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歲老人,告訴你如何才能活好?如何面對死亡

2020-12-15 百家號

105歲日本智者,日野原先生,大半生服務他人,即將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前,以對話的方式,將他關於人生的思考,向人們娓娓道來。

01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這幾天,伴隨著我們童年的李詠老師,因病治療無效去世。再也沒有了下期節目。今天,江湖夢想金庸老先生離開了我們。或許再也出現不了我們的江湖。腦海中還記得,喬峰死去時,我流下了淚水。作為一個讀者,面對他人死亡時,尚且如此恐懼,如此無力。假如,是我們的至親之人辭世時,不敢想像!這個世界上有人會不怕死嗎?基本沒有,日野原先生說:我怕死,但是我更願意探索未知的自己。當他回顧自己80歲時候,寫的日記,覺得自己太幼稚。這幾天腦海中一直有個疑問,死亡是生命的結束嗎?並不是,死亡只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當我們活著的時候,死亡還沒有來臨,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在了,所以沒有死亡。我們最好的選擇便是坦然接受死亡。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我們的生命需要鮮活,才能更加坦然接受死亡。日野原先生說:生命存在於我們可支配的時間裡。不要在乎身外之物,是非審之於己;不要被別人的評價左右,你就是你,時間會擦亮人們的眼睛,留下最真實的你;順其自然的得失!面對死亡,我們唯有活在當下,支配自己的時間,才能去與死亡和解。

02愛情,友情

日野原說:愛,就要接受最真實的Ta,我如果真的愛你,便會接受你的缺點,我會發自內心的感謝你的到來。去細細體會這種看不見,卻又有感知的幸福。這個爆炸的時代,我們缺乏的不是動力,而是感動。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都覺得理所當然。我們更要懷著溫暖柔軟的心,這樣才能遇見溫暖柔軟的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朋友,「你說:我兩年肯定能掙100萬,他回答,不是我小看你,就你,別扯淡了。你說:我要減肥啦,

他說:快別啦。就你那樣。」發現沒有,有些人總是希望我們過的不好。而真正的朋友是祝願我一切都好的人。

03面對困境

帝總是會派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來考驗你。或許傷害了你。或許幹擾到了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你正在好好工作的時候,旁邊的朋友卻在一直抖腿,帶動整個辦公桌。或者總是在你目之所視的地方移動。你還怎麼好好工作?寬恕是很困難的,但是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了解Ta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懷著真誠的心,放下討厭Ta的執念,去探尋他的內心。這樣才能解開偏見。我們總是會遇到別人的誤解,「有時候事情明明不是你們想的那樣,為什麼不相信我。你們愛咋想咋想去吧,然後自己在哪裡難受。」境隨心轉,這個時候,問自己:我了解我自己嗎?我都不了解我自己,更何況別人,有誤解不是很正常嘛!別人,為什麼要這樣想,我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合適。這樣轉念的時候才是進步的時候。如果我們放任誤解,不去內省。一次,兩次……心會變的越來越窄。活的累。

04面對傷痛,

我們總是回想:「為什麼是我呀,老天,我做錯了什麼,不斷提問自己。進而陷入了深深地自責。」用時間來被動解決傷痛,忘記傷痛,是最浪費生命的行為。北方的冬天一片蕭瑟,花兒早已化作地上的泥土。不用進行思考:我們相信,來年一定會花開,萬紫千紅的花開。面對傷痛,相信能讓我們看見美好事物,耐心等待,春暖花開。你們這幾天運氣怎麼樣:「是不是覺得翹班怎麼老被老闆抓住。」「一件事情失敗了,一定是運氣不好。」在富士山下,有時候天氣不好的時候,是看不見的。一般人都會說說:「運氣真不好,就不該這天來。」而日野原先生這樣說:即使是富士山,也有被人看不見的時候。大徹大悟。你看見看不見,它就在那裡。就像,一次機會沒有抓住,不應該怪運氣不好,而是應該想到,機會一直都在那裡,我們需要好好準備,抓住下一次機會。

05助人為樂日野原認為:可以為別人花時間的人,就是偉人。你的身邊一定會有這麼一個人,願意花時間去幫助別人,他們看上去總是精力充沛,總是能把事情處理的有條不紊。總是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我的導師說大學四年他堅持做的一件小事,每天晚上花點時間幫助別人擦黑板,從不間斷。這是件小事,但是可以看到他可以為了別人花費時間,所以不管在生活還是工作中,他就是我的偶像。日野原還說到,為什麼他可以活的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終身工作,我們需要不斷發掘自己的潛力,不斷探索未知的自己。這樣才能給自己的生活掛上色彩,何為年輕,年輕就是無關年紀,只要繼續走下去,那便是年輕。只要不斷探索,就是年輕。最後,用稻和盛夫的八個字作為結尾: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相關焦點

  • 《活好》:如何過好這一生?請聆聽百歲國寶醫師臨終前的諄諄教導
    《活好》這本書就是樊老師推薦的具有建設性的好書。《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什麼是具有建設性的好書?就是在我們讀完之後有感悟、有啟發,心靈有所衝擊的書。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本好書?讀後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啟發呢?
  • 僅3萬餘字的《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電子書受年輕人熱捧
    近日,一本名為《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的新書在掌閱上架不久,就進入暢銷周榜前十名,人氣達到34.7萬,引起了許多年輕讀者的關注。本書僅有3.4萬字,並且還是關於生與死的嚴肅話題。  《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於2018年出版發行的一部勵志類圖書,作者日野原重明是日本提倡預防醫學的第一人,於2005年獲得日本文化勳章。日野原重明於2017年去世,享年105歲,令人讚嘆的是他一直堅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臨終心理——如何面對死亡?
    今天能寫不是因為老媽病好了不用陪護了,而是因為昨晚對門房間6-58號病床的病人去世,對我震撼不小。父親無法面對死亡,可以理解,他一向身體健康,直到去世都是那麼的儒雅與帥氣,頭髮黑亮、臉色紅潤,根本看不到一絲的死亡氣息!可58床病人,就很讓人困惑,令人深思。58床是一位七十一歲的全癱老頭,去年母親住過58床,所以對他無意識地關注一些。
  • 前世今生:如何面對死亡?
    一、由生命的無奈,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轉變為生命的可愛、可貴與自我肯定。 有很多佛教徒,對生命的感受是負面的,認為生命是無奈的、受罪的,是一種負擔,這是不了解佛法的原因。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的法身慧命,就是要如何開悟?如何成佛?
  • 《奇葩說》陳凌嶽:戰勝死亡最好的方式是面對它,而不是抗拒它
    更重要的是,影片中的管理員還算健康,他都無法適應,而我們臨死前的狀態還不確定,如果是病人,抑或是更加年邁的老人,生活很難自理,那麼過了100年後,又該如何適應那時的生活呢?從這個角度來說,且不說冷凍的費用,技術是否成熟,單從自身的適應性來說,都是很難做到的。
  • 讓成人流淚的繪本《爺爺變成了幽靈》:小朋友教你如何面對死亡
    小時候不懂死亡,第一次被人告知人是會死的時候,小小的腦袋裡是滿滿的憂愁,媽媽、爸爸也會死、自己也會死、愛我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也會死……第一次意識到死亡的我,苦惱害怕,也不玩兒了、也不鬧了,開始掰著手指頭數著身邊的人還能活多久。
  • 105歲老人給74歲女兒壓歲錢 這對母女背後的故事更暖心
    近日,江蘇連雲港,一段105歲的老人過年給74歲女兒壓歲錢的視頻刷屏朋友圈。如今,這個五世同堂的幸福家庭,也被找到了,今天就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10日,記者在老人家中看見,子孫四五十口人圍著105歲的侍魏氏老人說說笑笑,老人的臉上一直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老人的外孫女介紹姥姥長壽秘訣時說,老人一生節儉、待人和藹可親、互敬互助。感人抖音視頻受到各媒體轉載「從我上學的時候,姥姥就說希望能活到我畢業。工作了之後,姥姥又盼著說能活到我結婚。
  • 死亡教育缺失 應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理解死亡
    「你現在要離開了,中間要經歷一段黑暗。走過這段黑暗,你會看到故去的親人們在溫暖的燈光下迎接你。」這麼溫馨的一段話,是一個小男孩給他即將離去的親人寫的一段話,說的是死亡。  在中國,「死」這個字是很避諱的。因此,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可以找到許多的說法替代「死」。但在西方國家,死亡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 16位吃素活到了100歲,活出最美人生,還把長壽的秘密告訴你!
    你想法多了,欲望多了,一天患得患失,肯定不能長壽。心裏面坦坦蕩蕩,這樣才能活得久。坦蕩、向善,活得久才有意義。10位不吃肉的老人,悄悄的活了100多歲,告訴你健康長壽的秘密...生命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裡,想活一百歲,其實並不難。
  • 3~6歲孩子面對的這五種挫折,教會你如何應對
    在這種教育環境下,當孩子成長為青少年時他們面對挫折根本不知道如何讓應對,耐挫能力差,遇事輸不起。一位從事多年的家庭教育專家表示,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挫折教育。孩子面對的五種挫折一.如何面對拒絕輸得起&39;很難,想贏是人的天性,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好勝心,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首先放下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在遊戲開始前告訴孩子規則,讓孩子接受規則,告訴孩子輸贏不是最重要的,遊戲的目的是讓人享受,而不是結果,沒有人能一直贏或輸,坦然接受失敗,就是一種成功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能輕言放棄,我們不能說&39;不行&39; &39;不能&39;這一類詞語
  • 倉鼠之死和5歲女兒的生命觀 【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面對寵物死亡】
    好處的確很多,可是如果寵物不幸死亡,面對孩子的傷心不安,家長們又應該如何處理呢?先隨堂堂看一篇老文章,再看如何支招化解。作者|甄小美的媽媽 新浪博客眼睜睜看著珠珠死了昨天回到家,我進廚房,看到珠珠側臥在籠子裡,以為她又在睡覺。我晃了晃籠子,沒想到珠珠沒有像往常那樣一下跳起來。
  • 20到39歲腫瘤發病率增長80%,我們該如何面對疾病與死亡?丨21讀書
    從醫院出來後,菲媽跟老公說:  「我想告訴你一件事,然後你告訴我咱們倆什麼時候離婚。」  讓她沒想到的是,先生跟她說:  「沒關係,這就是一個富貴病,你以後不要太辛苦就行了。」  菲媽是高齡產婦,有這麼個孩子不容易,她決定生下來,但花了整整三個月來消化這個消息。
  • 如何對兒童青少年進行死亡教育?
    前者教我們如何獲得和對待擁有,後者教我們懂得如何面對失去和缺失。本文重點探討如何對兒童青少年進行死亡教育。3-5歲學齡前兒童常認為死亡是可逆的、暫時的,就像卡通片一樣。一般不認為自己可能會死亡。5-9歲已能理解死亡是生命的終點。9歲以上基本能正視死亡,12歲以上可對死亡進行抽象思考。
  • | 你是如何做死亡教育的?
    奔奔全程很鎮定,讓我想起他三歲多時,有段時間根本不能聽到死亡或上天堂的字眼,一聽到就會大哭不止,那段時間專門研究了怎麼跟孩子解釋死亡。這兩天也陸續有朋友私信我們:詢問清明當前,疫情當前,如何讓孩子理解死亡?有沒有相關繪本推薦?等等。
  • 多少歲算老人,五十麼?你感覺自己老了麼,如何才能人老心不老?
    世衛組織將老年人分為三類:青年(60至74)、老年人(74至90)和長壽老人(90歲以上)。簡單地說,到60歲已經算得上是老人了。要相信很多人對於這樣的答案仍然無法接受。實際上我們仔細想想也沒什麼,年齡從來不是衡量衰老的唯一指標。如果我們太在乎年齡,反而會被一些虛無的顧慮所束縛。當你年滿五六十歲時,你也許覺得自己老了。
  • 清明節,「死亡教育」這節重要課,如何和孩子說?
    死亡教育,一直以來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席。但經過了新型冠狀肺炎病毒之後,我們深刻意識到教會孩子更好的面對死亡刻不容緩。趁此節日,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面對死亡吧?
  • 劉真去世讓人惋惜,如何對4歲女兒進行「死亡教育」也很關鍵
    而面對這個情況, 怎樣給孩子描述「死亡」這件事,做好「死亡教育」這堂課,不是讓孩子認識死亡,還是讓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生命,消除孩子的恐懼變得很重要。讓孩子明白死亡是什麼?不管是劉真的這件事情,還是今年疫情新聞上報導的抗疫醫護人員的死亡,我們希望第一反應讓孩子避開這類信息。
  • 雙江口鎮左家山105歲老壽星曹召中 像年輕時一樣愛美 早睡早起心態好
    當天是曹召中娭毑105歲的生日,精神矍鑠的曹召中娭毑坐在堂前火爐邊,看著屋裡擠滿了前來祝壽的親朋,笑得合不攏嘴。曹召中娭毑雖105歲了,但依然像年輕時一樣愛美,每天都要自己動手梳洗打扮,穿得精精緻致。換上最喜歡的衣服陪著親朋嘮家常。她說:「能活到今天還是條件好啊,過去的生活苦,人哪能活這麼長?」
  • 疫情期間,如何幫助孩子面對親人過世?
    ▲▲▲疫情期要幫孩子面對親人的過世,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不同階段兒童對於死亡的理解是怎樣的,以及如何進行解釋。❏ 對3至5歲的幼兒來說,他們理解的「死亡」就像「睡覺」一樣。他們認為死去的人就是躺下睡著了,但死者還會醒過來,就像玩打仗遊戲裡的角色,一會兒被打「死」,一會兒又「活」過來。❏ 5至9歲的小學生,已經對死亡有了基本的認識,他們明白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結束。他們會詢問有關死亡的問題,比如「人為什麼會死,死後去了哪裡?」面對親人的過世,他們會感到難過、恐懼和不安。
  • 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致樂觀者!
    很多朋友都很奇怪,面對可能有性命之憂的威脅,我怎麼可以一直這麼樂觀的面對的。其實我自己也曾經對死亡這個命題非常恐懼,甚至因為思考死亡這個概念而輕度抑鬱過一小段時間。所以真的面臨生死考時,我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可以這麼快調整過來。這其間的思考還是很有意思的。想過很多次了,要把我的心理轉變過程用文字總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