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光年外,發現兩顆藍巨星變身加速器,釋放超高能量伽馬射線!

2020-12-17 騰訊網

天文學家使用望遠鏡,現在證明了一種特定類型的雙星,是一種非常高能的宇宙伽馬輻射源。船底座埃塔雙星位於7500光年外的南天船底座,根據收集的數據,它發出能量高達400千兆電子伏特(GeV)的伽馬射線,大約是可見光能量的1000億倍。研究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斯特凡·歐姆、伊娃·萊瑟和馬蒂亞斯·富布林領導。

並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公布了他們在伽馬射線天文臺高能立體系統(H.E.S.S.)上的發現。船底座埃塔雙是一個最高能的雙星系統,由兩顆藍巨星組成,其中一顆質量約為太陽的100倍,另一顆質量約為太陽的30倍。這兩顆恆星每隔5.5年在非常偏心的橢圓軌道上繞對方運行一次,它們之間的距離大約在太陽到火星和太陽到天王星的距離之間變化。這兩顆巨大恆星都將密集的超音速帶電粒子星風拋向太空。

在這個過程中,在短短5000年左右的時間裡,兩者中較大的一個損失了相當於一個太陽的質量。較小的一顆產生快速恆星風,速度約為每小時1100萬公裡(約為光速的百分之一)。在這兩種恆星風相撞的區域形成了一個巨大激波鋒面,將風中的物質加熱到極高溫度。在5000萬攝氏度左右,這種物質在X射線範圍內輻射明亮。然而,恆星風中的粒子還不夠熱,不足以發射伽馬輻射。然而,像這樣的衝擊區,通常是亞原子粒子被強大普遍電磁場加速的地方。

超高能量的世界

當粒子加速得如此之快時,它們也可以發射伽馬輻射。事實上,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運營的費米衛星和義大利航空航天局(ASI)雅居樂衛星在2009年已經探測到來自船底座埃塔雙星高達10GeV(吉電子伏)的高能伽馬射線。研究已經提出了不同模型來解釋這種伽馬輻射是如何產生的,它可能是由加速的電子或高能原子核產生。確定這兩種情況中哪一種是正確的至關重要:非常高能量的原子核佔了所謂宇宙射線的大部分。

宇宙射線是一種不斷從各個方向襲擊地球的亞原子宇宙冰雹。儘管對宇宙射線進行了100多年的密集研究,但宇宙射線的來源仍然不完全清楚。由於帶電原子核在穿越宇宙星際空間時受到宇宙磁場的偏轉,它們到達地球的方向不再指向它們的起源。另一方面,宇宙伽馬射線不會偏轉。因此,如果特定來源發出的伽馬射線能夠被證明來自高能原子核,那麼長期尋找的宇宙粒子輻射加速器之一就會被識別出來。

在船底座埃塔雙星的例子中,電子很難被加速到高能,因為它們在加速過程中不斷地被磁場偏轉,這使得它們再次失去能量。非常高能的伽馬輻射開始於100GeV以上,這在船底座埃塔雙星系統中是很難解釋的,因為它是由電子加速引起。衛星觀測數據已經表明,船底座埃塔雙星也會發射超過100GeV的伽馬輻射,這兩顆藍巨星近距離相遇的時候,H.E.SS已經成功地探測到了能量高達400GeV的這種輻射。

天然的粒子加速器

這使得這兩顆雙星成為已知的第一個源,在這個源中,非常高能量的伽馬輻射是由碰撞的恆星風產生。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博士生魯斯蘭·科諾與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一項配套研究:對H.E.SS和衛星測量的伽馬輻射進行分析表明,這種輻射最好被解釋為原子核加速的產物。這將使碰撞恆星風的激波區,成為一種新型宇宙射線天然粒子加速器。

有了以宇宙射線發現者維克多·弗朗茨·赫斯(Victor Franz Hess)命名的HES,以及即將到來的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CTA),科學家們希望更詳細地研究這一現象,並發現更多此類來源。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CTA)是目前正在智利高地建造的下一代伽馬射線天文臺。多虧了對船底座埃塔雙星在所有波長的詳細觀測,恆星的性質、軌道和恆星風都得到了相對準確的確定。這讓天體物理學家對雙星系統及其歷史有了更好的了解。

為了說明船底座埃塔雙星的新觀測結果,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家與獲獎的科學傳播實驗室動畫專家一起製作了一段視頻動畫。計算機生成的圖像接近真實,因為測量的軌道、恆星和風參數都用於此目的。與獨家創作的聲音一起,科學家、動畫藝術家和音樂家的這種獨特合作產生了一部多媒體作品,將觀眾帶到7500光年外高能量的雙星上進行一次非凡旅行。

博科園|研究/來自: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

參考期刊《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如果4光年外的恆星發生爆炸,地球會怎樣?
    恆星遍布宇宙,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存在1000多億顆恆星,它們之間平均相隔4光年。如果4光年外的恆星發生爆炸,是否會波及到地球?地球上的生命還能倖存嗎?恆星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氫彈」,它們的內部時刻在進行氫核聚變,四個氫原子核通過質子-質子鏈反應或者碳氮氧循環,結合成一個氦原子核。
  • 宇宙「超級加速器」現身
    在全球各地,一個個大型加速器日夜不停地運轉著,試圖揭開更多的科學秘密。  不過,宇宙似乎總是能輕而易舉地將人類「秒殺」。7月3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宣布,中日合作實驗團隊利用我國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陣列,於近日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馬射線,比此前國際上正式發表的最高能量高5倍。相關論文已被《物理評論快報》推選為高亮點論文,並將於7月下旬在線發表。
  • 原來糾纏的磁場為宇宙粒子加速器提供能量?
    這是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 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計算的研究結果。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模擬了遙遠活動星系的粒子輻射。在這些活躍星系的核心,超大質量黑洞發射高速等離子噴射(一種熾熱的電離氣體)將數百萬光年射入太空。
  • 蟹狀星雲伽馬射線異常爆發 輻射強度提高兩三倍
    來自「蟹狀星雲」的輻射非常穩定以至於天文學家將其作為一種標準來測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輻射。但是科學家們近日發現,自9月19日起「蟹狀星雲」伽馬射線的輻射強度突然加強2到3倍,呈現猛烈爆發現象。 1054年,人類首次對這個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殘留進行了觀測記載。但是,兩架太空望遠鏡近日觀測到「蟹狀星雲」正在猛烈爆發伽馬射線,這一發現令科學家們震驚不已。
  • 質量是太陽三百倍,光度八百萬倍的R136a1,如果在4光年外會怎樣?
    關於愛丁頓極限恆星和行星都是靜力平衡的天體,但與恆星不一樣的是,恆星的內核存在核聚變,其強大的能量釋放會產生向外的輻射壓,以支撐恆星不坍縮,這就是主序階段的恆星穩定燃燒的原因,到了紅巨星階段就是輻射壓超過了引力坍縮,恆星逐漸膨脹,而超新星爆發則是內核發展了鐵核,內核失去了輻射壓,外殼坍縮撞擊內核,引發超新星爆發!
  • 伽馬射線暴:瞬間釋放的能量竟超太陽一生總和,殺傷力宇宙第一!
    伽馬射線暴的能量為什麼會這麼強?,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伽馬射線,伽馬射線是波長短於0.01埃的電磁波,為原子核能級躍遷退激時 所釋放出的射線,它和我們所見的可見光差不多,可見光則是電磁波譜的一部分,電子波譜有許多分類 有長波 短波 ,有無線電 可見光 紫外線 伽馬射線等,射線的波長越短 能量就會越高,伽瑪射線爆說的是 在宇宙中的某個方向,伽馬射線的強度 在很短的時間裡,突然增強許多 隨後又減弱的一種現象
  • 伽馬射線世界級觀測臺幫助科學家了解超高能宇宙射線
    國際科學合作組織「通卡宇宙射線物理和伽馬天文學高級工具」(TAIGA,Tunka Advanced Instrument for cosmic ray physics and Gamma Astronomy)啟動了大型伽馬射線世界級觀測臺
  • 黑洞遙控點亮100光年外雲塊:中國科學家發現神秘「心跳」
    相隔100光年,一個黑洞和一團氣體雲「鎖」了。前者射出的噴流和後者釋放出的伽瑪射線保持節奏一致。宇宙中的「粒子加速器」類星體是1960年代的四大天文發現之一,它的尺度遠小於星系,亮度卻奇大無比。後來,科學家們發現類星體的中心通常是一個質量動輒達到數百倍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吞噬周圍物質的過程中形成高能噴流。而微類星體顧名思義,是微縮版本的類星體。
  • 伽馬射線暴的發現,宇宙裡最可怕的災難,竟能夠直接蒸發一個星系
    它的大爆發,可以在幾秒或幾十秒內使能量達到超新星爆發的幾百倍,甚至是太陽終其一生即100億億年所發出能量的總和。1999年1月23日,人們捕捉到次最強烈的伽馬射線暴,根據所記錄的數據,在幾秒鐘內,其爆發的能量竟然是銀河系2000年內總星體發出能量的總和。在這幾秒的時間內,爆發源冉現宇宙大爆炸0.001秒後的高溫、高壓與高密狀態。
  • 宇宙中最強的能量是什麼,它的威力有恐怖?
    過去,超新星爆發很少被人們觀測到,因為古代主要依靠人們的眼睛觀測,即便後來有瞭望遠鏡,也很難發現在密密麻麻繁星中突然閃爍的幾下星光。近代以來,天文學家們採用自動巡天望遠鏡,採取拍照記錄的辦法,就發現了許多超新星爆發現象,這些爆發基本都是銀河系外的爆發,距離我們都很遠。
  • 奇怪的伽馬射線心跳讓科學家迷惑不解
    黑洞如何為雲層的伽馬射線心跳提供大約100光年的力量,仍然是個謎。 這個被編稱為SS 433的系統位於銀河系中大約15000光年的地方,由一顆質量約為太陽30倍的巨型恆星和一個黑洞組成,質量約為10到20個太陽質量。這兩個物體在13天之間相互環繞,而黑洞則從這顆巨大的恆星中吸出物質。
  • 銀河系盤面存在上下沿伸5萬光年的巨大對稱氣泡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家彼特·普雷德爾首次看到宇宙最熾熱天體地圖時,立即意識到神秘氣泡是銀河系一場大災難之後形成的,一團亮黃色雲在銀河系中心盤面升起,向上延伸大約2萬多光年,同時,在銀河系中心盤面之下,還有一團顏色較暗的孿生雲,向下延伸大約2萬多光年。普雷德爾說:「該氣泡結構非常清晰,呈明顯的對稱狀,我們要做的就是進行深入分析。」
  • 宇宙中部分伽馬射線可能由暗物質產生
    來源:新浪科技宇宙中充滿了爆發性的、隱形的伽馬射線(圖中以紅黃兩色表示)。一項新研究稱,暗物質或許也能產生伽馬射線。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伽馬射線是宇宙中最明亮、能量最高的光線,但人眼看不見它們。
  • 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而之所以許多人提到恆星滅亡第一時間會想到超新星爆炸,主要是因為超新星爆炸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宇宙中最亮的自然現象,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曾對它進行過藝術創作,所以留給人們的印象很深刻。更為重要的是,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未來太陽的死亡過程,將和這顆恆星的死亡過程極為相似。
  • 藍超巨星是宇宙中的超級燈塔,如果人類生活在這種星系會怎麼樣?
    藍超巨星也屬於恆星的一種,我們大家可能都知道超紅巨星,對於藍超巨星非常陌生,其實它也屬於超巨星的一種,也就說也是恆星末期的一種星體形式,只不過藍超巨星擁有極高的溫度和亮度,而且藍超巨星的質量都要比太陽大很多,一般都在10倍以上。
  • 哈佛大學公開課—銀河系中神秘的伽馬射線
    伽馬射線氣泡這些巨大的伽馬射線釋放電子,但在現實觀察中不是立即可見,然後處理過數據之後一組科學家使這個驚人的結構凸顯出來。這個葉片大概有倆萬光年那麼高。那麼接下來我們來介紹幾種在自然條件下觀察發現的方法!天空中最明亮的伽馬射線,其實是電子和正電子的相互湮滅時釋放的。
  • 繪出宇宙最極端能量分布圖
    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攜帶的攝像機可以對宇宙——從太陽系內部到距地球數十億光年的遙遠星系——展開深入探測,以尋找稱為伽馬射線的高能射線來源。伽馬射線處於電磁波譜圖的右側遠端,波長比紫外光、甚至X光線的波長短,但能量超過紫外光和X光線。 費米太空望遠鏡研究團隊製作的太空全景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如此神奇的宇宙,仿佛我們的眼睛可以探測到能量是可見光1.5億倍的射線。
  • ——75億光年!
    在夜空下,我們肉眼能看見的恆星大約有6000顆(南半球+北半球),其中最亮的當屬天狼星,視星等高達-1.46,也是全天外除太陽外最亮的恆星,如果我們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會發現天狼星其實是一個雙星系統,由一顆藍矮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距離地球8.6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