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馬射線如何揭示月球的變化,並將其作為理解宇宙射線的手段?

2021-01-17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對於一直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而言,探索地球之外的世界一直是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我們的衛星-月亮。無論何時,當我們抬頭望向頭頂的這片天空之時,太陽似乎永遠都是該區域中最耀眼的天體。但是,若是我們可以肉眼看到伽馬射線的高能輻射,那麼這樣的情況就會被改寫,因為此時的月亮看上去會比太陽更加明亮。而在過去的這十年中,NASA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注視著我們的月亮。我們應該如何準確理解月球的輻射環境,為何伽馬輻射會被作為理解宇宙射線的重要手段之一?

月球伽馬射線的強度和變化規律

與地球的行為有所不同,月球反而會保護大多數宇宙射線,以讓這些高能粒子在到達其表面之後產生伽馬射線,儘管其中的一些射線會從月亮上反射回去。雖然,伽馬射線的觀察靈敏度無法達到看清月球的更多特徵,比如月球的表面特徵和其盤的形狀,但科學家們通過LAT(費米的大面積望遠鏡)探測到了以月球為天空中心位置的突出發光現象。從收集到的觀測數據分析來看,LAT收集到的伽馬射線數據超過了3100萬電子伏特的能量,相當於達到了可見光能量的一千多萬倍。並且,隨著曝光時間的延長,隨著時間堆積起來的能量能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清晰。

在下圖中,便是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對月球伽馬射線發光的穩定捕獲,其中顏色較亮的部分呈現出了更多的伽馬射線。或許,照片中來自月球的怪異光芒,看上去會缺少了一些真實感,但同時也提醒了我們,周圍的很多事物實際上都比我們眼睛看到更加複雜,任何訪問月球的太空人都需要保護好自己,以免受到如此巨大的高能輻射所帶來的影響。當費米調整到特定類別的光之時,月亮比太陽看上去更加明亮,月亮上的宇宙射線並沒有額外流出。因此,在伽馬射線的視覺中,月亮的新月和滿月這兩個時期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區別。並且,月亮所散發出的能量看上去很完整,說明了它並沒有在每個月經歷不同的階段。

月球和太陽在輻射中的複雜互動

在宇宙中,月球和太陽在宇宙射線、伽馬射線之間的相互作用異常複雜,並且,伽馬射線還能擁有不同的能量水平,我們所捕獲的能量可能和實際能量有較大的差距。宇宙射線的電荷可以被磁場偏轉,但由於太陽本身的磁場也足夠強大,因此要擊中太陽則需要更強大的磁場。當太陽的密集大氣部分被強大的宇宙射線照射時,異常強大的伽馬射線便由此而產生。即使月球的伽馬射線能量產生的發光讓我們感到驚訝不已,但如果將該條件中的伽馬射線設置為能量高於10億伏特的部分,那麼太陽所發出的光芒將會更加明亮。因為這些相對能量較低的宇宙射線是無法抵達太陽表面的,反而會被其強大的磁場給屏蔽,而那些能量更強大的宇宙射線則可以穿透太陽的磁場屏蔽,並進一步擊中太陽密集的大氣層,以產生能夠達到費米望遠鏡的伽馬射線。

在對月亮進行的伽馬射線觀察中,雖然沒有呈現出任何月相周期,但它的亮度的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比如,在太陽的11年活動周期中,由於其本身也經歷了磁場的變化,月亮的亮度變化可以達到20%左右。因為太陽的磁場強度會在該周期中改變到達月球的宇宙射線速率,從而改變了伽馬射線的產生,有時候會有比平時更多的宇宙輻射襲擊月球。而導致月球產生伽馬射線的宇宙射線和月球本身的伽馬射線,所具有的電離輻射都是異常強大、且具有超強穿透力的能量形式,只有高原子序數的材料才能對其做到有效的屏蔽,並且還需要將時間控制在最短的範圍之內,才能做到一定程度上限制自己的暴露。對於人類而言,了解月球環境的各個方面非常重要,但也應當在進行月球探索的過程中,保護研究人員免受這種宇宙射線帶來的不良影響。

伽馬輻射可作為理解宇宙射線的手段

伽馬射線具有電磁波普中的最大能量和最小波長,但它卻與X射線和光學光有所不同,因為它無法被鏡子捕獲和反射。正因為其如此短的波長,通常會利用它們穿過探測器內原子的空間。如果我們可以從伽馬射線的角度來觀察周圍,我們的夜空看上去將會變得異常陌生,正如通過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的探測,我們看到了月球的伽馬射線圖像。因為太陽的大部分能量在其他部分耗費,比如,太陽耀斑時期。因此,儘管太陽也會發射一些伽馬射線,但在捕獲的電磁波譜部分,月亮看上去會比太陽更明亮。事實上,太陽系中的伽馬射線來源大多都比較遙遠,而月球不過是伽馬射線的間接來源。

大部分宇宙射線都產生於太陽系之外,這種高能輻射一般形成於宇宙射線撞擊物質的時候,會從它們的來源獲得加速以快速移動,就像這種情況下的月球表面會產生伽馬射線一樣,有科學家將理解宇宙射線的手段之一,定義為研究月球的伽馬輻射。宇宙射線,往往是由宇宙中那些最有活力的現象加速的質子,比如,當物質在掉入黑洞之後,便會產生爆炸波噴流、甚至是爆炸恆星。當這些構成宇宙射線的帶電粒子撞擊磁場時,它們會出現和地球磁場相似的情況,其中的大部分都會被偏轉。正因為月球是沒有磁場的,所以,哪怕是宇宙中最微弱的宇宙射線,亦能夠直接撞擊它的表面,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伽馬射線。並且,大部分宇宙射線都在被月球本身吸收後產生了伽馬射線,月球也因此而無意間成為了一種粒子探測器。

應該如何準確理解月球的輻射環境

月球的表面毫無保留地暴露在了太陽耀斑和宇宙射線之下,並且,其中有很多輻射都難以通過屏蔽這種方式進行有效阻擋,尤其是當月球的地面受到宇宙射線的撞擊時,還會產生危險的二次粒子噴霧。雖然太空服、足夠的空氣和保持絕緣,能夠解決真空和溫度的問題,但該星球上的輻射問題仍然比較棘手。因此,了解並解決月球的輻射問題,是人類想要在月球停留時間超過幾天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當月球所發射的伽馬輻射減少20%的時候,這個時間對於探索宇宙的科學家們而言會是更好的時機。

不管是月球上的真空環境、空間輻射,還是極端的溫度環境,都足以給生命帶來致命的風險。早在2009年的時候,科學家們便通過月球勘測軌道器攜帶了一種被稱為宇宙射線望遠鏡的輻射效應儀器,它可以為我們帶回月球的輻射環境信息。當然了,它的存在不僅可以測量月球的輻射情況,還能夠模仿人類,以幫組我們了解這些高能粒子是如何穿透人體、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費米捕獲的月亮伽馬射線圖像,便是月球輻射拼圖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對於實現長期月球基地這個願景、甚至是對火星的探索任務而言,這都是一個必須要儘早解決的難題。

相關焦點

  • 伽馬射線世界級觀測臺幫助科學家了解超高能宇宙射線
    國際科學合作組織「通卡宇宙射線物理和伽馬天文學高級工具」(TAIGA,Tunka Advanced Instrument for cosmic ray physics and
  • 哈佛大學公開課—銀河系中神秘的伽馬射線
    銀河系我們應該如何觀察伽馬射線?首先伽馬射線的實現是一種電磁輻射。伽馬射線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新事物,雖然它們一直存在著,但是很是稀少,而且難以觀察。在銀河系中央有很多正電子,但在其他地方卻少見這很有趣,收到鋁26,產生的伽馬射線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產生的,有人在三十年前就觀測到了它們。但我們不知道現在有何變化可是鋁26,這是鋁26教你如何把射線望遠鏡指向一點,你會看到這條線有八百萬點字符電子伏,這說明了很多,因為一個星球爆炸時他會產生鋁26。
  • 7500光年外,發現兩顆藍巨星變身加速器,釋放超高能量伽馬射線!
    這兩顆恆星每隔5.5年在非常偏心的橢圓軌道上繞對方運行一次,它們之間的距離大約在太陽到火星和太陽到天王星的距離之間變化。這兩顆巨大恆星都將密集的超音速帶電粒子星風拋向太空。 事實上,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運營的費米衛星和義大利航空航天局(ASI)雅居樂衛星在2009年已經探測到來自船底座埃塔雙星高達10GeV(吉電子伏)的高能伽馬射線。研究已經提出了不同模型來解釋這種伽馬輻射是如何產生的,它可能是由加速的電子或高能原子核產生。確定這兩種情況中哪一種是正確的至關重要:非常高能量的原子核佔了所謂宇宙射線的大部分。
  • 奇怪的伽馬射線心跳讓科學家迷惑不解
    科學家已經探測到來自宇宙氣體雲的神秘伽馬射線心跳。阿奎拉星座的不顯眼的雲層正隨著鄰近前黑洞的節奏跳動,表明這兩個物體之間有聯繫,正如由DESY洪堡研究員李健和空間科學研究所(IEEC-CSIC)的ICREA教授迭戈·託雷斯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報導。
  • 外媒:新研究揭示月球表面的輻射有多強
    美國宇航局和世界各地的其他航天機構都計劃儘快將人類送上月球,但安全問題,必須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我們已經知道太空中的輻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新的數據揭示了月球表面的放射性有多強。 正如研究人員在 《科學進展》 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中報告的那樣,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與地球表面相比,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已經很高了。
  • 「悟空」衛星發現電子宇宙射線異常波動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據「悟空」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常進介紹,電子宇宙射線的正常能譜變化應該是一條平滑曲線,但根據「悟空」觀測數據,在1.4萬億電子伏特(TeV)的超高能譜段突然出現劇烈波動,呈現一個「尖峰」。這表明,此處必然有一個全新的物理現象。這一現象是否就是暗物質蹤跡?常進表示,根據現有的探測數據量和理論模型,目前還無法做出斷定。
  • 科學家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對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恆星...
    記者從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研究所江林華研究員團隊獲悉,由其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探測到134億光年外星系GN-z11的光譜,證實了該星係為人類迄今發現最遙遠天體。團隊同時還捕捉到來自該星系持續數分鐘的爆發信號,疑似與星系中一個伽馬射線暴有關。
  • 人類登月面臨巨大挑戰,科學家:月球表面輻射強度超地球200倍!
    近日,一組科學家通過對月球表面輻射水平遠高於預期的情況進行分析指出,月球表面其實是非常不安全的,人類將無法在月球表面長時間停留,這無疑會使美國宇航局的月球探索計劃變得雪上加霜。 同時,該項研究還指出了幾種不同類型的輻射源,其中包括高能宇宙射線和太陽粒子撞擊。除此之外,太空人也可能會受到月球土壤和其他形式的輻射作用所產生的中子和伽馬射線的威脅。
  • 月球的「眼睛」!生日快樂!
    有這樣一位忠實的機器人,幫助人類整整盯了月球十年!作為人類的「眼睛」,它拍過月球,拍過地球,拍過嫦娥四號,科學家直言它在拍人類的未來!它就是來自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簡稱LRO!
  • 粒子物理學家用宇宙射線揭示:埃及最大金字塔內隱藏中空結構
    粒子物理學家用宇宙射線揭示:埃及最大金字塔內隱藏中空結構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17-11-02 20:04 來源:
  • 為什麼宇宙中有伽馬射線暴?卻沒有阿爾法射線暴和貝塔射線暴?
    正是因為質量大且帶電,它在穿過介質後會迅速失去能量,因此穿透力不大,一張薄紙就能將其阻擋。地球上的氦氣主要就是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2,β射線β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電子相信就不用多介紹了,它是構成原子的重要粒子,帶有一個單位電荷。
  • 「五姑娘」成功抵達地球,其攜帶的「土」或將揭示月球身世之謎!
    圖為五姑娘返回地球12月17日凌晨,經歷19天的地外太空取樣之旅,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2千克的月球土壤成功抵達內蒙古市的四子王旗,這是自從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壤以來,人類再次登上月球。
  • 蟹狀星雲伽馬射線異常爆發 輻射強度提高兩三倍
    北京時間12月12日消息,天文學家將「蟹狀星雲」看成是宇宙中最穩定的高能輻射源之一。來自「蟹狀星雲」的輻射非常穩定以至於天文學家將其作為一種標準來測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輻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也在同一時間段發現了這種變化。 科學家們認為,「蟹狀星雲」的這種能量爆發以及此前穩定的輻射,所有能量可能來源於星雲內的脈衝星釋放出來的電子風暴。至於這些電子是如何加速到至少1015電子伏特的能量的,目前科學家們尚未找到答案,他們正在努力研究新的天體物理學加速模型用來解釋其過程與原因。
  • 人類首次用宇宙射線掃描金字塔:完全揭秘
    據悉,號稱「遺蹟創新保護研究所」(H eritageInnovationPreservationInstitute)的科考團隊運用新技術掃描金字塔,可以構建金字塔內部結構精確的三維圖像,從而揭示已被隱藏4000多年的秘密。研究所所長、埃及開羅大學教授邁赫迪?塔尤比介紹說,科考團隊用以揭示金字塔內部結構的宇宙射線是「μ介子」(渺子,m uon)。
  • 宇宙射線和它的孩兒們——宇生核素
    之後於1914年,德國物理學家柯爾霍斯特將熱氣球升至9300米的新高度,並在這個海拔上,測得的電離電流比地表高約40倍。1925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通過巧妙的實驗證實了赫斯的判斷,並將這種射線稱之為「Cosmic  rays」,即宇宙射線。
  • 有人說月球看地球細思極恐,是真是假,這種恐懼從何而來?
    第三,在月球上看地球比地球上看月球要美多了。這是因為地球有大氣,有海洋,洋流和大氣環流形成了風雲變幻,因此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一個以蔚藍色為基調,彩色繽紛不斷變化,漂浮在空中的巨球。由於地球在自轉,在月球上每個地球日(24小時),都會看到地球不同的地方,並且不停地變換著色彩。
  • 世界最清晰全月球數字地形圖將於下月完成
    中國版全月球影像圖可作為新的月球基礎圖 「利用『嫦娥一號』衛星繞月飛行一年多時間探測到的科學數據,截至目前,我國科學家已經獲得了多項科技成果。」李春來介紹,科技成果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製作完成全月球影像圖。「CCD立體相機共獲取1098軌圖像數據,實現了對月面的全覆蓋。
  • 有了月球的氦-3,就能敞開用電,不怕拉閘限電了?
    「終極能源」江湖上有一種傳聞,說是月球上有一種東西叫「氦-3」,它是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有了它,我們將有用不完的電,並且電費便宜到不可想像的地步。說起氦-3,你會很自然地想起核聚變,它是一種核聚變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