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韻三字經》妙含「中國味道」

2020-12-17 光明數字報

    將國學經典譯成外文,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途徑之一。《三字經》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與《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也是早期傳教士向異國介紹中華文化的首選典籍。

 

    《三字經》文字雖簡,內容廣博。如果按照字面之意將其譯成外文並非難事,但要將其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的中文藝術特點用外文表現出來,卻被視為「譯事之至難」。日前,天津外國語大學趙彥春教授經過3年磨礪,創譯出一部風格獨特的《英韻三字經》——它以三個英文單詞對譯三個漢字,使之在音、形、義三方面都與原文相匹配。作為天津外國語大學將國學經典向海外傳播的「拳頭產品」,這一譯作出版後,立即獲得學界好評。

 

「三詞格」演繹最美《英韻三字經》

 

    作為域外學者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媒介,《三字經》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自南宋以來,已有多位傳教士、漢學家將《三字經》譯為英文,迄今約有十幾個英語版本《三字經》存世。由於許多傳教士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精髓缺乏深刻的了解,甚至是基於傳播宗教的目的而翻譯《三字經》,因此在諸多譯本中,「音、形、義」三者兼顧的譯本極少。

 

    「傳入西方的《三字經》譯本中,多為對《三字經》的語義解釋,譯文未能再現『三字』這一屬性特徵。」趙彥春說,「在我所考察的各種譯本中,有的語義解釋不圓通,有的史實錯誤比比皆是。國學經典以此面目傳之於海外,會是一個蒙塵的形象。」於是他動了重譯《三字經》的念頭。

 

    英譯《三字經》看起來簡單,實則並非易事。西方傳教士曾有「斷言」:《三字經》「不能譯為英文韻詩」。可是,如果不能以三個英語單詞對應漢語的三個字來譯,那還能稱為《三字經》嗎?趙彥春琢磨了3年,字斟句酌,最終採用「三詞格」和整齊的「aabb」韻式,以使譯文更逼近原文的語體和風格。厚積薄發,他原本打算在一個月之內完成譯稿,可是一起筆竟然停不下來了,兩天半時間,譯稿一氣呵成!「儘管累得頭暈眼花,手臂酸痛,但心中的快樂卻難以形容。」趙彥春告訴記者,他長期研究中西方古典哲學,並致力於經史子集的研究與英譯。「英、漢語分屬於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具有不同的基本組句成分。漢語以字為基本單位,英語以單詞為基本單位。如何化解這種差異,使英語讀者能夠體會到《三字經》這種獨特的語篇結構,是英譯這部《三字經》的關鍵。」他根據「直譯盡其所能,意譯按其所需」的原則,採用自己擬定的「三詞格偶韻體」翻譯方法,完美復原了原著的文本特色。

 

    比如原著中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趙彥春譯為:「What's a father?/A good teacher.What's a teacher?/A strict preacher.」每節都是「aabb」韻式,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為了驗證《英韻三字經》的可讀性,趙彥春曾對一個美國家庭進行了閱讀測試。一拿起書本,十幾歲的孩子便看得津津有味,句句能懂。孩子的母親也對這簡短的文字所蘊含的豐富知識和哲學思想感到十分驚奇,認為全文「簡直就是諺語、格言的彙編」。

 

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拳頭產品」

 

    《英韻三字經》出版後,翻譯界好評如潮。翻譯家、清華大學羅選民教授贊其「形神兼顧」。上海交大楊炳鈞教授將之與此前眾多譯本對比,概括出「目的明確、譯境極高;對仗工整、韻律得當;用詞精妙、錦上添花;語言簡潔、美感不失;比照名譯、更勝一籌;注釋獨特、促進理解」6個特點,認為趙彥春的譯作在以異國語言展示中華魅力的同時,也給韻文翻譯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範例。

 

    之後,作為《英韻三字經》的姊妹篇,趙彥春教授又出版了《三字經英譯集解》。「趙彥春教授的《英韻三字經》及相關著作,是我校啟動的『國學經典外譯文庫』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鑄造國學經典海外傳播的『拳頭產品』。」據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王銘玉介紹,該校的「國學經典外譯文庫」採用集體攻關的方式,致力於推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和學術價值的標誌性成果。以《英韻三字經》的出版為標誌,目前已有一系列國學經典翻譯著作在天津外國語大學問世。

 

    「用國際眼光、國際表達講述中國故事,能夠讓外國受眾越來越多地了解中華優秀文化,這是我們肩負的責任。」天津外國語大學校長修剛教授說,「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悠久深遠、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正日漸得到國際友人的青睞和重視。《英韻三字經》的成功探索,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我們將總結經驗,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本報記者 陳建強 本報特約記者 朱斌)

 

    附:《英韻三字經》精彩譯文節選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性 相 近,

 

    習 相 遠。

 

    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

 

    The same nature

 

    Varies on nurture.

 

    人在太初或剛出生時其本性都是善良的;由於後天成長環境、教育背景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差別。

 

    Man was good in the beginning, or he is good at birth. Human nature deviates due to different nurtures.

 

    融 四 歲,

 

    能 讓 梨。

 

    弟 於 長,

 

    宜 先 知。

 

    Aged four years,

 

    Rong proffered pears.

 

    Bear in mind

 

    Fraternally be kind.

 

    漢代時,孔子的後人孔融年僅4歲就知道把梨讓給哥哥吃。這種謙讓的態度和友愛兄長的美德,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And in the Han Dynasty, Rong (Kong Rong), Confucius' descendant, offered his pears to his elder brother although he was only four. Everyone should learn this kind of respect for affinity.

 

相關焦點

  • 譯作《英韻三字經》出版 三個單詞對譯三個漢字
    譯作《英韻三字經》出版 三個單詞對譯三個漢字 2014年10月22日 09:49   來源:新華網
  • 最新譯作《英韻三字經》出版 以三詞對譯三字
    據新華網10月17日報導,天津外國語大學趙彥春教授最新譯作《英韻三字經》日前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這是歷史上第一個以三詞對譯三字的《三字經》英譯版本。趙彥春的《英韻三字經》,以獨特的「三詞格」來闡釋《三字經》這部中華經典中「三字」這一顯著特點,不僅在形式上做到完全吻合原著的特點,兼顧了原著的形式之美,在音節和押韻方面更是做到絲絲入扣,形神兼顧。
  • 翻譯•國學•中國話語體系 ——《三字經》英譯者趙彥春教授訪談錄
    他主要從事理論語言學、認知詞典學、語言哲學、翻譯學等研究,並致力於《詩經》、《三字經》等經史子集及現當代詩歌的英譯和研究,成果卓越,迄今已出版各類學術專著近10 部,發表學術論文70 餘篇。以下是筆者對趙教授的訪談。李:我們知道《三字經》作為中國蒙學經典早有晚清西方傳教士兼漢學家的多個英譯本存在, 其中英國人Giles 的譯本最具代表性。
  • 中國元素的英語表徵
    其一是以《英韻三字經》為代表的系列國學經典英譯作品;其二是在長期翻譯實踐過程中總結出的以翻譯歸結論為代表的翻譯本質理論。前者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翻譯文本,後者則為中華文化翻譯提供了方法論。他在長期的翻譯理論探索與翻譯實踐過程中,推出了一系列學術成果。
  • 小學生人手一本的《三字經》,到底該怎麼選?
    ……《三字經》,被譽為「蒙學之冠」。其英譯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 「兒童道德叢書」,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推廣。很多家長的留言反饋:老師要求《三字經》的全文背誦,孩子卻總是背不準、背不過!其中,還列舉《大學》《中庸》《論語》《尚書》《禮經》《春秋》等26部中國古代典籍,讀懂三字經,相當於孩子打好了學習中國文脈的地基。
  • 教子必備《三字經》
    作為一個中國人,你一定知道《三字經》,但你未必會背《三字經》、懂得《三字經》每一句的含義。《三字經》是國學經典著作,如同「四書」、「五經」一樣都是祖國文化寶庫的瑰寶。它很美 !通篇採用韻文,三字一句,四句一組,用簡潔通俗的文字講出了亙古不變的哲理。「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遷」。說明了後天的教育和生活環境的重要性。
  • 英文神還原《三字經》
    據《光明日報》近日報導,天津外國語大學趙彥春教授經過3年磨礪,創譯出一部風格獨特的《英韻三字經》——它以三個英文單詞對譯三個漢字,使之在音、形、義三方面都與原文相匹配。簡直神還原!在此為大家分享一二,供大家自行感受。
  • 譯者||譯者歸來與詩魂遠遊——蔡廷幹漢詩英譯之《唐詩英韻》研究
    蔡氏雙語文學造詣較深,主要代表作有《老解老》和《唐詩英韻》。前者為《道德經》研究先河之作, 後者為近代國人英譯漢詩之濫觴。本文以《唐詩英韻》這一譯本及其原文來源《千家詩》中對應的詩文為研究對象,擬從譯介動機、譯介策略、譯文接受三個方面探討蔡氏英譯漢詩的實踐活動,揭示這一翻譯活動的各個方面,以期對當代中國文化外譯提供一點啟示。
  • 【大語文國學課堂】我教《三字經》
    中國通史綱要(知識)5.    勤學事例義理(提倡勤學)當然《三字經》和「道德教育」沾邊的內容也有,但很少很少。這樣做,是故意迴避《三字經》的「教育色彩」。 那麼《三字經》是一部什麼書?古代兒童一入塾,先念《三字經》。內容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以及人倫義理,不僅具有知識性、思想性,而且還有許多故事,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三字經》三字一句,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有節奏感和音樂美,讀起來就有一種美感。因其巨大成就,《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
  • 《望遠行 冬韻》 六首(詞林正韻 七----十二韻)
    《望遠行 冬韻》 六首(詞林正韻 七----十二韻)      望遠行 唐教坊曲名。令詞始自韋莊。《中原音韻》注「商調」。《太和正音譜》亦注「商調」。慢詞始自柳永,「繡幃睡起」詞注「中呂調」,「長空降瑞」詞注「仙呂調」。
  • 《三字經》讓您的孩子錦心繡口、積厚成器
    從她的創作及實用意願上講,博覽華夏曆程,滿滿正能量蓬勃四溢,具有啟智開塞,一字頓悟之奇,沒有人捨得放手慢待………《三字經》內容大都採用韻文,對句平仄押韻,兩兩相對、互相配合的句式,正好體現中國人喜歡對稱的思維方式,非常適合兒童反覆誦讀。她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美麗的詩歌,琅琅上口,易誦好記,師者可讀可唱,學者融會貫通。幼時入腦,銘記終生。
  • 小議幼兒園中班讀誦《三字經》
    綜合考慮後,我班(中2班)在09年2月開始,開展了讀誦《三字經》的特色活動。  一、何謂《三字經》  一部不知出處的《三字經》為何會成為自南宋以來,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約定俗成的兒童啟蒙讀物?為何「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部中華傳統兒童啟蒙讀物中,只有《三字經》被後世奉為「經」?
  • 渭南文壇|書香墨韻的味道 作者/楊敬臣
    有人問,書香墨韻是什麼味道?可能吧,是酸的,酸過李煜滔滔不絕的江水;也許吧,是甜的,甜過孟郊春風得意的馬蹄;或許吧,是苦的,苦過杜甫綿綿不絕的秋雨;大概吧,是辣的,辣過李白高聳入雲的危樓。那書香墨韻到底是什麼味道?誰也說不清……清晨,晨曦透過隱隱若現雲霧,描摹了濃墨書香的人間仙境,一聲畫眉鳥啼驚醒了沉睡良久的墨香,歡快而清新,秀氣而淡雅,是《淮南子·本經訓》中倉頡的手筆吧。常言道,一日之計在於晨,朗朗書聲傳來,一頁又一頁的翻過,墨香在指尖流淌,仿佛觸摸著歷史的年輪。
  • 【國學文化大講堂】三字經之家庭教育智慧篇(第二集)
    原創 區婦聯與童學館 陽泉城區婦聯三字經《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 《三字經》完整版及翻譯
    17、三字經: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解釋】至於說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產生的。18、三字經:十幹者,甲至癸。
  • 宋人寫《三字經》流芳百世,此清人寫《續三字經》,卻攤上了大事
    說來也巧,在這事鬧掰之前,祝平章曾到祝浹家串門,當時祝浹不在,祝平章百無聊賴,在祝浹的書桌上東翻西翻,翻出了一本好玩的書——《續三字經》。顯然,這書是《三字經》的續書。《三字經》的作者是南宋人王應麟。王應麟晚上為了更好地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編寫了一本融會經史子集的歌訣,該歌訣大都採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既像一首首詩,又像一首首兒歌,朗誦起來琅琅上口,生動有趣之餘,又頗能啟迪心智。人們都覺得該書內容好,爭相翻印,從此流傳一發不可收拾,而且歷久不衰,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
  • 《三字經》朗讀、注音、釋義、點評
    ——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這是中國古代傳統的五行中的五種顏色,是人們的肉眼能夠識別的。——在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鹹,這五種味道。——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羶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中國古代人把製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 高佔祥《新三字經》在大連發布 向災區贈書(圖)
    新三字經 高佔祥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19.8元  新華網北京7月15日消息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培訓交流中心和《環球慈善》雜誌社共同主辦的「讀經典、習國學、築和諧文藝晚會暨《新三字經》新書發布儀式
  • 朗朗上口:幹祖望耳鼻喉三字經
    《三字經》是筆者5歲進姚氏家塾第一部所讀的啟蒙書。
  • 奇先生妙小姐中國探險記:尋找中國龍
    奇先生妙小姐來中國大探險了!《尋找中國龍》是「童話之父」哈格裡維斯送給中國孩子的新年禮物,講述了90個風趣幽默的小人兒來中國尋找中國龍的故事,他們將陪孩子們一起開啟冒險之旅,歡歡喜喜過大年!在這本書中,哈格裡維斯將中國傳統民俗文化、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蹟與奇妙幽默的故事完美結合——故宮、萬裡長城、兵馬俑、剪紙、茶、風箏、龍舟……奇先生妙小姐們各個性格鮮明、可親可愛,他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