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矮子」,變成自控力超群的「巨人」?

2020-12-22 漫風說教育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麼一丁點,才更為重要。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村上春樹

日本的跑步愛好者村上春樹,從33歲開始跑步,迄今為止已經堅持了35個年頭了。和其他愛好者不同的是,他也是聞名全球的日本知名小說家,堅持筆耕不輟且獲獎無數。為什麼優秀的「別人」,總是比普通的我們看上去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成就呢?也許,探索《自控力: 史丹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 》的奧秘會給你答案。

《自控力》一書的作者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她是心理學家,也是健康教育家。由她開設的「自控力科學」課程大受學生歡迎,本書就來源於課程的實踐。

書中全面介紹了自控力的原理,分析了影響自控力的各種因素,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結合實際案例,全面闡釋了如何擺脫誘惑的美妙陷阱,自控力的局限性,以及培養自控力的多種方法。

一、「突然的自我」

想像一下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愜意的你在曬太陽,忽然草叢裡傳來一陣沙沙聲,你警惕地四處張望,發現不知何時一頭猛獸已對你虎視眈眈。下一步你會做什麼?不,也許根本沒有思考的空間,你就會感覺血液流向四肢,大腦中只剩下一個聲音「跑!」。再想像另外一個畫面,天氣晴朗的午後,你漫步在街上,突然被一股甜美香氣吸引,等你回過神來,」duang「 你已站在蛋糕店的收銀臺前準備結帳了。

那麼問題來了,上述哪個是真正的自我?

答案是,都是真正的自我。猛獸是外在的威脅,讓你做出了應激反應;而香噴噴的蛋糕,則讓你的大腦分泌出多巴胺,釋放出內心的欲望。

原始人茹毛飲血,每一秒都與天鬥,攝取高熱量和高脂肪是生存本能,重視眼前利益是大勢所趨,如果想著自控,根本活不到今天。而富饒的物質社會,現代人的首要問題已經從保證生命存續,變成了與周遭的誘惑抗爭,前額皮質由此進化而來。而據現代神經學研究發現,大腦中進化出來的前額皮質,就是現代人自控力的物質基礎。

但本能中追求眼前利益的原始大腦並沒有消亡,而是與人類進化出來的理性部分爭奪大腦的控制權,由此,才出現了大腦中的「兩個自我「。兩個自我不斷爭鬥,誘惑與控制一爭高下。

那麼,怎麼才能讓自控力脫穎而出呢?

二、增強自控力的幾個要點

1.放棄完美控制

是的,你沒聽錯!

在探討如何提高自控力之前,我們先要放棄完美控制,切記不要想著控制一切。因為你的控制區域在與多巴胺抗衡的時候,需要三思而後行,這可不是什麼輕鬆活,而自控恰好是最耗費能量的活動。如果想對事事操控,結果只能是感到身心巨大壓力而自暴自棄。

自控力和肌肉一樣,也是有極限的,「自控力肌肉「也會疲憊不堪。大腦為了保證人體正常運轉,會抑制最耗費能量的自我控制。每拒絕一次誘惑,意志力就會降低一格」電量「,總會有那麼一刻,你累到無力反抗誘惑。暴飲暴食,通宵玩電腦,熬夜追劇就會自然而然出現了。

認清這個事實,會幫助你更好地運用自控力。與之相對應的,《自控力》書中,也介紹了「那又如何」效應:這種效應描述了放縱後產生的罪惡感,會導致更嚴重放縱的循壞。「破罐子破摔」 會導致更多墮落的,並不因為上一次放棄,而是放棄後產生的罪惡感與羞恥感。想要減肥的人們,在失敗後,會感到沮喪,轉而投向食物的懷抱尋求安慰。

如何打破這個循壞?答案就是自我諒解,不要對自己太嚴苛。因為失敗後的自我批評,只會讓自己感到更加沮喪,降低積極性和自控力。要自我諒解,思考自己為何失敗。我們要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自己,更要在在失敗的時候鼓勵自己。

2.「善行「後的」惡行「

作為人類,我們自視甚高,感覺自己的所作所為符合社會道德。在街上遇到乞丐,會慷慨解囊;點外賣時會注意環保,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但接下來呢,你可能在之後的捐款活動中一毛不拔,或者在晚餐時多點了一個雞腿給自己做為獎勵。這就是所謂的「道德許可「,當你做善事時會自我感覺良好,從而相信自己做的決定都是好的,而放縱自己的衝動。

其實人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頭腦中的兩個自我產生了錯覺,「惡行」成為「善行」之後對自己的獎勵。例如健身之後的大吃大喝。我們忘記了自己的目標,而向誘惑屈服了。如何避免這種行為?要如西方世界中常說的,「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不要將」善行「與」惡行「混為一談。

為了避免此情況發生,要牢記你要努力實現的目標是什麼,為了實現目標,是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要被誘惑所吸引。

3.「衝動的懲罰」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體驗,完成一天的工作,本來想去健身房做個瑜伽舒緩放鬆。但是途經商場,優惠信息和免費蛋糕試吃,吸引了你的關注。懵懂中走進商場, 「買一送一」、「三件8折「讓你感到興奮不已。帶著一大包食物滿載而歸的結果,就是你又在家裡窩了一個周末,不停的刷著手機,或者通宵追劇。周日晚上,又感到一絲空虛。並下定決心下個周五絕對要去健身房打卡,抱著樂觀的精神沉沉睡去…

在無力反抗誘惑的道路上,你並不是一個人!

當大腦分泌多巴胺時,我們往往很難抵禦外在的誘惑。神經營銷學的崛起,就是來源於這個原理。打折促銷對於精明的主婦,新品套餐對於消費者,快餐店的香味對於走過的行人,都是上述原理的體現。

陳奕迅在《紅玫瑰》歌中唱到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針對多巴胺的誘惑,就需要我們區分欲望和快樂,懂得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欲望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將你引入不同方向的河流,要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

有意思的是,正如硬幣都有正反面,合理利用多巴胺的分泌,也可以讓自己儘快完成一些需要意志力的事情,如及時完成工作可以給自己獎勵一個蛋糕,或者帶上枯燥的材料到咖啡廳完成。

4.「上鎖的巧克力」

1970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chell)教授以4~5歲的孩子為對象,進行了一項糖果實驗。孩子們被安排坐在放好糖果的桌子前,然後教授告訴孩子們他要出去,15分鐘之後才能回來。「你們隨時都可以把糖吃掉,但如果你們中有誰能在老師回來前都忍住沒吃糖的話,那麼我會再獎勵他一顆糖。」 自我控制力較弱的孩子等不及就把糖吃掉了。而自我控制力強的孩子能夠抵抗住誘惑,從而得到第二顆糖。

《自控力》書中提到了「延遲折扣」這一概念,等待的獎勵時間越長,獎勵帶給你的價值就越低。人們往往只重視眼前的利益,而選擇性忽視未來更大的幸福。人類在和誘惑交鋒時,往往會喪失理性,而卻從於眼前的利益。原因是大腦還沒有進化到能對未來的獎勵做出回應。

科學家發現,沒能戰勝糖果誘惑的孩子,被放在桌上的糖果和顯示時間的鐘表折磨得痛苦不已。而成功戰勝誘惑的孩子,則表現出了不同的行為。他們要麼閉上眼睛不去看,要麼用唱歌或找些其他事情做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這就揭示了自控力的一個秘訣,要擺脫誘惑,實現自己的目標,必須限制自己的選擇,就是所謂的「預先承諾」。看書時總想刷刷手機?在手機上試試時間管理app;總想在臨睡前零食?快把他們鎖進柜子裡。

不要對未來的自己存有太多奢望,因為人們總是認為未來自己會更有自控力,從而導致拖延。將未來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合二為一,才能保護好最終的目標不被暫時的衝動所傷。

5.榜樣的力量

科學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不論好壞習慣,都會像流感一樣會傳染。

早在2007年,哈佛大學醫學院就做過相關研究。

研究小組對有緊密社會聯繫的12067人,分3組進行了32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在固定時間內,如果調查對象的朋友變胖,那麼他本人變胖的機率增加57%;如果調查對象的兄弟姐妹或配偶變胖,他變胖的機率將增加40%或37%。如果他有一個極其親密的胖子朋友,他變胖的機率會增大3倍。

因為當我們想到自己喜歡或尊敬的人時,大腦會將對待自己一樣對待他們。好習慣與壞習慣皆是如此。所以,當你下次想要放縱自己時,想像一個自己視為榜樣的人,會如何抉擇吧。

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他人即地獄」。因為在他看來,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矛盾衝突。

正如存在我們大腦中的「兩個自我」,一個想隨時得到滿足的自我,另一個有著美好目標的自我。人生來就伴隨著壓力與失控,也會通過種種方法得到平靜。

書中還介紹了很多意志力實驗來增強自控力,冥想,鍛鍊,健康飲食,社會認同,睡眠,延遲滿足等,來鼓勵自己改變生活中的行為。

作者凱利.麥克尼格爾教授認為,自控力的無上之法,並不是壓抑想法,而是給自控留出一點空間。學會與失控的另一個我同行,承認ta的存在,直面欲望本身,學會調和衝突的自我。

他人可能是地獄,但一個全新的「你」,也有可能是別人的天堂。學會與自己和解,每次進步一點點,分清短期欲望和長期目標。不要在某一次失控之後,自暴自棄,帶著內疚感與羞恥感放棄嘗試,而是應該自我鼓勵。畢竟,有生之年,能遇見全新的你,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吧。好了,重拾你的自控力該幹啥幹啥去吧。

相關焦點

  • 只會說不會做的星座,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文 | 小娘娘有多少人是這樣的性格?每個說著豪言壯語,描繪著自己偉大的人生目標,但也就只是說說而已,你很難看到他們有去實踐的時候,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樣的星座是哪幾個呢?他們在說出這個話的時候,完全不會考慮到接下來要怎麼行動,會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因為他們自由慣了,不喜歡被任何事情束縛,所以在跟朋友交談的時候,他們總是有什麼想法就會直接說出來。但若是你等著看他們下一步的行動的話,那你也等不到什麼結果。因為大多數時候他們都只是耍耍嘴皮子,嘴上過好癮就作罷了,等到別人追問結果的時候,他們只會隨意找個理由搪塞,典型的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 矮子造句和解釋_矮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矮子(ǎi zi)。近義詞有:侏儒,矬子。反義詞有:高個,巨人。身材短小的人。[曹禺《日出》:「進來一個小矮子。矮子參考例句:1、和小人對罵,你會變成矮子。2、只有長的高的人才叫高冷,長的矮,那叫速凍矮子。3、只有道德上的矮子才會要求得到應有的體面的對待。
  • 讓巨人不再沉睡,讓侏儒學會等待——孩子自控力可以這樣提高
    碰到這種時刻,父母總是會生出同樣的疑問:我家孩子的自控力好像有問題,怎麼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呢?想要搞清楚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先要了解自控系統的運作模式。可以先拿父母大人熟悉的減肥事件來看。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既有滿足原始本能的本能系統(應激反應模式),也有不斷進化出的自我控制系統。
  • 不做語言的巨人和行動的矮子
    生活的大多數人都是只在語言的巨人,空想,空談,或者去做了遇到一點小困難就果斷放棄。而那些行動者只要有想法就會長期堅持、有目的的行動。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充滿著各種理想、願望和計劃,如果我們在抓住它們的時候都能馬上付諸行動,那麼成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只可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許多計劃都淪為空談,許多理想都化為了泡影。
  • 每日英語:語言的巨人總是行動的矮子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語言的巨人總是行動的矮子 2013-02-16 16:04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沒有上進心的人到底該不該交往,大部分人讀到最後一點就有想法了
    每個人應該都想過我要幹一番大事業,然後取一個人人羨慕的老婆,可個個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最終都是一事無成,對於另一半也是可望而不可求,漸漸也習慣了平庸,對於一切都是持佛系態度。都說什麼都講究個門當戶對,有上進心的人會找有上進心的人做伴侶,不可能出現一個上進一個不上進,這樣的感情交往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破裂。所以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優越了別人一點後,就止步在再往前,迷失了在這一點點成就感裡。
  • 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成功:需要我們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有這麼一句話: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相信很多人不說也知道,就是說我們有時候嘴上說的好聽,想著自己要怎麼怎麼樣,光說大話了,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就像一個會種地的農民伯伯,他可能認不得幾個字,可是他照樣過的很開心,想著為了孩子,以後有奔頭,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希望以自己的雙手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 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如何避免成為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那麼,怎樣才能不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呢?首先,我認為大家把英語作為一項謀生的手段。英語是一種工具,其實就是一項技能,一項養家餬口的手段。最後,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要堅持上網找英語國家的人聊天,最好是美國人和英國人,他們的口音比較純正,所以,學了語言要不斷的應用才能把語言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不斷的鞏固。說了這麼多實際上就是想讓大家用盡各種辦法養成學英語的習慣,只要成了習慣你不學都不行,我有這方面的體會。
  • 新的一年,不要再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付諸行動將其變成現實,很多人去做了也只是三分鐘熱度,做著做著便懈怠,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種人實在太多了,因為畢竟庸庸碌碌的平凡人是大多數。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其實,大多數人內心都是不甘於平凡,都想著去改變自己,改變現狀,然而事實證明,確實只是想想而已。沒有真正為夢想去實際行動,他們只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永遠不可能將春秋大夢變成現實。
  • 網友:一個「矮子」,一個「巨人」
    有網友說:差距太大了,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一個不愛搭理你,做的事情跟現在的你沒有任何關係,一個天天想著你口袋裡的幾塊錢,巴不得讓你天天上網購物。馬雲和馬斯克曾經在上海參加過一場人工智慧論壇,在會上兩個人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網友看到後說道:「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矮子和一個巨人的合照。」
  • 抖音語言矮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缺陷
    抖音語言矮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缺陷時間:2020-03-21 15:11   來源:Appfound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語言矮子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缺陷 抖音語言矮子是什麼梗?
  • 做人就要表裡如一 不能是語言上的巨人 行動上的矮子
    這兩天,血壓突然增高,明明知道有危險,卻又不想去醫院,只用藥物頂著。於是,就有了一些心思,就有了一些不安,就有了一些煩惱。本想靜下來,好好休息,可是,卻被無名的小心思,擾得心神不安。這種情緒上的異常變化,使我感覺到了人的渺小。
  • 別再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屠格涅夫的《羅亭》中曾寫道:少女達麗亞求學勤勉,感情深刻,很有主見。她想開導——一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羅亭,努力未果,她傷心地承認錯認了人。曾經,我身邊有好幾個朋友為了激勵自己減肥,把微信頭像換成「不瘦十斤,不改頭像」,前期還在朋友圈裡曬著自己在健身房如此刻苦健身的照片、視頻,可到後期,類似的更新越來越少,最後偶有一、兩個確實減肥到理想體重了,但是剩下的,成為了行動上的矮子。他們因為缺乏韌性,耐力,堅持不了了索性放棄,告訴自己吃完了再減肥。試問,減個肥都該如此,那其他事情呢?
  • 為何清華學子被網友稱為:學習上的巨人,生活上的矮子
    你說這樣的孩子變成學習上的巨人生活上的矮子,是不是聽起來不可思議。這樣的孩子連基本的生活獨立都做不到,你說對社會有什麼作用,單純靠腦子嗎?最近我去接表妹放學,表妹讀高中嘛!一般都是一個月放一次假。很奇怪的是看到很多學生都拉著個行李箱回家,反觀表妹就背著一個雙肩背包。我很疑惑的問:「怎麼人家都拉著行李箱,大包小包的回家,就你一個人帶著這麼點東西回家。」表妹看了一眼拉著行李箱的人,說道:「她們啊!估計裡面都是裝著沒洗完的髒衣服,我們寢室就有一個把衣服帶回家洗的,見怪不怪了...」
  • 積極樂觀的心能激發潛力,困難面前,巨人還是矮子取決於你的心態
    富人覺得解決問題就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過程,挑戰困難,才不會被困難打敗。積極與樂觀的心態最能激發一個人的潛力,窮爸爸被失敗和疑慮控制著,總把問題看得比自己還大。富人之所以能成功,因為良好的心態促進積極的思考,強大的自信和主動的出擊更能戰勝困難。美國潛能學家羅賓說過:面對困難所持的態度,遠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 自控力是什麼?源自何處?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另一方面,任何可能給身心帶來壓力的事物,都會影響自控力的生理基礎。緩解壓力、保持健康,不管是冥想還是鍛鍊身體,都是保住自控力的好辦法。第二,自控力是有極限的,我們可以通過訓練,提升自控力的極限。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有極限。
  • 如何做一個女人眼中「有上進心」的男人?
    對於那種靠著家裡有礦,靠著家庭的蔭蔽每天過著安逸的生活,哪怕收入再高、再有錢,也不會是我觀念中「有上進心」的男人;而對於評論中所說憑藉自己的努力從月入2000到月入5000的人,白天送外賣、晚上開滴滴的人,他們都是我所欣賞的「有上進心」的人。
  • 當調查兵團角色巨人化:巨人三笠、莎夏依舊是女神,矮之巨人利威爾...
    進擊的巨人中,巨人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設定,如果某天調查兵團成員們也變成巨人,他們會長成什麼樣子呢?三笠、莎夏是否顏值依舊?兵長利威爾巨人化後依舊是矮子麼?下面,我們一起看看。
  • 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只會說不會做的星座
    如果一個人說要帶你去一個地方,那麼請你等他們訂好機票的時候在開心。如果一個人說要照顧你一生一世,那麼請你等到他們對你百般呵護、無微不至的時候再相信。感情不是說說而已,我們也早已經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說一百句甜言蜜語,也始終抵不過一件用行動證明愛的事情。
  • 《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培養自控力,給你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究其原因,是孩子的自控力不行,如何培養一個自控自律的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關鍵。迷茫的我,在鏡姐夢想領讀會高效閱讀訓練營中學習的《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中,發現了答案。那麼這種自控力到底有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帶著各種各樣的疑惑,在書中一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