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對法正龐統的評價好笑,笑完發現笑錯了:龐統不是荀彧的二叔

2021-01-07 半壺老酒半支煙

在《三國志》的每一篇本紀和列傳最後,陳壽都要對文中人物進行一番點評,在評價蜀漢最重要的兩位軍事謀臣的時候,用了這樣的排比句:「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這句話讓很多人感到很困惑,筆者一開始也沒鬧明白:那蜀漢謀臣跟曹魏智囊團相比,可能是為了讓曹魏或司馬家族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說法正可比程昱郭嘉,這個可以理解,因為在正史中郭嘉的人品是有瑕疵,法正睚眥必報,但是能力方面確實出類拔萃,但是「統其荀彧之仲叔」,是不是說龐統堪比荀彧的二叔,這就讓人很撓頭了——荀彧的二叔是誰?

我們細看後漢三國正史,就會發現荀彧還真有許多嫡親叔叔有大伯,但偏偏沒有二叔,因為他父親就是排行第二的:「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有子八人,儉、緄、靖、燾、詵、爽、肅、旉,號曰八龍。彧父緄,濟南相。」

陳壽的評價讓人發笑,笑完才發現笑錯了:龐統不是荀彧的二叔,前後文對照,我們就會知道陳壽是把龐統比喻成蜀漢之荀彧了——這兩人真有一個共同點,陳壽彰顯這兩人的共同點,可能(僅僅是可能)暗諷曹操和劉備做事不地道。

咱們還是要解釋一下,雖然伯仲叔季幼是排行中的一二三四五,但這裡的仲叔並不是二叔的意思,因為這是一個排比句,仲叔對應的是儔儷,也就是同類的人物,也可以理解為伯仲之間。

陳壽把法正比喻稱為程昱郭嘉,也是有其依據的。法正幫著劉備打贏漢中之戰,連曹操也感嘆:「我就知道劉備沒本事打贏我,原來是有法正在一旁出餿主意!」

法正的軍事才能,應該在諸葛亮之上,所以劉備在世的時候,跟別人打架喜歡帶龐統和法正,這可能是因為諸葛亮太正,而真正的謀略,則需要奇正並用,在這一點上,諸葛亮顯然不如龐統法正鬼點子多,或者說不如那兩位的底線更低——打仗嘛,那是要只求目的不擇手段的,只要打贏了,招數是否光明正大都不重要。

法正像程昱郭嘉一樣聰明機智,但是人品卻令人不敢恭維。法正出賣西川,可以理解為懷才不遇,但是被劉備委以重任後後,法正確實有點小人得志的意思:「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三國志·卷三十七》下同)」

法正的囂張跋扈激起民憤,諸葛亮也只能和稀泥:「法正對主公有大功,就讓他折騰幾天吧。」一向執法嚴明的諸葛亮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他根本就搬不倒法正:「亮知先主雅愛信正,故言如此。」

法正是劉備心腹寵臣,郭嘉當然也是曹操託孤寄命的首要人選,法正私德有虧,郭嘉好像也有問題,陳壽話裡話外對程昱郭嘉都提出了批評:「程昱、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劃所料,是其倫也。」

《三國志·卷十四》的這段評語,意思是程昱郭嘉的謀略水平跟荀攸差不多,但是在人品上卻有很大差別,如果不讀《三國志·卷十》對荀攸的評價,還真不知道陳壽這是在批評程昱郭嘉。

曹操給漢獻帝劉協上表誇獎荀攸:「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曹操還鄭重其事地對曹丕說:「孤與荀公達週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

曹操在郭嘉此時後才表示那是一個可以託孤寄命之臣,但是對荀攸的評價,則是直接交代給繼承人曹丕,顯然是將荀攸當成未來的帝師了。曹丕也按照曹操的吩咐去做了:「攸曾病,世子問病,獨拜床下,其見尊異如此。」

曹操還曾這樣評價荀彧荀攸:「荀令君(荀彧)之進善,不進不休,荀軍師(荀攸)之去惡,不去不止。」

陳壽說程昱郭嘉的德業跟荀攸有很大差別,這句話是褒是貶,讀者諸君當然是一目了然的。

說完法正與程昱郭嘉荀攸,咱們該來看看「荀彧之仲叔」龐統龐士元了。

筆者遍翻《三國志》,只找到龐統與荀彧的兩個共同點,其一為都為各自的主公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曹操對徵討袁紹缺乏信心,荀彧提出了「四勝四敗論」,龐統為劉備獻上了「取川上中下三計」。

如果曹操不消滅袁紹,就沒資格成為後來的三國三巨頭之首,劉備不取西川,就不可能進位漢中王。

但是荀彧和龐統也都是有底線,雖然他們分別幫曹操劉備搶地盤,但也不想做的太過分,當曹操想加九錫進魏公的時候,荀彧提出了反對意見:「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聽了荀彧的反對意見,心中很是不爽,而龐統則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給了劉備一個難堪:「(劉備斬殺楊懷高沛之後殺向成都屢戰屢勝後大擺慶功宴席)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劉備還是比曹操寬厚一些的,雖然龐統沒有向他道歉,但最後君臣二人還是和好如初,而荀彧則不明不白地死掉了。

陳壽曾經是蜀漢集團的一員,他認為龐統跟荀彧在仲叔之間,認為法正跟程昱郭嘉並駕齊驅,自然有他的道理,在筆者看來,龐統的能力和人品,似乎還不能跟荀彧荀令君相提並論,但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

相關焦點

  • 陳壽對法正龐統的評價看起來很好笑,笑完發現才笑錯了:龐統不是...
    這句話讓很多人感到很困惑,筆者一開始也沒鬧明白:那蜀漢謀臣跟曹魏智囊團相比,可能是為了讓曹魏或司馬家族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說法正可比程昱郭嘉,這個可以理解,因為在正史中郭嘉的人品是有瑕疵,法正睚眥必報,但是能力方面確實出類拔萃,但是「統其荀彧之仲叔」,是不是說龐統堪比荀彧的二叔,這就讓人很撓頭了——荀彧的二叔是誰?
  • 三國三大早逝之人,郭嘉、龐統、周瑜,誰的死最為可惜
    單就其對於各自陣營中起到的作用來講,郭嘉和龐統跟周瑜沒法兒比的!我知道這樣講會遭到郭吹龐吹們的口誅筆伐,但是,這並不能改變歷史啊!歷史上的郭嘉與龐統,就是兩個二流謀士,他們出場時間短,作為有限,遠上升不到諸葛亮、荀彧這些人的高度!咱們首先說說郭嘉郭奉孝!
  • 三國殺SP龐統上線,這次破界後龐統再也不是僅僅涅槃復活的武將了
    三國殺中的武將,說起龐統,大多數玩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只能復活的垃圾武將。因為三國殺中的龐統是一個僅僅涅槃重生還有點強度的武將,其餘技能可以說是強度感人。這一特點使得龐統被大多數玩家所不齒,甚至不願意用他,官方也是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這次對龐統進行了破界,升級為了SP龐統,這次的龐統變成了吳國的武將,看似瞎搞可也有歷史依據。
  • 「鳳雛」龐統——一個亂世當中複雜的矛盾體
    但是在正史當中沒有任何關於龐統長相的記載,所以龐統長得醜應該只是羅貫中的藝術加工。《三國志·龐統傳》記載龐統「少時樸鈍」,龐統是一個非常忠厚的人,他喜歡評價人物,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龐統說:「方今天下大亂,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
  • 「臥龍鳳雛」 龐統為什麼能與諸葛亮齊名?
    也就是個杯才不遇的矮大緊(高老師我錯了),史載他「相貌奇醜無比」,估計上大學也不會有人暗戀他,不過我實在好奇,他的兒子(龐宏)不會是抱養來的吧?單身的我實在是不能接受矮大緊有對象而我沒有的殘酷事實,可能這就是才華的魅力吧。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這五人實力排名是怎樣的?
    並列第三:龐統&周瑜。這二位曾經有過君臣關係,周瑜擔任南郡太守時就用「霸王硬上弓」的方式徵辟龐統為功曹,並把政務一切交給龐統解決。不僅如此二人曾經一起謀劃囚禁劉備的計劃。先主與統從容宴語,問曰:"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統對曰:"有之。"
  • 有人說鳳雛龐統徒有虛名,其實他有一點比諸葛亮強百倍!
    龐統確實很厲害,鳳雛之名不是白來的,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就有諸多記載。有人懷疑龐統只是徒有虛名,這也有他的道理,因為龐統在歷史上嶄露頭角的時間確實很短,死時年僅36歲,還沒有怎麼建功立業呢。有這樣的懷疑是因為沒有仔細研究歷史,下面小魚兒通過《三國志》中的記載來告訴大家龐統為什麼那麼牛?1、伯樂識馬,水鏡識鳳雛。據《三國志龐統傳》記載,龐統的才能原本並不為人所知,剛成年的龐統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與龐統一番交談,大為吃驚,認為龐統應是南州士人中最優秀的,能讓水鏡先生如此評價之人實屬少見。
  • 「怠工」的龐統,用計暗逼劉備三選其一,成功上位
    ,諸葛亮就是這許許多多柔弱書生中的一個,而號稱「鳳雛先生」的龐統更是其中之一。直到龐統不動聲色地在桑樹下和司馬徽攀談起來。兩人整整談了一天,談話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社會時局,無所不談。龐統的見識讓司馬徽不禁對他刮目相看,終於,司馬徽漸漸被龐統的學識和見解折服了。
  •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上)諸葛亮痛哭龐統
    上回說到有個人拜訪龐統,把龐統搞懵了,沒見過這麼囂張的。法正與那人相見,各自拍掌大笑。龐統問是什麼情況。法正說:「他是廣漢人彭羕[ yàng ],字永言,蜀中豪傑。因為說直話觸怒劉璋,被劉璋處以髡[ kūn ]鉗(剃去頭髮和鬍鬚,並戴上刑具),成為奴隸。因此頭髮短。」
  • 龐統臨死前,揭發劉備想爛在肚子裡的秘密,可惜說出來都沒人相信
    後來,劉備親自打聽龐統在任上的情況,發現他已經有3個多月沒有去上班,而是整天在府衙喝酒!劉備聽後,直接派遣了張飛前去查明情況!張飛到後,發現龐統果然在喝酒,憤怒至極!正要拿掉龐統,問他為何不管縣務,龐統卻道,小小縣務需要每天上班嗎?我只需要數個時辰便可搞清楚數月累積下來的公務。
  • 龐統主張出奇制勝,劉備沒有聽從,卻被後人說成是假仁義
    其實,真實的劉備根本就不是那樣的。三國時期的劉備本來是一個「梟雄」,雄才大略不輸於曹操的人物。縱觀劉備大起大落的一生,做過的正確決斷還是遠甚於錯誤選擇。否則,劉備也不可能成為一代帝王。除了提防敵人,劉備還得防備被自己人的錯誤建議坑害。即便是大名鼎鼎的龐統,也曾出過餿主意。在聯合孫權成功收穫荊州5郡後,劉備開始犯愁如何攻略益州。
  • 《吞食孔明傳》龐統怎麼收服 龐統收服方法分享
    龐統是比較厲害的武將,有很高的智力,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如何招募,下面就和小編來了解下吞食孔明傳龐統收服攻略吧,希望能幫助大家。 吞食孔明傳龐統收服攻略 南陽左上屋子見到... 吞食孔明傳龐統怎麼收服?
  • 聊一聊「南州士之冠冕」的鳳雛龐統
    在周瑜擔任南郡太守駐襄陽時,龐統應該和周瑜建立了較好的私人關係(這個,以周瑜的作風來看是完全可能的——注意,一代名將周瑜被老羅歪曲的已經不成樣子了——還有,龐統自己也擔任周瑜的功曹或從事之類的輔助官,畢竟,龐家也是襄陽名流)。周瑜病故後,龐統親自為其送喪至東吳。西返前,吳中名士如陸勣、顧劭、全琮等都為其送行,可見龐統名聲之大了。
  • 三國志戰略版法正怎麼樣?法正戰法搭配推薦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睚眥必報這個成語形容法正是最正確的了。
  • 劉備為何帶龐統入蜀而留下諸葛亮,這個成語故事揭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龐統傳》注引《九州春秋》,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相關人物為劉備和龐統。龐統答道:「現在是講究變通、權謀的時代,本來就不是固執一面而能成就大事的。兼併弱小,攻取昏庸,本來就是春秋五霸的事業。不合常理地奪取過來,然後按常理去好好守護,推行仁政,用道義回報天下。等大局穩定之後,給原來的主人以優厚待遇,又有什麼妨礙信義的呢?今日不取,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這才下定決心入蜀。
  • 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實力如何?事實上,龐統的能力很可能被誇大了
    但實際上,龐統在小時候為人樸實,他在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當時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二十歲的龐統就去拜見了司馬徽。當時司馬徽坐於桑樹上採桑,而龐統坐於樹下,倆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有了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 劉備有諸葛亮和龐統,為何還會失敗?千古名句的後一句道破天機!
    「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這兩個人,都是一等一的謀士,能力方面自是不必多說,可在實際的情況當中,這兩個人都被劉備得到了,可為何到最後劉備還是沒能「安天下」呢?其實,這句千古名句後面,還有一句話是劉備所不知道的——「子初孝直亡一則漢室難興!」「子初」指的是劉巴。
  • 自負與自卑:龐統的性格悲劇
    當劉備見識到龐統的能力後,龐統才拿出魯肅的推薦信,裡面竟赫然寫著「如以貌取之,恐負所學」。仔細想想,這信可是魯肅讓龐統隨著帶著的,而且既然只是薦書,不是密信,內容龐統八成也看過。「真·長者」魯肅大人,真的這麼耿直…… 龐統既自卑又自負的性格,從他的幾次出場就能看出一二。
  • 劉表找龐統測字,龐統一語道破其身份,他找三人再試,後心悅誠服
    一位是文人,一位是武將,都是因為「英年早逝」而令後人唏噓不已,他們分別是龐統和關羽。今天人們就刨根搜底,來看看有關這一文一武兩牛人的奇聞趣事吧。首先,來看龐統。龐統的聞名離不開恩師水鏡先生的驚世駭俗的推薦語: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說的「伏龍」是指諸葛亮,而鳳雛指的是龐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