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發布」消息,11月22日晚,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組織所有相關人員進行集體核酸檢測,各貨運站及貨運區域所有人員連夜參與。
此時在浦東機場的另一邊,T2到達層,作為閔行區的防疫應急保障車輛,上海惠友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翟俊,全副武裝,等待著下飛機的乘客。這是他堅守在轉運崗位上的第10個月零20天。
00:05,放在口袋裡的手機不斷震動著,那是總經理蘇建輝在群裡發出的一道道提醒:「我們在做轉運工作任務的弟兄們,一定要隨時隨地做好防疫保障工作,來不得半點工作上的馬虎和精神上的鬆懈。」
此前,
記者對蘇建輝和他的團隊駐守虹橋火車站,
轉運湖北籍進滬人員到指定隔離酒店進行報導。
若有戰,召必回!
隨後,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情況下,他們又趕往浦東國際機場,轉運來自重點國家入境人員,同時做好在隔離點內符合居家隔離條件人員的運輸保障工作。
截至目前,惠友公司分別在虹橋機場轉運高風險地區人員598車次2023人;在浦東機場共發送國外重點國家入境人員1459車次16177人,居家隔離共轉運633車次4148人。
在蘇建輝的筆記本裡,記者看到他立下的軍令狀:力爭安全零事故、服務零投訴、車輛零拋錨、保障零差錯、指揮零失誤,切實防範各類突發事件,縮短應急處置時間,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交一份滿意答卷。
從機場到隔離點,
這個環節上如何嚴絲合縫地紮實「閉環」?
01
只知白天黑夜,不知今「朝」是何「朝」
機場「疫」線就是當前疫情最前線的戰場,每一條戰線、每一個戰壕、每一個戰鬥位都至關重要。經過幾個月的磨合,整個步驟已經運作的非常嫻熟。
在閉環過程中,儘量避免讓旅客接觸除了志願者和司機外的其他人,通過點對點直通送達隔離場所。
翟俊就是浦東機場交通保障部T2轉運組組員之一,他們負責T2航站樓入境旅客的隔離轉運工作。
「這幾天明顯感覺入境旅客人數和之前差不多,白天的航班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入關,所以後半夜會比較忙。」翟俊告訴記者。
因為要與入境旅客的行李直接接觸,所以轉運組也必須穿上全套防護服:帽子,N95口罩,手套,防護服,鞋套,護目鏡,面罩……人人都穿成「大白」,一模一樣再也分辨不出誰是誰了。
和分不清人一樣,翟俊也搞不清日期。「一直是『準戰時』狀態,不分周末平時,24小時手機不關機隨時待命,黑白顛倒,忙得忘記了今『朝』是何『朝』。」
連日來氣溫下降,翟俊開玩笑說防護服還挺保暖。回想起曾經在烈日下,只要一穿上防護服,沒幾分鐘全身浸泡在汗水中,沒有一件衣物是幹的,就像水洗一樣,「難熬的是在後半夜,時間過得特別慢。整夜一直工作很容易餓,又不敢喝水,困了就原地跳。」
浦東機場到閔行華漕,近70公裡。擁堵時候,加上乘客上下車,要開3小時左右。為了降低室內病毒感染風險,全程不開空調,駕駛員旁邊的窗一直開著。「車廂裡是一個密閉和人員聚集的環境,天氣熱,不開空調,人受不了,開了空調又有傳播風險。」翟俊說,即便在最難熬的「蒸籠」模式下,防護服的穿戴依然不能有半點馬虎。
隨著天氣變冷,進入秋冬季以後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是在加大。之前,常態化的防疫氣氛又緊張了起來。蘇建輝不斷提醒:「旅客所有物品一定要在做好防護的情況觸碰,不要隨意觸碰!」他知道,看到大包小包上車的旅客,前線的他們一定會去幫忙,所以他一再叮囑做好防護。「手套一定要從裡面捂住,鞋套塞嚴實,穿戴整齊後,讓他們相互檢查,還要發照片過來,我都會放大一一從頭看到腳。他們不能有任何一個出問題,不然就是全軍覆沒」。
02
舍小家為大家,錯過女兒婚禮
眼下,車隊裡30多人駐守浦東機場負責轉運工作,蘇建輝進行遠程調度。8小時一班,24小時待命。駐守的司機都是和蘇建輝合作5年以上的,在他眼裡,這批人不僅駕駛經驗豐富,而且敢於擔當。
今年46歲的許雲禮,老家在安徽。從7月開始便駐守在浦東機場,負責轉運工作。一開始得知工作「變動」,許雲禮的家人並不支持。「我沒有猶豫,說不害怕是假的,但這是非常時期,能為公司,為所在的城市出力,我義不容辭。家人看我如此堅定,也理解了。」
但許雲禮沒想到,就這樣錯過了女兒的人生大事。10月2日,許雲禮一早打電話給女兒,簡單交代了幾句便掛了。「沒去婚禮現場,心裡特別難過,希望他們理解,但為了他們的安全,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如果我離開,堅守的兄弟壓力就更大了」。他說,「當自己穿上防疫裝備那一刻,內心一下子感覺到身上的責任。」
結束了8小時的值班回到基地後,許雲禮看到女兒發來婚禮現場的照片和視頻,女兒十分理解,為他感到驕傲,並讓他做好防護,等他回家。
最近,上海發生的幾起新冠本土病例牽動了千家萬戶的心。許雲禮每天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向家人報一個平安。「視頻、電話,哪怕在微信上說一聲也好,家人非常支持我來到機場一線,他們知道這是我的責任與嚮往。這段時間,他們把家裡的一切事務都包攬了,我要做的就是在任務結束後安安全全地回家。」
雖然每天三班,但日夜顛倒,大家還是挺疲憊的,可是沒有一個人退縮,大家都打起精神做好手頭的事。
03
出車檢查,至少檢查三遍
記者了解到,目前的轉運車輛型號分別是7座、20座、53座的商務車、中巴車、大巴車,在浦東國際機場、虹橋火車站待命的有12輛,佔公司數量近10%。
見到蘇建輝的時候,他已經從轉運工作中抽身,回到公司安排企業復工的相關事項。對於企業目前的發展,他看得有些坦然:「利潤也好,發展也好,我們放小一點,未來日子還很長。轉運工作必須百分百保障,我帶出去的團隊一個也不能少地回家」。
這天正巧,司機王悠琪將轉運車開回公司檢修,全程穿戴防護服,蘇建輝得知後,遠遠地望著他,打了個電話,叮囑再三。
王悠琪告訴記者,一月一次回公司檢修是常規操作,進來前,對車輛外部進行全面消殺,檢修全程與所有公司人員無接觸。公司檢修的師傅打開引擎蓋,檢查機油是否正常,缺不缺水,電瓶能不能正常工作。「這是日常檢查,他們在一線拼命,我們提供後方保障」。
據介紹,在接到轉運消息的前一小時,負責轉運的司機要檢查車輛的水、油、胎壓是否正常,仔仔細細檢查至少三遍,確保車輛行駛安全。車輛內部座椅、扶手進行消毒工作,全面消毒。「這些工作一個也不能少,不僅對乘客負責,同時也是對我們和家人負責。」 王悠琪一字一句堅定地說。
那麼如果路上出現問題呢?蘇建輝也做了預案。「在智能化管理平臺上看,哪輛車離事故車最近,火速前去救援。但最要緊的是抓好前期檢查工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一起車輛事故。」
04
被旅客舉動暖到了
在閔行區點位,平均每天有近100名來自重點國家的入境旅客前來,其中歐美國家旅客超過三成。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轉運過不清楚政策肆意發洩情緒的旅客,經歷過12小時連軸轉一刻不曾停歇,遇到過核酸檢測為陽性的入境人員……他們有過害怕、有過擔心、有過疲憊,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
「有個美國回來的阿姨,很感激半夜我們來接她回家,對我說,謝謝祖國沒有忘記他們。」翟俊回憶道,這位阿姨告訴他,從下飛機她就感覺上海對疫情防控的重視已經超乎想像,看到機場裡的一群人圍著她轉,原先路途上經歷的所有忐忑與焦慮逐漸消失。
有配合理解的,自然也會有對相關政策規定不了解、從而產生抗拒心理的。碰上急急躁躁的旅客,他們就當起了「調解員」,苦口婆心講,一小時、兩小時……雖然對入境旅客築起「防控閉環」,但還是需要相互理解,傳遞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
而王悠琪印象最深刻的「彩蛋」是轉運演員成龍,當時因入境需要,在閔行區華漕鎮集中隔離健康觀察點接受了健康觀察。「成龍當時說,防疫措施非常到位,措施越嚴格,我們越安心,感謝你們!」王悠琪告訴記者,「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理解和認可,這便是對我們最大的溫暖。」
記者對這些轉運組人員提了同樣的問題:想家人的時候怎麼辦?等到某一天,疫情真的結束了,你最想幹什麼?
「漫漫長夜最難熬,想孩子了就翻翻照片看看視頻,疫情結束後,我只想馬上回家抱抱他。」
「此刻全靠身上的責任支撐著,疫情結束後,最想睡個天昏地暗,電話關機,誰都找不到我那種。」
「回家好好吃一頓,這裡的盒飯、餅乾真的有點膩了。好好陪伴一下家人,回老家陪伴一下父母,帶愛人小孩旅遊放鬆一下。」
「這段時間認識了很多『戰友』,希望待到春暖花開那一刻,我們把酒言歡。」
每當回到基地時他們總是如釋重負。
一直話不多的馬衝鋒說,
「寒冬終將過去,希望就在眼前,
讓我們靜待春暖花開」。
說不害怕那是假話,
但對於他們而言,
在這場上海「防輸入」保衛戰面前,
「疫」不容辭,絕不退縮。
來源:今日閔行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日均轉運近100人,揭秘從浦東機場到閔行隔離點的幕後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