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孩子與熊孩子的區別

2020-09-26 上海樹元教育


不懂事的「熊孩子」背後,往往站著不懂事的「熊家長」。

有孩子在車廂裡大吵大鬧,其他乘客紛紛勸阻,家長卻說「他還是個孩子」。

有孩子在學校裡打了架,老師叫家長去談話,家長卻說「他還不懂事」。

有孩子在別人家裡亂跑亂翻,主人家生氣,家長卻說「大人不跟小孩計較」。

父母總用「還小」、「不懂事」、「不計較」給孩子當擋箭牌,卻不知道總有一天,這種藉口會成為孩子傷害他人的利刃。

孩子有沒有教養,其實跟父母有莫大關係。

都說「慣子如殺子」,你越不管教孩子,孩子就越不怕事,反而頻頻闖禍惹事。

熊孩子和惡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

很多孩子的壞脾氣和惡劣行為,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

父母總說「沒關係」,他們就真的以為沒關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父母每次讓一步,孩子就囂張地進一步,更加隨心所欲。

孩子不懂是非對錯,他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覺得有趣、好玩,從不會考慮後果。

而有一些後果,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這句話已經被說爛了,但確實是對的。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給孩子營造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終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著一系列圖片:地鐵等候區父母身體力行教會孩子地上腳印的作用,孩子學會了遵守秩序;商場打翻飲料弄髒地面,父母帶著孩子一起用紙巾擦拭,孩子學會了保持公共衛生,不給他人帶來麻煩;雨中打傘的媽媽在路過流浪漢的時候把傘傾斜,孩子學會了尊重弱勢群體,學會了給予愛……

古語云: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謂細節,就是因為足夠微小、難以被發現,所以總是被忽略。

有的家長覺得這些小細節也沒什麼大不了,一時忽略很正常。但是細節決定成敗啊,總有一天,時間會用事實告訴你,熊孩子和優秀孩子之間的鴻溝,就是一個又一個小細節的累積所導致。他日你所羨慕的懂禮貌、有教養的別人家孩子,也不過是因為今日他們有一個注重細節教育的父母而已。

美國兒童教育學家多蘿西·洛·諾爾特有一段名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了頭腦平靜地生活。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父母細節的示範中,他就學會了條理和秩序,也學會了平等和尊重,更學會了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所以,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讓孩子懂得,雙手拿起的不僅是物品,更是教養!

相關焦點

  • 孩子優秀是逼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看起來聰明伶俐,但有些孩子連基本素質都沒有。」優秀的家長,自然能教養出優秀的孩子。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藏著功不可沒的「熊家長」。由疼愛到溺愛,父母的嬌慣放縱,慣出了很多熊孩子。你再不管教孩子,社會就會替你狠狠懲罰他。
  • 知愈心理: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路上,付出了多少,會在孩子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01莫言曾經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哈佛博士何江在節目《兒行千裡》裡,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 熊孩子,真的只是孩子「熊」嗎?
    明明在該嚴格教育的時候,家長偏偏扮演「愛心無限,慈父慈母」的角色,而孩子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養成了一大堆的毛病。以下的熊孩子們具有「不良攻擊行為」,已經不是一般的打打鬧鬧,而是具有一定的攻擊性, 原因是孩子無法在家長那裡學習到良好的溝通方法,是溝通出現了障礙。
  • 熊孩子是怎麼變成優秀的?
    網友1:我們小學老師很負責很嚴厲也特別好,她比較年輕,打人是真的痛,但是永遠的只打手心,屁股,能把棍子打碎的那種,特別用力(但是也正是因為她,我們這個差到差點被學校解除的班,畢業的時候成為這個區域最優秀的班
  • 馨香智慧:優秀孩子與熊孩子,差的是自律,這2點值得家長注意
    馨香智慧:優秀孩子與熊孩子,差的是自律,這2點值得家長注意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很有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最後得出結論:懂得自控的孩子都擁有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自律。自律的孩子也更容易走向成功。參與「棉花糖」實驗的是一群4-6歲的兒童,工作人員給每個孩子一顆棉花糖,然後有告訴這些孩子們:如果能在15分鐘之內不吃,就會得到第二顆。
  • 復旦教授: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一名小學生發帖子說,自己的成績很優秀,滑輪、圍棋、奧數等都拿第一名,覺得自己太優秀了,嫌棄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一名中學生在家長會上發言,我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是為了早日脫離這個無知的原生家庭。 ......
  • 比「熊孩子」更難以饒恕的是「熊孩子家長」
    熊孩子這個詞也許大家都不陌生,熊孩子一般就是那些過分淘氣,頑皮的小朋友,他們的出現或多或少會給他人造成困擾。2013年,有兩個小男孩跑到護欄裡面,用力拉扯和搖晃一副玻璃展品,旁邊的家長非但沒有制止孩子這種行為,甚至還在旁邊給孩子拍照。
  • 為什麼國外的MC熊孩子少,談一談國內外mc玩家之間的區別
    我的世界這款遊戲,我發現了 一個問題,就根據國際版玩家給予的反饋和國服玩家給予的反饋上面來看,雖然兩邊都有熊孩子,但顯然是咱們國內的MC熊孩子頗為豐富,數量佔據優勢。而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為什麼國外的MC熊孩子會比國內的少很多,兩者之間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 遇到熊孩子,對方家長說"孩子還小",你該如何有效教育熊孩子?
    現代生活中,熊孩子並不少見。而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會有兩個&34;。因為熊孩子犯錯的時候,總少不了家長的縱容和寵溺。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那個人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怕遇到熊孩子。我之前就遇到過一個&34;的熊孩子。貝貝是我大姑家的兒子,年紀雖然小但是脾氣卻很大。有一次過年回家鄉,貝貝一家到我家拜年。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你的孩子為什麼是熊孩子?
    最近幾年「熊孩子」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了。人群密集的火車、高鐵、飛機上他們奔跑吵鬧的身影出現在一節節車廂與座位間,後面也許還會跟著不停想「制服」他們的家長... 也因為他們經常在公共場合無法無天的行為給他人造成的困擾,我們把他們稱為熊孩子。
  • 一生E本|教育路上,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疫情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生活中,我們最怕遇到熊孩子,關於熊孩子的三大怕:出行坐車坐飛機遇到熊孩子,看電影遇到熊孩子,熊孩子到你家玩。
  • 遇到熊孩子家長說「孩子還小」,該怎麼反駁?
    孩子來到人世,呱呱落地就開始了學習,在什麼樣的家庭就受到什麼樣的薰陶與教養。三歲初始認知世界,可區分好壞正誤,七歲初始形成習慣性格奠定了人性基礎。故有三歲看大七歲至老之說。就是說孩子的行為習慣要從小培養。
  • 熊孩子哪吒涅槃成長,壞孩子也可以優秀,給家長們的三點教育啟示
    「魔童」哪吒在影片你開始階段可以說集合了所有熊孩子們的惡習。不懂禮貌,不尊敬師長,素質極其低下,和家長做對,喜歡破壞等等。但是哪吒打破成見,涅槃成長,最終活出自己的天地。圖片來源網絡那麼對於教育現實中的熊孩子有什麼教育啟示呢?壞孩子是不是也可以變得優秀呢?
  • 一個孩子的自白——我是熊孩子
    熊孩子 我是熊孩子。走到哪裡都被呵斥,這是為什麼呢?我很困惑。哎,但我是熊孩子,為什麼呢?熊孩子能看懂動畫片嗎?熊孩子能分清正義和邪惡嗎? 有一天,我查了字典,&34;是指&34;我多麼希望我是第二種,但我不是,我只是一個惹人討厭的孩子
  • 熊孩子連續劃45輛車,家長試圖耍賴不認帳,網友:難怪孩子這麼熊
    ,而熊孩子的出現和他們的背後的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沒有父母一味的溺愛孩子,那麼熊孩子的出現會少很多。,要求他們一定要對他們進行賠償,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並且這些熊孩子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都是因為這些家長的教育就出現了問題,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上梁不正下梁歪。
  • 關於熊孩子的存在,其實父母才是「製造機」,與孩子關係並不大
    現在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種詞彙,那就是:"熊孩子",這類詞彙專指那些調皮惹人頭疼的孩子,他們在大人的眼裡特別的招人煩,但是我們還不能拿他們怎麼樣。這類孩子在大人們心中的形象跟其他孩子簡直沒得比,別的孩子都是聽話懂事,聰明可愛的,可是這類孩子卻是好動惹人煩的。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明明都是小孩子,而小孩子本身就是調皮好動的,可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為什麼會令有的大人如此的厭惡呢?其實,這與"熊孩子"背後的家長離不開關係。
  • 熊孩子背後是愛無能的父母,榜樣沒有做好,孩子怎麼抄作業?
    現在網絡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熊孩子,他們不懂禮貌,隨時隨地大喊大叫,圍觀群眾們都氣的咬牙切齒。一般這樣的熊孩子後面都會有熊父母護著,更加無法無天。熊孩子出沒請注意」!如今打開手機,熊孩子闖禍的新聞比比皆是。
  • 熊孩子犯錯,父母做法令人稱讚:孩子犯錯,才是最好的教育時機
    熊孩子犯錯,就可以免遭處罰嗎?近日,江蘇一名7歲男孩,放學後在家因為貪玩,從自己家7樓陽臺往樓下潑了一整瓶墨水,樓下三、四、五、六樓均遭殃。可能當時孩子也沒有多想,以為像澆花一樣,對著下面一澆,結果卻給自己帶來了令他終生難忘的教育意義。孩子的媽媽說當時並不知道孩子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