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英語| 中國價值觀與自由主義:什麼意識形態將塑造國際規範秩序?

2021-02-14 漫話國關

In China, liberalism refers politically to Western democracy and economically to a market economy. Despite the above differences, the liberalism in any country generally affirms the principles of equality, freedom, democracy, civil rights, secular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resultant programmes in support thereof. Liberalism first became a distinct political movement after achieving a degree of popularity among Western philosophers and economists during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estern liberalism spread from European democracies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mainly due the dominance afforded by their victories in both world wars. In the aftermath of WWII, 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the de facto leading exponent of liberalism, and its hegemonic power signified the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norms of the American liberalist values of equality and freedom. This is exemplified in Chapter I, Article 1, Clause 2,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 Charter reflecting the UN directive: 『To develop friendly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based on respect for the principle of equal rights and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 and to take other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universal peace.』5

在中國,自由主義在政治上指的是西方民主,在經濟上指的是市場經濟。儘管有上述差異,但任何國家的自由主義都普遍肯定了平等、自由、民主、公民權利、世俗政府、國際合作以及由此產生的支持這些原則的方案。在啟蒙時代,自由主義受到了西方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一定程度歡迎,成為一種獨特的政治運動。在20世紀上半葉,西方自由主義從歐洲民主國家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區,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使其佔據了主導地位。二戰後,美國成為自由主義事實上的主要倡導者,其霸權標誌著美國平等自由價值觀對國際規則的影響。《聯合國憲章》第一章第一條第二款,"在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和自決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各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並採取其他適當措施加強普遍和平」,這一對聯合國指令的反映就印證了這一點。

相關焦點

  • 尼爾·弗格森、扎卡裡亞: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經終結了嗎?
    因為在這套美好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下,主要受益者卻是中國。1980年,中國經濟規模佔世界總量大約2%,當時美國和加拿大加起來佔世界經濟總量約四分之一;可是現在,中國經濟佔世界總量的18%,美國和加拿大加起來約為17%。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到2021年,中國經濟將佔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
  • 「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的神話——美國媒體價值觀傳播的...
    同一時期,美國學者赫伯特·甘斯(Herbert J.Gans)在媒介社會學的經典之作《什麼在決定新聞》(Deciding What’s News)中通過對兩大電視網晚間新聞節目和主流新聞周刊的內容分析,將美國新聞媒體所維繫與傳播的核心價值觀(書中稱之為「恆久價值」)歸納為以下八類:民族優越感、利他的民主、負責任的資本主義、小城鎮田園主義、個人主義、溫和主義、社會秩序與國家領導權等[3]
  • 我們還生活在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中嗎
    福山:目前國際局勢詭譎多變,全球歷史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章節,所以,我今天的演講其實是要提出一個問題:過去我們所熟悉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目前面臨許許多多的威脅,是不是即將正式畫上句點了呢?自由主義又面臨什麼樣的威脅?譬如說在美國,民粹主義的崛起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是如何興起的所以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叫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 作為意識形態的新自由主義:起源、實質與影響
    儘管新自由主義已被廣泛認為是21世紀資本主義的核心意識形態,但掌權者卻很少提及該詞。2005年,《紐約時報》甚至發表了一篇名為《新自由主義?它不存在》的文章。 在這個邪惡的詭計背後,隱藏著一個令人不安甚至噩夢般的現實。新自由主義可以被定義為:與壟斷金融資本崛起相關聯的統治階級政治意識形態的一體化工程,其主要戰略目標就是將國家嵌入資本主義市場體系之中。
  • 高連奎:經濟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兩大來源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數學方法, 論證社會主義的生產管理部門應該採用什麼方式引導生產,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洛桑學派的另一位經濟學家巴羅尼又對帕累託的理論進行了發展,羅巴尼認為市場中的價格僅僅是一個交換函數,社會主義可以利用這個交換函數。
  • 【汙名管理】國際關係中的汙名管理、越軌身份、規範與秩序 | 國政學人
    糾正了傳統的理念,即共同價值和規範是國際秩序的基礎。文章認為,國際社會也是由汙名化中的越軌、違反規範的國家和他們應對汙名的方式部分塑造起來的。在吸收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社會學研究的基礎上,文章指出國家不是社會化的被動對象而是積極行為體。
  • 「恐怖主義」的源頭不止極端伊斯蘭,還有自由主義
    俄羅斯將「重返非洲」。10月23日-24日,首屆俄羅斯-非洲峰會在索契舉行,由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現任非盟輪值主席的埃及總統塞西共同擔任本次峰會的聯合主席。 俄總統普京在峰會閉幕時稱,峰會為俄非關係翻開了新一頁,多家國際媒體也就此發文認為此次峰會將會成為俄羅斯對非洲政策的轉折點。
  • 王今朝:美國要退回到舊自由主義,中國要根除自由主義
    對中國而言,則應該下大力氣根除自由主義,包括理論界和政策界的自由主義。因為自由主義是中國國家發展、人民幸福的大敵!斯蒂格利茨說福山是新自由主義者。福山否認自己是新自由主義者,認為自己只是「描述了一個體系(自由主義者將國家視為主要敵人的體系)的絕對地位」,這並不意味著自己「贊同該體系的價值觀」。因為新自由主義和舊自由主義的差別不大,都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
  • ...李靜:國際經濟秩序的發展、困境與中國方案——兼論中美貿易...
    此外,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川普政府初期讚許中國的防疫工作,但隨著美國確診病例增加而「甩鍋」中國,這是否會惡化兩國經貿關係?未來國際經濟秩序會怎樣發展?中國將如何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本文試圖基於國際經濟秩序的歷史演變、現實困境以及川普政府偏離現行國際經濟秩序原因,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以期對其有更深刻的理解。
  • 資政|大變革中的新世界秩序願景
    直接來講,價值、國際制度都是由富有治理能力的大國塑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是冷戰之後,在美國主導下建立的自由主義民主的世界秩序被稱為「自由世界秩序」。從世界秩序的形成到正在發生的大變革,意味著世界秩序變革的動力在於支配性大國的國內政治或者大國治理能力。
  • 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引領力
    習近平同志強調,「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彰顯生命力和引領力,取決於其能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能否真正掌握群眾。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西方意識形態領域突出問題及對中國的啟示
    從意識形態層面,西方長期經營。美國利用唯一超級大國的優勢,推動國際輿論場充斥著各種西方理論,導致西方擁有絕對的話語霸權,可以任意定義國際秩序,根據自身利益需求混淆是非,對別國事務橫加指責。部分中國所謂公共知識分子也以西方理論馬首是瞻,做了西方價值觀的吹鼓手。
  • 政治儒學回應自由主義:儒學不是一種意識形態
    [作者按]2010年5月3日至5日,由範瑞平教授與貝淡寧教授發起,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了「儒教憲政與中國未來」國際學術會議。在會議上,我基於「政治儒學」的義理,提交了一系列關於「王道政治」與「儒教憲政」的主題論文供與會者討論。會上的熱烈討論之 外,與會學者還在會後又對「王道政治」與「儒教憲政」的基本義理提出了嚴肅認真的批評。
  • 【國際秩序研究】於濱:中俄與「自由國際秩序」之興衰
    然而,2017年的版本多次將中俄兩國「綁定」,對二者之警惕程度甚至超過對朝鮮、伊斯蘭國(ISIS)和敘利亞等所謂的「流氓國家」。[5]冷戰結束以來的絕大部分時間裡,西方都躊躇滿志,甚至不可一世,但為何又會急速滑向悲觀主義,甚至難以自拔?[6]所謂「自由國際秩序」從何而來?其「秩序」到底多規範?又是在對誰而言?其盛衰興廢的主要原因在哪裡?
  • 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整合力、凝聚力和塑造力
    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建立和鞏固,必須要有正確的理論導向、明確的價值認同,來統一人們的思想認識。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體現著這樣的理論導向和價值認同,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發揮其整合力、凝聚力和塑造力,是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重要方面。
  • 代金平:西方意識形態攻勢與中國軟實力建構
    西方國家的集體行動不是偶然的,根本在於其政治制度、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使然。當然,國際形勢與國際格局的深刻調整,尤其是中國近期以來的迅速崛起對西方構成的直接挑戰,則是其重要的現實原因。其一是中國和平發展勢頭不可阻攔,硬實力的迅猛增強趨勢引起整個西方社會的恐懼和焦慮,擔心中國領導世界。
  • 閻學通:未來十年國際政治的格局變化
    因此,這種戰略的優勢將誘使中國和美國對其他國家實施制裁,這是其他大國在與弱於自己的國家發生衝突時可能照例採取的策略。因此,下一個10年可能會見證一個較不穩定的國際秩序。儘管國際秩序不太穩定,但整個國際體系在未來10年可能保持不變。
  • 國際關係「無限遊戲」新思維:世界文化秩序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因為原教旨自由主義理論將經濟金融危機解釋為資本主義經濟體的自我調節。如果羈絆於這一意識形態的認知,那麼2008年金融危機自然沒有帶來什麼教訓。金融危機將深刻改變中國與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將逐漸擺脫西方民主制度必然帶來經濟繁榮的錯覺,華盛頓共識褪下光環,歷史並沒有在自由民主之處終結。歷史是開放的、非線性的、發散的;人類社會完全可以有多種發展模式。金融危機帶來東西方之間知識與權力關係的轉折,帶來世界文化秩序的大變局。金融危機給中國文化大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必將激發文化和政治的自信與自覺。
  • 未來十年國際政治的格局變化?深入解讀在這裡
    只要中國在未來10年繼續縮小與美國之間的經濟差距,中美之間的經濟競爭就會加劇。因此,下一個10年可能會見證一個較不穩定的國際秩序。儘管國際秩序不太穩定,但整個國際體系在未來10年可能保持不變。缺乏主流價值觀與戰略信譽在未來10年裡,沒有任何意識形態能夠通過建立一套新的主流價值觀取代自由主義來指導國際社會。自由主義與反建制主義之間的競爭使美國無法恢復自由主義的統治地位,也不能建立一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價值觀。
  • 《環球時報》專訪知名國際問題學者安明傅:拜登可能為美中務實關係...
    這對美國、中國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都有好處。對全球化和貿易少一點敵意,對國際合作多一點支持,在與國際社會打交道時多一點溫和,這樣的美國總體上對中國有利,儘管它會繼續對中國的批評。國際秩序——「自由主義霸權」的概念已經過時環球時報:拜登勝選將如何影響美國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