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個少數民族正創立文字 東鄉族用阿拉伯文

2020-12-25 海外網

  原標題:專家學者建言少數民族母語傳承 獨有民族正在恢復文字

  中新網蘭州5月15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17世紀前後,裕固族文字失傳,本民族語言靠口耳相傳延續至今,目前我們正在嘗試通過阿拉伯文、拉丁文等方式恢復文字。」15日,裕固族作家、甘肅肅南縣文聯主席瑪爾簡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當日,「甘肅省少數民族母語文學創作論壇」在蘭州舉行,系中國首屆關注少數民族母語文學論壇。

  「1978年以後,國家開始鼓勵少數民族母語文學創作,在那之前,這個領域是空白。」藏族作家、原甘南州藏語委主任貢老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改革開放30年,民族文學和少數民族作家隊伍「從無到有、從弱變強」,但依然面臨母語傳承危機等瓶頸,部分少數民族語言瀕臨失傳。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現有54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219.9萬,佔全省總人口的8.7%。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肅獨有少數民族,有語言無文字。

  東鄉族亦正在嘗試創立文字。西北民族大學教授馬自祥15日下午在總結大會上介紹,東鄉族民間使用一種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東鄉語的拼音文字,這種記音符號搜集整理後,有望形成一種東鄉語文字。

  1994年,以漢語拼音為基礎制定的《東鄉語實用記音符號方案》通過審訂,世界上第一部《東鄉語漢語詞典》隨後出版。

  梳理少數民族作家、民族語言工作者當日發言可發現,甘肅各地官方正在「搶救性」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並斥資鼓勵少數民族母語文學創作。如阿克塞縣制定哈薩克族「阿肯阿依特斯(該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年保護計劃、肅南縣每年撥付10萬元人民幣獎勵母語文學創作者。

  加大力度開展「雙語教學」、普及少數民族語言成為與會專家學者建言中的「多頻詞」。甘南藏區鼓勵各民族幹部學習藏語基礎詞彙成效顯著、「雙語教學」成為甘南各地傳承母語的「陣地」。

  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如裕固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作家建言「母語進校園」,將本民族語言列入小學課程必修課。同時,投入資金設立母語文學創作大獎,以鼓勵母語文學創作,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完)

責編:王棟

相關焦點

  • 少數民族文字難尋傳承人
    布依文 東巴文 古壯字 傣文 彝文 水文 現場展示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字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記錄納西族三大古典史詩之一的東巴文古籍《創世經》、彝文古籍《百樂書》……「民族遺珍·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北京站)於日前在國家博物館開展,這是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首次進入國家博物館展出
  • 甘肅的四個少數民族的形成史,你知道嗎?
    唐宋時期,隨著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發展,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波斯商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進行貿易和政治、文化活動。其中一些人久居不歸,在甘肅和國內的其他地方定居下來,有的還擔任了官職。他們把自己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帶到了中國,成為我國最早的穆斯林。
  • 東鄉族擀氈技藝
    文/康橋東鄉族是中國甘肅省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早在元代至元年間,東鄉境內已有擀氈工藝,是東鄉族先民「撒爾塔」從中亞傳入的。毛氈是東鄉族人家庭必備的炕上用品。擀氈的其工序為:選毛、彈松、成形、洗氈。1.選定上好的羊毛,最好是當年的羔毛。仔細檢去雜髒的毛,將羊毛攤在乾淨的席簾上手工彈制三遍,使毛鬆軟,絨全部散開。
  • 從古錢幣到今天的人民幣,上面都有哪些少數民族文字?
    現在微信支付用途多了,很多人已經不怎麼用紙幣了。要是拿百元人民幣仔細看,上面除了漢語拼音,還有四種少數民族文字呢。有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維吾爾族文字、還有壯族文字。
  •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和信息處理現狀
    在信息處理方面,內蒙古民語委、內蒙古社科院、內蒙古科委計算中心等單位聯合制定的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蒙文信息處理國家標準有《GB8045-87信息處理交換用蒙古文七位和八位編碼圖形字符集》(這是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文字編碼字符集),還有《信息處理交換用蒙古文字符集鍵盤字母區的布局
  • 甘肅「90後」東鄉族女孩的「穆斯林甜品夢」
    ­  「我是穆斯林,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穆斯林甜點品牌,我想自己去做。」初入法國藍帶國際學院,甘肅東鄉族姑娘馬玫對前來授課的法國廚師談及學習法式甜點的夢想。­  如今,夢想照進現實,26歲的馬玫在蘭州有了自己的甜品工作坊,成為一名真正的甜點師,開始與美味相伴一生。
  • 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少數民族政協委員在行動
    原標題: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保衛中華文化多樣性——少數民族政協委員在行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週遊):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獨特的藝術與風俗習慣的基礎與載體,是民族文化的靈魂。然而受經濟全球化、強勢消費文化、跨區域交往和人口流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特別是一些人口較少、無文字的語言正面臨著衰微、甚至消亡的困境。這也是來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多名少數民族政協委員所共同關心的一個問題。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全國政協委員格桑卓嘎(女)說:「我本人是珞巴族,生活在一個民族鄉,當地的語言比較複雜,漢語和藏語都摻雜在一起。
  • 我國少數民族姓氏是如何來的
    屬於這種情況的有回族、白族、裕固族、羌族、毛難族、京族、壯族、滿族、朝鮮族、布依族、獨龍族、瑤族、東鄉族、仫佬族、仡佬族、赫哲族、黎族、達斡爾族、侗族、土家族、阿昌族、畲族、撒拉族、土族、水族、苗族、藏族、保安族、鄂倫春族、納西族、錫伯族、崩龍族、鄂溫克族、傈僳族、景頗族、哈尼族。還有名在前,姓在後的維吾爾族等38個民族。還有少數民族至今只有名而沒有姓氏。
  • 阿拉伯文融合漢字書法 一氣呵成手法講究多
    然而當阿拉伯文明傳播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廣大書法愛好者就將阿拉伯文與漢字的書法進行了對接融合,從而產生了富有中國特色,又不是異域風情的阿文書法,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來自寧夏銀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會的理事——張艾布先生,阿文書法有何獨到之處,和中國傳統書法有何不同?讓我們聽聽張艾布先生對阿文書法的見解。
  • 分享中國經驗 北大推出阿拉伯文版抗疫文獻
    分享中國經驗 北大推出阿拉伯文版抗疫文獻 2020-04-06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搶救少數民族歷史檔案 用現代科技記錄取代口耳相傳
    搶救少數民族歷史檔案 用現代科技記錄取代口耳相傳發布時間:2010年07月21日 10:52  作者:  來源:新華網  【如何訂閱手機報】 在古代,由於沒有文字,人們用結繩記事和圖畫等方式來記事如今,全國多個少數民族仍然沒有自己的文字,隨著歷史見證者的逝去,許多關於其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也將遺失。昨日,中國國家檔案局與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在昆明聯合進行搶救保護雲南少數民族口述歷史檔案的培訓,將雲南作為試點,率先學習如何搶救少數民族的口述歷史,從而在全國推廣。
  •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符號的定義,及語言文字的作用
    藏文美國符號學創立者、哲學家皮爾士認為符號是「某種對某人來說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種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東西,」符號為傳播-定的信息而用,不用於傳播目的的自然標誌(如動物的蹤跡,自然現象,人的某些動作)則算不上符號。人類社會和人類文化就是藉助於符號才得以形成的。各種符號系統中,語言是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複雜的符號系統。民族語言在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55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表現得非常複雜。
  • 最早的漢語拼音:回族穆斯林創製,用阿拉伯字母,從右往左寫
    最早的漢語拼音:回族穆斯林創製,用阿拉伯字母,從右往左寫在1000年前我國回族同胞用《古蘭經》上的阿拉伯字母,創製了中國第一個漢語拼音方案——小兒經。用小兒經書寫是這樣的: 。這是用小兒經寫的世界人權宣言:滿滿的鬼畫符般的字母是不是看得一頭霧水呢?且聽我娓娓道來: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唐朝,有一些以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為母語的民族遷入中國。經過數百年的民族融合,形成了現在的回族。
  • 《共產黨宣言》已有六種少數民族文字翻譯文本
    《共產黨宣言》問世150年來,已用200多種文字出版過。除漢文外,我國目前還用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等六種少數民族文字翻譯出版了這本「傳播最廣的社會政治文獻」。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產黨宣言》已出版了3種民族文譯本。
  • 「十三五」雲南民族工作亮點點擊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搶救保護成果豐碩
    在雲南有大批源自內地漢族題材、反映中華文化認同內核,千百年來被群眾喜愛的民族文字典籍或口傳文獻,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見證。如用古壯文書寫的《唱唐皇》《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用古彝文書寫的《董永記》《唐王記》等,用方塊白文書寫的《柳蔭記》《白扇記》等,用老傣文書寫的《姜公釣魚》等,用納西東巴文書寫的《時佔之書》等,以及廣為流傳的口傳文獻《魚姑娘》等。
  • 神奇的「小經」,用阿拉伯字母寫出來的漢語!
    再者,穆斯林易將阿拉伯文視為一種神聖的語言,因為古蘭經就是用阿拉伯語書寫而成,所以將阿拉伯文叫做「經字」。綜上,筆者更傾向於用「小經」來稱呼這種文字。2、 「小經」從何而來?「小經」的樣式基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阿拉伯文字母來書寫漢語,即根據漢語語音用阿拉伯語字母轉寫出來;另一種是在阿拉伯語經文四周添加小經的註解、筆記等。如下圖所示:
  • 中國現行民族文字有近40種,還有哪些古代少數民族古文字消失了?
    中國少數民族的古代文字有20多種,它們都有漫長的歷史。最早的有佉盧字、粟特文、焉耆-龜茲文,都創製於公元前或公元2-3世紀。于闐文創製於公元5世紀,藏文、突厥文創製於公元7世紀,回鶻文創製於公元8世紀,契丹文創製於10世紀,西夏文創製於11世紀,女真文創製於12世紀,回鶻式蒙古文、八思巴文、察合臺文創製於13世紀,滿文創製於16-17世紀。
  • 文字史話︱點燃了希臘文明的腓尼基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文字瑪雅文字甲骨文這種最古老的文字形式,如今依舊有文化社群在使用,比如說中國納西族所使用的東巴文。東巴文而在成體系的書寫系統誕生之前,人類共同體的成員們已經訂立過一個更早的契約,那就是語言——用共同約定的發音方式,來對一些每時每日所接觸到的事物、以及日常的行為來進行描述。文字,就是人類在聲音與圖形信息的結合上,所訂立的一個更高級契約。
  • 買輛進口途樂,看不懂中控臺文字,車主:我先去學個阿拉伯文!
    買輛進口途樂,看不懂中控臺文字,車主:我先去學個阿拉伯文!買輛進口途樂,看不懂中控臺文字,車主:我先去學個阿拉伯文!主要是是中控臺顯示的都是阿拉伯文和英文,自己學歷也不高,自然也就不認識這些文字了,於是問銷售人員能不能切換成中文,而工作人員也表示肯定可以,我們到時候會幫你切換的,女子這時才堅定了自己買車的想法。
  • 實用阿拉伯文鋼筆體書法教學【乙級】群課件
    阿拉伯語主要通行於中東和北非地區,現為22個國家及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的官方語言。以阿拉伯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超過4億人。聯大於1973年12月18日通過第3190號決議,決定將阿拉伯語作為第六種官方語言。作為這樣一個大語種,在各國文化藝術、經濟貿易等諸領域的交流中是必不可少的。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各國之間的各種交流日益頻繁,所以學習阿拉伯語的人也是爆炸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