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音樂人權利 中國數位音樂版權管理應引入競爭機制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題:維護音樂人權利 中國數位音樂版權管理應引入競爭機制

  作者 王慶凱 姜新雅

  疫情期間,線下音樂活動受到影響,眾多演唱會紛紛轉為線上直播。這促進數位音樂迅速發展的同時,也讓音樂平臺間的競爭達到高潮。專家認為,數位音樂的高速發展亟需音樂版權管理的有效支撐。

  中國音樂著作權管理機制來到「十字路口」

  中國音樂版權管理主要通過集體管理制度實現。面對實際發展需要,目前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面臨一定困境。

  中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發展較晚。1992年,中國成立了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下稱「音著協」),主要是管理詞曲著作權;2005年,又成立了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下稱「音集協」),主要是管理音像節目的著作權和相關權利。

  但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兩個協會在音樂版權管理上存在維權能力較弱、版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問題。據音著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協會會員總數達到9413(包括公司及自然人)。但美國單非營利組織會員人數就是中國的百餘倍。

  「音著協在市場普及認知度不夠,音著協要有更多的推廣,讓更多音樂詞曲作者知道有音著協存在。」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張豐豔表示,中國超過60%的作者沒有版權公司替他維權,只有11.31%的音樂人是音著協會員。

  在中央財經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陶看來,目前中國對音樂版權的保護,與歐美相比還處於調整期,數位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缺乏專門性立法,可能會對網絡平臺、詞曲作者權利人、本土唱片公司三方造成影響。

  目前中國缺乏能夠統合著作權和鄰接權的一站式授權機制。李陶認為,中國尚沒有合理的外部監督機制、專門性的費率協商和異議機制,版權費率高低主要靠市場調節和驅動,可能會造成費用分配失衡,特別是中國唱片公司和海外唱片公司分配失衡,導致網絡音樂平臺沒有錢支付給詞曲作者。

  中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的「未來之路」

  針對中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張豐豔認為,應在中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引入競爭機制,制度約束或引入競爭能夠提高集體管理組織的公信力。根據歐洲的經驗,競爭機制可以避免許可費和管理費壟斷,使得收費更加合理。同時,競爭機制還能使得許可內容、許可模式、許可效率和音樂人福利優化。

  中國社科院大學網際網路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則表示,應通過網際網路新基建、區塊鏈和平臺建設降低數位音樂著作權維權成本。

  具體來看,劉曉春認為,音樂作品要先在平臺確權,對音樂版權登記制度進行改革,通過技術比對、過濾明確創作者;建設授權平臺,通過技術方式實現授權信息公示,如使用方式和範圍的標價等;在事後維權方面,集體管理組織可以提供作品庫或者技術管理工具,進行網際網路調查取證和訴訟。

  針對目前音樂版權許可費費率太低的情況,李陶認為,應通過集體管理的費率協商、異議進行程序上的保障。利用好既有制度設計,把下遊使用者的費率訴求緩慢降下來,促進著作權管理組織為了詞曲作者的利益把費率提上去,促進形成良性的國內在線音樂市場。(完)

相關焦點

  • 數位音樂時代來臨,中國特色「著作權集體管理」何去何從?
    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馬一德提交了《關於促進我國數位音樂發展,開放著作權集體管理競爭的建議》。馬一德提出,要促進中國數位音樂健康持續發展,應當立足實際國情、參考先進經驗,推動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朝著更加高效、透明的方向發展,形成有益競爭的良好環境。在數位音樂時代,應發揮積極作用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成為亟需改革的焦點。
  • 中國數位音樂市場規模過億 版權資源競爭激烈
    原標題:中國數位音樂市場規模已超百億元 版權資源競爭激烈   大洋網訊 繼天天動聽之後,多米音樂「停擺」。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在線音樂版權保護力度加大,音樂版權馬太效應顯現。目前,三家網際網路巨頭形成在線音樂第一梯隊,競爭核心將是版權資源的爭奪及音樂消費場景的有效覆蓋。而對於財力實力相對薄弱的二線音樂平臺來說,未來仍將迎來洗牌。
  • 太合音樂推數位音樂分發平臺「DMH」 幫助音樂人拓寬版權收入
    太合音樂推數位音樂分發平臺「DMH」 幫助音樂人拓寬版權收入 站長之家(ChinaZ.com) 8月21日 消息:國內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太合音樂集團近日推出DMH數位音樂分發平臺,提供「內容DIY管理、國際ISRC編碼申領、線上發行推廣、版稅收益結算
  • VFine Music回應被稱「音樂版視覺中國」:版權維護是正確並值得...
    VFine Music回應被稱「音樂版視覺中國」:版權維護是正確並值得堅持去做的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26日 消息:近日,音樂版權商業發行平臺VFine Music起訴短視頻MCN機構papitube,引發熱議,並被網友戲稱「音樂版視覺中國」。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受邀參加2020年成都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
    【天極網IT新聞頻道】11月27日,2020年成都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拉開帷幕,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娛樂服務領航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受邀參展本屆博覽會。
  • 蔣一可:數位音樂著作權許可模式探究——兼議法定許可的必要性及其...
    在目前我國數位音樂轉授權機制尚未有效建立的前提下,二級市場中平臺之間的版權分銷依然存在渠道不暢、溝通不足的問題,而由獨家版權所導致的在一級市場中企業之間為取得獨家版權或總代理權而過度競爭、惡意競爭等問題也無疑困擾著產業的長遠發展,引發了各界人士的擔憂。
  • 曲庫投資回報率為三大唱片近14倍,Hipgnosis是怎麼做音樂版權投資的?
    這也意味著,那些真正需要資金的小眾音樂人往往無法獲得融資,而不差錢的歌曲版權所有者則會漸漸壟斷這一市場。由於證券化後的音樂版權是出版業市場化和知識保護協議相結合的產物,從而使版權具有排他性和增值性,可能造成歌曲本身的社會效益和盈利能力之間的失衡。比如,國內就出現了巨頭公司通過長期獨佔三大唱片公司和其他音樂公司的獨家版權,以限制競爭對手獲取全球最有價值的音樂資源。
  • 全國人大代表馬一德:數位技術迅速發展,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急需改革
    如何推動和促進數位音樂線上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如何依據「使巿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改革解決數位音樂產業發展中的新問題是當前的重要課題。其中,本應在我國數位音樂產業發揮積極重要作用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長期以來與國際同類組織的管理和營收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 如何維護IP版權不被侵犯?
    2020成都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開幕除了內容開發還要維護權利觀眾在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現場參觀。在數字版權產業融合與發展論壇上,業界人士、專家學者對數字版權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了探討。華西都市報訊(記者荀超李雨心)耳機中放的音樂、手機裡不停滑動的小視頻、iPad中追得正起勁的網劇……說起數字版權,也許不少人會覺得專業且陌生。但其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與數字版權息息相關。
  • 版權推動音樂娛樂生態建設 酷狗參展2020成都數字版權博覽會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7日,2020成都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開幕,展會以「版權新生態、數字新經濟」為主題,超300家企業參展,聚焦探索數字版權發展趨勢。作為參展企業之一,酷狗音樂現場展示依託6000萬版權曲庫,為用戶提供的「聽、看、唱、社交」 等多元音樂服務體驗,以及包括在線音樂、在線K歌、音樂直播等「一站式」音樂娛樂文化平臺。酷狗參展2020成都數字版權博覽會酷狗音樂十幾年來見證並推動著音樂市場的發展,是備受用戶及版權方、音樂人青睞的「常青樹」。
  • 許氏兄弟創建「中國數碼版權集團」的樂與路
    但臺灣人許東升、許東棋兄弟和他們創建的中國數碼版權集團沒有選擇,只能在忽視和質疑中等待證明。被大家看黑的,不是這個團隊,而是他們所做的生意——在盜版橫行之時經營數位音樂版權,做數位音樂的中國「總代」。許東升當初或許沒有想到,他在日本的工作經歷會讓自己有一天成為中國數位音樂版權管理的探路者。
  • 原創才是未來 騰訊音樂娛樂為音樂人點亮夢想
    當越來越多的海外音樂勢力調轉船頭,一大批陳粒、趙雷不斷崛起,我們就知道,屬於中國音樂的最好時代已經回來了。而在這片版權環境、用戶付費意識、技術等方面都在不斷完善的土壤上,如何才能長成香傳萬裡的音樂花園,優質原創音樂種子的播撒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 VFine:優酷《這就是街舞》侵犯旗下音樂人版權
    【TechWeb】7月22日消息,數位音樂版權商業分發平臺VFine Music今日發布聲明稱,第二季第十期(20190720期)半決賽中,羅志祥領銜的修樓梯戰隊舞者未經授權改編並使用了VFine Music版權合作音樂人Panta.Q郭曲編曲、製作的音樂作品《戰馬》作為舞蹈配樂進行比賽和傳播,此舉侵犯了
  • 中國音樂版權往事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音樂平臺與唱片公司的成功,均建立在音樂人被極端打壓的基礎上,如果用丁磊的表述,那是「做音樂不賺錢」的時代。 除音樂外,文字出版、影視等文化商品均存在版權收益大幅流失的問題。在少數頭部音樂人的風光外表下,大批音樂人收入低下,幾乎到了難以維生的地步,行業亦面臨後繼無人的風險。
  • 王偉:數字內容平臺版權集中的法律規制研究 | 實務研究
    通過設定合理的經營者集中申報審查標準、引入版權控制人關鍵設施開放義務、扶持替代性公共選項三種救濟模式,能以較低成本維持數個平臺有限競爭的市場結構,在兼顧版權集中規模效率的同時,重拾競爭益處。分析我國典型數字內容市場可以發現,在線音樂和電子學術期刊市場版權集中的反競爭效應強於流媒體視頻和電子書市場,此種情況應引起反壟斷監管部門警惕。
  • 補齊版權短板 網易雲音樂搶下華研版權
    原標題:搶下華研版權 網易雲音樂「反攻」補齊版權短板  網易雲音樂和華研國際今日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將在華語音樂的宣傳推廣和原創音樂人的扶持培養方面,展開多樣化的合作。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阿里手中搶下華研版權,將有助於網易雲音樂補齊版權短板,同時也意味著數位音樂平臺的版權競爭還未結束,網易雲音樂或將進行反撲。
  • 讓音樂版權意識在直播領域先行一步
    對此,Twitch的副總裁兼音樂部負責人Tracy Chan表示:「我們很重視詞曲作者、音樂人和製作人的工作成果,我們也給平臺上的創作者們提供了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參考準則。我們制定了數字千年版權法的合規程序,還採取了進一步的措施,代表主播們與表演權管理組織進行了接洽,幫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憂,也幫助音樂人和版權代理商得到應得的報酬。」
  • 版權戰成為過去式,數位音樂的泛娛樂生態下半場拼的是什麼?
    除了海量音樂資源,還通過像S製造這樣計劃,為原創音樂人提供了從製作發布到宣傳推廣的全鏈條服務,積累大量自有音樂人內容,並且通過「見面吧」系列直播、熱門綜藝內容,不斷放大音樂人的影響力,同時在今年其也開始了評論社區的建設,邀約各種大牌音樂人空降評論區的互動活動,讓用戶逐漸習慣在平臺上評論、創造玩起來。
  • 版權太貴、賺錢太難,音樂行業集體焦慮背後的變現難題
    到了音樂版權需要高價購買的年代,音樂人的收入反而愈發不樂觀。比如中國傳媒大學在《音樂人生存現狀與版權認知狀況調查研究報告》中揭露的數據:對入行超過5年的音樂人調查數據,71.43%的音樂人收入有所提高,近58.29%的音樂人稅前收入高於8000元,也有29%的音樂人沒有任何來自於音樂的收入。「平臺是跟唱片公司談的打包,唱片公司和個人結算是另外一回事。」
  • 中國音樂人報告:5成音樂人月收入8000元以下
    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製作的《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在第十期數位音樂論壇發布。該報告顯示,2020年,超9成音樂人入駐了數位音樂平臺,其中有超過七成音樂人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較多的非學生音樂人群體的月收入集中在2000-4999元、5000-7999元,分別佔比達到了28%、22%。▲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發布,這是報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