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養家餬口,現在還能賣血掙錢嗎,我們又在賣什麼?

2020-12-17 胃胃讀文化

「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餘華筆下的「許三觀」在書中罵出這句話,人雖然窮是窮了點,骨氣還是夠的。

餘華在1995年創作《許三觀賣血記》的時候,中國還有人真的在賣血,兒子考上大學沒錢讀書,父親就去賣血。「兒子的每一封要錢的來信都是賣血的通知單」,還有一位叫李孝清的四川農民賣血三十年,最後感染愛滋病後在去年十二月去世。第一次賣血是在1967年秋天,他就因為家中窮得揭不開鍋而走上賣血的道路。他來到了當地鎮上的一家國營醫院,賣了400毫升血,換回了40元錢,這筆錢足夠全家人生活好幾個月。

《許三觀賣血記》在亞馬遜上暢銷不衰,2000年入選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韓國人把它改編成電影,藝術家鄧偉傑把它改編成舞臺劇在香港上映,榮獲香港小劇場獎三項提名……足以說明此書的實力和影響力。

為什麼書這麼好看?簡單來說就是:接地氣,極生動,顯人性,命運寓言

眾所周知,小說人物必須要打破平衡,人物才能有行動,才能「有戲看」。許三觀每次賣血,都是為了打破生活的平衡,或者把平衡回來。

第一次賣血因為好奇,掙得35塊錢(相當幹半年活)後,想起來娶媳婦這事。當時看上了兩個女人,一個是同一個工廠的林芬芳,另一個是「油條西施」許玉蘭。

許三觀通過一頓請客,把後者許玉蘭「坑」到手。「總共是八角三分錢……你什麼時候嫁給我?」再拿上「一瓶黃酒一條大前門香菸」賄賂她爹:「我本來就姓許,生下來的孩子也不管是男是女,都姓許,你們許家後面的香火也就接上了」沒經都大困難考驗,許三觀的媳婦就到手了。

但是生下來第一個兒子「一樂」不像許三觀,質問許玉蘭:「你的第一夜是讓何小勇睡掉的?」

一樂把方鐵匠的兒子砸穿了腦袋,沒錢賠醫藥費,許三觀被逼第二次賣血。「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人只有被逼上絕路了,才會有辦法。」

許三觀想著自己的老婆被別人睡過了,心裡不平衡,也要睡一回別人老婆才過得去這個坎。於是他把當初沒追求的林芬芳給睡了,林芬芳當時已經是別人的老婆,婚後發胖,大腿白皙,胸脯大得很……第三次賣血,許三觀就是為了彌補自己睡了林芬芳,給她送十斤肉骨頭、送五斤黃豆、兩斤綠豆、一斤菊花。

好死不死,就是這送的禮,引起了林芬芳老公懷疑,她老公拍桌子逼供,林芬芳就把這事交代了,許三觀兩夫妻大吵起來。

後來大躍進、大煉鋼鐵,戴紅袖章的人把家家戶戶的鍋碗米醋都收走了,許三觀家裡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家裡連續喝了「五十七天玉米粥」,許三觀想:「我要去賣血了,我要讓家裡的人吃上一頓好飯菜。」於是第四次去賣了血。

兒子們長大後,少不了為他們鋪路,二兒子二樂的生產隊長進城,說要晚上要到許三觀家裡吃飯,許玉蘭著急的哭了起來:「家裡只剩下兩元錢了,兩元錢怎麼請人家吃飯?」為了宴請隊長,無奈又去賣血。但是李血頭嫌棄許三觀年紀大,在賣血夥伴根龍的求情下,李血頭才勉強答應許三觀。

這回賣血的根龍死掉了,許三觀哭了起來,想起了根龍曾經教他,賣血後要吃一盤炒豬肝,喝二兩黃酒……

最瘋狂的賣血,是為了大兒子一樂去上海治肝炎,許三觀不要命似地賣血,打算一路賣到上海去,差點自己的命都送出去。有一回賣血的時候抽出來四百毫升血,直接倒在地上。醫院一看不對勁,四百毫升血給他輸了回去,又輸了三百毫升別人的血,這才讓許三觀血壓正常。三百毫升血加上急診室的費用,「許三觀兩次賣血掙來的錢,一次就付了出去。」等於前兩回的血都白賣了。

等許三觀年過六十,兒子們都有了好工作,走在街上的他忽然想吃一盤炒豬肝喝上二兩黃酒,他又想到了賣血。此時他已經有十一年沒賣血了,年輕的血頭不管他怎麼說,也不肯收他的血,說他的血只有油漆匠才要「家具做好了,上油漆之前要刷一道豬血……」

許三觀居然哭了,想到自己不能賣血了,一邊走一邊哭。半路上許玉蘭拉著許三觀去吃炒豬肝、喝黃酒。許玉蘭和許三觀罵起那個年輕的血頭來:「他媽我也認識,他媽是個破鞋,都不知道他是誰的野種。他的年紀比三樂都小,他還敢這麼說你……」

許三觀跟許玉蘭說:「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

這是這本小說的最後一句話。

讀完整本小說,迴響最悠長的,還是那句賣血後那句能表達儀式感的話:「一盤炒豬肝, 二兩黃酒, 黃酒給我溫一溫。」炒豬肝一吃,黃酒一喝,賣血的魂就不慌張了,心裡的一份安穩就上來了。

如今生活條件好起來,我們是不會賣血,也不能賣血了。1998年《獻血法》和《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均明確指出:賣血和接受賣血均屬於違法行為。法律中規定,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他人出賣血液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可是類似許三觀的那種慌張和無奈,在生活中更頻繁、更豐富地出現了。現在的人們同樣也面臨著為家裡添辦東西、為兒女辦事、為治病籌錢等等苦惱,越是發達的社會越是製造更多更難解決的問題。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 資本來到世間, 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東西。」

在社會資本的推動下,我們出賣著勞動力,換取生活資料,有部分沒有謀生技能的人,為了快速求財走上了出賣其他的道路,出賣安全、身體、社會正義……

反正,都是出來賣的。

#許三觀#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在周邊言論的影響下,許三觀萌生了想要去賣血娶媳婦的想法。於是,他與同村的阿方和根龍一起去賣血。在許三觀之後的生活中,他賣了若干次血,是為了女人、為了孩子、也是為了生活。隨著他們年紀逐漸增長,身體自然沒有以前那麼健壯。根龍因腦溢血去世,這也給許三觀帶來了打擊,他認為是賣血導致根龍的死亡。
  • 《許三觀賣血記》|關關難過,關關過
    《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一個叫許三觀的絲廠送繭工,他早年喪父,母親也跟別人跑了,在生活困難的年代多次賣血求生的故事。第一次賣血。第六次賣血,是在剛送走一樂後,二樂所在生產隊的隊長又來了,為了招待隊長,萬般無奈的許玉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開口求丈夫:「許三觀,只好求你再去獻一次血了。」然而,這次賣血卻遇到了麻煩, 「血友」根龍連續賣血後死亡,阿方的身子敗掉了,這些讓他感到了恐懼。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三觀,一個人撐起了這個清苦的家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原本城裡絲織廠裡的一個很普通的工人,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每天活著也是很灑脫,也算是沒有什麼大的煩惱。有一天許三觀遇見了兩個進城的農村人,也是在一種機緣巧合之下,許三觀跟著他們去賣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血。也是他們告訴自己,只有身體健康的人才能去賣血,身體健康的人才能娶到媳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許三觀認為自己能夠去賣血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 《許三觀賣血記》:你以為這只是一個人賣血的故事?這只是表面!
    《許三觀賣血記》講的是許三觀賣血求生存的故事,從第一次起,是對賣血的好奇,到後來是為生活所迫的賣血,到最後老掉賣不出去血,以小人物的視角,以及他的生存環境窺視整個社會。凡看一個地方的發展,瞄準該地方的最底層人物展開準是沒錯,這是整個社會的縮影,是時代的代表。
  • 美版許三觀賣血記!兩百刀一袋血,留學生:相對奮鬥,寧願去賣血
    要是你急需用錢,在網上搜索如何快速搞到錢,十個答案有九個會提到賣血。在美國有一個眾人皆知的網站,名叫wikihow。如果你急需錢,你只需要在wikihow上面搜索關鍵字「賣血」,上面就會有詳細的賣血掙錢攻略。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三觀,一路奮戰到底,不讓這個世界改變自己
    裡面也有著很多的人生道理需要我們去認識與發現,尤其是從許三觀經歷的種種事情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許三觀身上很多的力量。小編每次看完都會有新的力量,也會都會反思許三經歷的苦難與當時的心理活動。《許三觀賣血記》那時候的許三觀喜歡上了一個同村的姑娘,許玉蘭,是一個賣豆腐的。正值年輕的她,也是非常愛美,許三觀很喜歡許玉蘭。
  • 《許三觀賣血記》:流淚微笑著,從頭吃到尾
    餘華是浙江人,於是《許三觀賣血記》裡,許三觀跟著兩位鄉下哥們賣完血了,儀式性地犒勞自己,就去吃一盤炒豬肝,以及貫穿小說的經典臺詞:「黃酒溫一溫!」——我們老一輩江南人喝酒,常是一邊吸螺螄,一邊跟朋友吹牛,空出嘴來就跟婆娘說一聲:「黃酒放進銚子裡,再去熱一熱!」許三觀溫黃酒這個細節,就此成了小說主軸,成了許三觀每次賣血之後的儀式。第一次去,是看兩位哥們擺譜,有樣學樣;第二次去,多年不賣血了,忘了,要想一想才想起來,「黃酒溫一溫。」
  • 你被生活壓彎過腰嗎?《許三觀賣血記》讀起來忍不住嘆氣的現實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以為會跟餘華的其他書一樣,是一個妥妥的悲劇,總會擔心許三觀在賣血過程中死掉,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悽悽慘慘。看到最後許三觀仍然好好的活著,心中著實鬆了一口氣,真心為他們一家人高興。但在高興的同時,想到他為了生活,為了家人一次次的賣血,想到他再艱難困苦中的掙扎,還是會為他感到心疼。
  • 《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 《許三觀賣血記》:「愚昧」的表面下是最可貴的幸運和溫情
    01.許三觀的賣血觀念賣血這件事是他四叔告訴他的,在鄉下人的眼裡,賣血代表著健康,沒賣過血的連女人都娶不到。而許三觀正是在農村來的根龍和阿方的鼓勵下賣了人生第一次血,也正是賣的這一次血,讓他娶到了心心念想的許玉蘭。
  •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哭泣,從個體到群體,從歷史到現在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哭泣,從個體到群體,從歷史到現在《許三觀賣血記》中一反餘華小說的普遍規律,缺少惡的人物;我們找尋到僅有的兩個可以被歸入惡人的人物,即李血頭與生產隊長。同樣不難看出,他們的惡並非來源於道德層面,而是根源於權力。
  • 餘華的《活著》為什麼比《許三觀賣血記》更火?看完人物命運就懂
    《許三觀賣血記》講述的是許三觀從第一次賣血後,嘗到了甜頭,從此他的一生中出現大風大浪,他都會用賣血的方式去度過去。他用賣血的錢,讓兒子們一個個安然的長大,而當他的血變得「不值錢」時,他便覺得有些傷心。都是出自餘華之手,為什麼人們更喜歡《活著》,而不是《許三觀賣血記》呢?
  •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黑色幽默小說的代表作
    餘華所作的《許三觀賣血記》成為了「餘華小說中的黑色幽默」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對黑色幽默的精神和藝術特質進行了深層的探索和闡釋,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受難」式小說,以苦難和貧困作為作品的黑色基調,並在其中穿插富於感染力的喜劇化情節,在悲劇與喜劇穿插交錯的表達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悲喜交融的審美效果
  • 韓版《許三觀賣血記》開機 河正宇自導自演 姜文計劃導演但終放棄...
    由NEW公司負責製作的韓版電影《許三觀賣血記》將對原著小說進行解構,將故事的背景放在韓國近現代。河正宇出演一生飽受折磨的男主角許三觀,而河智苑將出演許三觀的妻子許玉蘭。許玉蘭是村裡最漂亮的美人,在許三觀的求愛之下和他結婚組建家庭。
  • 為了活著賣血十二次: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同樣生活艱辛的男人,為了活著一生賣了十二次血。他就是許三觀。他就是餘華筆下那個讓幾十萬讀者震撼、感慨、難忘的男人。縱觀許三觀的一生,賣血是人生諸多難關中急需用錢的不得已之舉:結婚錢、饑荒之年孩子飯錢、孩子闖禍之後的賠償款、請兒子插隊的隊長吃飯,給他送禮的錢、孩子生病後的救命錢。
  • 甘肅青海交界處生活著近萬名賣血農民 調查賣血村
    為了多賣血,老陳有6個假無償獻血證  老陳說,他18歲開始賣血,到現在已是34年了,他在三個省的9個血站都賣過血  按照當地的「血價」,400CC全血的報酬是150元到240元,血漿的價格是80元,獻血和賣血漿的間隔次數是有嚴格規定的,而老陳和妻子如何能在四年裡靠賣血得來6萬多元?
  • 7人團夥非法組織他人賣血受審:蹲守醫院說服義務獻血者賣血
    「血頭」與病人家屬談好價錢,下屬發布廣告招募賣血者,康某等人在準備帶賣血者去「獻血」時被公安機關抓獲。6月22日上午,七人因涉嫌非法組織賣血罪在海澱法院受審。這些負責發布廣告的人通過QQ群、發放傳單或者小卡片的方式招募賣血者。招到賣血者之後,組織中的人有人負責帶「志願者」驗血抽血,成功「獻血」400毫升後,賣血者一般能拿到600到800元不等的報酬。這些賣血者有的是因為缺錢不得已為之,而有的賣血者本是去醫院義務獻血,被蹲守在醫院的賣血組織成員以「既能獻血還能掙錢」的理由說服,所以才去賣血。
  • 北京"血頭"組織學生及民工賣血抽成 獻血不體檢
    「請問我想賣血,什麼時候可以賣?」記者詢問。  「你是怎麼知道我電話的?」樂樂反問。  記者答道,「以前我賣血的時候見過你,還留了你的電話」。  幾問幾答,記者初步取得了樂樂的信任,雙方隨即約定了集合時間和地點。  上個月30日早6點整,記者來到順義區俸伯公交車站。天還未亮,一輛小麵包車打著雙閃停在昏暗的路燈下。
  • 甘肅未成年人被逼賣血續:血站職工有獻血指標
    據此前報導,8月17日15時,甘肅省武威市公安局就「武威黃某某等強迫賣血案」召開新聞發布會。涉案的武威武南蘭生單採血漿有限責任公司副站長黃某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除1人因不夠刑事責任年齡外,其餘6人已被武威市涼州區檢察院批捕,並於8月16日提起公訴。
  • 甘肅脅迫中學生賣血案:毆打強迫賣血48人次
    案發偶然  這起震驚全國的賣血案,案發於一起普通的搶劫案。最早報導的媒體披露,是被脅迫賣血的學生家長知悉後,向當地警方報的案。  而真實情況是,一起針對中學生的財物搶劫案,牽出了「賣血案」。8月17日,甘肅武威警方向媒體通報了甘肅武威10餘名中學生被脅迫賣血一案的情況。  武威市公安局涼州分局刑警二大隊大隊長董德祥披露,此次賣血案案發,源自2014年5月19日該大隊受理的一起學生財物被搶劫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