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唯一聯繫人微信號:fhytbb 備註商務合作
這是我馮學榮的圈子,請掃碼加入和我交流,有問必答,我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有趣文章
1
如圖,倭刀在狼筅面前,毫無發揮餘地
我們知道,明朝的時候,倭寇困擾了我國東南沿海幾乎兩百年,大明的部隊一直未能真正打贏倭寇,直到後來戚繼光募集了義烏子弟,創立了戚家軍,千辛萬苦,才把倭寇打敗了。
讀到這裡,文藝青年可能會開始吹噓「義烏人民驍勇善戰」、「無義烏不成軍」等一類的口號,其實我們在以前很多的文字裡不斷給大家灌輸一個道理:雖然說我們不能否定軍心士氣的作用,但客觀地說,歷史上的軍事奇蹟,基本上關鍵都是因為在組織能力和軍事技術上有所創新、或者有所領先,其中,軍事技術尤為關鍵。
是的,戚家軍也不例外。戚家軍打敗倭寇,不是因為義烏青年有多勇敢,而是因為戚家軍的軍事技術,壓倒了倭寇。
戚家軍抗倭致勝,得益於軍事上的諸多創新,其中一個創新性的武器,就是:
狼筅
手持狼筅的戚家軍士兵
狼筅,是用大毛竹製成的,在竹尖和竹枝椏的尖端,裝上各種鐵製的刺刀尖頭,戚繼光在他的《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上·狼筅解》中,是這樣介紹狼筅的:
「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鎗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迺南方殺倭利器」
狼筅是明朝一次礦工起義中,由起義軍發明並用來造反的,不過,被戚繼光「拿來主義」,並在其基礎上加以改良製成的。
倭寇:戚家軍很無賴,刺刀拼不過我們,他們竟然拿五米長的竹子做成狼筅來攪我的刀,真是豈有此理,算了,不和他們玩了,咱還是回日本去吧
那麼,為什麼戚繼光要用狼筅來對付倭寇呢?答案是:倭寇的刀(倭刀)實在是太好了,太厲害了,當時我們明朝的部隊和倭寇接戰,手中的兵器,經常會被倭寇的刀直接砍斷。
所以,不能和倭寇面對面直接拼刺刀,必須在五米左右的距離,把倭寇擋住、困住、讓倭寇動彈不得,然後,我後方的士兵突然衝上前,刺殺,只有這樣,才能殺死倭寇,而狼筅,就扮演了這個在五米左右的距離把倭寇擋住、困住的工具。
手持狼筅的戚家軍士兵
和狼筅配套使用,戚繼光發明了「鴛鴦陣」,簡單地說,就是由狼筅和盾牌衝在最前方,把揮舞倭刀的倭寇擋住、困住、推倒,然後後面的士兵,突然衝上前來,將困住的倭寇刺殺。
鴛鴦陣圖解(第二位是狼筅兵)
這,就是狼筅和鴛鴦陣,當年戚繼光打敗倭寇的秘密。倭寇的倭刀遇到狼筅和鴛鴦陣,可以說無能為力,所以,倭寇很快就被戚繼光殺得毫無招架之力,也成就了戚繼光一生的英名。
戚家軍鴛鴦陣示意圖,注意左前方、右前方士兵都手持狼筅
2
安徽民居防火牆
許多的中國傳統民居,尤其是南方的民居,例如安徽、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民居,經常會看到這種奇形怪狀的建築,注意上圖房子白色突出的這一塊牆體,大家知道,這個白色的牆體,建得特別高,比房子本身,還要高很多,而大家都知道,這堵高牆,是費料費錢的,我們的祖先是聰明的,既然花了錢,那麼這堵牆的存在,就必有實用之處,那麼我問大家:你知道這堵比房子本身還要高的牆,是幹什麼用的嗎?
答案其實很簡單:
防火牆
是的。這堵高高的牆,就是傳說中的「防火牆」。
嶺南民居的「鍋耳牆」,也是防火牆
早年我們的先人建屋居住,鄰居著火,火勢兇猛,被風一吹,吹到了隔壁,結果把鄰居的房子一併燒了。我們的祖先吸取教訓,發明了這堵防火牆:建一堵很高的牆體,把大火隔離在外,即使鄰居著火,即使風把火往我這邊吹,那麼有了這堵防火牆,火頂多把防火牆燒黑,不會危及我的房子本身。
這,就是我們祖宗的智慧。
福建民居的防火牆
後來,計算機系統的那個網絡安全系統,被起名叫「防火牆」,其實起名的靈感,就是來自於我們傳統民居的防火牆。
3
有的朋友問:古代中國銀行的雛形(錢莊、銀號、票號)貨幣存儲業務並不發達,網點不多,因此也不便利,那麼試問:我們中國的古人,他們是如何存錢的呢?
答案是:古代中國人主要把自己積蓄的錢財,藏在三個地方:
藏點一:地窖。是的,簡單地說,就是埋在地底下,通常的做法是在自己的家中挖個坑,然後把金子、銀子、銅錢,都埋下面,這個坑的入口,掩蓋起來,只有自己知道。我們的漢語成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說明了古代我們的祖先往地下藏錢,是一個普遍行為。此外,我們在考古工作中,經常挖到一大堆的銅錢,這種事通常是因為藏錢的人突然意外死亡,來不及告訴家人「錢藏在這裡」,所以,幾百上千年以後,錢才被地盤工人和考古人員挖出來,實在令人扼腕嘆息,我們後世人要吸取教訓:家財的信息,不能只有一個人知道。
出土大堆銅錢,通常說明主人生前只有自己知道錢藏在哪裡,沒有告訴家人,突遇意外死亡,家人不知道地下有錢,以至於錢在千百年以後被考古人員發現,實為浪費可惜,這種事警示我們:一個家庭中,儲蓄的情況,不能只有一個人知道,至少要兩個人知情,方為穩妥
藏點二:屋梁。是的,古代民居中的屋梁上,也可以藏錢,也是古代中國人藏錢的主要場所。因為屋梁有朝上的一面,屋主把錢財放上去,客人從下面往上看,是看不到的,只有主人自己知道那上面有錢。
傳統民居的房梁,古人經常把財物藏在梁上,當時稱為「梁藏」
藏點三:夾牆。是的,古代有錢人家,會偷偷在屋內的牆外,再建一堵牆,外人以為只有一堵牆,但其實牆外有牆,牆和牆之間的夾縫,就可以藏錢了,這個秘密,也只有屋主本人知道,夾牆的邏輯堪稱一絕,也證明了古代中國人的智慧。
民間還有其他的非主流藏錢辦法,不一而足,在此不贅述。
舊式民居的夾牆:牆與牆之間的夾縫,可以藏很多東西,外人無從知道
4
我們古代中國的主要刑罰有:笞、杖、徒、流、死。簡單翻譯一下:
笞:用藤條狠狠鞭打背部,是一種肉刑。
杖:用板條狠狠拍打屁股,是一種肉刑。
徒:徒刑,也就是坐牢。
流:發配邊疆,也叫流放。
死:殺頭,或者絞死(大罪凌遲)。
有歷史愛好者問:中國古代有將犯人「發配邊疆」這種事,請問,犯人犯了法,死罪的直接殺頭,徒刑的直接監禁,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要大費周章,把犯人發配到邊疆呢?
其實,皇帝和他的班子的算盤,打得比誰都精,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監禁犯人是費用,發配邊疆是收益,一個是費用,一個是收益,所以,在許多情況下,朝廷和官府,會把人發配到邊疆。
是的,這其實是一個經濟帳而已。自古以來,監獄養人,都是很貴的,舉例說關押一個20年徒刑的犯人,其實就是朝廷掏錢養他20年,而古代工商業並不發達,關押起來的勞動力,變現途徑十分有限,幾乎相當於純粹是朝廷出錢養著。
但是,發配邊疆那就不同了,古代犯人發配到邊疆,主要是兩個用途:
用途之一:充軍。也就是說,把犯人安插到邊防軍中,當哨兵,守長城,守關隘,當夥夫,打仗的時候,安插到敢死隊……等等,而且還不用發軍餉,因為你是犯人,是免費為朝廷服務的。
用途之二:勞役。古代的邊疆,也是有許多工程的,例如造城牆、造工事、開礦、墾荒、造兵器、造兵營……等等,許多工程都需要勞動力,而犯人,則是最佳的免費勞動力。
所以在古代,對於朝廷來說,把犯人關個十年二十年,是朝廷在燒錢,而把犯人發配邊疆,則是為朝廷掙錢(或者省錢),哪個划算?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古代的中國還是有監獄呢?把所有的犯人都發配邊疆,不就不用建造監獄了嗎?答案是:並非所有的犯人,都適合發配邊疆,帶有人身財產危險性的犯人,例如殺人犯、搶劫犯之類的,就不適合發配邊疆,而那些犯罪的官吏、詐騙的、盜竊的等等之類,則適合於發配邊疆。
讀到這裡,你也許還會問:那麼為什麼有些犯死罪、本該殺頭的犯人,例如獲罪的高官,朝廷往往不殺,而是將他發配邊疆呢?難道死罪還可以免嗎?答案是:因為皇帝要通過戒殺、少殺、慎殺,以彰顯自己的仁慈、寬厚,古代皇帝崇尚以德治國,所以自古皇帝對自己的形象工程,還是很上心的。
那麼在古代中國,發配邊疆一般是發配到哪些地方呢?
古代發配邊疆的目的地有許多,舉例說遼東地區,例如鐵嶺,就是一個慣常發配地。還有一些邊遠地區,例如雲南、廣西柳州、新疆伊犁、海南島、福建南安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中國並沒有固定的邊疆發配地,一般是按照當時邊疆的實際情況而定,每個朝代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
還有值得注意的,官員被流放,不一定是服兵役、勞役,有時候是流放到邊疆去做官,降級當官,例如林則徐因為鴉片戰爭被皇帝怪罪,流放到新疆伊犁,不是服兵役、勞役,其實還是當官,只不過是降級了,然而,金子總是會發光,林則徐在新疆期間,主持植樹、墾荒、修水利,也是業績斐然,可見能幹的人物,放到什麼地方,都閒不住,都能做出業績。
5
許多人都知道,人類第一個橡膠保險套,是1855年在美國誕生的,後來到了1883年,荷蘭人阿萊特·雅各布在美國橡膠保險套的基礎上加以改良,發明了乳膠保險套。
那麼問題來了,在橡膠保險套、乳膠保險套出現之前,人類有沒有保險套呢?如果有,那麼古代的保險套是用什麼做的呢?
答案是:在橡膠出現之前,古代也有保險套,當時的保險套,主要是用腸衣做的。
「腸衣」是什麼東西?腸衣,就是動物腸子的黏膜,最常用的,就是羊腸的黏膜。
左邊是新鮮剝離的羊腸黏膜(腸衣)右邊是古代用腸衣製造的保險套(文物)
其中,歐洲在18至19世紀,市場上已經有各種各樣的腸衣保險套出售,不過,由於材料昂貴,這個東西也只有歐洲的有錢人,才消費得起。
那麼,中國人呢?
答案是:中國人並不比歐洲人笨。
是的,我們中國的老祖宗,很早也懂得使用羊的腸衣,來製作保險套,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和歐洲人,不約而同,都想到一起了,不過,羊的腸衣做的保險套在古代的中國,更加昂貴,因為中國是溫帶氣候,草原面積不大,畜牧業不發達,羊是稀缺、昂貴的動物,所以,和歐洲一樣,中國古人製造的羊腸衣保險套,也沒有做到普及使用。
文物:古人用腸衣製成的保險套,需要配合潤滑液體輔助使用
正是由於羊的腸衣昂貴,我們的古人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浸了油的絲綢紙,來製作臨時保險套,在古代的中國,叫做「陰枷」,不過,「陰枷」也貴,所以,老百姓也用不起,所以在中國古代民間,老百姓基本上是不避孕的,當時基本上都赤裸上陣,懷了就生,要么半路想辦法打胎,實在打不掉的,生下來,就把嬰兒按到水缸裡溺死。
不過古代中國民間也有想避孕的人,他們常用一個東西:
魚鰾
對的。魚鰾。也就是魚泡。新鮮的魚泡。
魚鰾。親愛的粉絲:哪個尺寸適合你?
魚鰾,是魚的器官,輔助呼吸,也調節魚的身體的沉浮,是個多功能的臟器。
我們的古人把魚鰾取出來,做成臨時的保險套,套上就用,不過準備工作很麻煩:首先你要挑選尺寸合適的魚鰾,其次,還要清洗半天,很麻煩的。
不過,並不只有中國人懂得利用魚鰾,古代的歐洲人,也早就懂得用魚鰾來製作臨時保險套,這並不是什麼高科技,你能想到,人家也能想到,你聰明,人家也不笨。
我們的古人,避孕的方法還有許多,我們改天再詳聊。
好了,今天就為粉絲寫到這,明天繼續為你寫。
馮學榮電子文集,每集約200頁、含文約30篇,PDF格式,包括《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中國歷史的側面Ⅱ》,共24本電子文集,粉絲優惠價199元。需要購買的朋友,請通過支付寶轉帳(馮老溼的支付寶帳號:fengxuerongdushi@163.com)並請在備註一欄填上您的郵箱地址,馮老溼會在當天之內發出電子書。支付寶轉帳操作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