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鍋,很多人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鍋是日常炒菜用得最多的工具,而且通用性很強,可以炒,煎,煮,蒸,炸等等,可謂是一應俱全,方便了很多人。不過現在很多人在買鍋的時候,總是會看到「不粘鍋」的字眼,很多的鍋都聲稱自己是「不粘鍋」,那麼不粘鍋到底是什麼鍋?炒菜有哪些好處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鍋的種類,鍋的種類主要是按照材料來劃分的,因為不同的材料決定了鍋的性能,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有鋁鍋,鐵鍋,不鏽鋼鍋,不粘鍋這4種。
過去用得最多的就是鐵鍋,因為價格最便宜,使用歷史也最悠久,很多人也非常習慣,但是鐵鍋其實缺點很多,比如受熱不均,容易糊,不好清洗,還容易生鏽等等。而鋁鍋最大的特點就是傳熱性最好,而且很輕,非常適合用來掂鍋,不過鋁鍋不好清洗,放油時會起油煙。不鏽鋼鍋是鐵鍋的改進版,它的防鏽能力好,但是缺點還是很突出,不好清潔,熱分布不均容易糊,而且還容易冒煙。
正是因為以前的鍋都「不給力」,所以後來誕生了不粘鍋,不粘鍋所說的「不沾」,主要是指使用時不容易因為長時間受熱導致菜沾底,而且不粘鍋不吸油,清洗起來非常方便,同時油煙也少,受熱也很好,克服了其他鍋的所有缺點,所以目前不粘鍋成為了最常用的鍋。
不過不粘鍋其實製作的工藝不同,質量差距也很大,不粘鍋的核心主要是在表面有一層緻密的保護層,正是有了這層膜所以改善了鍋的性能,不同價格的不粘鍋,最重要的區別就是這層膜,目前市場上的不粘鍋這層膜主要成分是氟聚合物或者陶瓷塗層,當然也有的鍋因為整體是用了複合材料,所以沒有塗層,不沾的性能也是很好的。
不過不粘鍋雖然好,但是很多人對它還是存在誤解,所以使用存在錯誤。第1就是不粘鍋其實並不能永久保證不沾,因為在高溫的持續作用下,包括鍋體和鍍層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塗層也會慢慢的消耗掉,所以使用時間長了,不沾性能就會變差,一個好一點的不粘鍋壽命也就最多在2年左右。
第2就是不粘鍋其實需要很好的維護,如果鍍層或者表面層被破壞了,不粘鍋肯定就變成粘鍋了,比如經常用不粘鍋炒骨頭,空鍋加熱,用堅硬的東西觸碰鍋面,尤其是經常用鐵鏟炒菜,很容易傷害鍋體,很多不粘鍋往往使用一個月以後,就會出現粘鍋現象,很多人不明所以會覺得不粘鍋是「假的」,其實主要是自己使用不當所致。
不粘鍋炒菜時,應該用矽膠鏟,矽膠鏟的剷頭材料與嬰兒奶嘴類似,使用非常安全容易清洗,而且非常的耐高溫,在溫度高達255攝氏度的時候也不會出現問題,日常使用只要不是直接接觸鍋面,長時間的幹燒,就不會出問題。矽膠鏟本身有一定彈性,所以使用起來不會直接損傷不粘鍋,用不粘鍋搭配矽膠鏟炒菜,使用壽命才能達到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