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哭泣,從個體到群體,從歷史到現在

2020-12-17 瀟湘夜雨靜翻書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哭泣,從個體到群體,從歷史到現在

《許三觀賣血記》中一反餘華小說的普遍規律,缺少惡的人物;我們找尋到僅有的兩個可以被歸入惡人的人物,即李血頭與生產隊長。同樣不難看出,他們的惡並非來源於道德層面,而是根源於權力。這似乎可以用來解釋為《動物莊園》中的名言「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的動物更加平等。」

正因為擁有權力者與其他人固有的不平等,餘華將其他人之間的不平等進行了單純化,從而呈現出小城中缺少惡人的面貌。這無疑也屬於一種階級修辭的策略,即將矛頭指向擁有權力者,而暫時擱置內部矛盾。血頭和隊長僅僅是權力的縮影,餘華終於忍不住點明了權力的來源。「要種莊稼要向國家租田地,到了收成的時候要向國家交糧食,國家就像是從前的地主,當然國家不是地主,應該叫人民公社。」

權力成為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小城中的人們都處於權力陰影的控制範圍之下。在某種程度上,李血頭同樣處於這一不平等的範圍內,血頭的衰老與許三觀的衰老同步進行,最終許三觀看見他被火化車拉走;而新血頭的出現則表明被壓迫者終將衰老,權力運作則生生不息、不可戰勝。 這一種不平等在小說中被一再凸顯,但卻無疑不可規避。

「賣血的十三次變奏,變奏出的仍是苦難。文學展示苦難,更需要展示某種超越苦難的精神。在這一點上,它明顯不及《活著》。」 這大概是未能細讀文本的緣故。「血」的途徑已經不可能完成,接下來,我們將辨析許三觀通過「淚」,對一種無法超越的不平等進行回應的途徑與策略。

在小說中,哭泣的場景一再出現,但大多集中於許玉蘭在大門前哭訴的一再重複。我們容易簡單地只將此認定為苦難表現的另一側面,簡單地歸納為「血」的附屬物。被許玉蘭突出的表現所遮蓋,許三觀的哭泣卻是潛藏於其中的,我們搜檢全書中許三觀哭泣的情節,除了最後一章在大街上哭泣的高潮,一共有六處。

這六處,分別為:在家中感慨一樂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方鐵匠抄家後和許玉蘭同哭;一樂插隊之後和許玉蘭哭;為二樂賣血時在李血頭面前哭;根龍死時在醫院外哭;以為一樂死時在病房裡大哭。我們很容易發現在這些哭泣中,存在一條發展的脈絡,哭泣的場所從家庭走向了公眾場所,哭泣的對象也由自己變為大街上的每一個人。

《許三觀賣血記》中的淚,恰恰是對這樣一種不平等的回應,哭泣的許三觀完成了對油嘴滑舌的市民許三觀,或矇昧無知的蒙昧許三觀的消解,具有了某種超越性的價值內涵。從血到淚,也是餘華創作轉型的某一表徵。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餘華黑色幽默小說的代表作
    餘華所作的《許三觀賣血記》成為了「餘華小說中的黑色幽默」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對黑色幽默的精神和藝術特質進行了深層的探索和闡釋,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受難」式小說,以苦難和貧困作為作品的黑色基調,並在其中穿插富於感染力的喜劇化情節,在悲劇與喜劇穿插交錯的表達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悲喜交融的審美效果
  • 餘華的《活著》為什麼比《許三觀賣血記》更火?看完人物命運就懂
    《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這本書也是餘華最深受讀者喜愛的一本書!文中講述了一個老人---福貴漫長而又悲慘的一生,雖然書名為《活著》,但最終和福貴有關係的人都一個個的死去,他們在苦難之中離開了福貴,變成一個個冰涼的墳包子。而最終只有福貴一個人活著!
  • 《許三觀賣血記》:流淚微笑著,從頭吃到尾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沒有《細雨中的呼喊》那麼澎湃的敘述欲,比起《活著》來也沒那麼慘烈。句子更短,整體節奏更為輕盈。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三觀,一路奮戰到底,不讓這個世界改變自己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三觀,一路奮戰到底,不讓這個世界改變自己《許三觀賣血記》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看過餘華老師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吧,小編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非常值得人們反覆閱讀。《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是一個愛面子的人,當他知道一樂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的時候,竟然小氣到不想讓一樂吃自己的一碗麵。之後一樂又把方鐵匠的兒子打傷了的時候,許三觀也是不想賠償醫藥費。
  • 韓版《許三觀賣血記》開機 河正宇自導自演 姜文計劃導演但終放棄...
    由中國作家餘華同名小說改編的韓國電影《許三觀賣血記》於6月3日開機拍攝。此時距離該小說首次傳出改編電影的消息已有14年之久。從姜文到李在容,再到河正宇,導演人選一換再換,而故事背景也將改在朝鮮半島,在第67屆坎城電影節上,該片曾首次亮相。
  • 《許三觀賣血記》:你以為這只是一個人賣血的故事?這只是表面!
    《許三觀賣血記》講的是許三觀賣血求生存的故事,從第一次起,是對賣血的好奇,到後來是為生活所迫的賣血,到最後老掉賣不出去血,以小人物的視角,以及他的生存環境窺視整個社會。凡看一個地方的發展,瞄準該地方的最底層人物展開準是沒錯,這是整個社會的縮影,是時代的代表。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三觀,一個人撐起了這個清苦的家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三觀,一個人撐起了這個清苦的家《許三觀賣血記》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餘華老師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呢,小編在這裡極力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這部作品。《許三觀賣血記》第三次賣血也是出於對許玉蘭的報復,許三觀開始去找年輕時很喜歡自己的林芬芳,當時林芬芳已經嫁人了。
  • 許三觀賣血養家餬口,現在還能賣血掙錢嗎,我們又在賣什麼?
    餘華筆下的「許三觀」在書中罵出這句話,人雖然窮是窮了點,骨氣還是夠的。餘華在1995年創作《許三觀賣血記》的時候,中國還有人真的在賣血,兒子考上大學沒錢讀書,父親就去賣血。「兒子的每一封要錢的來信都是賣血的通知單」,還有一位叫李孝清的四川農民賣血三十年,最後感染愛滋病後在去年十二月去世。第一次賣血是在1967年秋天,他就因為家中窮得揭不開鍋而走上賣血的道路。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在周邊言論的影響下,許三觀萌生了想要去賣血娶媳婦的想法。於是,他與同村的阿方和根龍一起去賣血。在許三觀之後的生活中,他賣了若干次血,是為了女人、為了孩子、也是為了生活。隨著他們年紀逐漸增長,身體自然沒有以前那麼健壯。根龍因腦溢血去世,這也給許三觀帶來了打擊,他認為是賣血導致根龍的死亡。
  • 《許三觀賣血記》讀起來忍不住嘆氣的現實
    厄運求生《許三觀賣血記》 索書號:I247.57/3351 餘華四部曲中的其一人只有被逼上絕路了,才會有辦法,沒上絕路以前,不是沒想到辦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該不該做。作者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
  • 《許三觀賣血記》|關關難過,關關過
    《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一個叫許三觀的絲廠送繭工,他早年喪父,母親也跟別人跑了,在生活困難的年代多次賣血求生的故事。第一次賣血。因為他的大兒子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他知道一樂不是他的親生兒子,他不賠錢,他打算讓一樂的親爹賠錢,可那人也不賠錢,方鐵匠就帶人拉走了家裡的東西,無奈,只好再一次去賣血。第三次賣血。因為他一直暗中喜歡的女工林芬芳踩上西瓜皮摔斷了右腳,他趁虛而入,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為了報答她的好心,讓她吃到「肉骨頭燉黃豆」,早日痊癒,於是,他走進了醫院。
  • 《許三觀賣血記》:「愚昧」的表面下是最可貴的幸運和溫情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先生的早期作品,他以一種非常詼諧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悲劇的故事,而且是樂觀現實主義的悲劇。但在這種悲劇的表面下展現出的則更多是小人物的平凡與溫情。許三觀是一個平凡甚至有點愚昧的人。這樣一個底層人民,為了家庭卻作出了如此犧牲,甚至為了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不顧生命危險的賣血救他。
  • 《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 為了活著賣血十二次: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
    他就是許三觀。他就是餘華筆下那個讓幾十萬讀者震撼、感慨、難忘的男人。許三觀,是個常見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裡有成年人生活的不易,但更有面對生活壓力的無奈又默默努力改變生活現狀不如不饒的精神,裡面的主人公是個平凡人,是個為了家庭不斷前行的丈夫、父親。
  • 美版許三觀賣血記!兩百刀一袋血,留學生:相對奮鬥,寧願去賣血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已經有100多萬人為它付出了生命!可有些人就是不相信病毒「害死人」的說法,除了有了不知死活的學生玩起「新冠派對」打賭贏錢外,最近竟然還傳出大學生故意讓自己染疫,再透過捐贈帶有抗體的血漿以牟利這樣的事情!簡直是匪夷所思,駭人聽聞!
  • 作家餘華:住9平米租房,娶班裡最漂亮女詩人,婚後作品拍成電影
    到了北京,餘華租了一間9平米的房子,白天在魯迅文學院參加學習班,晚上就趴在桌子上創作。在這個學習班裡,有莫言、劉毅然、還有餘華現在的妻子陳虹。陳虹是來自四川的女詩人,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臉蛋漂亮,身材修長,處處散發著成熟女性的魅力。多年後餘華談及見到妻子陳虹的感覺:"初見即被秒殺。"
  • 作品被翻譯為多國語言,屢獲國際大獎:餘華為何在國外如此流行?
    作品在國際讀者群廣泛流行,深得好評,像《許三觀賣血記》還被翻拍成韓國電影,這一點在中國作家群裡不多見,難能可貴,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緣於他的作品跟上了文學最新的發展階段,合乎國際讀者的閱讀期待,如果以後再出幾部傑作,諾貝爾文學獎也不是不可能。
  • 餘華的這部小說在中國拍不了,只能翻拍成韓國電影,你看過嗎?
    餘華的作品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特別是他的《活著》,因為翻拍成了電影,讓這部小說也成為了中國文學史的經典。其實餘華除了《活著》,也有許多特別優秀的作品。比如這部《許三觀賣血記》。本來《許三觀》是將要交給姜文來拍攝並主演的,但苦於劇本一直未能夠得到電影局的批准,《許三觀》的版權方就只好將其改編為韓國電影,因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也曾有過賣血成風的黑暗史,同樣能夠觸動很多韓國人。
  • 餘華入駐北師大 將於莫言一起研究寫作
    曹衛東副校長,莫言主任向餘華頒發駐校作家聘書。(從左到右依次為曹衛東副校長,餘華,莫言)歡迎餘華老師入校! 人民網北京3月14日電 (易瀟)今天,「先鋒的道路,餘華創作三十年研討會」在京召開。 餘華成為「北師大碩士」 會上童慶炳老師展示了餘華的北師大碩士畢業論文。餘華看到論文後風趣的說:「今天童老師把我的碩士論文拿出來了,從今以後我就要正式在我的簡歷裡寫上「北師大碩士」了!」 學者作家深度評價餘華 餘華創作研討會上,許多作家學者都發表了對餘華的看法。
  • 標點符號不懂運用,逆襲作家富豪榜,餘華: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
    往後的日子裡,餘華時常聽到悲慘的哭泣聲。男聲女聲,男女混聲;有蒼老的,有年輕的,也有稚氣的;有大聲哭叫的,也有低聲抽泣的......也許是習慣,也許是感悟,餘華慢慢地覺得這哭聲不再是哭聲。他覺得漫長持久哭泣聲裡充滿難以言表的親切,甚至一度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為動人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