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森林換LOGO,談談「品牌標識」背後的營銷邏輯!

2020-12-11 梅花網


作者 林川     

來源 | 品牌頭版


元気森林換logo了,將日語「気」字變為漢字「氣」。
目前,元氣森林官網已啟用新logo,從官網主標識到產品宣傳海報都換成了漢字「氣」。產品包裝上,蘇打氣泡水仍然沿用「気」字,乳茶產品包裝目前元氣森林和元気森林並存。各產品宣傳海報則同步進行了更新,包括氣泡水、乳茶、燃茶、果汁氣泡水、健美輕茶、外星人能量飲料等。
這一時成了行業津津樂道的事情, 從業者、觀察者、研究者、吐槽者、誹謗者、調戲者,都為此細數新logo的使用。

好的「品牌標識」是成功營銷的開始

從元気森林更換logo引發關注一事可以看出,logo在品牌體系和發展中的重要性。
品牌logo也稱之為「品牌標識」,幾乎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專屬logo,比如,麥當勞、iphone等。
特別是在信息泛濫和產品高度同質化的網際網路時代, 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符號和形象特徵,再優質的品牌也等於不存在。
沒有logo的品牌就像全民都戴上口罩的2020,走在街上根本沒人能認出來。 
品牌標識作為最直觀的品牌視覺營銷方式,在一開始就能成為品牌資產。 能在消費者看到的瞬間,就被消費者所熟悉、認知、喜愛,能建立品牌信任,能發動消費者購買,能得到消費者傳播。
為什麼品牌標識有這麼強大的威力?因為 符號人人看得懂,已經深藏在人類集體潛意識裡, 是包含文化含義的巨大信息體,濃縮巨大的信息含量,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並在行為上受指揮和影響。
比如,iPhone的「蘋果符號」,耐克的「打鉤符號」,還有,真功夫的「李小龍符號」,都是任何人隨便看一眼,就明白,就熟悉,就能建立信任的品牌符號。
品牌標識,就如人的個性籤名,能讓人很快記住ta。同樣,差異化的品牌標識也能讓品牌的目標消費群體很快記住這個品牌,使其在眾多的競品中脫穎而出,大大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比率和重複購買頻率。

好的「品牌標識」讓營銷事半功倍

曾經,Tmall更名為天貓,全球徵集logo,一時成為行業裡討論的盛事,相關人等似乎要使出吃奶的勁兒,恨不得一下子說中未來5年乃至10年裡所有的變化。
且不談換個logo到底管不管用,但這樣的討論是無數品牌夢寐以求的!成為話題,成為焦點,被廣泛傳播、分享,被大量的深度的分析,寫成文字,寫在新聞裡,寫在微博裡,寫在博客裡,寫在日記裡,寫成案例,寫成教程,寫成教材!
有多少這樣的品牌事跡曾這樣光榮的被討論,一度再一度的成為焦點。
當年廣藥與加多寶就涼茶品牌王老吉達成的合作,一直成為大學營銷教材中的經典案例,被深度分析多年。時至今日兩家早已鬧分,營銷學在方法論上早已複雜的超越昔日不知道幾條街。在這兩家企業中,加多寶無疑是深諳營銷中話題製造之術,在推廣新品牌加多寶上不遺餘力,也確實營造了不少話題。
事實上,一個好的logo,確實能為品牌省去不少營銷費用。
再拿今年的疫情來說。2020年3月19日,麥當勞在facebook上發布了新logo圖片,原本的「M」被拆分成了兩個單獨的「n」,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感,呼籲大家在疫情期間注意隔離;星巴克雙尾美人魚也帶上了口罩,呼籲大家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不少網友直呼麥當勞、星巴克人性,這些小小的變動卻引發了不小的營銷傳播效應,為品牌增添了不少好感度。
不論是天貓,還是麥當勞、星巴克,都在各自時間裡引發了一場廣泛而又集中的焦點討論,製造了輿論話題。
在這個web3.0的時代,自媒體的日漸成熟,讓大眾自發的針對特定主題來製造並分享內容,讓大眾在打開瀏覽器,打開播放器,打開即時聊天工具,發送簡訊……到處都能看到你被討論,你就算不成功,也離成功不遠了。
當然,單純更換一個logo要引發一陣討論,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一個好品牌logo,必須能夠做到與人親近,具有某種易於理解和傳播的象徵意義,在認知上也能便於大眾識別和記憶,如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現在同質化的產品越來越多、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 logo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傳播成本——讓別人在眾多品牌logo中能一下子認出你、記住你,還能形成聽覺詞語被口口相傳。

  &nbsp如何打造吸睛的「品牌標識」?

為什麼有的logo能讓人過目難忘,而有的logo卻很難被人記住?在進行品牌建設工作時,品牌要如何讓用戶在紛雜的市場環境中一眼相中自己,為自身品牌營銷助力?需要滿足這6種特質:
logo應該先解決「對」的問題,再來解決「美和醜」的問題。
好的logo不僅體現在設計層面,更需要體現品牌戰略思考,反映品牌的核心理念,直白、簡潔地傳遞出「我是誰」的信息,並可以被用戶完全捕捉到。
比如,西貝莜麵村的logo,就是通過「莜麵村」以及「I Love 莜」的圖案體現出了品牌的產品定位——莜麵。
用戶的每一次傳播都在為你的品牌提供曝光機會,所以,品牌更應該提供有辨識度的超級符號,讓用戶一眼辨認出你的品牌。
主體形象「蘋果」源於生活,而且經常出現在神話故事和童話故事中,是全世界人民都熟悉並熱愛的水果之一。但它又不是一個普通蘋果——它缺了一口,雖然賈伯斯的初衷只是為了讓人們不至於把蘋果誤認為殷桃而添加的缺口,但 因為這個缺口,給了品牌更大的想像空間,也增加了品牌的個性。
在信息爆炸、碎片化的今天,一個品牌形象如果沒有明確的識別區隔,將很難被消費者認知與記憶,那logo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品牌價值。
logo是給消費者看的,而不是給品牌自己看的。 因此,logo就和產品一樣,必須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我們將需求簡單分為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兩大類。也就是說,品牌在設計logo時需要考慮,到底想滿足的是消費者的精神需求還是物質需求。
比如星巴克,通過美人魚的形象帶給消費者一種神秘感覺,使之產生探索的欲望,這就是滿足了消費者的精神需求。
再比如拼多多,眾多不同產品的圖案圍繞著一個「拼」字,體現出了拼多多品類豐富、物美價廉的特點,這就是滿足了消費者的物質需求。
眾所周知,由於人有社交需求,所以會出於合群、湊熱鬧、好奇心等因素自發傳播一些事物。因此, 如果一個logo能夠帶給人們話題,引發人們的好奇心與討論,就可以讓用戶自發去傳播該品牌logo。
比如,之前得到App換logo,引起一波熱議。新logo是一隻橙色貓頭鷹,很多人吐槽說實在是太醜了。的確如此,但是人們在短暫驚嘆之後卻猛然發現,新logo就是一個「羅」字!於是人們深深被羅胖這一局「大棋」所折服,紛紛再次投入到討論之中,引發一陣傳播。
品牌logo正是因其個性的形象設計獨特的營銷理念,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而深入人心,這就是視覺營銷的「軟手段」。
每一種品牌都有他自己的故事, logo的設計總是要與背後的故事相契,與消費者產生內心共鳴,才是品牌logo的精華所在。
想讓圍觀者產生興趣並牢牢記住你的品牌標識,在這個時間總不夠用的浮躁時代,極簡主義很有必要。
但凡世界知名品牌,均採用了極簡主義的logo設計。
譬如,正大,一個方內套圓;奔馳,如風車般的圓圈中套個三叉;三稜,三個對角的稜形...諸如此類極簡約的logo,都能夠一目了然的、準確的詮釋自己品牌或產品的特性。
只要把以上幾點做好,就有可能打造出一個超級識別符號。
當然,要想讓這個識別符號更具有傳播力,最重要的還是加大傳力度。
因為,如果再配以用戶在使用品牌後的良好口碑,那才是佔領了打造超級符號的至高點,掌握了在眾多同類品牌中脫穎而出的主動權。

註: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梅花網立場。

本文由營銷頭版授權梅花網,並經梅花網編輯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相關焦點

  • 元氣森林為什麼能火?解密背後的品牌營銷邏輯
    自成立後,元氣森林保持著一年一融資的節奏,2017年天使輪、2018年8月A輪、2019年3月B輪、2019年10月戰略融資,這次投後估值37.5億元。 元氣森林的成功體現在他們內容營銷、數位化轉型、渠道與供應鏈上的布局。
  • 聽說元氣森林換LOGO了 新LOGO的元氣森林背後寓意深遠
    元氣森林的飲品一經上市,就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成為深受追捧的年輕飲品品牌。尤其是爆款產品蘇打氣泡水因為其獨一無二的健康理念和標誌性的新口味,很好的滿足了當代年輕人的喜好,一舉奪得天貓飲料銷售榜NO.1,其外包裝上的標誌性「気」字仿佛帶著神秘的魔力能在滿是飲品的飲品陳列架上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 「元氣森林」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元氣森林,可以說是今年最火的飲料品牌,「0糖、0脂、0卡「的廣告鋪天蓋地,這家成立僅僅 4 年公司估值已經飆升至 140 億元。近日,元氣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增至約2.85億。元氣森林爆火的原因表面看來至少有兩點。其一,「品牌標識」是營銷的開始。
  • 元氣森林換LOGO設計,標誌性「気」字沒了
    近日,高瑞品牌得到消息,元氣森林換新LOGO設計了,趕緊去官微一探究竟,果然。看樣子元氣森林怕是接下來有新動作了。元氣森林品牌旗下產品_高瑞品牌元氣森林品牌旗下產品因為這個「気」是日語裡常用的字,而國內的漢字中極少用到。
  • 元氣森林的「走紅」邏輯
    如果要問誰是2020年飲料界最大的黑馬,非「元氣森林」莫屬,這一年它從一個默默無名的業界新秀一夜成名。「半年銷售額超6億元」、「最新一輪融資公司估值達20億美元」、「首個登陸天貓超級品牌日的水飲品牌」等光輝戰績,似乎與一個成立僅4年的新興消費品品牌並不相配,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它的創始人竟然還是個飲料界的門外漢。
  • 進擊的元氣森林能走多遠?|品牌創變者
    作為跨年晚會總冠名商,元氣森林在聖誕節發布了首支跨年TVC《你敢不敢》,引發廣泛關注。在一次次「你敢不敢」的追問背後,愛迪生、梵谷、屠呦呦、阿姆斯特朗、賈伯斯、張偉麗在經歷一次次失敗後,卻仍然勇於挑戰執著追夢。「你敢不敢證明你可以?或許不敢卻又不甘,不甘就對了。」
  • 品牌故事//飲料界黑馬——元氣森林
    僅僅用三年的時間,元氣森林在巨頭林立的飲料行業殺出了一條血路,品牌估值從0到40億元的超越,之後,聘請不同明星作為代言人,為產品帶去更多消費可能,可以說一步步成長的網紅產品。到目前為止,元氣森林已全面覆蓋全國一二線城市,截至2019年,元氣森林的線下產品已進入全國400多個便利系統、超80000家高端商超、便利店。線上渠道,覆蓋天貓、京東等核心平臺。
  • 元氣森林「增肥」:背後的焦慮與隱憂
    整體布局邏輯,主要圍繞在豐富產品口味口感,升級產品,引入定製、聯名、盲盒等新玩法,並在更加細分的領域上做文章。以氣泡水為例,元氣森林副總裁宗昊曾透露,兩年時間推出了十幾個口味,以滿足「Z世代」在不同場景,不同心情的細分需求。  整體看來,元氣森林的產品線也大都是圍繞健康來打造。
  • 「偽日貨」元氣森林還能忽悠多久?估值百億,涉欺詐營銷
    日語「気」作為強品牌標識符號,加上效仿日本飲料的包裝設計風格,不僅吸引部分年輕人的注意力,還可以帶動消費者在社交媒體拍照傳播。但正是這樣的包裝設計,引發了外界對元氣森林「偽日貨」「抄襲」的爭議。元氣森林的乳茶、茶葉禮盒燃茶等產品包裝分別被行業人士指出,涉嫌抄襲日本食品生產商不二家、日本茶葉品牌LUPICIA。上述品牌設計師認為,元氣森林的包裝確實存在抄襲嫌疑,但消費者也並不太關心包裝是否原創,反而抄襲問題可以成為企業負面營銷的話題從而被大眾認識,所以抄襲之風普遍存在。
  • 元氣森林與日本的關係竟然是……
    估值飆漲背後,圍繞著元氣森林「偽日系」的爭議未曾間斷。近日,元氣森林一款酸奶打出了「北海道3.1」文字標識,讓不少消費者誤以為產品來自日本。事實上,元氣森林產品無論是產地還是消費市場均在中國,是不折不扣的國產品牌。
  • 元氣森林 元氣不足?
    作為新興品牌,元氣森林在飲料行業崛起的原因,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還是主打「健康」的產品定位?有觀點認為,元氣森林的打法不是傳統的快消品,而是把網際網路行業的市場營銷思路搬到了快消品上。朱丹蓬認為,元氣森林在模式上並無更多的獨特性,線上與線下互融共通,與許多快消品牌並無大的區別。
  • 元氣森林背後的憂患
    而這次,站在舞臺中心的是元氣森林。從2016年成立至今,這家新茶飲品牌取得的成績包括:2020年5月銷售業績達到2.6億,超出2018全年銷售總和;天貓618,超過可口可樂成為水飲品類榜單第一名;上半年銷售超8億。零糖零脂定位、口味平衡、網際網路營銷極致挖掘、便利店渠道紅利等因素共同支撐起了元氣森林高速成長的步伐。
  • 元氣森林:是成功崛起的快消品牌,還是製造概念的品牌快消?
    披著「日系品牌」外衣的「國貨品牌」元氣森林從出生那刻就站在了資本聚光燈下,從品牌調性、營銷手法,到產品宣傳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審視。市場一邊驚訝於元氣森林的快速增長,同時也對其營銷手法提出質疑。用資本的玩法去做產品,瑞幸前車之鑑還未涼,如今元氣森林又處在了風口浪尖。
  • 綁定湖南4檔節目,元氣森林的娛樂營銷進擊路
    在此之前,元氣森林受到的關注,是去年雙十一拿下全網銷量第二並一舉超越可口可樂;是今年上半年就擁有超8億銷售量,估值也從去年的約40億元飆升至今年的約140億元。人們在感嘆「元氣森林什麼時候這麼火了?」顯然,當你頻繁地看到它出現在各個社交平臺和公共空間,這背後必然有著一波波地密集砸錢。
  • 娛樂營銷新標杆 元氣森林主題曲燃爆《我們的樂隊》總決賽
    品牌內容深度定製《元氣暢想》開創綜藝營銷新局面 從品牌營銷層面觀察,《元氣暢想》的驚喜亮相 在這個意義上,《元氣暢想》探索出了綜藝植入的全新玩法,由人氣樂隊EzGoin定製創作元気森林品牌主題曲,在總決賽舞臺超燃表演,並與導師充分互動。整個過程既行雲流水,毫不突兀,又讓人印象深刻,記憶點十足,廣告成為內容本身,廣告即內容,內容即廣告,這可謂綜藝植入營銷的最高境界了。
  • 元氣森林走紅背後:創始人是山寨「開心農場之父」
    但圍繞元氣森林的質疑也一直沒斷過,「0糖」被質疑只是一個偽概念,日系風也被指出只是「偽日系」,創始人唐彬森的「開心農場創始人」的身份也眾說紛紜。在元氣森林營銷和宣傳猛烈攻勢下,一串串疑問被包裹在高調的營銷迷霧之中。0糖等於無糖?
  • 英超換Logo背後的邏輯:純淨品牌 獅子有雄心
    在這個極簡風Logo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邏輯呢?大家開始熟悉英超時的Logo是1992年被設計出來的,2001年進行了一次升級,加入了贊助商巴克萊的名稱,2004年進行了又一次升級,最終,目前大家看到這款logo是從2007年開始啟用的。
  • 元氣森林「增肥」
    據了解,在元氣森林目前的產品銷售結構中,蘇打氣泡水與燃茶分別佔據了其整體銷量的6成和3成,其他產品幾無響應。在業內看來,元氣森林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營銷,企業本身並沒有護城河。整體布局邏輯,主要圍繞在豐富產品口味口感,升級產品,引入定製、聯名、盲盒等新玩法,並在更加細分的領域上做文章。以氣泡水為例,元氣森林副總裁宗昊曾透露,兩年時間推出了十幾個口味,以滿足「Z世代」在不同場景,不同心情的細分需求。整體看來,元氣森林的產品線也大都是圍繞健康來打造。
  • 元氣森林:「撈金」氣泡水
    再加上巴黎水、芙絲、以及可口可樂的怡泉等一眾高標識度國際品牌,氣泡水市場的「戰國時代」恐怕不會那麼溫和。不過對於上述這些傳統飲料巨頭,元氣森林都沒有放在心上,畢竟能夠如此快在氣泡水領域脫穎而出沒有絕招是不可能的,而元氣森林的絕招就是縱橫無敵的「網紅營銷」利器。
  • 元氣森林,「見風使舵」
    元氣森林微博頭像變化,從「元気森林」,變成了「元氣森林」。可能是喝了無糖氣泡水,減了肥的「氣」字總感覺空落了許多。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動作。對品牌,尤其是看重營銷的新消費品牌來說,哪怕只是減少了兩個筆畫,命名的印象也差別不小。品牌名稱的學問幾乎可以濃縮許多營銷要義,甚至戰略轉向。彼時外界紛紛猜測,元氣森林這是想甩掉「偽日系」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