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於2020年這個特殊春天,清明節於每人心中又有種特別對逝去親人的緬懷與思念。4月4日清明節,這裡是冀東北部一座水城,早上開車出門時,意外發現在市區主要街口大路口多了許多「鐵傢伙」,有人告訴說,這是清明祭祀用的香爐,供人們燒紙送鮮花緬懷親人用的。
一早,在城西湖畔路口橋邊,一位大媽提著紙來到香爐處。在冀東一帶,每逢春節清明節日,都有燒紙錢習俗來表達對親人的懷念。焚燒紙錢不但汙染環境,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每到祭祀日子,市區各個路口總會看到有人露天焚燒,紙灰經風一吹到處都是,讓管理者很是頭疼。
從去年開始,發現市區路口出現了一些焚燒的香爐,據稱,為倡導文明祭祀,當地在城區規劃設置了19個文明祭祀容器投放點,設置了38個祭祀爐,供市民祭祀用,從而減少市區內隨意焚燒紙錢情況。不過今年發現,原來路口處有一兩個,現在有了數個,多了不少「鐵傢伙」。
在湖邊路口,發現有5個鐵爐全部被用上,市民們一早拿著紙張和鮮花陸續來到這裡祭祀親人。儘管每個爐子都有人焚燒紙幣,但少有菸灰四處飛,比過去露天焚燒好了很多。不過想給管理者提個醒,最好一旁放把掃帚和垃圾桶供祭奠者打掃,市民也要文明乾淨祭祖,不要把香爐處變成垃圾場。
有位年輕姑娘路過,說今年她家給奶奶上墳是網上祭祀的,很方便。0/200
不過,於非實地網上祭祀方式,於小城人來說,年輕人可以接受,許多中老年人還不習慣。在他們心裡,只有親歷親為,才能表達出他們對親人的緬懷與真誠,讓他們一下子改變,還有點接受不了。
清明時節慢慢恢復活力的冀東小城,橋上車流車往,路口沒有了往日清明的餘煙嫋嫋,只有香爐前的凝重與沉默。
文明祭祀倡導了許多年,似乎每年春節和清明都在喊,北方這座小城是動了真格了。環城繞一圈發現,在一些主要路口都安放了數個這樣的「鐵傢伙」,目測有數百個(沒查到官方數據具體放了多少個)。市民說,這是越來越人性化了。
4月4日是全民哀悼日,水城人已經有人想買束鮮花來香爐前為這些「特殊」的遠方逝者捎去自己一份祭奠。清明節,據說祭奠親人的方式又有新花樣,除了網上祭奠還有託別人價格不菲的「套餐」祭奠,你那在用怎樣的方式過清明呢?你能接受網上託人祭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