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榮:鐵棒磨成針的邏輯漏洞:寓言怎樣說才能使孩子更聰明?

2021-02-23 讀書人馮學榮

 

摘要: 


「鐵棒磨成針」的寓言故事不合邏輯,理由至少有三:


1、打針孔是專業技術活。


2、磨針的時間做其他工作,賺的錢可以買很多針。


3、鐵棒可以直接賣給收破爛的,然後買針。

 

我們從小聽過這麼個寓言:李白小時候,讀書懶惰,有一回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問她磨鐵棒幹嘛?老奶奶說,我要把鐵棒磨成針,雖然很難,但是只要我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磨成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奮發讀書,終於成才。

老馮:這麼粗的鐵棒,

直接賣給收破爛的,

所得的錢可以買好多針,何必磨?

 

應該說,這個寓言故事,鼓勵孩子們勤奮讀書,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故事的漏洞太大,邏輯不通,沒有啟發大家深入思考,所以,這樣的寓言,恐怕起不到真正的啟智作用,相反,這類寓言恐怕會使人變笨。

 

我告訴大家,這個寓言的邏輯哪裡不通:

 

首先,老奶奶即使堅持下去,終於把鐵棒磨細,然而,她仍然無法把它做成針,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

 

因為她打不了孔!

 

是的。老奶奶沒有辦法在細細的針棒一端打上一個孔,所以,她無法把一根鐵棒磨成針。

 

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在細小的針棒上打個孔,那是專業技術活,是由制針的工匠做的,不是一個老奶奶可以做到的。

 

那麼,我們古代中國人,是怎樣在針上打孔的呢?

 

古籍《天工開物》,關於製造鐵針(含打孔)一事,記載得清清楚楚,工序是這樣的:

 

古代制針工序第一步:先將鐵片捶成細長的鐵條。

 

古代制針工序第二步:然後在一根鐵尺上鑽出小孔,再將鐵條從小孔中抽過,使其變成鐵線。

 

古代制針工序第三步:將鐵線一截一截剪斷做成針坯,然後把針坯的一端錘尖,而另一段錘扁。

 

古代制針工序第四步:用硬錐鑽出穿線的針眼,再把針的周圍錘平整。

 

古代制針工序第五步:將針放入鍋裡,用慢火炒。炒過之後,倒入泥粉、松木炭和豆豉,將針掩蓋,再用火蒸。

 

古代制針工序第六步:把針在涼水中冷卻後,針就做好了。

 

注意:從第一步到第五步,針都是在滾燙的狀態,尤其注意第四步「硬錐鑽出穿線的針眼」,也就是打孔,需要注意的是,打孔這一步,不但針還是熱的,而且還需要很細小的「硬錐」,這是一種制針的專業工具,只有制針的工匠才有,民間一個平凡老奶奶,她沒有這個工具、也完不成這個高難度動作。

換句話說,老奶奶即使把鐵棒磨成細小的鐵條,她這根針,也做不成,因為:她打不了孔。

 

也就是說:老奶奶鐵棒磨成針的故事,邏輯不合理,它只能是虛構的。

 

然而,這還不算,還有一個更大的漏洞:機會成本。

 

是的。機會成本。老奶奶磨鐵棒是錯的,她不需要這麼做,這麼做是很笨的,為什麼呢?因為在古代,

 

針非常便宜

 

中國的制針工匠從很早很早的時候,就會製造針了,針在中國歷史上,從來都不是昂貴的東西,從來都是很便宜的東西。

 

所以,老奶奶花上十天半月去磨針,是很笨的,根本不划算,因為同樣的時間,上山摘幾個野果,到圩鎮上一賣,然後買一根針回來,就可以了,這個過程,很可能一天都不需要。

 

然而,這還不算!

 

是的,還有更狠的:

 

老奶奶把鐵棒磨成針的故事,還有一個巨大的BUG(漏洞、瑕疵),那就是:根本就不需要磨!直接把手上的鐵棒賣給收破爛的,然後拿著錢,直接去買一根針,就可以了!

 

是的:

 

鐵棒可以直接換一根針!

 

試問:我又何必磨呢?

 

這可不是臆想。即使在今天,手上有一根鐵棒,賣給收破爛的,賣個幾毛錢,這不是什麼難事,然後拿著這幾毛錢,到五金店去買一根針。

 

這難道不可行嗎?非常可行!

 

所以我們說,老奶奶磨鐵棒的故事,它真是一個勵志故事嗎?我看不是。

說到最後,我們重申一下:老奶奶把鐵棒磨成針的故事,不符合邏輯,理由至少有三:

 

理由一:打針孔是制針工匠的專業技術活,老奶奶是平凡百姓,不是專業人士,她完成不了這個工序。

 

理由二:把鐵棒磨成針的時間,如果用來從事其他的生產活動(例如摘野果),所得的收穫,可以買到很多針。

 

理由三:鐵棒本身可以直接賣給收破爛的,然後去買一根針。

 

那麼我們今天說這個事,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

啟發就是:我們平時遇到什麼事,一定要多問為什麼,要多運用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多動腦筋,多途徑解決問題,這樣我們才能越來越聰明。

 

參考資料:

 

1、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做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2、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篇·錘鍛》章節《針》:凡針先錘鐵為細條。用鐵尺一根,錐成線眼,抽過條鐵成線,逐寸剪斷為針。先鎈其末成穎,用小槌敲扁其本,鋼錐穿鼻,復鎈其外。然後入釜,慢火炒熬。炒後以土末入松木火矢,豆豉三物罨蓋,下用火蒸。留針二三口插於其外,以試火候。其外針入手捻成粉碎,則其下針火候皆足。然後開封,入水健之。凡引線成衣與刺繡者,其質皆剛。惟馬尾刺工為冠者,則用柳條軟針。分別之妙,在於水火健法雲。

相關焦點

  • 瘋狂猜成語之鐵棒磨成針的成語故事
    瘋狂猜成語之鐵棒磨成針的成語故事 2013-08-23 12:0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好書好故事】第11期:《鐵杵磨成針》
    好書好故事第11期作品賞析作品:《鐵杵磨成針李白很好奇,跑過去一看——原來,老婆婆正在一塊磨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棒。「老婆婆,我看您一直拿著這根鐵棒磨啊磨,您能告訴我,這是在做什麼嗎?」「我呀,要用這鐵棒磨出一根繡花針!」老婆婆頭也沒抬一下,繼續磨著。「要把這麼粗的鐵棒磨成細細的繡花針?」李白簡直不敢相信,「天哪!這要磨到什麼時候呀!」
  • 鐵杵磨成針後,針孔怎麼辦?
    如果在今天我們仍將鐵杵磨成針當作人生信條,想必我們將會變得格格不入甚至被社會淘汰。首先,鐵杵磨成針是不愛國的行為,不該提倡。在故事發生在唐代,那時候鹽和鐵都屬於戰略資源,國家專賣。你能想像一個老婆婆閒著沒事把壯實的鐵杵磨成細小的針嗎?我一直在想這過程裡浪費的時間和磨沒的鐵為什麼就不能奉獻給我們的國家,助祖國繁榮昌盛一臂之力呢?
  • 快手上「四大閒人」火了 他們要把山移走、海填平、鐵棒磨成繡花針
    原來這四個人組團跟中國古代的四大經典寓言故事較起了勁,填海的填海,移山的移山,磨起了鐵杵,滴起了石頭,甚至還天天拍視頻給網友看。他們究竟是作業不夠多,還是在做著自己的「古典」行為藝術,網友們眾說紛紜。「愚公移山」是《列子·湯問》裡的故事,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講述了愚公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
  • 馮學榮:為什麼歷史真相總是顛覆邏輯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1 幾乎所有的歷史愛好者都知道:貝爾發明了電話 簡單地說,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早在1860年,安東尼奧·穆齊就發明了電話,並在當年,安東尼奧·穆齊首次向公眾展示他發明的電話,並且申請了專利。 不過,安東尼奧·穆齊的電話專利,在1874年到期了,而大家知道嗎?
  • 這個季節生出的孩子更聰明?看看醫生怎樣解釋的
    文|好孕姐前幾天我的一個表妹結婚了,婚禮上她看見我就拉著我的手,一臉認真的說:「表姐我聽人家說夏天生出的孩子更聰明,那我現在結婚難道還要等半年再備孕?」我打趣的說,你要想生出聰明的寶寶,那你等的起就等吧,等到天荒地老,等到海枯石爛!我的傻妹子,之所以說夏天生出的孩子聰明,是相對而言的。看看醫生是怎樣解釋的,看完你才可以偷著樂。一.為什麼說夏季生出(備孕)的孩子更聰明?
  • 只要功夫深 磨牙棒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柱磨成針」,這句話被老師和老爸老媽反覆用來鼓勵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寫作文用來做例子也寫到吐了orz 本來以為這個故事只存在於童年回憶中,沒想到新一代的磨針故事還在延續!她們深信李白的故事:只要功夫深,鐵柱磨成針!寶寶牙癢咬得勤,還怕它不斷?!(哇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來,這應該是個十分勵志的結局:日復一日的恆心會換來了磨牙棒的斷裂,最終麻麻在育兒道路順利升級。只是萬萬沒想到——  磨牙棒怎麼都不斷!!  寶寶咬了幾個小時還不斷!  口水都滲進去了還不斷!  磨痕都凹下去還不斷!  用手掰都掰不斷!
  • 馮學榮:關於蔡英文的八個事實
    蔡潔生有4房太太,一共生育子女11名,蔡英文是蔡潔生最小的孩子。 因為父親蔡潔生是個成功的大商人,所以蔡英文從小就是富家女,她從小就在陽明山的別墅豪宅裡長大,蔡英文小時候上學、放學,都是有司機接送的。
  • 馮學榮:靠近一看,歷史果然不靠譜
    這就是歷史上一直所說的:天子守國門。 於是,北京就這樣,成了大明帝國長期的首都。所以在當時,怎樣讓這一百萬日軍心平氣和地放下武器,以順利地接收淪陷區,對蔣介石來說,成了一個天大的難題。如果在接收的過程,稍微對日軍有一點侮辱,那麼很容易就會激起日軍的反抗。你要知道,他一反抗,你根本打不過人家,否則,你就不會打了八年之久。
  • 馮學榮:這些歷史內幕,實在耐人尋味
    其實說起來,這件事很簡單。 那是因為:李淵的爸爸李昞,曾經被隋文帝封為「唐國公」。 李淵拿他爸爸的封號,作為自己開創的新帝國的名號。 唐玄宗聽人說,中華始祖軒轅黃帝,曾經在黟山上面煉丹。 於是,唐玄宗命人將「黟山」改名為「黃山」,以紀念黃帝。 總之,黃山,就是「黃帝之山」的意思。
  •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語文課本存在「漏洞」?
    就是這一個道理,故事的大體情節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針對於個別的細節,這位小學生卻提出了質疑:鷸蚌兩個相互咬住了對方,是如何進行說話的呢?其實我們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雖然說鷸蚌相爭的故事被我們口口相傳,但確實這裡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邏輯思維問題。
  • 【初中文言文促讀300篇】第九篇:《鐵杵磨成針》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和孩子同步學習初中知識。
  • 馮學榮:武昌起義,鮮為人知的歷史
    楊宏勝 起義計劃是怎樣暴露的 那麼在10月9日,策划起義的秘密,到底是怎樣暴露的呢?(註:楚望臺位置在今天武漢市「楚望臺遺址公園」)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楚望臺是清兵的軍火庫,這個軍火庫,當時儲存了124門大炮、59000支步槍以及其他軍火,是當時大清帝國陸軍最大的軍火庫之一,革命軍心裏面非常清楚:只有奪取了楚望臺軍火庫,才能抓住戰爭的主動權,所以,楚望臺很關鍵。
  • 馮學榮:中國歷史人物後代歸宿如何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今天馮老溼簡單和大家總結一下,近代史上的名人辭世之後,他們的兒女後代,都去了哪。 張學良作為長子,他後來一生的結局(2001年以100歲高齡在夏威夷去世),大家都知道,那麼我就不多說了。 張作霖的次子張學銘,東北易幟之後,曾經擔任天津市市長兼任警察局局長,1943年曾經在汪精衛偽政權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之後,被免於追究,1949年之後,張學銘回到天津,擔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長等職位,1983年病逝於北京。
  • 某短視頻平臺玩家為引人關注另類解讀寓言故事遭噴!
    近一年的堅持只換來了不到一萬的粉絲,當初展示的鐵棒已經被磨成了一頭尖的形狀,知道現在還在堅持,不知道是不想接受失敗還是對鐵棒有另類的感情!手指穿牆這個是有自虐傾向還是真的是吃飽了沒事幹,每天就是在牆上的一個小坑上鑽啊鑽,並沒有吸引來太多的粉絲關注,反而不少被人噴為神經病!
  • 馮學榮:透過歷史假象,看穿事實真相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簡單地說,就是:古代四川人、雲南人,把茶,從這條長長的古道,運到西藏和孟加拉、東南亞等地區去,然後再從西藏和東南亞等地,把馬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