行為,形成正確的三觀,朝正面積極的方向發展。

教育不能一再讓步,我們對孩子要真的負起責任。

·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不要再動手幫孩子做事,更不要縱容孩子的壞習慣。

督促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孩子一定能受益終生。

· 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給孩子樹立端正的榜樣。

育兒先育己!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成為孩子的一言一行。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首先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給孩子樹立榜樣,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

· 讓孩子懂得規矩,不能一味遷就。

我們不提倡體罰孩子,但也不意味著兩手一攤,什麼都不管。

孩子必須要有一個管得住他的人,他的天性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與發展。

老話說得好: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

成年人需要自律,孩子需要管教和引導,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相關焦點

  • 知愈心理: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路上,付出了多少,會在孩子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01莫言曾經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哈佛博士何江在節目《兒行千裡》裡,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 家長請注意了,熊孩子可不是被慣出來的而是被教出來
    關於熊孩子人們總是持有一種慣性思維,認為熊孩子就是被慣出來的。乍一看這個理論沒有錯但是很多事物就是經不起推敲,通過不斷地觀察以及案例分析之後,酷學君發現熊孩子被慣出來的並不多,實際上熊孩子都是被家長潛移默化教出來的。
  • 復旦教授: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01 白眼狼 都是父母辛苦培養出來的 如果問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嗎? 父母的回答:不想。
  • ▷復旦教授: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對於孩子的教育,必須要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特別是獨生子女。01白眼狼,都是父母辛苦培養出來的如果問父母: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嗎?一名小學生發帖子說,自己的成績很優秀,滑輪、圍棋、奧數等都拿第一名,覺得自己太優秀了,嫌棄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一名中學生在家長會上發言,我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是為了早日脫離這個無知的原生家庭。.以上的種種事例,真的很悲傷,父母千辛萬苦栽培,卻培養出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再優秀有什麼用,簡直是白眼狼。
  • 孩子脾胃虛弱,多半是父母慣出來的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現在的孩子多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些家長怕孩子餓著,便由著孩子暴飲暴食,也有些家長放縱孩子吃零食、冷飲,時間一長,孩子的脾胃運化功能減弱,百病叢生。《萬氏家藏育嬰秘訣》說:「小兒無知,見物即愛,豈能節之?節之者,父母也。父母不知,縱其所欲,如甜膩粑餅、瓜果生冷之類,無不與之,任其無度,以致生疾。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 優秀孩子與熊孩子的區別
    不懂事的「熊孩子」背後,往往站著不懂事的「熊家長」。有孩子在車廂裡大吵大鬧,其他乘客紛紛勸阻,家長卻說「他還是個孩子」。有孩子在學校裡打了架,老師叫家長去談話,家長卻說「他還不懂事」。有孩子在別人家裡亂跑亂翻,主人家生氣,家長卻說「大人不跟小孩計較」。父母總用「還小」、「不懂事」、「不計較」給孩子當擋箭牌,卻不知道總有一天,這種藉口會成為孩子傷害他人的利刃。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把放縱沒規矩當成「釋放天性」,「熊孩子」都是被家長慣出來的
    導讀:把放縱沒規矩當成「釋放天性」,「熊孩子」都是被家長慣出來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把放縱沒規矩當成「釋放天性」,「熊孩子」都是被家長慣出來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疫情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生活中,我們最怕遇到熊孩子,關於熊孩子的三大怕:出行坐車坐飛機遇到熊孩子,看電影遇到熊孩子,熊孩子到你家玩。
  • 一生E本|教育路上,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北大學霸:逼出來的優秀!
    北大學霸:逼出來的優秀!大學同學在朋友圈更新了一句很火的話:「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這讓我想起了大學老師的勵志故事。是的,一個人的潛力有多大,能力有多強,在一般的時候是很難看出來的,只有在逆境或者壓力很大的時候才會顯現出來,很多的人優秀都是逼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從學渣到中科院院士的勵志故事吧!
  • 好孩子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1、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合格的父母!
  • 「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選擇心慈手軟
    就一個人的成長而言,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教養了,這也成為了很多父母評判孩子的標準,每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眼中的「熊孩子」。教養,說白了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為什麼有些孩子能夠聽話懂事?而有些孩子卻很叛逆?僅僅是因為叛逆期嗎?並不是。只是孩子在一定年紀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他立相應的規矩,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等人的,如果父母不及時教育孩子,可能再想立規矩就沒那麼容易了。
  • 優秀都是被「逼」出來的!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出眾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那些當初被父母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其中一個高贊的回答說:你今天逼了孩子,明天他有了本事,但是埋怨你當年太狠心。你今天沒有逼孩子,明天他一事無成然後埋怨你當年沒逼他。這位答友道出了一個教育的真相:在孩子教育方面,家長要捨得「下狠心」。在講究方式方法的前提下,狠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1、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不合格的父母曾經,一趟從國內飛往美國的航班上,一個小男孩不斷騷擾鄰座小哥。一開始,小哥好意提醒父母管管孩子,可這對父母非但不聽勸,還辱罵、毆打小哥。無獨有偶,這樣的熊孩子還有很多:10歲男孩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竟用小刀將施工者的安全繩割斷;3個小學生劃傷了停車場裡將近20輛車,最終每家平均賠償超過十萬......
  • 從梅西的成功看育兒: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慣」出來的
    父母以愛的名義管制孩子,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愛,這是不科學的。但也有許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慣"著孩子,他們懂得從孩子自身的優勢出發,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孩子的行動更加積極主動。聰明的父母懂得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事事為孩子安排好。父母要知道,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慣"出來的。
  • 優秀的孩子是"逼"出來的:這位虎媽的成功教育轟動了美國教育界
    &39;逼&34;近年來這種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們的認可。因為無論是周杰倫被母親拿藤條逼著練鋼琴,還是董卿被父親逼著努力學習,或是現實中父母稍微放鬆一下,孩子就偷懶、懈怠的案例,無一不證明:孩子不逼難成器。
  • 「吼」出來的懦弱,「慣」出來的驕縱
    大部分孩子小時候都會因為懵懂而惹禍,或者特別淘氣,有的孩子還有自己的小脾氣,家長一開始或許嘗試過好好說話,但當發現這樣做效果並不好後,就容易開始用重語氣來警告孩子,認為「吼」才可以震懾住孩子,讓他記得自己的過錯。但是親貝網小編認為,「吼」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變成無法挽回的遺憾。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我說,這才是真的害了孩子。教育出一個優秀且自覺的孩子並不容易,父母若不約束,就是放任孩子學壞。如今不比從前,到處都是誘惑,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容易學壞。
  • 孩子在地鐵裡「毆打」爺爺奶奶:熊孩子,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是最開心的,爺爺奶奶會護著自己,就算自己調皮搗蛋爺爺奶奶也不會責罵自己,所以這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在心理產生了一種不好的影響,就是他認識不到自己的過錯,對於爺爺奶奶的照顧不懂得感恩。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組圖片,一對老夫婦帶著孫子乘坐地鐵,地鐵上人很多,夫妻倆一人坐了一個位置,孫子鞋子也沒脫就站到了座位上,爺爺奶奶並沒有制止孩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