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不合格的父母
曾經,一趟從國內飛往美國的航班上,一個小男孩不斷騷擾鄰座小哥。
一開始,小哥好意提醒父母管管孩子,可這對父母非但不聽勸,還辱罵、毆打小哥。
許久,周圍乘客和機組人員終於平息了這場風波。
飛機落地後,出於對安全的考慮,美國海關以故意傷害罪拒絕了這家人的入境,並立即遣送回國。
結果,小男孩一家三口的旅行計劃就這麼泡了湯。
無獨有偶,這樣的熊孩子還有很多:
10歲男孩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竟用小刀將施工者的安全繩割斷;
3個小學生劃傷了停車場裡將近20輛車,最終每家平均賠償超過十萬......
其實,熊孩子並非天生,落到如此地步,全因背後有一對不合格的父母。
這些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嚴管是愛,溺愛是害。
《管教的勇氣》一書這樣寫道:教育孩子,小時候要狠管,長大後給他翅膀。
千萬不要妄想孩子能自己領悟,不要坐等孩子能自己學好。
要知道,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
如果父母不行管教之責,任由孩子我行我素,日後孩子必將吃盡苦頭、流盡血淚。
2、每個好孩子的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狠心」
5月21日,江蘇陳女士7歲的兒子因貪玩往樓下潑墨水,鄰居晾曬的衣服、防盜窗、玻璃、樓外牆等都被潑髒。
鄰居反饋情況後,陳女士夫妻帶著孩子到樓下挨家挨戶登門道歉。
事情到這裡還沒結束,陳女士帶回鄰居們被潑髒的衣物,和兒子一起清洗乾淨。
此外,陳女士還請了專業人員清理外牆,清理時讓兒子站在太陽底下看著。
陳女士表示:「孩子肯定洗不乾淨(衣服)的,但最起碼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必須讓他對自己做的事情承擔一定的責任。」
一時間,網友紛紛為陳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點讚:
孩子犯錯在所難免,關鍵是要好好教育。
不包庇狡辯,堅持「做錯就要改」的教育理念,這樣的父母才能教出品行端正的孩子。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曾發表過一篇演講,他說:
「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和懲戒。」
身為父母,我們始終要牢記:
愛孩子就要捨得「狠心」嚴管,要讓他們明事理、辯是非,要讓他們養成規矩意識。
唯有這樣,孩子才不會犯下更大的錯誤。
3、如何正確管教孩子,不要總滿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想要的都給買,孩子不想做的都包辦,孩子做錯的都偏袒......
無節制地滿足孩子,只會使他們變得目中無人、唯我獨尊。
父母要有選擇性地去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有原則性地拒絕孩子無理的要求。
不輕易讓步,力求恰到好處,才能培養出三觀正的孩子。
· 要給孩子制定規矩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不可破,制度不可無。
父母千萬不要以「孩子還小」為由,放任他們度過一個不分黑白善惡的童年。
越早給孩子制定規矩,他們才能越早地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必須做。
制定好規矩,嚴格規範行為,才能培養出懂分寸的孩子。
4、適當地給孩子「立規矩」
當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尚在培養之中時,適當的立規矩會讓孩子的行為受到約束,更加能夠明白言行的是非對錯。而規矩的約束也將逐漸使孩子最終實現自我約束。自律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讓孩子承擔責任,「孩子還小!」成了很多父母為孩子推脫責任的理由,這種明顯包庇的行為讓孩子的責任心有所缺失。孩子不必擔心自己要承受懲罰,自然就會恣意妄為。而事實上,孩子逃離的責任終將會在社會上被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