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會好奇地問「旋轉的陀螺為什麼不倒?為什麼自行車輪子轉起來不倒?」,其實這種問題更嚴格的問法是「快速旋轉的陀螺為什麼不倒?為什麼自行車輪子快速轉起來不倒?」。之所以強調快速,是因為「慢轉的陀螺肯定倒!」,」慢速的自行車也肯定倒!」。
對「快速旋轉的陀螺為什麼不倒」的最直白答案是「剛要倒一點,又轉過去了」。如果快轉的陀螺的轉速不變,那麼「倒」和「轉過去」的兩個因素會達到平衡,陀螺就一直不倒地(軸還是有點小斜度)。可是陀螺下面的再光滑「尖尖」,它與支撐之間有摩擦力,周圍的空氣對轉動的陀螺也是有阻力的,所以陀螺的轉速要漸漸地慢下來,直到「轉過去」的因素鬥不過「倒」的因素,陀螺就倒了。
為了讓陀螺不倒,就不能讓「轉速」慢下來,所以要時不時地抽陀螺,保證「轉過去」因素壓過「倒」的因素。
以上是定性分析,但「快速轉起來的陀螺不倒」不只是玩具的原理,也不只是騎騎自行車。「陀螺不倒」的性質是用在子彈、飛彈、飛機這類「重器」的飛行穩定性控制中,甚至手機中也有陀螺儀。一個「玩器」問題一旦變成「重器」,就得更精細地控制,這就不得不上數學和力學公式了。這當然需要專業知識。像下面這樣分析需要有很多鋪墊,就不聊了。
陀螺究竟啥時倒掉?這就是陀螺穩定性問題。真正地掌握它,也需要複雜的公式,所以也只能定性說說。
定性說來,影響陀螺穩定性因素有自轉角速度、陀螺的轉動慣量、重不平衡力矩和摩擦力矩、陀螺起始的各種轉動軸的方向之間夾角。
自轉角速度高,轉動慣量大,穩定性越好。因為這兩者越大,在同樣的幹擾力矩作用下自轉軸的穩定性越好,自轉角速度與轉動慣量的向量積就是轉子的角動量(動量矩),陀螺的穩定性實質上是角動量力圖保持其方向不變的特性。
陀螺的重不平衡力矩和摩擦力矩是影響陀螺穩定性的內部因素。不平衡力矩與陀螺形狀很有關係。對彎矩陀螺,摩擦力與地面有關,也和陀螺的氣動形狀有關。對於「重器」中的陀螺,它是置於重器中的,所以他們與陀螺的設計和製造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