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珮瑜、宋清秀丨《歷朝杭郡詩輯》考述

2020-12-18 書目文獻

《歷朝杭郡詩輯》考述

李珮瑜 宋清秀

李珮瑜,1994年生,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宋清秀,1973年生,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內容提要:浙江圖書館藏《歷朝杭郡詩輯》清稿本四十卷,是丁丙仿照《國朝杭郡詩輯》編纂體例,在《武林耆舊集》殘本的基礎上纂輯而成的一部地域性通代詩選集。《歷朝杭郡詩輯》以詩存人,以人系傳,搜羅六朝迄明杭郡詩人2625位,詩作5720首,小傳2487條,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歷朝杭郡詩輯》立足於鄉邦文獻的挖掘和整理,與《國朝杭郡詩輯》系列前後相續,展現杭郡詩歌繁榮昌盛的歷史風貌,突顯杭州地區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觀、地域文化等特色。

關鍵詞:歷朝杭郡詩輯 國朝杭郡詩輯 丁丙 杭州

清代古籍整理、圖書編刻集前代之大成,成果豐碩。無論是盛清時期的武英殿刻書、《四庫全書》編纂活動,還是晚清地方官書局的興起,都給民間纂輯之風帶來一定的影響。隨著地域意識逐漸突顯,清代文人編纂浩繁的詩總集以鄉邦詩集最多。朱則傑《關於清詩總集的分類》:「在所有清詩總集中,地方類數量最多,所涉作家作品也最為廣泛。」〔1〕而在眾多地域性詩集中,江浙一地獨領風騷。以《中國古籍總目·集部·總集類》統計為例,《郡邑之屬》有清人詩總集250部,便有97部來自江浙,幾近四成,足見江浙輯詩之興盛。

一、《歷朝杭郡詩輯》概況與成書始末

浙江圖書館藏丁丙《歷朝杭郡詩輯》(以下簡稱《歷朝》)清稿本四十卷,每兩卷合為一冊,共二十冊,屬海內孤本。書本長29釐米,寬17.8釐米,每冊封面左側有「歷朝杭郡詩輯」書名,右上方標明卷次。半葉版框長17.9釐米,寬13.8釐米,四周單邊,藍線方格,半頁12行,行23格。版心上書口刻「歷朝杭郡詩輯」書名,單魚尾下刻一「卷」字,後書卷次,下書口專有一格填頁碼。內裡書名、卷次、詩作頂格,詩人簡介低一格,目錄與小傳低兩格,詩篇名低三格,目錄中的人數統計與詩小序低四格,目錄頁最後一行留白不刻。此書無序跋,每卷有目錄刻詩人姓名及所在頁碼,結尾處總計「凡幾人」(後四冊無總計)。右下角鈐有「浙江圖書館珍藏善本」印,第一卷首頁上方有「曾經民國二十五年浙江省文獻展覽會陳列」印。書中有多處校改、增補痕跡,時為墨筆,時為硃筆,字跡時工時草,或徑改底本,或訂於天頭,間或用箋粘貼。

《歷朝杭郡詩輯》是一部區域性通代詩選輯,專門收錄杭郡一地的詩人詩作,上起六朝,下至晚明,卿大夫、布衣兼顧,輔錄閨秀、流寓、方外、傳說。全輯大概有2625位詩人,5720首詩作,2487條小傳。第一至三十二卷為杭州籍詩人,自晉「幹寶」始,至晚明遺民「張元坪」「張默」終〔2〕。其中,第一至二卷為唐及唐前共30人,第三至七卷為宋代共228人,第八至十四卷為元代共472人,第十五至三十二卷為明代共1434人,總計2164人;第三十三卷為女性詩人,包括閨秀與藝技共75人;第三十四卷為寄居流寓詩人,共94人;第三十五至三十七卷為僧人,共200人;第三十八至三十九卷為道士,63人;第四十卷為無名氏、隱士與仙鬼謠諺之合,共29人。《歷朝》收人的時間範圍正好與《國朝》系列起自清初相接續,從而構成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古今杭郡詩人存錄總集。

丁丙基於對《國朝杭郡詩輯》(以下簡稱《國朝》)系列的整理與續編,推之前代而成《歷朝》。丁丙(1832—1899)字嘉魚,號松生,晚年號松存,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晚清著名藏書家,襲祖「八千卷樓」藏書樓。及冠後便開始刊刻書籍,搜纂鄉邦文獻。因於難中挽藏文瀾閣《四庫全書》,上有「嘉惠士林」之褒,後自建「嘉惠堂」總樓,藏、編、刊書更盛。在《歷朝》成書之前,已有《國朝》《續輯》先後刊出,加上後來丁丙編纂刊刻的《國朝杭郡詩三輯》,共同構成清代杭郡詩輯系列。清嘉慶五年(1800),吳顥編選《國朝》十六卷付梓,後版毀於火,吳顥又重輯成三十三卷本,道光十年(1830)經其孫吳振棫校刊行世。第二年,吳振棫又編纂刊刻了《續輯》四十六卷。然而,二吳此輯流傳不多。丁丙集藏者、刊者與編者的身份於一身,且熱衷鄉邦文獻的搜集整理。他不僅於同治十三年(1874)和光緒二年(1876)分別重刊了《國朝》《續輯》,還從同治十二年(1873)起,與兄丁申開始纂輯《三輯》,直至光緒十九年(1893)編成一百卷並付梓。其間,丁丙延請曾對二吳輯詩多有襄助的汪氏振綺堂重校《國朝》《續輯》,因此相交甚深。後來丁丙續《三輯》與編《歷朝》時,汪氏也鼎力相助,搜羅文獻。

丁丙開纂《歷朝杭郡詩輯》,還與其所獲《武林耆舊集》直接相關。在始纂《三輯》後一年,丁丙於四明汲綆齋得吳允嘉《武林耆舊集》殘稿本:「吳志上有《武林耆舊集》自唐迄明,零篇斷句,靡不搜錄。惜未付梓。稿本亦遭亂散佚。」〔3〕丁丙遂接繼前賢之作,自同治十三年五月起著手編纂《歷朝》〔4〕。於是,丁丙《歷朝》的纂輯活動,是與《國朝杭郡詩三輯》的編纂同時進行的。《三輯》的始輯與刊刻時間在《先考松生府君年譜》中亦有記載〔5〕,比《歷朝》略早一年。兩相對比可知,一是《歷朝》應由丁丙一人主要負責,每卷開頭亦只刻「錢塘丁丙松生氏編」。二是《歷朝》成書時間在《三輯》之後,且未及付梓。光緒二十五年(1899)丁丙逝世之前,《年譜》中沒有出現《歷朝》成書或刊刻時間的任何記載,而袁昶《丁徵君墓表》:「手所校刊……《國朝杭郡詩輯》《續輯》《三輯》《歷朝杭郡詩輯》……均殺青,竟行世。」〔6〕同時,浙江圖書館藏《歷朝》清稿本從頭到尾都有丁丙校改增刪字跡,說明此書在丁丙逝世之前已然編成,惜未付梓。

清代輯佚意識與地域意識的顯豁喚起民間鄉邦文獻的整理熱潮。在校刊《國朝》及《續輯》的同時,丁丙自發纂輯《國朝杭郡詩三輯》,又在所得輯錄前代杭郡詩的《武林耆舊集》殘稿本的基礎上復輯《歷朝》,耗時近三十年,終得成書,從而展現杭郡詩歌發展變化完整的歷史風貌。

二、《歷朝杭郡詩輯》基本體例

《歷朝》以《武林耆舊集》為參照本,同樣起自六朝隋唐,下至明朝,兼及《國朝》不錄之遺民。厲鶚《宛雅序》:「吾鄉風雅之盛,不減宛陵,無好事者搜而輯之,恆以為欠事。往時吳丈志上,商丘太宰坐中唱和客也。嘗竭二十年之力,上自六朝、唐人,下迄前代,錄為《武林耆舊集》。」〔7〕顧浩《外舅丁松先生行狀》:「唯吳氏之凡例斷自國朝,復編成《歷朝》,上自李唐,下迄前明,兼收並蓄,徵錄無遺。」〔8〕可見,《歷朝》在內容上採用《武林耆舊集》自六朝至明的斷限,但在體例上還是遵從《國朝》系列的傳統。

第一,《歷朝》以杭郡地區為收人範圍,詩人籍貫以各代的杭州地理區域劃分為準。杭州古屬揚州,歷稱「餘杭」或「錢唐」,南北朝時升縣為郡,隋代始稱杭州,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唐武德四年(621)避國號諱,改「錢唐」為「錢塘」,轄錢塘、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新城、臨安、唐山八縣。自此,杭州地理區域基本穩定。至清代,杭州府領錢塘、餘杭、富陽、於潛、新城、臨安、仁和、昌化八縣及直隸州海寧州。《國朝》系列因只涉及清代,故行政區劃名稱明確,而《歷朝》則須使用相應朝代的行政區劃名稱,如五代十國時期富春縣、北宋新登縣、南宋新城縣等。

第二,收詩以存人為旨,內容不拘。《歷朝》在收詩標準上與《國朝》一致。《國朝杭郡詩輯例言附》:「鄧漢儀謂『詩忌應酬,以其膚襲好語,無有性情,亦不關學問』,予此集則有所不免,特欲因以存其人。」〔9〕因主旨在以詩存人,故而在詩歌內容上不受浙江宗唐抑宋的詩學、詩派、詩風影響,唐宋兼採,雅俗並存。凡有詩者,皆可錄之。如懷古詠史、壯志言情、徵戰戍衛等宗唐氣盛調嚴之詩;寫景描物、山水田園、情思閨怨等宗宋清麗旨趣之作;倡和贈答、玄言妙語、歌謠諺詞等別具一格之言。全面的呈現了杭郡自唐以來的詩歌發展過程,對杭州文化的影響及變遷探索亦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歷朝》以先科第,次族輩,後長幼的順序排列詩人。《國朝杭郡詩輯例言附》:「鄉大夫與布衣同列,人以時序,先科第者,以有年分可稽,其無科目者約以輩行之先後為次。」〔10〕《續輯》《三輯》序列亦是如此。《歷朝》與之大同小異。首先,《歷朝》先以朝代為序分錄詩人,科名布衣不分卷。如卷七有「沈惠心,字亨道,錢唐人」,次為「謝晟孫,字唐卿,錢唐人,官信州路總管府判官」,再次為「謝嘉,字維則,錢唐人」,再次又為「「陳復,字子仁,號芝巖,錢唐人,官宿州教授」。而《國朝》先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分錄時人,每朝又分科名與閒人。其次,在具體先後順序上基本沿襲《國朝》,大致還是有科名者以科名為次,閒人因輩行、年分不易查而約略為次。如卷二十三「周美」為嘉靖己未進士,其弟「周羔」為萬曆己卯舉人,故而列在卷二十五;卷五「範晞文」與「範晞禹」為兄弟,二人均無官職,故兄前弟後相次。然後,《歷朝》三十二卷後著錄順序依次為女性、寄居流寓、僧人、道士、無名氏與傳說,與《國朝》旁錄順序稍有不同。《國朝》系列依次為無名氏、閨秀、名流寄寓、方外。同時,《歷朝》旁錄範圍增加了藝技及神鬼傳說。《歷朝》第三十三卷專錄女性,除前66位閨秀外,最後還著錄了蘇小小、周韶、龍靚、胡楚、蘇小娟、周青霞、郭鸞鸞、茹瓊、林天素等9名藝伎。最後第四十卷除無名、隱士外,別有妙應、西湖僧、吳山道人、幻玹、明陽子、大滌洞天仙人、富春沙際鬼、城西蘭若女鬼、李媛鬼等9名傳說之人存錄。

第四,詩歌以體裁為序列。每位詩人創作的喜好習慣有所不同,擅長的詩體也多種多樣,故而《歷朝》選詩不拘詩體,只在排列上遵循一定的體裁順序。大體而言先古體,後近體。古體詩以發展時間排列,大致以古體、楚辭體、辭賦體、樂府歌行、古謠諺、新樂府為序。如「朱異」條目下以五言古體、古謠諺為序,「德祥」條目下以五言古體、七言歌行為序。近體詩以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絕、七絕為序。如「顧況」條目下以五言樂府、雜言古體、四言古體、七言古體、五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為序。「羅隱」條目下以五言古樂府、七言古樂府、五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為序。其中五言排律一百字在前,二百字在後,可以看出同體條件下,又以字數由少到多列之。儘管每位詩人選取的詩作體裁和數量都不一樣,但可以看出丁丙在編輯時儘可能多的選錄詩人所涉獵的所有文體,保留詩人創作的習慣和能力,使後人觀感不偏倚。

第五,小傳搜羅詳盡,態度嚴謹,遴選嚴苛。丁丙在選取材料時始終保持謹慎精審的態度。確者錄之,如「崔晟」條目下引沈朝宣語「彥暉與王蒙俱趙松雪外孫」,後丁丙按:「彥暉名晟,為松雪外曾孫,見《始豐稿》《雲林小隱記》及《趙夫人墓誌》。沈志謂其名彥暉,當是復以字行耳。其曰外孫者,蓋古人於曾元以下均以孫概之,故沈志云然也。」疑者考之,如「章孝標」條目下引雍陶《寄襄陽章孝標》詩,丁丙隨後按語:「孝標既錢唐人,不知何又稱襄陽,豈嘗流寓其地歟?」不明者待考,如「楊瑀」條目下引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云:「楊瑀為江浙行省掾屬,晚棲峰泖間,植竹千竿,自號竹西居士。趙仲穆圖,楊廉夫為作記,自題句『翠玉蕭蕭在屋東』云云。」隨後有按語:「《松江志》載楊謙別號竹西,讀書不仕,家有不礙雲山樓。楊維楨、貝瓊為之歌詠。則似乎又有一楊竹西矣。豈元誠謝歸鶴沙時變易名號,郡志或未之考耶?然日華筆記最多舛誤,未可為據。姑兩存姓名於癸集中,以俟更考。」態度嚴謹,決不亂下按語。每條小傳丁丙都仔細節選添刪,力求信息在準確無誤的前提下既不重複,也無缺漏,彼此互補。如「吳越武肅王錢鏐」條目下並引《五代史吳越世家》《吳越備史》《晉公談錄》《(乾隆)杭州府志》,然各條小傳彼此詳略無復,各述各事。《五代史·吳越世家》簡要述其生平官遷之事,《吳越備史》補其幼時既有將相及衣錦還鄉之事,《晉公談錄》著其與兵士題詩調侃之軼事,《杭州府志》補述其官職及卒年。「褚亮」下有《唐書》簡述生平,《全唐詩》錄其官職諡號,《(鹹淳)臨安志》記其身後名號等材料。「徐凝」下有《雲溪友議》記其與張祜並為白居易指教軼事,《(成化)杭州府志》錄其家居墓址所在,《(道光)新城志》輔證之。其實某些信息也許各本均有著錄,如錢鏐衣錦還鄉與題壁詩軼事等,丁丙擇其最為詳細者引之,其他略有提及者則或刪或簡,使小傳內容看起來既全面豐富,又真實可信。

歷代詩人詩作輯錄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不難在有浩如煙海的前代文獻可以整理搜集,更有如總集、類書、方志、詩話評傳等一些已經由前人整理過的文獻可供參考;不易在時隔久遠,文獻搜集難度加大,如某些無名鄉野未著於書或已毀於天災人禍之作,僅憑現有文獻並不足以證明是否搜羅殆盡,且對文獻的真偽考辨上難度亦大於當代。丁丙秉持廣搜羅、精挑選、嚴考證的態度,輯成《歷朝》四十卷,其功益卓犖,難能可貴。

三、《歷朝杭郡詩輯》文獻價值

自從近代學者梁啓超提出文學地理學的概念提出後,學者對地域文學的關注和研究愈發多起來。梅新林、陳玉蘭在《江南文化世家的發展歷程與研究趨勢》中指出:「在中國文化世家的整體版圖中,江南顯然佔據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因而具有特別重要的學術價值。」〔11〕江南自古就是文學濫觴之地,吳越文學是近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地域文學之一,尤其近年來「浙東唐詩之路」的提出與熱議即是最好的例子。而地處江南重地,詩路源頭的杭州更是區域文學的重中之重。

首先,《歷朝》對杭郡地區詩人詩作有重要的文獻保存與校勘價值。《歷朝》收有2625位詩人,5720首詩作,2487條小傳,從數量上來看已經是集大成之舉。相較於其他的全國性總集來說,對於杭郡地區詩人詩作的收錄更加完整齊全,加上丁丙本身「以詩存人」的輯選宗旨,保存文獻的目的更為明顯。如錢氏一門各詩人條目下,基本上都有《錢氏傳芳集》所記錢氏家族各人的事跡。其他非家族性詩人的生平事跡散見於各種野史筆記中,如《墨客揮犀》《泊宅編》《楊文公談苑》《蒙齋筆談》《堯山堂外紀》《幕府燕閒錄》等。《歷朝》將各類散見資料匯總到各詩人名下,對詩人的生平存錄具有重要意義。小傳直接標明出處,不僅存續其人,也有利於對原著的存目與補遺,成為豐富的文獻研究資料。很多詩人本無別集或別集不傳於世,其部分作品只能見於各種總集、方志當中,有時同一詩作在不同的集子中會展現出不同的面貌,這就需要更多的可靠文獻進行校勘。如潘閬《過華山》「帚頭吟望倒騎驢」一句中的「帚」字,黃庭堅《山谷外集詩注》作「回」,《佩文韻府》作「掉」,陳焯《宋元詩會》作「昂」。錢昱《題巾山翠微閣》「重迭畫簷遮世界」中「畫簷」一詞,《嘉定赤城志》作「畫欄」,林表民《天台續集》作「盡簷」。丁丙作為「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收藏了不少的鄉邦文獻,詩人別集,各種總集叢書,加上自身嚴謹的治學態度,所輯之選本亦必精選精校之底本不可,對於其他文獻的校勘非常有幫助。

其次,詩作的著錄對杭郡的流派、特徵、變化等有重要的文學價值。杭郡是浙東唐詩之路的源頭。唐詩之路起自杭州,南沿浙東運河、曹娥江、剡溪,經蕭山、紹興、嵊州、新昌等,止於天台山;東沿浙東運河經上虞、餘姚、寧波等,至舟山而止;旁及金華、慈谿、臨海、台州等地。因全線位於浙江省東部,也可稱之為浙東唐詩之路。《歷朝》前兩卷收錄了六朝至唐三十位詩人,對於研究浙東唐詩之路的流派發展歷程與變化、特徵來說,是個獨一無二的文獻寶庫。如幹寶《從軍行》、顧歡《言志詩》啟始,顯示魏晉風骨;朱異《還東田宅贈朋離》《田飲引》二首,頗有田園詩風。隋代有許善心奉和詩諸首以示宮體詩的餘韻,而初唐褚亮、褚遂良、許敬宗、許遠善等人詩作還有齊梁詩風的痕跡,奉和詩居多,辭藻優美,缺乏內容。盛唐以後,詩歌的多樣化趨勢一目了然:章八元善於描摹山水狀貌,如《新安江行》;顧況的詩有偏現實主義的,強調詩歌的思想內容,注重教化,如《遊子吟》《長安道》;顧非熊、鄭巢等偏於韓孟,徐凝、張祜等學詩元白;晚唐章碣、羅鄴詩帶有諷刺性,如《下第有懷》《焚書坑》。在浙江詩派「宗宋」的文學環境下,丁丙唐詩只收錄了一卷,但是依然能看出唐代詩歌的體例、類型在杭州府詩人的筆下均有涉獵。由此可見,杭府的詩歌發展與變化可以說是整個唐詩發展與變化的縮影,對於全面把握唐詩脈絡實有以點概面、以小見大之用。若是將《歷朝》各代詩人詩作連動起來縱向研究,不僅可以明晰杭郡的歷代詩歌流變及特徵,有利於杭郡詩史的全面構建,有助於加深對杭郡一地詩人屬地的認知,更是有利於浙東唐詩之路的橫向與縱向研究,擴大浙江的文學影響力。

再次,《歷朝》對於保存地方歷史人文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清代以前總集史學色彩並不強烈,小傳可有可無,內容無外乎表字、裡居、科名、爵秩。而清初浙江詩壇由一批史學家所引領,所編詩文選本均帶有厚重的史學色彩,小傳成為詩集必不可少的部分。丁丙在以詩存人的基礎上以人系傳,竭力搜尋與詩人相關的正史、方志、家譜、野史筆記等數據,儘量全面地錄存其人其事,進而保存了杭州人文和歷史的文脈。如「朱棻」條目下引戴表元曰:「霅周公謹與杭楊大受有連依之居,公謹樂而安之。久之,大受昆弟捐其餘地使自營別第。公謹遂亦為杭人。杭人之有文者,仇遠仁近、白珽廷玉、屠約存博、張模仲實、孫晉康侯、曹良史之才、朱棻文芳日從之遊。」「吳說」條目下引《揮塵餘話》:「吳傳朋知信州,朝辭上殿,高宗云:『朕有一事,每以自慊。卿書九裡松牌甚佳,向來朕自書易之,終不逮卿。所書當令仍舊。』說惶恐稱謝。是日,降旨令根尋舊牌,尚在天竺寺庫堂中,即復令張掛,取宸奎榜入禁中。說所書至今揭於松門,仰見聖德之寬仁不伐也。」《歷朝》收錄的詩人大多寂寂無名,更無別集專門刊刻流傳,許多詩人或詩作在傳世廣羅的叢書中都無存錄,只見於某些地方文獻和不知名雜言、筆記中,可見搜集之難。若沒有這些地域類選集作品搜羅輯佚,這些詩人詩作無論身居何位、功績大小、詩作幾何,都只能永遠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不見於後人。既然是杭郡之人,那相關人物事跡亦是反映杭郡的人文、社會、軍事等歷史情況。故而清人輯詩總集多有作者小傳,來源甚廣,往往文學與史料價值兼具。

最後,《歷朝》可反映杭郡的地域特色。地域性特徵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只有本地才有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觀和特色風俗,加上不斷重複的提及加深印象,使人們對這些特色名稱耳熟能詳,只要一出現便知是屬於某地。對於杭州而言最為人所熟知的景點莫過於西湖,除西湖的孤山、靈隱寺等地外,《歷朝》中還反覆提及了其他的景名地點。如徐夢華《徑山雪霽》、方九敘《徑山興福寺》、嚴大紀《徑山靜室信宿》、徐懋升《重遊徑山和蘇長公韻》、張振先《登徑山》、李長庚《遊徑山》等提及徑山六十餘處;姚星吳《遊洞霄宮用羅昭諫詩韻》、周杭《洞霄丹穴》、華士麐《同王大夫遊洞霄宮用東坡韻》、鮑奇謨《遊洞霄宮用張功甫山隱齋詩韻》、法照《遊洞霄宮》、居簡《寓宿洞霄》等提及洞霄宮八十餘處;金應桂《送西秦張仲實遊大滌洞天》、吳黼《送張仲實遊大滌洞天》、沈煥然《遊大滌洞用羅昭諫詩韻》、髙其昌《大滌洞用趙清獻洞霄宮詩韻》、周密《乙丑良月遊大滌洞》等提及大滌洞五十餘處等,讓人在腦海中穩穩地打上了杭州的標籤。吳越之地多數時間都處於歌舞昇平之態,儒、佛、道三教在此地都能有較穩定的發展時間和空間。自東晉時靈隱寺開建以來,杭州的寺院森羅棋布,佛教文化也是杭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有名的靈隱寺、淨慈寺、天竺寺等大寺外,還有虎跑寺、護國寺、廣恩寺、法喜寺等大大小小數十所寺院。現今部分寺院已不存在,正好有諸如《歷朝》此類鄉邦文獻的提及記錄可保存一二。《歷朝》中大量的題祠詩可反映杭州文化中的忠義家國情懷。昭忠祠是為紀念衛國戰爭中陣亡的將士而建,以昭示忠良將士之意,有元朱黻、周倫、江玭、明曹健、周能等詩人作關於「昭忠祠」詩共計三十餘首;明代民族英雄于謙葬於西子湖畔,建有於肅愍公祠,有明鄧林、孫魯、盛雲等詩人作關於「於肅愍公祠」詩共計三十餘首;褚公祠為奉祀唐代忠臣褚遂良的祠廟,有明許鵬、戴宗儒、劉敏、計武、金鐸等詩人作關於「褚公祠」詩共計二十餘首等。忠義之情溢於言表,彰顯了杭郡文人的拳拳愛國之心。另有西湖竹枝詞四十餘首,展現西湖獨特的風俗美景,如此等等,都展示了杭州有別於其他地理人文之處。

《歷朝》作為一部區域性通代詩輯,收詩範圍覆蓋整個杭州府郡,且不僅僅是對杭郡區某個時代的詩作著錄,而是立足於整個杭郡詩歌從魏晉到明的動態更替變化發展選人存詩,可算是清代人輯地域通代詩輯的代表之作。

四、結 語

《歷朝杭郡詩輯》是一部區域性通代詩選輯,專門收錄杭郡一地的詩人詩作。該書上起魏晉,下至晚明,兼顧《國朝》系列和《武林耆舊集》殘稿本的內容和體例,由丁丙歷近三十年才最終輯成四十卷。該書不僅是丁丙留給杭州的重要鄉邦存錄之作,也是讓世人深入了解杭州,體會杭州的風土人情、文化情懷的一個重要渠道。

本來丁丙逝世後,因經營虧空,八千卷樓藏書被其後人全數售與江南圖書館(今南京圖書館),但由於丁丙曾作為浙江官書局(今浙江圖書館)的主要襄辦人,此書又是關於杭郡的待刊之書,今能存於本地,實屬幸事。既然留在杭州,就更應該充分研究和利用,發掘其應有的文獻價值和地域文化價值。

注釋:

〔1〕朱則傑《關於清詩總集的分類》,《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第101頁。

〔2〕第三十二卷最後一人為張元坪,暫別無資料可稽;倒數第二人為張默,其生卒年不詳,但直到清康熙年間還可見其身影,潘承玉云:「康熙初,境遇比較坎坷,成就和影響比較大的唐棲非卓氏詩人還有世稱『杭州三丁』的丁澎、丁景鴻、丁渫,和呂律、王廷璋、沈元琨、沈商書、沈洪芳、金長輿、金張、宋琦、張默等。」(潘承玉《清初詩壇:卓爾堪與〈遺民詩〉研究》,中華書局2004年版)則張默當系遺民。

〔3〕丁立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72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第1999年版,第210頁。

〔4〕丁立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譜》:「(同治十三年)五月始輯歷朝杭郡詩。」(《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72冊,第210頁。)

〔5〕丁立中《先考松生府君年譜》:「(同治十二年)五月與先伯父同編《杭郡詩三輯》。」「(光緒十九年)八月刊《杭郡詩三輯》。」(《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72冊,第208、317頁。)

〔6〕〔8〕周膺、吳晶主編《杭州丁氏家族史料》第2卷,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年版,第96、39頁。

〔7〕厲鶚《厲鶚集》,《浙江文叢》,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522頁。

〔9〕〔10〕 吳顥《國朝杭郡詩輯例言附》,清同治十三年(1874)錢塘丁氏本。

〔11〕 梅新林、陳玉蘭《江南文化世家的發展歷程與研究趨勢》,《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第6頁。

註:本文發表於《中國詩學》第二十九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此據作者word版,引用請以該刊為準。感謝宋清秀老師授權發布。

「書目文獻」約稿:凡已經公開發表有關文獻學、古代文史相關文章,古籍新書介紹、文史期刊目錄摘要等均可。來稿敬請編輯為word格式,可以以文件夾壓縮方式配圖(含個人介紹),發到郵箱njt724@163.com。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觀點|王若明:危素著作考述
    由此可知,危素曾經輯編過《續楚辭》。翰林直學士廣陽宋公既卒且葬,其子奉禮郎彍狀公之行,又與公子籲編以遺文十有五卷,屬素校其脫誤,而並序其後。比公以國子司業史官,素實同修《宋史》。及在經筵,為公屬史,其何敢辭。素方弱冠,在江南山中,聞公與伯氏正獻公自江湖北歸,聲名籍甚,若晉二陸之入洛也。……至正七年七月甲寅,應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危素序。
  • 百家姓——杭姓的由來
    長子鈕林的斤承襲亦都護位,封綬高昌王金印,生三子,皆襲高昌王爵;次子朵爾的斤,官至中書省右丞相,追封荊南王,生六子皆顯宦,次子名子用不花。子用不花,又名杭子用,官至福建行省平章,因父曾任浙江省丞相, 遂以杭為姓。元天光三年(公元1381年)兵亂,先祖潔身致仕,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初一,奉明太祖朱元璋 「著戶部安插無為州」 旨,遷居無為。
  • 韓國萌娃宋民國近照曝光,大長腿清秀臉蛋很吸睛,兒子長大了!
    韓國萌娃宋民國近照曝光,大長腿清秀臉蛋很吸睛,兒子長大了!還記得韓國萌娃宋民國嗎?宋家三兄弟靠著韓國一檔親子節目紅成了表情包,後面靠著可愛的外在和各不一致的性格,在中韓兩國圈粉無數,積累了無數的「媽媽粉」,近日這位萌娃的近照被網友曝光了,照片中的宋民國,笑容淡淡,眉目清秀,大長腿和清秀臉蛋十分吸睛,頭髮看著也比過去多了不少,顯得腦袋都小了一圈,很多網友看到民咕咕近照大呼:「兒子長大了!"
  • 一人食光 拒絕浪費——SIAU詩杭迷你電飯煲
    直至一次機會,接觸到了SIAU詩杭迷你電飯煲,其號稱「一人食」,讓我們告別速食外賣,在家也能做出儀式感。適合人群:享受單身的你、甜蜜撒狗糧的你、擁有可愛小寶的你、在學校念書的你、正要旅行的你、家裡有老人的你。
  • 歷朝女子鳳冠一覽:隋朝金玉滿頭,明朝翠色慾滴,哪朝風格最美?
    今天小編為您帶來中國婦女首飾中蘊含著最頂級審美的鳳冠,本文將從歷朝后妃貴婦真實畫像和出土實物兩方面,為您帶來原汁原味的傳統鳳冠!一起來欣賞千百年前人們的審美,選出您認為最美的一款!它是歷朝女子頭面中品級最高的一種,多在隆重場合佩戴。明清時,一般女子昏禮時就會佩戴鳳冠。
  • 胡志明市的「明天」—7郡&9郡,高度國際化+胡志明的高科技園區
    有路數據研究院2018最新全美住房市場報告2018最新菲律賓住房市場報告好盤推薦曼谷英倫風酒店式公寓丨曼谷「宇宙中心」Phaya Thai丨杜拜商務港高端公寓丨清邁富人區包租公寓丨越南西貢河景公寓丨曼谷大學生公寓丨菲律賓全能地鐵房+學區房丨休斯敦滿分學區房丨大阪「一號線」稀缺現房狗哥看房①曼谷Rama
  • 丁延峰:《思溪藏》刻工考述
    亦有一些北上江西刻書,如宋淳熙九年(1182)丘崈江西漕臺刻本《呂氏家塾讀詩記》,版心鎸「建安周祥刊」,此本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6577 )。江西距離福建建州更近,來往方便,這是地理優勢。但由於整體上江西遠不如浙江刻書多,所以北上浙江的刻工更多。其次,統計刻工數量可知,《思溪藏》不僅在宋代五大藏經中使用刻工最多,也是所有宋刻本中刻工最多的。
  •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詩杭一人食迷你電飯煲體驗
    而詩杭一人食迷你電飯煲不僅擁有超高顏值,還擁有0.8升的容量和精緻實用的設計,正符合年輕人追求美好精緻生活的需求。詩杭迷你電飯煲擁有多款時尚色調,而我獨愛這復古森林綠,整機圓潤小巧,0.8L的萌煲,適合蒸煮一兩人的飯菜,可做到口感佳無剩餘,頓頓都鮮香。
  • 【英子點評】第41輯:「群英詩會」第53輯作品選評||英子評詩微刊第221期
    本期英子選評第53輯詩會作品12首,乃一家之言,歡迎雅賞,感謝交流!英子認為,評論既要從「心」出發,又要「以理服人」,指足指不足,「精準到位」是最高的標準。這項工作難度很大,評者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方能寫出讓讀者「悅讀」的評論來。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英子評詩」的鼓勵與支持!英子一直在評論路上行進,不斷努力,還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正!
  • 小身材也能煮出好米飯,siau詩杭迷你電飯煲體驗
    首先來看這款siau詩杭迷你電飯煲的包裝,可以看到它的包裝體積比較小巧,盒子上面直接印有產品效果圖,筆者這次是通過選擇的是白色款,京東與淘寶上還有粉色、卡其色、綠色、藍色可供消費者選擇。別看這款siau詩杭迷你電飯煲電飯煲雖然是款迷你版的電飯煲,但是它的配件還是非常齊全的,基本上和市面上常見的電飯煲一樣的配件內容,打開包裝盒,取出所有物品,它分別有電飯煲主機、內膽、整盤、電源線、飯勺、量杯等。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冬至:20首冬至詩詞,請收好!
    {"title":"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冬至:20首冬至詩詞,請收好!"-12-21/3d753594b50d7a0e9df108d56d317b69.jpg",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id":"3452042", "classid":"2712"}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冬至
  • 趙越勝丨詩的語言是酒神的語言又是日神的語言.
    他一生運思逾半個世紀,著作等身,其全集已被輯成102卷(根據全集編委會2000年計劃書)。這裡譯出的《在通向語言的途中》系海德格爾全集之第十二卷,是海氏後期的一部重頭著作。其中所收共六篇文章,都是作者在20世紀50年代做的演講報告,集中地呈現了他後期的語言思想。本書的基本思想主要圍繞著Ereignis 和Sage兩個核心詞語展開。
  • 網際網路快報丨馬雲回母校杭師大:希望杭師大畢業證成為全球通行證
    馬雲回母校杭師大:希望杭師大畢業證成為全球通行證在杭州師範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前夕,馬雲回到母校杭州師範大學看望師生並與教師展開交流。馬雲參觀了教師教育實訓中心、智慧教室、圖書館等,杭師大還向馬雲贈送了印有他求學時期的學號和母校Logo的T恤。
  • 每日一詩|《揚子江》(宋·文天祥)
    揚子江 宋·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這首詩首二句紀行,敘述他自鎮江逃脫,回到長江口的艱險經歷。末二句抒情,以「磁針石」比喻忠於宋朝的一片丹心。這首詩語言淺近,運用比興手法,觸景生情字,裡行間表現出堅定不移的愛國主義精神。 責編:任文
  • 「一首詩的誕生」(第三輯)《尋找一隻石頭裡的獅子》首發暨作者...
    12月19日,由《詩探索》編輯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一首詩的誕生」(第三輯)《尋找一隻石頭裡的獅子》首發暨作者誦讀會在京舉行。「一首詩的誕生」(第三輯)《尋找一隻石頭裡的獅子》由《詩探索》編輯部編選,詩人林莽、陳亮擔綱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出版。
  • 曾為歷朝之貢茶,現為饋贈之佳品的湧溪火青茶
    湧溪火青茶產於皖南涇縣黃田鄉湧溪,生產歷史已有五百餘載,曾為歷朝之貢茶,現為饋贈之佳品;產地風景秀麗,層巒疊嶂,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常年雲霧繚繞,泉水潺潺。清代「揚州八怪」大詩人王士慎,號巢林老人,飲嘗湧溪火青後,頓覺六腑芬芳,詩興大發,揮毫抒情曰:「不知涇邑山之崖,春風茁此香靈芽,兩莖細葉雀舌卷,蒸焙工夫應不淺;宣州諸茶此絕倫,芳馨那遜龍山春;一歐瑟瑟散輕蕊,品題認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雲,令人六腑皆芬芳;長空靄靄西林晚,疏雨溼煙客忘返」。對湧溪火青之質量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 春日讀詩丨十首絕美春日詩詞,細心品讀,不負春光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遊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張籍的遊興。唐·杜甫《曲江對雨》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
  • 《郡齋讀書志》淺談
    (以孫猛《郡齋讀書志校證·前言》的統計為據。若以汪士鍾重刻衢本統計,共收書一千四百七十二部,除去重見,為一千四百六十八部,若以淳佑袁本統計,《前志》收書一千零三十五部,《後志》收書四百三十五部,共一千四百七十部,除去重見,為一千四百五十九部)基本上包括了南宋以前我國古代的各類重要著作,尤以搜羅唐、宋(北宋和南宋初)時的書籍為較完備。
  • 「京杭對話」北京開幕,詩詠京杭大運河北京遺產點
    近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北京開幕,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 SIAU詩杭迷你電飯煲體驗
    最近我在當貝優選上就看到了這麼一款讓人愛不釋手的鍋具:SIAU詩杭迷你電飯煲。它的容量僅僅0.8L,號稱「一人食」,實際上如果不是大肚漢,用它做出的米飯完全可夠兩人食用,除此之外,它也能煲湯、下面、蒸蛋,可以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下面就隨我一起來體驗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