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佛系老派健身。一直以來我都建議身邊人的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儘量減少深加工的食物。原型食物指的是那些在加工後能看出原本形態的食物,例如紅薯是從土裡挖出來的,蔬菜是從田地裡摘來的,魚是從海裡捕撈來的,我們能輕易的想像這些食物是如何來到我們餐桌上的。
相對來說,麥當勞、肯德基、奧利奧等這些由繁雜的加工程序,如果沒有好好的研究一下,很難知道他們是如何生產的,這種東西就不能算是原型食物。多吃原形食物不僅有助於體重控制,對健康也很有幫助,但是有些人就不這麼認為,認為只要熱量計算好,吃什麼東西都無所謂,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兩個極端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紀錄片《超碼的我》,2004年一位美國導演Morgan Spurlock為了探討肥胖與速食產業的關係,連續30天只吃麥當勞,結果他增胖了11公斤,體脂率上升了13%,腰圍增長異常迅速,從平坦的腹部吃成了大肚便便。但是有一位29歲的澳洲郵差Ryan Williams為了想證明《超碼的我》是錯的,連續30天只吃麥當勞,反而減去了7公斤,體脂從11%減到了8%。
看到這裡有人就會想,為什麼兩個人都吃麥當勞,結果卻是截然不同?原來美國導演摩根每天攝入的熱量超過5000大卡,而且他從來沒有做過任何運動。一份套餐裡,漢堡、薯條、中杯可樂熱量差不過是1000大卡,所以摩根每天需要吃5份套餐才能達標。相對於澳洲郵差的每日攝入量是2500大卡,只有摩根的一半,而且又有規律的運動,結果當然會不一樣。
第二個例子:
另外一個瘋狂的飲食實驗是由美國堪薩斯州營養學教授Mark Haub所做。在十周的時間裡,他不吃正餐,而是每三個小時就吃一些垃圾食物,例如薯片、奧利奧等。垃圾食物雖然不健康,但好處是上面的熱量標示得非常清楚,Mark就是靠計算這些食物的熱量,將每日熱控制在1800大卡以內,在兩個月裡減去了12公斤,BMI從29過重變成了24.9的正常值。他不但減去了多餘的脂肪,連血脂與膽固醇的水平也大大地改善了。
兩個極端例子的結論
以上的兩個例子清楚的說明:熱量攝取才是減重的最大關鍵,不管你喜歡生酮飲食還是低脂飲食,喜歡吃肉還是吃素,想喝含糖飲料還是無糖飲料,只要熱量控制好,都能夠成功減重。其他的例如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好的菌類、壞的菌類、血型、食物刺激胰島素的能力等等其實跟熱量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很疑惑,因為在文章開頭我說了我一直倡導原型飲食,那麼如果說吃麥當勞、垃圾食品都能瘦,那麼吃這些原型食物意義何在?
為什麼建議減肥吃原型食物
我建議吃原形食物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原型食物中含有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這些對於健康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原型食物減肥才是正途、才是好走、走得更遠的路。並且用垃圾食物減重,長期來說很難堅持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實驗大家或許就能明白。
這是一篇1992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上的報導。研究員將10位男性關進研究室裡七天不準進出,同時在實驗室裡放置了兩臺大型的販賣機(完全免費,不用投幣),只要受試者餓了,按一下按鈕就可以選擇甜點、飲料、漢堡等食物。在沒有接受任何指令的情況下,這些男性開始瘋狂地大吃,平均每天攝入的熱量比每日所需熱量還要多出1500大卡,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胖了2公斤。
原因在於用高糖、高油、高鹽所製造出來的食物可以刺激大腦的多巴胺系統,也就是獎勵中樞。讓人產生可以像吸毒、賭博一樣的快感,這樣的快感讓人們在飢餓以外又多了一個進食的理由,就好像飽腹感中樞短路了一樣,不受控制的大吃特吃。
減肥者應該知道的
其實只要熱量計算好,麥當勞與肯德基或者是垃圾食品都可以讓你瘦,這點的確沒錯。但是這麼絕對比你吃肉吃蔬菜吃魚吃飯難得多,因為垃圾食物不僅會刺激食慾,還因為它們體積小難以產生飽腹感以及過高的熱量,想要產生飽腹感難免會多吃,短時間是可以減下來,但是長此以外很難堅持。
在文章最開始出現的極端的例子中的郵差與營養學教授,他們都是專家中專家,他們對於食物的營養素計算、熱量控制等等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與知識。並且這些實驗是公開的,他們會有很大的壓力去乖乖執行,讓結果按照預期的方向走,所以即使吃垃圾食物,他們也能減肥成功。
相對起來沒有飲食控制經驗,沒有算過熱量,甚至連什麼食物含有蛋白質都不清楚的人,如果跟著學著用垃圾食物來減肥,幸運一點的,可能一兩周之內就會有成效,一旦遇到瓶頸期之後就很難有效果,甚至會復胖。而沒那麼幸運的,可能體重一點都沒變,甚至可能會越來越胖。
希望我的這篇文章對於正在減肥或是想要減肥的各位能有一些收穫,我是佛系老派健身,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健身知識可以關注我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