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文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裡雨曦 實習生 劉雲飛
「有枸杞,更好一點。」近期,伴隨著騰訊視頻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熱播,湘潭鋪子的枸杞檳榔廣告也被廣泛傳播。
但很多人不知道,和菸草廣告類似,這實際上是一種涉嫌違規的行為。
早在2019年3月,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就曾發布《關於全面禁止廣告宣傳的通知》(下稱「禁廣令」),規定湖南所有檳榔生產企業即日起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
可正如湘潭鋪子的傳播,禁廣令發布不到兩年後,檳榔廣告捲土重來,覆蓋電視、網絡、公交車體、公共運輸站臺、高速路牌,等等,範圍之廣、力度之大,不亞於從前,且大有席捲全國之勢。
與檳榔廣告的盛況形成對比的,卻是檳榔作為世衛組織認定的1類致癌物,有較高的成癮性,是口腔癌的一大誘因,嚴重危害著國人的口腔健康。
頂著致癌和成癮風險大肆宣傳、大規模銷售,這背後是巨大的企業、行業及地方利益,是檳榔行業監管長期處於無標準、無法規的混亂局面。
當檳榔借著新興渠道向全國邁進,尤其是向未成年人等年輕消費群體「進軍」的時候,這樣一個處於灰色地帶的行業,就到了該好好管起來的時候。
廣告,捲土重來
2019年,禁廣令明確規定,所有企業即日起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停止發布的媒介平臺包含且不限於報紙、電臺、電視臺、高速公路、機場、鐵路列車、地鐵、公交車、網絡平臺、電子屏、店招、影院、計程車頂等。
資料顯示,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成立於1998年,現有成員單位過百家,基本涵蓋了湖南檳榔加工、包裝、添加劑、運輸等全產業鏈企業。協會會長楊勳也曾表示,這是一份長期性文件,對協會內部會員單位有強制性。
然而,事實證明,這份禁廣令的約束力十分有限,2020年下半年開始,檳榔產品的廣告洶湧而來,勢頭較此前更甚。
2020年6月29日,湖南伍子醉食品有限公司(檳榔品牌湘潭鋪子母公司)與騰訊視頻舉辦籤約發布會,贊助騰訊視頻的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
▲湘潭鋪子在《德雲鬥笑社》中的廣告植入。圖/節目視頻截圖
在該綜藝中,湘潭鋪子有大篇幅的廣告宣傳和植入,除了常規的貼片廣告、多維度植入以外,還包括德雲社相聲演員出演的中插廣告,節目中也是隨處可見湘潭鋪子枸杞檳榔的身影,而該節目作為同期熱播綜藝,日播放量可超過千萬次。
與此同時,檳榔行業的龍頭企業口味王也不斷增加曝光量。2020年10月,口味王冠名綜藝節目《這就是灌籃》第三季,獲得全方位的宣傳。口味王也結合綜藝的線上傳播,與《這就是灌籃》聯合舉辦專屬線下活動「灌籃提神站」,進一步提高線下聲量。
▲口味王冠名綜藝節目《這就是灌籃第三季》。圖/節目視頻截圖
而另一個檳榔頭部品牌張新發則直接將廣告宣傳搬上了電視屏幕,本刊記者注意到,湖南皇爺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張新發直接冠名了湖南都市頻道《非遺傳承,有味發現》節目。
▲張新發品牌、皇爺食品董事長張剛強甚至作為非遺傳承人登上電視節目宣傳海報。圖/節目海報截圖
與此同時,張新發更是在線下大舉投放廣告,先後在湘潭、長沙等城市投入大量公交站牌廣告,幾乎覆蓋城市的所有主幹道和地標建築。
如是,除了湖南地區以外,目前在重慶、廣西、廣東等南方地區,檳榔品牌的廣告投放也屬於大手筆。
實際上,記者長期觀察發現,禁廣令的推出從來都沒有讓檳榔的廣告偃旗息鼓。2019年下半年,在禁廣令推出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口味王的廣告宣傳就已經轉戰短視頻和電競直播平臺,打起了廣告宣傳的「擦邊球」。
而如今,以口味王、張新發、湘潭鋪子等檳榔頭部品牌為代表,檳榔廣告已經大範圍覆蓋電臺、電視臺、高速公路、機場、鐵路列車、地鐵、公交車、網絡平臺、電子屏、店招、影院等主要廣告投放渠道,涉嫌嚴重違反禁廣令的相關規定。
對此,《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與口味王、皇爺食品、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勳取得聯繫,並發去採訪函件,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致癌檳榔為何管不住?
不僅大張旗鼓做廣告,本刊記者還發現,部分品牌甚至明示、暗示其產品的健康功效。而檳榔當年之所以被禁止廣告宣傳,一定程度上恰恰與其致癌爭議有關。
▲伍子醉官方微博明示其檳榔產品健康功效。圖/新浪微博截圖
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檳榔列入1類致癌物清單。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轉載發布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檳榔果被列為1類致癌物。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也明確指出,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地區,以長期咀嚼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為重點,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口腔健康檢查,促進牙周、口腔黏膜病變等疾病早診早治。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對本刊記者表示,口腔癌的誘因,除去遺傳因素,口腔局部刺激是個重要因素。而在湖南,口腔癌就是嚼出來的癌症。湖南作為嚼食檳榔大省,口腔癌患者60%以上與咀嚼檳榔有相關性。
與高致癌風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幾年檳榔產業的蓬勃發展。
有行業人士預測,雖然目前檳榔產業規模還不到500億元,但隨著產業的高速發展以及高端產品被市場不斷認可,未來10年,產業有望達到千億規模。
與此同時,檳榔產業也已經走出湖南,在我國南方地區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目前正有向北方地區拓展的勢頭。
令外界疑惑的是,為何擁有高成癮和高致癌風險,檳榔廣告宣傳依舊敢頂著協會禁令,大行其道,蓬勃發展?
實際上,檳榔產品定位、標準和法規的缺失,是造成目前檳榔廣告以及檳榔企業行為難以約束的一個關鍵。
據了解,2019年以來,針對檳榔企業的廣告行為,湖南省各級別的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多次約談相關企業和協會,要求企業規範行為。
然而,從實際情況看,約談效果並不理想。
一位地方市場監管部門的負責人對本刊記者表達了他的尷尬處境,目前國家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所以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沒有法律依據,不能採取執法行為,只能採取口頭上的勸導,然而約談和勸導的力度又是有限的。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本刊記者,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對於檳榔的監管十分重視,但是無論是協會禁廣令還是監管部門對企業採取約談的辦法,都沒有強制性,很難對企業產生震懾,目前行業的規範完全依靠行業自律。
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企業的自律談何容易。
「死神」與「財神」的矛盾
實際上,關於檳榔立法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17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中,陽祖耀等6位代表就檳榔產業定量、定性、定位、定標的問題提出了意見。當時的國家衛計委回覆:「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應當無毒、無害,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故你們提出的檳榔定量、定性、定位、定標問題需要依法、審慎研究解決。湖南省有關方面提出我國檳榔與國際組織評估的檳榔品種、使用部位、加工工藝等不同,建議開展檳榔安全性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地方標準。」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院長邊專曾多次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議案,建議「檳榔銷售立法」。他認為,如果放任不管,若干年後,檳榔成為人們的日常消費品,屆時口腔疾病的治療、人們習慣的糾正,都將付出沉重代價。
記者查詢各地資料發現,1996年,廈門出臺了《廈門市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規定》,但遺憾的是,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檳榔相關立法。
行業人士普遍認為,檳榔實施立法確實存在著矛盾與爭議。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如果檳榔推出國家標準,就證明國家層面承認這個產業的存在,而不推出國標,行業的亂象又尤為嚴重。
「政策上的(監管從嚴)問題根本不需要擔心,在產業鏈上下遊,檳榔產業牽扯到湖南、海南兩個大省的稅收問題,檳榔產業的貢獻是很大的。」一位檳榔行業的資深經銷商對本刊記者說。
▲2019年9月24日,海南萬寧,村民正在分撿檳榔乾果。圖/視覺中國
以龍頭企業口味王為例,公開資料顯示,口味王集團營收已經突破百億,每年上繳利稅過億元,納稅額在10年間增長60多倍。
這幾年,口味王已先後在湖南和海南兩省建設8座生產基地,且擁有中國最大的青果檳榔生產加工基地;同時擁有超100萬個銷售網點和窗口,產品遍布中國各省市、區縣、街道的線下銷售渠道;共有上千名經銷商和接近兩萬名渠道業務員。
為地方財政、經濟及就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檳榔產業,自然獲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比如,2017年,湖南湘潭縣政府在《關於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三年實現300億元,五年實現500億元的目標。該意見還表示,對年納稅500萬元以上企業,每推出一個新品種,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
「檳榔生意會越做越好,因為吃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檳榔上癮,一旦接觸很難戒掉。」上述檳榔經銷商對檳榔生意抱有極其樂觀的態度。
檳榔產業的高速發展,給地方經濟帶來極大助益,但在致癌陰影籠罩下,威脅公眾健康,檳榔產業亟需平衡「財神」與「死神」的雙重身份。
前述地方監管部門的負責人表示,檳榔確實是一個大的稅收產業,但是現在地方政府對於其納稅已經沒有過多的要求。地方領導層對於檳榔產業的影響十分清楚,未來也一定會對行業的合規發展做一定的要求。
是時候該管管了
與「捆綁」地方經濟相比,一個更加可怕的趨勢是,檳榔的廣告宣傳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未成年人,檳榔消費群體也在不斷地向低年齡發展。
安琪(化名)是南方某省縣級高中的班主任老師,近幾年她經常看到自己的學生開始咀嚼檳榔。在她看來,檳榔不僅影響身體,還刺激了青少年的虛榮心和好奇心,其影響正在向校園蔓延,檳榔對青少年的影響與菸草別無二致。
一位行業人士認為,從目前檳榔企業轉戰短視頻、電競直播平臺和綜藝節目的營銷動作可以看出,其營銷策略也在不斷向年輕人轉移。
「新生代不會顧及那麼多,只要他快活、喜歡就可以。」在朱丹蓬看來,一些健康意識較強的人,可能會減少檳榔消費頻次甚至戒掉。但新生代消費者自控性差,也就形成了一個此消彼長的狀態。
爭奪年輕消費者、四處出擊的同時,檳榔產業也已經陷入一場無序的競爭。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隨著幾大檳榔品牌的快速成長,品牌之間為爭奪市場和原材料已經展開了廝殺,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正常市場秩序。
數據顯示,2020年,海南檳榔生果的價格不斷攀升,多次刷新歷史最高價,最高價突破23元/斤,11月中下旬開始從高位逐漸回落,2020年平均收購價為16.49元/斤。而2018年,這個價格在10元左右。
有行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海南檳榔生果的價格翻了2~4倍,不排除大的集團公司從源頭上壟斷原材料導致。
與此同時,前述檳榔經銷商告訴本刊記者,檳榔在南方市場培育多年,目前品牌的終端競爭相當激烈,競爭比較大的店會有5~6個檳榔品牌陳列,為競爭最顯眼的陳列位置,檳榔品牌需要交幾百元的陳列費。
而隨著企業話語權的逐漸變大,檳榔企業也開始向經銷商壓貨,並制定業績考核辦法。
在一些贊成「從嚴監管」的行業相關人士看來,無論是從倡導人民群眾健康出發,還是為了規範行業發展,都是時候該採取措施,對檳榔行業進行監管治理了。
在朱毅看來,檳榔「致癌說」已經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成了一個經濟問題。對產業而言,「檳榔致癌」和「香菸致癌」並無二致,應該加強食用安全性研究,推進食用安全標準化和營銷規範管理工作。
有行業人士認為,檳榔產業應該效仿菸草的管理模式,不僅要禁止廣告,也應在包裝上作出提示:「過度咀嚼檳榔,有害身體健康」,並「禁止向未成年人售賣」等。
而治理一個灰色行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行業立法,對檳榔行業定量、定性、定位、定標,以此來規範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