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榮:武昌起義,鮮為人知的歷史

2021-02-13 讀書人馮學榮

商務合作唯一聯繫人微信號:fhytbb 請務必註明「商務合作」

這是馮老溼的唯一圈子,歡迎掃碼加入,和馮老溼親密接觸,有問必答,馮老溼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不一樣的文章

 

老鐵,騰訊的算法變了,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將公眾號設為星標、或者對文章進行點讚、點「在看」、讚賞、轉發、分享,這樣的話,騰訊推定你喜歡我的文字,以後騰訊會把我的新文章第一時間推送給你,否則,騰訊就推定你不喜歡我的文字,往後我每次發文章,騰訊就會延遲推送、或者不推送給你。

今天10月10日,是武昌起義109周年,謹以此文,重溫歷史,致敬先烈


 

武昌起義不是同盟會發動的

 

和許多朋友印象中不同,其實,武昌起義並不是由同盟會領導和發動的。

 

發動武昌起義的,是兩個革命組織,一個叫「文學社」,一個叫「共進會」,二者都是武昌新軍中思想進步的革命組織。

 

先說文學社。

 

文學社是1909年武昌新軍裡面的反清人士發起的,發起人有蔣翊武(湖南常德人)、劉復基(湖南常德人)等人。蔣翊武是社長,組織的宗旨是「興漢排滿」、「奪回漢室江山」。

蔣翊武

劉復基

 

那麼,既然是個革命黨,為什麼叫做「文學社」,搞得革命黨溫文爾雅愛讀莎士比亞似的,牛頭不對馬嘴呀。事實上,這個組織最初的名字不叫文學社,而是叫「群志學社」,後來呢,懷疑被人發現了,遂改名為「振武學社」,再後來,又懷疑被人發現,因而改了這個文縐縐的名字「文學社」,假裝大家只是研究文學的愛好者,以躲避軍中的耳目:我們對政治沒興趣,我們都是「文學愛好者」,讀讀莎士比亞,那總可以吧?大概是這個意思。當時清政府不得人心,武昌新軍人心思變,到武昌起義前夕,文學社已經在新軍裡發展了400多號會員。

 

再說這個共進會。

 

共進會也是以新軍官兵為主的革命團體,由孫武(湖北武漢人)、焦達峰(湖南瀏陽人)等人發起建立,宗旨也是「推翻滿清」,孫武是首領,共進會也是反清團體,只不過規模比文學社稍微要小一點。

孫武

焦達峰

 

那麼說到這裡,好像文學社、共進會,都和同盟會沒什麼關係似的,為什麼後來有一些歷史學者,說文學社、共進會是「由同盟會領導的」、是「同盟會的外圍組織」?

 

這個問題就出在於:同盟會裡面的譚人鳳、居正、宋教仁等大佬級別的人物,和共進會、文學社的幾個頭頭,認識,而且有聯繫,所以,這就給歷史研究留下一個巨大的灰色地帶:到底文學社、共進會是不是受同盟會領導?是不是同盟會的外圍組織?這個問題,學界爭論紛紛,至今沒能達成共識。

 

不過,歷史上其實有一個比較近似的例子,那就是當年捻軍和太平軍的關係,捻軍的首領和太平軍的幾個主要將領有聯繫,有合作,但是我們是否可以說「捻軍受太平軍領導」、「捻軍是太平軍的外圍組織」呢?我認為有點牽強。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爭論可能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總之我們記住這個就可以了:武昌起義,不是同盟會直接組織和發動的,而是新軍裡面的文學社、共進會自己策劃發動的。

 

清政府不得民心,連它自己培養起來的軍隊,都要起來造自己的反,當時的歷史,就是這樣諷刺,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起義既在計劃中也在計劃外

 

1911這一年的夏天,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起來,準備在武昌發動反清起義,而焦達峰則承諾,一旦武昌起義爆發,他立馬在湖南發動新軍起義,響應湖北,實現兩湖率先宣告獨立。

 

剛好在這一年的夏秋,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武昌新軍的主力,被派到四川去「平亂」了,武昌城內,兵力空虛,有利於發動起義,所以文學社和共進會,計劃在當年的公曆10月16日,發動起義,所以我們說,武昌起義,是在計劃內的。

 

但是,武昌起義後來實際上在10月10日爆發,比原計劃提前了6天,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武昌起義,是在計劃外的。那麼,為什麼起義會提前6天爆發呢?

 

其實就是因為10月9日,發動起義的機密,不慎暴露了。

 

起義計劃的暴露,導致革命黨人彭楚藩(湖北鄂州人)、劉復基、楊宏勝(湖北襄陽人)被殺頭,文學社和共進會的會員們,於是都在心裡尋思:花名冊會不會被部隊首長搜到了?下一個被抓去殺頭的,會不會是我?大家都睡不安穩,所以呢,大家憋了一整天,寢食不安,坐臥不寧,然後就憋不住了,橫豎都是死,不如拼死一搏,所以武昌起義,就在10月10日的夜晚,自發性地爆發了,簡單地說,就是這麼回事。

 

所以我們說,武昌起義,既是計劃內的,也是計劃外的。

彭楚藩

楊宏勝

 

起義計劃是怎樣暴露的

 

那麼在10月9日,策划起義的秘密,到底是怎樣暴露的呢?

 

答案是:因為共進會首領孫武的一顆炸彈。

 

事情簡單地說,是這樣的:

 

10月9日當天上午,孫武和幾個同志,在漢口俄國租界某處住房裡,研製炸彈,為起義做準備,由於操作不慎,發生了爆炸,俄國警察聽到爆炸聲,跑過來抓人,孫武跑得快,逃掉了,但是有六個同志,叫劉同、李淑卿什麼的,被抓了。

 

俄國警察不但抓了六個人,而且還搜到了文學社、共進會的一些會員名冊,起義文稿等之類的。俄國警察不想管,於是,俄國人把這些人員和資料,都引渡給了湖廣總督府去處理。

 

當時的湖廣總督名叫瑞澂,滿洲正黃旗。瑞澂接到俄國人移交的人員和資料,於是徵求幕僚的意見,當時的湖北布政司叫陳樹屏,他建議瑞澂:既然已經逮到了革命黨的幾個代表,那麼處理這幾個代表,殺雞儆猴,就可以了,不要擴大化,建議瑞澂燒掉革命黨名冊,以安軍心,防止軍中發生譁變。

瑞澂

但是呢,湖廣總督府有個顧問,名叫張梅生,他勸瑞澂:對於謀反這種大事,不能姑息養奸,應當按照名冊,逐個捕殺。

 

瑞澂接納了張梅生的意見,於是,他下令關閉城門,開始審訊抓到的六名革命黨,並要把武昌城內的革命黨,一網打盡。

被抓到的那個名叫劉同的革命黨,被抓之後,熬不過刑訊逼供,就把位於武昌城內小朝街的文學社總部,給供了出來,於是當天晚上,清兵出動,把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等一共30多人,都抓了。第二天早上,也就是10月10日的早上,瑞澂下令,將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個人斬首示眾。

 

殺了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三人之後,當天(10號)白天,清軍開始在武昌城內,大肆搜捕革命黨,並且下令:新軍官兵一律不準出營,並發出告示:要求全城的革命黨自首。

 

起義爆發的具體經過

 

那麼,10月10日當天晚上,起義到底具體是如何爆發的呢?

 

事情的經過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當天全城搜捕革命黨,新軍裡面的兩個革命黨,一個名叫金兆龍(湖北武漢人),一個叫程定國(湖北鄂州人),這兩個人擔心自己會被逮捕,所以呢,這天晚上他們兩個人抱著自己的步槍睡覺,而且身邊還放著一盒子彈,他們想:一旦有人來抓捕自己,他們就開槍自衛。反正也是死,死之前,總要掙扎一下、反抗一下,他們是這樣想的。

 

當天晚上呢,不料有個名叫陶啟聖(也是湖北人)的排長,過來巡夜,剛好看到金兆龍和程定國兩人,抱著槍睡覺,身邊還放著一盒子彈,陶啟聖作為長官,就覺得很奇怪,於是,陶啟聖質問他們:你們這是要造反嗎?

 

這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金兆龍和程定國本來就是因為參加革命黨、害怕被發覺,所以要抱槍睡覺,你這長官,問什麼不好,偏偏問我是不是要造反,這一句質問,真的觸碰了金兆龍和程定國高度敏感的神經,所以呢,被長官這麼一問,兩人就知道自己參加革命黨的事已經瞞不住了,因為你根本無法解釋自己為什麼要抱著步槍睡覺,所以這個時候,金兆龍想:露餡了,死定了,索性翻臉吧,於是,金兆龍血氣衝上了腦,他朝長官大吼道:「造反就造反!老子現在就反!」

 

陶啟聖一聽,就來火了,立馬扇金兆龍耳光,金兆龍奮起反抗,於是兩人就扭打在一起,陶啟聖畢竟是長官,肉搏更有經驗,很快把金兆龍壓在身下,程定國見狀,馬上端起了槍,過來幫金兆龍,可是見兩人扭打在一起,程定國不敢開槍,怕誤傷了金兆龍,於是,程定國用槍託,狠狠地砸陶啟聖。

 

陶啟聖被程定國用槍託砸傷,倒地呻吟,嗷嗷叫,程定國這時瞅準時機,果斷開槍,就將陶啟聖擊中了(陶啟聖當即昏闕,次日傷重不治身亡),說時遲那時快,此時又有幾個軍官端著槍,跑過來彈壓,也一一被程定國開槍打死,這個時候,第八營有個班長名叫熊秉坤(湖北武漢人),是共進會的會員,他也血氣上衝,認為造反的時機到了,再不反,大家一起死,於是熊秉坤吹哨集合,宣布起義,率領士兵們向楚望臺出發。

熊秉坤

插個悄悄話:老鐵,為了防止和你失聯,我為你新開了一個公眾號,叫「馮學榮奇談研究所」,每天發一篇我的原創文章,請你掃下面這個碼關注一下:

起義打響,軍中紛紛響應

 

為什麼最初起義的官兵,要向楚望臺出發呢?(註:楚望臺位置在今天武漢市「楚望臺遺址公園」)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楚望臺是清兵的軍火庫,這個軍火庫,當時儲存了124門大炮、59000支步槍以及其他軍火,是當時大清帝國陸軍最大的軍火庫之一,革命軍心裏面非常清楚:只有奪取了楚望臺軍火庫,才能抓住戰爭的主動權,所以,楚望臺很關鍵。

 

於是,熊秉坤率領的這群起義官兵快步奔向楚望臺,與其同時,其他的營隊在革命黨的帶領下也紛紛起來響應,其中第八鎮第十五協第二十九標的蔡濟民(湖北黃陂人),和第三十標的吳醒漢(湖北黃陂人),也率領起義的官兵,衝向楚望臺。

蔡濟民

吳醒漢

 

幾路起義官兵衝到楚望臺,跟守衛軍火庫的官兵說:別再做亡國奴了,把滿洲韃子趕走,恢復我漢人江山!軍火庫的官兵,對滿清政府不滿也很久了,一看這個陣勢,也響應起義,打開軍火庫,各路起義官兵一起,搬槍,搬子彈,搬大炮,搬炮彈,當時首批起義的官兵,就多達3000人,此時,群龍無首,大家推舉第八營左隊的隊官吳兆麟(湖北鄂州人),做臨時總指揮。

吳兆麟

為何推舉黎元洪做首領

 

不過,吳兆麟當上臨時總指揮之後,馬上就發現了問題。

 

問題是什麼呢?問題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在革命軍裡面,也不例外。無論是吳兆麟,還是蔡濟民,還是熊秉坤,因為軍官級別不夠,所以發號施令的時候,革命軍許多的同志都不服,大家都不聽你的命令,軍令無法統一。

 

怎麼辦呢?大家不聽命令,這仗如何打呢?

 

於是在第二天,也就是10月11日凌晨,吳兆麟、蔡濟民、熊秉坤幾個人在隆隆炮聲中開會,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武昌地區軍階最高的人是張彪(山西晉中人,漢人),但張彪是清廷的死忠粉,也是當下的死敵,無法爭取,那麼自然而然,大家就想到了當時武昌地區軍階第二高的,也就是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黎元洪(湖北黃陂人)。

張彪

黎元洪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這個黎元洪,平時對待部下都很好,大家有目共睹,大家都很喜歡他,也都很敬重他,說我們要把黎元洪找出來,讓他來帶領我們革命軍,這樣,所有人都服,軍令才能統一,仗才能打贏,大家才能活命。於是都同意了。

 

然後呢,蔡濟民帶上幾個人,策馬飛奔,去找黎元洪,當時黎元洪其實並不在武昌,而是在40公裡之外的黃陂,當時黎元洪正躲在他的參謀劉文吉的家中,蔡濟民等人帶隊,破門而入,把黎元洪找到了,逼迫他上馬、參加革命,黎元洪看這陣勢,不從命就肯定被槍斃,所以,他半推半就,上了馬。

 

不過,黎元洪受革命軍的言行感染,想了半天,他自己也想明白了:我是漢人,寧死不做韃子的奴隸。所以到了武昌陣地上,黎元洪思想已經轉變了,他對部下發表了這樣的宣言:

 

「這回大家起義,是正義的!我不但贊成,而且非常佩服各位!從此刻起,我黎某人和大家,同生共死!若有食言,我黎元洪就不是黃帝的子孫!」

 

黎元洪說罷,掌聲一片,於是,黎元洪開始投入指揮戰鬥。

戰鬥間隙外國傳教士拍攝的武昌起義軍

武昌起義的成功在武昌之外

 

有一點大家要注意的就是:武昌起義雖然爆發在武昌,但是,武昌起義的成功,並不在武昌,而是在武昌之外。

 

就武昌起義本身而言,其實袁世凱的清軍,不久之後就先後攻陷了漢口、漢陽,武昌起義軍看形勢對自己不利,於是和袁世凱大軍籤署了暫時停戰的協定,而袁世凱之所以籤訂這個停戰協定,不是因為軍事上打不贏,而是因為當時袁世凱和南京的民國臨時政府談和,袁世凱覺得沒有必要打武昌了。

袁世凱,1911年時局的最大贏家

 

換句話說,武昌起義在軍事上,沒有成功,也不可能成功,但是,武昌起義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為什麼呢?因為武昌起義爆發之後,焦達峰率領湖南新軍,響應起義,攻佔長沙,第二天就成立了湖南都督府,接下來呢,不但湖南、湖北宣布獨立,而且陝西、江西、山西、雲南、浙江、貴州、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也先後宣布獨立,關內的十八省,就只剩下甘肅、河南、直隸和山東了。

 

關內18個省中有14個省宣布獨立,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清政府有大量的地方稅款、物資、部隊等,都被地方截留了,北京利用不了,而且,地方各省把交通一截斷,你清政府就連運兵都成問題,所以呢,各省紛紛響應,先後宣布獨立,這一點很關鍵,是直接把清政府給釜底抽薪了。

 

所以呢,武昌起義的成功,其實是在武昌之外。

 

尾聲:清廷派袁世凱帶兵打武昌,在戰爭期間,袁世凱以無錢打仗為由,勸服清廷接受袁世凱和南京革命黨談判,清廷實際掌舵人隆裕太后考慮政府財政枯竭,若不接受談和條件,任由事態惡化,會危及自己性命,三思之後決定退位,清朝滅亡,革命黨停戰,由袁世凱組織民國政府,清皇室享受永久優待。

隆裕太后,清政府最終斷送在她的手中

 

關鍵歷史人物命運如何

 

彭楚藩:湖北鄂州人,武昌起義主要策劃人之一,10月9日因劉同出賣,被逮捕,10月10日在武昌被清政府斬首。

 

劉復基:湖南常德人,武昌起義主要策劃人之一,10月9日因劉同出賣,被逮捕,10月10日在武昌被清政府斬首。

 

楊宏勝:又名楊洪聖、楊洪勝,湖北襄陽人,武昌起義主要策劃人之一,10月9日因劉同出賣,被逮捕,10月10日在武昌被清政府斬首。

 

金兆龍:湖北武漢人,武昌起義主要的實際發難者之一,但在武昌起義戰鬥的過程中,金兆龍和戰友失和,因此離開戰場,民國成立之後,金兆龍為北洋政府做事,再後來於1933年病逝。

 

程定國:又名程正瀛,湖北鄂州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後,程定國追隨袁世凱,在二次革命中參與彈壓革命黨,1916年程定國被革命黨抓獲、沉入長江處死。

 

熊秉坤:湖北武漢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之後,熊秉坤追隨孫中山先生,後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新中國成立之後,熊秉坤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等諸多職務,並於1969年病逝。

 

蔡濟民:湖北黃陂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之後,蔡濟民追隨孫中山先生,奉命回湖北組織鄂軍,但在1919年在湖北恩施利川,被當地土匪殺害。

 

吳醒漢:湖北黃陂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之後,吳醒漢反對袁世凱,參加二次革命,後逃亡日本,後加入北洋政府,為黎元洪總統服務,並於1938年病逝。

 

蔣翊武:湖南常德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10月9日革命黨機關被破獲,蔣翊武逃出武漢地區,但聽到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後,返回武昌參加起義。民國成立之後,蔣翊武反對袁世凱。1913年,蔣翊武在廣西開展反對袁世凱的活動時,被親袁世凱的廣西軍閥陸榮廷逮捕、並殺害於桂林。

孫武:湖北武漢人,武昌起義主要實際發難者之一,民國成立後,孫武在北洋政府中任職,晚年寓居北平,1939年病逝。

 

張彪:山西晉中人,滿清忠臣,武昌起義爆發時武昌清軍裡軍職最高的人物,武昌起義中率領清軍與起義軍戰鬥,民國成立之後,張彪寓居天津,經商致富,1927年病逝於天津。

 

黎元洪:湖北黃陂人,武昌起義爆發時在武昌清軍裡軍職第二高的人物,被起義軍擁戴為起義首領,民國成立之後,參加北洋政府,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後在北洋軍閥鬥爭中失勢,後來寓居天津,經商致富,1928年病逝於天津。

 

吳兆麟:湖北鄂州人,武昌新軍進步軍官,武昌起義公推的第一位臨時領袖,民國成立後,吳兆麟對政治失望,退出軍政界,投身湖北的公益事業,晚年信佛,1942年在武昌病逝。

 

瑞澂:末代湖廣總督,滿清正黃旗,武昌起義爆發時,瑞澂逃跑,被清政府革職,後來瑞澂聽說朝廷要治他罪,逃亡去日本,民國成立之後,返回上海,並於1915年在上海病死。

 

焦達峰:湖南瀏陽人,武昌起義之後,在湖南率先舉兵響應,但僅僅9天之後,即1911年10月31日,被清兵殺害。

 

馮學榮過去10年發表過和未發表過的文章彙編為電子文集共24集(每集約200頁、含文約30篇)PDF格式,包括:《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中國歷史的側面Ⅱ》,共24冊電子文集(紙質書免問),讀者優惠價199元,請掃以下二維碼加微信惠購(請您在添加微信時務必註明「買書」二字),電子文集可以發到您微信裡或電子郵箱裡(可以下載到電腦),凡惠購者均有超值神秘禮物贈送。

相關焦點

  • 馮學榮:靠近一看,歷史果然不靠譜
    古代西方人不會製造絲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換句話說,在古代,歐洲、阿拉伯等地區,都沒有家蠶。家蠶是後來逐漸才從中國傳到西方的,這種生物最初只生活在中國。這就是為什麼在古代,中國人最早生產出絲綢,因為家蠶在中國人的手中,家蠶吐絲,然後編織成絲綢。西方人古時候沒有家蠶,你原料都拿不到,人再聰明,也造不出絲綢。
  • 馮學榮:這些歷史內幕,實在耐人尋味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牛頓後來還有一個身份,鮮為人知。 公元1696年,牛頓擔任「英國皇家鑄幣廠」的打假專員,一直到他死。 也就是說,牛頓在他的後半輩子,他成了英國政府聘請的一名打假大師。專門查處當時英國的假幣。 是的,原來,牛頓不但是個科學家,他還是個公務員,大臣。
  • 馮學榮:抗美援朝,鮮為人知的事實
    那麼試問:土耳其和我們中國,並沒有什麼歷史仇恨呀,為什麼土耳其要派那麼多的兵來朝鮮、和我志願軍過不去呢? 這是事實,韓國人的歷史有清晰記載,美國人也不否認此事。 著名的「老根裡事件」,就是一起典型。 第三個例子,仁川登陸之後,在智異山一帶,韓國軍隊將被懷疑和朝鮮人民軍有聯繫的平民,定性為「敵性部落」,並對他們實施大屠殺,遇難人數據韓國歷史學者統計,達7000人。
  • 馮學榮:透過歷史假象,看穿事實真相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有一個問題,困擾了歷史愛好者很久,這個問題就是:希特勒為什麼要殺光猶太人?這個問題,其實非常複雜,但是簡單地說,有以下這幾個主要原因:第一個原因,在歷史上的德國社會,仇視猶太人,其實是一個悠久的歷史傳統,反猶太主義不是在希特勒時代突然冒出來的,而是從中世紀開始,在德國一直就有的一種歧視、敵視、戒備、排斥猶太人的思想。
  • 馮學榮:為什麼歷史真相總是顛覆邏輯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1 幾乎所有的歷史愛好者都知道:貝爾發明了電話 當時那個時代,真是人才輩出,和安東尼奧·穆齊的電話專利失效幾乎同期,美國人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也發明了電話,並在1876年獲得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實用電話的專利權。 也就是說,貝爾雖然不是電話的最早發明人,但,他是歷史上第一臺實用電話機專利的持有人。
  • 馮學榮:真沒想到,歷史真相是這樣的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古代為何有長子繼承制 我們知道,日本在歷史上,曾經長期實行「長子繼承制」。 從我們看來,日本歷史上這種繼承制,貌似非常不公平。 那麼,這種制度,是從哪裡來的呢? 答案會令你吃驚:是學中國的。 原來在中國歷史上,中國人也曾經是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的。
  • 馮學榮:中國歷史人物後代歸宿如何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今天馮老溼簡單和大家總結一下,近代史上的名人辭世之後,他們的兒女後代,都去了哪。 馮學榮電子文集,每集約200頁、含文約30篇,PDF格式,包括《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中國歷史的側面Ⅱ》,共24
  • 馮學榮:關於蔡英文的八個事實
    蔡英文曾經到訪大陸 鮮為人知的是,蔡英文曾經來過中國大陸。 不過,蔡英文在媒體面前說過:「年輕人有過的事,我都有過啦」,暗示自己曾經有過戀愛歷史。 據公開信息,蔡英文在倫敦政經學院求學時,曾經有過一個男友,兩人感情很好,但因故最終分手。 此外,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碩士時,蔡英文也曾有一段達到論及婚嫁程度的戀情,不過這個男朋友在登山的時候,發生意外而身亡,戀情以悲劇收場。
  • 馮學榮:那些摻假歷史,毀了多少童年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讀到這裡,文藝青年可能會開始吹噓「義烏人民驍勇善戰」、「無義烏不成軍」等一類的口號,其實我們在以前很多的文字裡不斷給大家灌輸一個道理:雖然說我們不能否定軍心士氣的作用,但客觀地說,歷史上的軍事奇蹟,基本上關鍵都是因為在組織能力和軍事技術上有所創新、或者有所領先,其中,軍事技術尤為關鍵。 是的,戚家軍也不例外。
  • 馮學榮:連這些歷史都是假的,我還能相信什麼
    馮學榮,中國最好的人文歷史知識傳播者,著有《日本為什麼侵華》、《中國歷史的側面 II》、《親歷北洋》、《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等暢銷書
  • 馮學榮:大秦帝國歷史的十二個真相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答案是: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修建長城的皇帝。 這些,就是關於長城的歷史真相。 可見歷史這東西,一不小心就會傳歪。真是這樣。 真相九火燒阿房宮是歷史的誤會 愛好文學的讀者都知道,晚唐詩人杜牧,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阿房宮賦》。
  • 馮學榮:驚聞這些真相,猛然如夢初醒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1 我們有的歷史愛好者讀過的許多野史,例如什麼 請問,李元霸的故事,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答案是: 是假的 是的。李元霸的故事,是騙你的,在中國歷史上,是子虛烏有的。
  • 馮學榮:多少荒唐往事,藏在舊紙堆
    溥儀死於尿毒症,一般歷史研究者認為,他的死,與他一輩子愛吃中醫補品有關。於是康熙決定,把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北部的一些農戶,遷徙到四川,凡是願意到四川墾荒落戶的,免若干年賦稅,於是,人就過去了,這就是歷史上第二次「湖廣填四川」。逐漸地,四川人多起來了,伐樹,墾荒,打獵,和老虎爭奪生存空間。時間久了,四川的老虎,也就慢慢變少了,現在基本上絕跡了。
  • 孫中山與辛亥武昌起義
    在這段時間,社會上有一些貶低孫中山的言論,也有人否認孫中山對辛亥武昌起義的領導作用。有鑑於此,本文擬用若干史實說明孫中山與辛亥武昌首義的關係。  1911年(宣統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時,孫中山確實不知情,他是在兩天後才在美國丹佛市下榻的旅館裡從報紙上得知「武昌為革命黨佔領」這一消息的。
  • 馮學榮:20個忠言逆耳的人生道理
    公眾號「讀書人馮學榮」已更名為「馮學榮讀史」商務合作唯一聯繫人微信號:fhytbb
  • 關於「武昌起義」的考點清單
    3.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
  • 馮學榮:英國領事勇救落水中國女孩:談談我認識的英國人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Helen是我在另一家跨國公司的同事,女孩子,30歲左右吧,由於平時業務上來往較多,所以,慢慢也就建立了交情,平時她組織遊山玩水的活動,都喜歡把我叫上,我喜歡和她談論歐洲的歷史,從貞德談到牛頓,從牛頓談到工業革命,從工業革命談到史達林,Helen也很喜歡歷史,所以,我和她頗能談得來,交情也不錯。
  • 馮學榮:關於明朝亡國的十萬個為什麼
    馮學榮電子文集,每集約200頁、每集含文約30篇,PDF格式,下面是書單:《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
  • 工業化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的主題
    公眾號「讀書人馮學榮」已更名為「馮學榮讀史」商務合作唯一聯繫人微信號:fhytbb
  • 李細珠:清末「內外皆輕」的權力格局與武昌起義
    這可以武昌起義後清廷尷尬侷促的應對為證。清廷通過中央集權,把新軍的指揮權、調遣權收歸軍諮府、陸軍部,但事實上,軍諮府、陸軍部並不能有效地指揮和調遣新軍。武昌起義之後不幾天,清廷便從近畿與北方各鎮新軍中抽調部隊,有梯次地編配三軍:第一軍進攻前線,第二軍預備待命,第三軍防守近畿。上諭稱:「現在派兵赴鄂,亟應編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