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 這邊風景正好

2020-12-20 山西頻道

陵川縣松廟村民宿。 四喜攝

運城豐收景象。 資料圖片

蘋果紅了,吉縣果農笑開顏。 資料圖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脫貧攻堅,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重要渠道。」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發展鄉村旅遊指明了方向。

鄉村是人類文明的根基所在,鄉村的魅力在於它不同於城市的自然性、原生態、錯落美。

山西的農村,不僅有優美的田園風光、恬靜的生活環境、豐富的物質遺存、深厚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鄉村文明,更集聚了全省70%的旅遊資源,自然與歷史輝映、風景與人文交融,發展鄉村旅遊得天獨厚。近年來,我省加速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出臺標準、評定示範村、進行人員培訓……各地發展鄉村旅遊熱情高漲。

村莊美了,遊客來了,村民素質提高了、腰包鼓了,農村多元經營產業融合起步了,鄉村旅遊的帶動作用凸顯。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遊發展,把鄉村旅遊作為推進全域旅遊和打造三大板塊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通制約發展的痛點堵點,穩步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升級。

全面推開300個旅遊扶貧示範村建設,發布鄉村旅遊示範村等級劃分與評價、「三個人家」基本要求與評價兩個標準,評定全省首批100個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評定175個「三個人家」,完善鄉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品牌,建設黃河、長城、太行三條一號旅遊公路及「0km」標誌文化驛站,先後培訓鄉村旅遊扶貧等人員6000餘人次……我省鄉村旅遊軟硬體實力持續增強,示範引領作用凸顯,鄉村面貌發生巨變。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豐厚家底以獨特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匆匆吆,摘花椒,椒刺兒把奴的手呀手扎了,叫了聲哥哥給奴挑呀呼嗨……」

初秋清晨,時而歡快、時而舒緩的歌聲從古老的院落傳出,打破山的寧靜,蕩漾在鄉寧縣雲丘山塔爾坡村的綠水青山間。

一首民歌《摘花椒》,讓祖籍山西的蘇州遊客董福廣聽得如痴如醉,忍不住跟著輕輕哼唱。「家鄉的民歌伴我長大,哪怕出門在外,獨特的曲調也能讓人一聽便知:哦,山西老鄉啊!」闊別故土20年,重回山西的他再次聽到親切的鄉音,和「原住民」面對面交流,不禁感嘆:這就是鄉愁,這才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遊。

唱歌的「原住民」是67歲的光水英。她和老伴一起,在古宅裡守護著大山深處這個15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遊客累了,可以在她家歇個腳,聽一曲原生態民歌,吃一碗農家手擀麵。

像塔爾坡村這樣的古村落,雲丘山景區有11座,依然傳承著千年的民俗文化、婚俗、皮影戲,以及古法作業的織布坊、染坊、鐵匠鋪。

這種「景區帶村」模式下,300個周邊村的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美麗鄉愁」是鄉村旅遊發展的標尺,鄉愁、鄉情最能引發共鳴。

夕陽暖照,龍門河水潺潺流淌,幹完農活的村民走在斑駁的石板路上,有說有笑走向家的方向……新村與古村落遙相呼應,成為晉中市後溝古村的亮麗風景。

後溝古村的「本色」,就在於它是「農耕文化活化石」。但世代居住於此的村民要建房、買車,過現代生活,破壞了古村的原汁原味。對此,景區用全新方案——產權置換,解決衝突矛盾。於是,古村外1公裡建起新村,114套單元樓別墅,置換舊村裡70餘套院落產權,民間藝人和經典院落的老人仍住在古村。就這樣,古村的建築、生活方式、民俗民情得到完整保護,村民們笑逐顏開。

近年來,我省力推鄉村旅遊發展,一手抓硬環境建設,一手抓軟環境優化,為構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遊格局奠定基礎。

「我們從哪裡來?黃種人的起源在哪裡?」今年夏天,太原學生梁梓軒的丁村研學之旅豐富多彩,走進廣袤田野,體驗考古人類起源;坐在土布作坊,感受傳統製造工序;來到體驗課堂,製作木版年畫……

一村兩國寶——丁村遺址和丁村民宅,是丁村人的驕傲,也是丁村發展的最大優勢。

「現在,我們正積極謀劃新旅遊路徑,搶抓研學旅行政策機遇,讓『國寶』賦能,推動鄉村旅遊火起來。」打造丁村文旅品牌,是村黨支部書記丁文濤多年的夢想。他帶領村「兩委」班子落實「支部+合作社+農戶」文旅規劃,成立全省首家鄉村旅遊合作社,辦農家樂、搞研學旅行、開特色培訓班,帶動500餘人就業,人均增收3500餘元。

藉助石評梅的影響力,陽泉市小河村依託文物古建、名人典故發展鄉村旅遊。村黨支部書記周向陽帶領幹部群眾重拾打造斜深井的勁頭,全員上陣抓發展,去年小河村實現人均年收入9000元。

來山西鄉村,遊什麼?靠的就是這些豐厚的「家底」,吸引人的「硬貨」。

當前,我省正鎖定鄉村旅遊主題,深挖厚重資源,打造十大鄉村旅遊路徑,觀光休閒、文物古建、古村民宿、文化遺產、名人典故、紅色文化、名吃特產、生態康養、農俗體驗、研學科考,每一種類型都底蘊深厚精彩紛呈。各地依託資源優勢,借鑑成熟經驗,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宜業、宜居、宜遊、宜購、宜養的鄉村旅遊目的地。嶺回村、馬泉溝村、王炭咀村、文堂村、西村、飛嶺村、甘泉井村、東開張村、桃林溝村、河北村……一個個魅力鄉村脫穎而出。

去年,大寨村、賈家莊村、娘子關村、振興村、宋家溝村、司徒村、橫坡村、坂兒上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這些,不僅是我省殷實鄉村旅遊「家底」的一角,更是山西文旅融合魅力長卷中的幾筆。

如今的山西鄉村,處處美景引人入勝,縷縷鄉愁動人情懷。隨之發展壯大的鄉村旅遊業提升了百姓的生活指數、整體素質,更多村民走上「掙旅遊錢,吃旅遊飯」的致富路。

城景通,景景通

不斷完善的交通網串起了鄉村旅遊美景,也串起了村民的致富夢

今年國慶假期,太原市民武洪駕車從市區出發,駛入繞城高速,轉入青銀高速,沿石家莊方向行駛,在娘子關出口下高速,駛入葦舊線,轉省道,到達陽泉市娘子關村。

娘子關村,是太行一號旅遊公路途經的一個「點」。剛進村,武洪就被一陣香味吸引。路邊,村民高子紅正在製作特色小吃——壓餅,餅薄如紙,入口即化。壓餅大有來頭,千百年來,山泉水「調皮」穿村入戶,利用獨特資源,當地建起24臺巨型水磨。自此,水磨轟隆聲不絕於耳,水磨麵的香甜味隨風飄散開來,村裡人沿街開店設鋪,迎接八方來客。

頭頂葡萄架,石橋下流水叮咚,親友小聚品茶賞月。夜宿民宿一號院,武洪陶醉在「人在水上住,清泉屋下流」的美景裡。

是我省旅遊交通的快速發展,成就了這幅「人間美卷」。

「曾經,村裡交通不便,拉煤車穿村而過,煤粉飛揚,真的很煞風景。」村黨支部書記楊文寶說,噪聲、尾氣、粉塵,讓「水上人家」打了折扣。受益於太行一號旅遊公路和國道307、207線以及繞城改線等工程,娘子關村舊貌換了新顏。目前,娘子關村周邊省道、國道、高速公路、鐵路、旅遊專線密布,交通十分便捷,年接待遊客32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過萬元。

黃河、長城、太行三條一號旅遊公路是我省打造三大旅遊板塊、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性基礎性工程。國慶期間,三個「0km」標誌文化驛站開門迎客,將旅遊公路和公路旅遊融合起來,遊客紛紛讚嘆:「山西又多了旅遊打卡地。」

古建廟宇,千年古槐,還有王莽趕劉秀的故事,無論自然風光還是人文煙火氣,陽泉市甘泉井村總能讓遊客興致盎然。借鄉村振興和建設三大旅遊板塊機遇,村黨支部引導合作社、農戶,搞起果蔬基地、櫻桃採摘等農業體驗項目,把莊稼「種」成了風景。周邊8個村紛紛來「取經」,以「1+8」模式抱團發展。京昆高速的開通和太行一號公路的建設,更為當地帶來人氣財氣,村子與周邊地區合作,連接玉皇洞、娘子關村,打造全域旅遊線路,「大景帶小景、美景串成線、區區景互通」的整體成效顯現。

長城一號旅遊公路串聯起左雲、新榮、陽高、天鎮四地170個村。以路為節點,「一帶一區一基地三個園」集長城文化、民族融合、軍事戰爭、紅色革命、古建遺存於一體的長城特色文化圈構想逐漸清晰。得勝堡、守口堡、鎮邊堡、李二口村的鄉村旅遊已初具規模。行進在長城一號公路上,蜿蜒曲折的公路、高低起伏的古長城迎面而來,恍如時空旅行。天鎮縣李二口村就在路邊的明長城腳下。縣文旅局局長原存柱介紹:「通路前的李二口村是個窯洞破房髒亂差、缺水少地靠天吃飯的貧困村。現在,李二口村依託二郎山、古長城、樺門堡等資源已成為沿線17個村發展鄉村旅遊的領頭羊。村民也靠鄉村旅遊實現了收入增長全覆蓋,去年人均收入超萬元。」

晉城市高質高效推進太行一號旅遊公路建設,布局「0km」標誌文化驛站,打造「此生必行」旅遊公路。

太原市230公裡的東西山旅遊公路「握手」,沿線160多處人文景觀、4處國家級傳統村落、6處農業旅遊點、17個城郊森林公園連為一體,成為市民出遊打卡地。

……

截至今年9月,三條一號旅遊公路已建成2883公裡,串聯起沿線66個A級以上景區、130處非A級旅遊資源,大大小小的村落、農家樂、景區點如粒粒明珠分布在公路沿途,串聯起以觀光、康養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美景,也串起了沿線村民的致富夢。

人間煙火氣,最怡遊客心

紅火的鄉村旅遊帶來的不僅僅是村貌之變、生活之變,更重要的是理念之變

「大熊座,天蠍座……媽媽,我找到了銀河!」

今年夏天,太原市婁煩縣新莊村美美公社遊客不斷。10歲的張懿軒和父母專程趕來,白天看風景,晚上參加篝火晚會,入夜,躺在森林花叢中的星空屋,眺望滿天星辰。

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地處偏遠、資源匱乏、沒有企業,年輕人外出打工,有362戶人家的小村莊只剩老弱病殘,靠種土豆玉米維持生計。

典型的貧困村,靠什麼脫貧?

婁煩縣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產業扶貧項目美美公社落地新莊村。

很快,有機農業成為第一個落地項目,風生水起。接著,另一個寶藏被發現——無霾的潔淨空氣、難得的滿天繁星。「這就是賣點!山水宜人,非常適合城裡人來安靜地學習、小住。」美美公社負責人石振婁一個簡單的初心,讓教育文創產業落地。人流增大,消費增加,於是,村裡搞起鄉村旅遊。手工坊、農田體驗、青少年營地等,成為城市人「微度假、慢生活」的康養旅遊目的地。至此,新莊村量身定製的「第三產業致富圖」躍然眼前,有機農業、教育文創、鄉村旅遊並駕齊驅。2019年以來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減至1戶。

發展鄉村旅遊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是促進農民增收的落腳點。

近年來,鄉村旅遊扶貧在脫貧致富的舞臺上唱著重頭戲,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新抓手。從農家樂、民宿到文旅體驗,新業態不斷成長,為一個個村莊注入活力,越來越多的農民腰包鼓了起來。

旅遊扶貧,美了鄉村,富了百姓。靠吃「旅遊飯」脫貧的例子不勝枚舉。

運城市嶺回村盛產山桃樹,圍繞桃花,村裡經營餐飲、民宿、農家樂,銷售農副產品,每年接待遊客20萬餘人次,商業攤點300家,帶動貧困戶100餘戶,人均增收2000餘元。大山裡的馬泉溝村靠漫山紅葉和水化柿子,搞起文化旅遊節,其間日均遊客超2000人,貧困戶開起了農家樂,逐步脫貧。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每到傍晚,運城近郊的嵐山根裡最愜意的時光到了。夕陽餘暉仍在,晚風陣陣溫柔。這時候的街巷,比白天還熱鬧,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香味四溢的小吃,濃濃的市井氣息撲面而來,本地的,外地的,人們湧入嵐山根,感受煙火味。

王嵐,嵐山根創始人。借鑑陝西「袁家村」的成功經驗,硬是在荒灘上,造出一個古風古貌的「繁華城」,一個熱門的旅遊點。現在,這裡業興財聚,每天吸引上萬名遊客前來消費。嵐山根火了,老闆、商戶、村民的荷包也越來越鼓了。

汪世昌,臺灣人,去年把最地道的士林夜市帶到嵐山根,裝修、美食、文創,全按臺灣風格呈現。3年前,只一初見,汪世昌就被運城的文旅資源和嵐山根的運營模式吸引,於是承包了20間店鋪,打造「臺灣街」。從月營業額不足10萬元,到現在的80萬元,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嵐山根的成功,不僅在於整合了當地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資源,帶動產業發展,拉動百姓就業,還在於它的捍衛食品安全,商家自律互律蔚然成風,這已成為嵐山根的金字招牌。

鮮活的例子已證明,鄉村旅遊是真正的「脫貧利器」。鄉村旅遊持續發力效益顯現,帶動村民依託旅遊脫貧致富,召喚在外打工者轉變觀念返鄉創業,也吸引著城裡人投資創業助力農村脫貧。

太原市河北村村民張建平把自家閒置房屋改造成民宿,開起農家樂。「遊客們『轟趴』、燒烤,讓我們這個小村莊有了夜經濟,一年我能賺3萬元。」張建平說。

董紅鋼是一位酒店經營者,一直在臨汾做生意。來到臨汾市飛嶺村,他立刻就被這裡的山水、荀子文化吸引,在村裡投資做起民宿生意,周末時經常一房難求。

這些在鄉村旅遊大潮中崛起的小村莊,抓住了發展機遇,用足了好政策,依託當地優勢,深挖文化旅遊資源,在積極探索「旅遊+」中,不斷激發出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民蒸蒸日上的好生活在述說著村貌之變、生活之變、理念之變。

山西的鄉村旅遊的確有了長足發展,但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這需要我們創新思路,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下大力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服務軟實力,解決項目策划水平不高、市場營銷意識不強、區域市場同質化等問題,讓鄉村旅遊不斷提質升級。

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鄉村旅遊的美好圖景一定會在三晉大地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記者  謝昌民  張婷)

(責編:喬慧、馬立明)

相關焦點

  • 「旅遊+」方興未艾 多彩貴州風景正好
    大力推進旅遊產業化,推動「旅遊+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旅遊+」方興未艾 多彩貴州風景正好    市場價格每公斤20元,但是遊客在草莓大棚中的採摘價卻高達每公斤60元,區別就在於遊客樂意為鄉村的清新空氣、農事樂趣買單。旅遊與農業融合發展形成的產業附加值,收益要遠遠大於單純的生產型農業。    近年來,貴州旅遊產業已突破傳統的「吃、住、行、遊、購、娛」,而是發揮著旅遊產業「一業興百業」的綜合效益。
  • 川山新區,風景這邊獨好!
    這是洪江人微信平臺的第8726篇文章 文章底部已開通評論功能,坐等神評論 川山新區,風景這邊獨好 作者:朱長生 洪江古商城的沅水河畔,在20世紀以前是未有建橋歷史的
  • 【原創】老祖宗留下一片葉 憑什麼桃源這邊風景獨好
    而在美麗的湖南常德桃源,在神秘的北緯30度,在雪峰山和武陵山兩大山脈之間,生長著一片片風景這邊獨好的的茶園。一句話是最好的答案: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 但是,老祖宗留下的這些茶葉,憑什麼常德桃源這邊的風景獨好,讓我們一起來尋找這個迷一般的答案。
  • 詩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這裡的「這邊」是哪兒?
    這句詩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就是偉人的一句詞,出自《清平樂·會昌》,寫於1934年。中學階段我們都學過兩首著名的「沁園春」,早已經在其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胸懷。那麼,在這首「清平樂」當中,詩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當中的「這邊」指的是「哪邊」?我們先看一下全詞的內容: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 這邊風景獨好!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五一小長假旅遊的正確打開方式, 讓我們一起暢遊安源吧~ 室內遊 01 高自立紅色教育基地
  • 雲遊嘉魚 || 春光正好,田野鄉村公園開啟洗肺之旅
    雲遊嘉魚 || 春光正好,田野鄉村公園開啟洗肺之旅 2020-04-22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宿經濟「風景這邊獨好」
    鄉村民宿,讓農家的精緻小屋和美麗風景融為一體,讓遊人在綠水青山中享受寧靜,在藍天白雲下行走呼吸,在鄉土文化中領略民俗。  海拔960米的嶽西縣巍嶺鄉夾河村金榜組,前有梯田,背靠大山,小溪穿村而過,十來戶農家依山而居,這裡便是「金榜鄉村」,一處寧靜的鄉村休閒好去處。大學畢業的儲傑依託當地自然資源,創建「金榜鄉村」旅遊品牌,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民宿經濟。儲傑說,今年接待外來遊客近萬人次,創旅遊收入100多萬元。  「現在家門口民宿經濟發展得好,咱也順利就業,賺錢顧家兩不誤。」
  • 習水清涼鄉村避暑 助推旅遊復甦「熱浪」
    近年來,習水縣依託獨特的地理、氣候和生態優勢,著力發展避暑休閒旅遊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拓展鄉村旅遊文化內涵,與避暑休閒遊結下不解「涼」緣。休閒的鄉村避暑不只有清涼的氣候和茂密的植被,還有溫馨的服務。」住在寨壩鎮幸福家園農家樂的重慶避暑遊客景世玉說:「孩子之前就在習水避暑,聽說這裡很不錯,我就過來試試,結果這邊真是涼快,吃的都是老闆自己種的蔬菜,吃起來特別放心,最讓我感動的事情是,我90歲生日那天,孩子提前定了兩桌飯準備一家人吃頓飯就當慶生。
  • 王蒙:《這邊風景》是我再也無法抵達的寫作狀態
    近日,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與SKP RENDEZ-VOUS書店聯合推出的茅獎作家沙龍系列活動的首場交流中,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這邊風景》的作者王蒙,與文學評論家、作家胡平一起,分享了對《這邊風景》的解讀,以及他們對茅盾文學獎的感受。
  • 把種莊稼變成「種風景」 吉水休閒農業催熱鄉村旅遊
    今年以來,吉水縣著力推進農業與旅遊深度融合,把種莊稼變為「種風景」,將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觀光型休閒農業轉型。該縣充分利用鄉村田園風光、山水景觀、鄉風民俗等資源,積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鄉村旅遊,深度開發鄉村旅遊新業態,著力打響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品牌。
  • 初二作文:風景這邊獨好
    歲月無聲,而木質戲臺上,風吹竹林聲,字正腔圓的戲劇聲餘音繞梁,貫徹於耳,回眸間,才感嘆,風景這邊,獨好。愛極了戲劇,尤其是滇劇。陽光初暖時,漫步於小竹林間。嘆道,風景這邊,獨好。時光在罅隙中不停跳躍,可惜滇劇未搭上21世紀的列車,本在清代瀕臨滅絕的滇劇,不想因歲月流逝而悄悄隱去。不禁傷懷。恍惚間,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芊草菁木,綠意蔥蘢,臺上一女子,步調輕搖晃。高樓化作遠山,身後路燈化作碧樹竹林,馬路化作河道。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也成了臺下眯茗觀曲的古著觀眾。
  • 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項鍊 洪江市鄉村旅遊撬動「美麗經濟」
    洪江市位於桂林和張家界兩大旅遊圈的疊合輻射區,是中國第一黃金旅遊走廊線上的重要節點城市。這裡不僅有黔陽古城、雪峰山、安江農校紀念園等著名旅遊勝地,還有很多美麗的鄉村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各地。近年來,該市大力實施「旅遊興市」戰略,充分挖掘獨特的鄉村旅遊資源,將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相結合,積極發展鄉村特色觀光休閒旅遊,把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鍊, 打造鄉村旅遊「風景這邊獨好」 。
  • 智慧旅遊鄉村評選,巴南三個上榜。快去打卡雲林天鄉
    經區縣旅遊主管部門初審推薦、重慶市鄉村旅遊協會評定,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公示,最終認定20家「重慶市智慧旅遊鄉村示範點」,涉及10個區縣。了解,首批重慶市智慧旅遊鄉村示範點不僅環境整潔、風景優美、綠水青山環繞,而且在社區建設和鄉村振興等方面都有示範效應,比如通過特色農業、蔬果採摘、鄉村旅遊、鄉村酒店等項目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帶頭進行鄉村振興建設。從今天開始連續三天,將先後給大家推薦這三個打卡點!
  • 秦州風景這邊獨好——2019秦州區文旅工作掠影
    文旅融合,秦州風景這邊獨好2019秦州區文旅工作掠影2019年是秦州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發展的關鍵一年,也是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的一年。>輕歌曼舞秀玉蘭-玉蘭古巷旗袍秀表演玉蘭芬芳 華燈初上東風夜放花千樹 古巷遊人多如織遊玉蘭古巷 抒抒秦州雅韻」主題朗誦會遊玉蘭古巷 抒秦州雅韻」朗誦會現場剪影(二)攜手共遊天水名城 賞古巷玉蘭2019年3月,正是秦州古巷玉蘭盛開的好時節,秦州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以古巷道古街區為依託,以玉蘭花為媒介,舉辦了以「玉蘭觀賞周」文化旅遊系列宣傳活動
  • 重慶綦江:「和美鄉村」如畫 風景這邊獨好
    近年來,該村穩步推進集體經濟,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打造「和美鄉村」。從一處美到全域美房前屋後花香四溢在雙龍村4組,無論是公路沿線還是居民院壩,都讓人眼前一亮。
  • 鄉村旅遊,正走向鄉村旅居時代!
    從工業文明角度看,這可能是一種愚昧的生活方式;但從生態文明、精神文明和現代旅遊角度講,卻是最原始、最原真、最原生的資源,是安詳穩定、恬淡自足的象徵。鄉村風景宜人,空氣清新,適合人群居住。鄉民從事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農業耕作,民風淳樸,形神有序,節奏舒緩。鄉村有著更多詩意與溫情,有久違的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恆久的價值和傳統。
  • 追尋宋美人的《風景這邊獨好》!
    周莊地處崑山市,想去旅遊的可以去看我的遊記,有一篇專門寫了周莊旅遊線路。周莊的美,白天和晚上不一樣哦,可以留宿一晚,一睹風光。周莊是我逛過最好的古鎮了,路很窄,凹凸不平,有很多小店,面積都不大,給人一種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感覺。到處都是古聲古色,很有味道。張廳和沈廳一定要去逛,住上個一夜更是好。
  • 旅遊與服務學院5名學生獲「大地風景」獎學金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魏楠 陳怡媛)3月10日,大地風景獎學金授予儀式暨南開旅遊大講堂在津南校區旅遊與服務學院會展實驗室舉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大地風景國際旅遊集團董事長吳必虎向獲獎學金的同學們頒發證書並作題為「社會交換與鄉村旅遊」的主題報告。
  • 助力鄉村旅遊!肇慶市新增10個鄉村旅遊示範項目
    近日,肇慶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公布了2019年肇慶市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名單為加強對鄉村旅遊示範項目的監督和指導,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鄉村旅遊發展水平,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蘇科偉 攝目前,社播村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打造環保研學旅遊基地和特色鄉村遊。
  • 鄉村旅遊的南部探索(組圖)
    緊緊圍繞「旅遊興縣」目標,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大力度營銷,大動作規範,建成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鎮1個(升水鎮)、示範村4個(望月村、臨江坪村、黑龍觀村、龕院寺村),市級鄉村旅遊示範鄉鎮3個(保城鄉、四龍鄉、大堰鄉)、示範村11個(滿福壩村、馬家灣村、廟子山村、天橋村、橋樓村、烈女墳村、九家街村、張家河村、先鋒村、南山村、楊家店村),星級農(漁)家樂45戶,四星級鄉村酒店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