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偉:鄧麗君的靡靡之音

2021-02-23 現代質量再備份

師老師坦坦蕩蕩,在各個平臺都是實名上網,很多人往往奇怪地問:還有師這個姓啊!

其實不但有這個姓,而且和今天文章的主題有關係:師姓是一個基於職業的姓,最早是古代的宮廷樂師,而本文談的靡靡之音是個音樂概念、和師姓關係密切。

靡靡之音,漢語成語,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出自《韓非子·十過》。在《史記·殷本紀》中也有記載。

具體描述大致是這樣的:殷末樂師延為紂王作曲,紂王聽而倦。武王伐紂時,樂師延搶琴東走,投濮水而死。自此,水中常有音樂聲靡靡傳出。

因此靡靡之音也被稱為亡國之音。

和靡靡之音相關的另一個著名典故是這樣的——

公元前534年,衛靈公應邀去參加晉國虒祁宮落成慶典。途中暮宿濮水邊,夜半朦朧之中忽有琴鼓絲竹之音。他披衣俯窗,側耳細聽,時隱時現,微妙悅耳,問及左右,都說聽不見。便召來樂師涓。聽後,涓告訴靈公:「臣能識其略矣,須更一宿,臣能寫之」。夜半,玄音復發。涓援琴而習之,盡得其妙,靈公聽後,大為開心,問其究竟。涓道:「先時,紂王命師延作靡靡之音,師延不肯,帝辛欲殺之,無奈而譜曲。紂王喜聲色,朝歌暮舞,通宵達旦,隧失天下,師延乘舟濮水而下,至此投水而死,故有神曲出水,震驚世人也。」涓本想以此說服靈公禁聲色,絕靡音,勿使政散民流,誣上行私。靈公卻視毒草為香花,砒霜為冰糖,不介其意,越聽越迷。至晉國後,靈公待酒酣將醉,便喚涓曰:「過濮水所獲妙曲,速援琴以助雅興。」涓不肯,後迫於靈公之威,不得不彈。未等彈完,師曠厲聲制止道:「此為亡國之音,不可聽。夜有鬼神之聲,世間必有冤情。」

這個故事是講的是衛靈公到晉國訪問路過濮水聽到靡靡之音,不聽勸阻、沉迷其間,最後被師曠制止。

有點文化常識的朋友都知道,諡號帶「靈」字的國君不詳,至少是昏庸的、甚至是亡國的。

在以上故事中,我們師姓的那些音樂先人們都保持了節操,不管是師延還是師涓、尤其是師曠,都旗幟鮮明地反對靡靡之音,可惜這些不走心的聽眾不幹,結果亡了商、亡了衛。

師曠(公元前572~532年),春秋晉悼公、晉平公時期的樂師和政治家,技藝高超、善於學習,多次反對靡靡之音。如今河南開封禹王臺還有他的雕像——

看雕像造型顯然他是個盲人。有說他生而目盲的、也有說他為了專心提高音樂技藝而自毀雙目的。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足以讓人欽佩!

總之我們的先人不管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正面還是反面,已經把靡靡之音說得很清楚了。這種音樂聽聽就好,當主流或放到過高的位置就不合適了。

那麼鄧麗君的歌是靡靡之音嗎?

如前所述,靡靡之音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那麼很簡單,你聽完她的歌是更加振奮有力堅強還是更加多愁傷感柔弱?尤其是鄧麗君來自舊上海(包括日本侵華期間)的歌曲,比如《何日君再來》、《夜來香》、《美酒加咖啡》之類,精神頹廢、格調低下,有的甚至站在日寇立場上,是板上釘釘的靡靡之音。而來自七八十年代港臺流行音樂的歌曲,類似《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千言萬語》、《路邊的野花不要採》等,也是多愁善感、綿軟無力,也可歸入靡靡之音。鄧麗君的歌曲還包括其1984年赴日發展後唱的,包括《我只在乎你》、《空港》、《別離的預感》等,她因這些日文歌曲走紅日本,大陸聽眾接觸相對不多,同時這時大陸聽眾開始接觸以羅大佑、蘇芮、齊秦為代表的臺灣民歌音樂,出現了類似《明天會更好》這樣的經典。1989年央視做了兩期名為《潮,來自臺灣的歌聲》的音樂節目,更是風靡一時,小虎隊、張雨生為代表的歌手開始流行,鄧麗君逐漸式微。

所以,鄧麗君三類作品中前兩類屬於靡靡之音,第三類定位模糊且和大陸關係不大,我們認為其歌曲屬於靡靡之音的判斷是成立的。那麼靡靡之音沒有一丁點可取之處嗎?也不盡然。所謂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偶爾聽點節奏舒緩的歌曲也是可以的、不要佔主流就行了。然而鄧麗君剛剛進入大陸時被批是合理的,因為歷史環境不一樣。鄧麗君的歌曲傳入大陸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開始的,此前的中國外有美蘇輪番威脅扔核彈、內有蔣介石在臺灣叫囂反攻大陸,自然要提高警惕、枕戈待旦,在文藝上就體現為以民歌、地方戲曲、革命歌曲為主,這是合理且很有必要的,自然不會容許靡靡之音。鄧麗君進入大陸時,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了,當然也不會提倡靡靡之音。那時我們需要的是《再見吧媽媽》風格的戰鬥歌曲。順便說一句,詆毀那個時代的電影《芳華》被大肆炒作,十分無德。導致有人重提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其實這個片子也有相當的瑕疵,比如劇中用小北京的無後坐力炮打不響來攻擊文革——戰場的確發生過這樣的事故,然而原因並非文革導致的產品質量問題,而是這種武器本來是準備用在北方對付蘇聯入侵的坦克群的,因此設計中更多考慮了北方寒冷環境、在南方溼熱的環境中容易失效而已,這種問題在軍工行業是比較常見的,然而卻被作家李存葆之流肆意發揮來攻擊文革。

歷史虛無,久矣!

回到鄧麗君靡靡之音的問題——她最初被批是合理的,而在國際環境緩和的八十年代中期,大陸音樂環境開始寬鬆、流行歌曲漸漸多了,但那時鄧麗君已經到日本發展去了、她也很快被新人替代,直到1995年去世。所以從整體而言,鄧麗君被作為靡靡之音的代表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我們講了,寬鬆的環境下對音樂的要求也沒以前那麼嚴格了,但在鄧麗君漸漸暴露出國民黨特務背景的現在,大肆紀念她仍然是不合適的,所以我們對一流加一流報紙等媒體長期忽視瞿秋白的生日(1899年1月29日)而紀念鄧麗君的生日(1953年1月29日)的做法是很有意見的!

希望某些人站穩自己的立場,不要再幹這種糊塗的事情!作為普通百姓,偶爾唱唱鄧麗君的歌當然無妨,但你最好知道這個人的來龍去脈。古人講得好: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歌以詠懷——看什麼文章、讀什麼詩、唱什麼歌對一個人還是有心理暗示作用的。不信仔細體會一下《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詞,是不是一個企圖上位的二奶被拒絕的場景?與之對應的是李春波的《小芳》,其實是個歌曲形式的傷痕文學,本質是一個流氓對自己當年玩弄女性、始亂終棄的低調炫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觸一下合唱——中國古代的合唱通常在祭祀典禮上,中國的現代的合唱則來自西方、更早的淵源是宗教的唱詩班,不管是祭祀還是唱詩班,共同的屬性是神聖、強調集體合作、內容催人上進。更不用說中國的合唱包含了大量的革命歌曲,比如《黃河大合唱》、比如《長徵組歌》。

相關焦點

  • 為「靡靡之音」正名
    還是來說鄧麗君。今年六十甚至五十幾歲的人都聽過一個詞,叫靡靡之音。那年頭,把鄧麗君的歌聲就稱之為「靡靡之音」。……當年誰聽鄧麗君,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尋釁滋事,就要被請喝茶,或罰款,或關幾天,都有可能。你把這些跟今天的一些人說,他們未必相信,甚至說你是誣衊,……
  • 從「黃色歌曲」到「靡靡之音」
    同事告訴我:這是日本產的松下錄音機(當時叫飯盒子錄音機),裡面有磁帶,磁帶裡錄的是臺灣歌手鄧麗君演唱的歌曲。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可攜式錄音機,也是第一次認識鄧麗君。隨著沿海走私市場的興起,各式各樣的錄音機和港、臺錄音磁帶湧入內地,於是,那些帶著墨鏡、穿著喇叭褲、提著錄音機、播放鄧麗君歌曲的年輕人成了成都的一道風景。
  • 師偉的「坎坷」人生
    師偉個人經歷:作為家裡唯一的女孩,師偉的父親堅信「男子學工女子學醫」的思想,父親決定要讓師偉去學醫。在陰差陽錯之下,師偉第一次登下話劇舞臺,面對舞臺底下滿是人頭的觀眾,師偉的心中是很膽怯的,作為當時還是留著齊短髮的師偉初次登上舞臺時,由於沒有表演太過「用力」,她用發卡綁在頭上的假髮瞬間就從頭上滑落下來,惹得觀眾哈哈一片。缺少舞臺經驗的她,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硬生生的把假髮直接扔向後臺,然後不慌不忙的繼續演下去。
  • 講葷段子、梳雷鬼頭、玩rocknroll,鄧麗君到底有多酷?
    而作為一代人青春時期記憶標籤的鄧麗君,在5月19日帶著她的「別面」上了熱搜。見過溫柔可人、歌聲婉轉的鄧麗君,但一定沒見過說話吐出山東大碴子味兒的鄧麗君。5月19日, 鄧麗君以往的視頻被網友翻出來,視頻中,鄧麗君自曝母親是山東人,說完還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飈起了一口標準的山東腔。
  • 如何評價鄧麗君翻唱日本歌?
    1、鄧麗君出生在中國臺灣。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經濟發展也沒有多快,作為一名歌手,要謀求出處在臺灣肯定是沒有什麼出路的嘛,去中國大陸發展也有限制呀,我國當時是剛剛經濟改革開放時期,對於娛樂行業都是剛剛起步,又因為當時政治上的地區限制。想要發展個人歌唱事業只能去日本。
  • 鄧麗君的十大經典歌曲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於中國臺灣省雲林縣,祖籍河北省大名縣,中國臺灣歌唱家、日本昭和時代代表性日語女歌手之一。196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從而開始其歌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臺灣首部連續劇《晶晶》的同名主題曲而在臺灣成名。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支氣管哮喘發作於泰國清邁逝世。
  • 戲說鄧麗君傳奇的一生,這是否是內地文化之殤,鑄就了鄧麗君經典
    %,從而得出靡靡之音得結論。她的許多作品情感表達得很有問題,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這首歌,曲作者翁清溪先生就齊秦唱得最好,而不是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歌詞原本傳遞著一種淡淡的憂傷,表達著一種內心的焦急和渴望,只有齊秦把這種焦急和渴望充分的表達出來。而鄧麗君卻傳遞出一種甜膩膩的喜悅。還有她翻唱江蕾的你怎麼說這首歌,硬生生地把一首哀怨色彩濃鬱的歌唱得甜膩膩。
  • 師偉:《林海雪原》小說成就了我的「白茹」
    這麼多年過去了,今年89歲的師偉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但幸運的是,正在公映的我國第一部反映全科醫生題材的電影《你若安好》中出現了師偉的身影,她跟袁霞、張勇手、田華等老藝術家們一道,為這部電影客串,獻禮十九大。日前,本報記者走進師偉位於八一廠的家,了解到了這位老藝術家這些年來的生命波瀾和她對於電影藝術的不懈追求。
  • 鄧麗君的這首歌曲太唯美,除了天后王菲翻唱,嶽雲鵬也翻唱過
    雖然今非昔比,但是在華語歌壇中,有一個女歌手的地位卻是永遠不可動搖的,她就是已逝明星鄧麗君。鄧麗君可能現在的新生代對此印象並不是很深,但是稍微年長的點,幾乎都聽過鄧麗君的歌曲。鄧麗君的聲線不但嫵媚好聽,產出和風格也是眾多,內容也是很有比較有深意,所以海內外知名度都非常大。
  • 向音樂傳奇致敬,鄧麗君十大經典老歌大盤點
    這首歌1973年由陳芬蘭首唱,於四年後也就是1977年經鄧麗君重新演繹後紅遍華人世界。鄧麗君的演唱版本面世後,此曲被數百位中外歌手翻唱或演唱,哥哥張國榮也曾翻唱過,並被選用於眾多影視作品之中,成為華人社會和世界範圍內流傳度最高的中文歌曲之一。1999年,鄧麗君版本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獲選為「香港20世紀十大中文金曲」榜首。2011年,鄧麗君版本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獲選為「臺灣百年十大金曲」榜首。
  • 80年代,鄧麗君在大陸非常火,為什麼沒來內地演出?
    很快,鄧麗君的歌聲通過地下的方式在年輕人中迅速流傳開來,先是翻錄磁帶、盜版磁帶,然後是翻唱集錦。敏感的大學生們對於鄧麗君歌曲尤其狂熱,當年的校園裡經常出現有關鄧麗君的討論。伴隨著音樂的流行,批判也逐漸開始。1979年,針對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臺歌曲和以李谷一的《鄉戀》為代表的大陸流行歌曲因在大城市裡廣受歡迎。
  • 靡靡之音
    【成語】         靡靡之音【拼音】       mǐ mǐ zhī yīn【      解釋:師曠說:「這是師延所作,同商紂搞的靡靡之音。等到武王伐紂,師延向東逃跑,到了淄水投河自盡。所以聽見這個曲調的,一定是在濮水邊。先聽見這個曲調的,他的國家一定被侵削,不能奏完它。」
  • 1960年《林海雪原》「小白鴿」 師偉:謝謝大家還記得我
    這麼多年過去了,今年89歲的師偉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但幸運的是,正在公映的我國第一部反映全科醫生題材的電影《你若安好》中出現了師偉老師的身影,她跟袁霞、張勇手、田華等老藝術家們一道,為這部電影客串,為十九大獻禮。日前,本報記者走近師偉位於八一廠的家,了解到了這位老藝術家這些年來的生命波瀾和她對於電影藝術的不懈追求。
  • 張信哲和王菲都唱過這首《初戀的地方》,但原唱鄧麗君的才是經典
    這首歌曲的是翻唱自一代歌后鄧麗君的經典情歌,而且本歌曲的MV也是由張信哲演繹,在張信哲細膩婉轉的歌聲中,帶觀眾重溫了這對「超時空戀人」珍貴甜蜜的「好時光」,而在故事開頭就介紹張信哲重回20年前,來到1999年,剛好在這裡天他本人發布了《寶蓮燈》的主題曲《愛就一個字》。
  • 永遠的鄧麗君,不止一代人的記憶
    歌后鄧麗君,以她短暫而燦爛的如春天、如花朵、如煙花般的生命,為我們譜寫了一代傳奇。對於70年代初的我來說,鄧麗君的歌聲是那個時代最深刻的記憶了,她是當時標誌性的歌后。鄧麗君的影響力時至今日依舊沒有消退,歌曲的生命力更是驚人。
  • 鄧麗君的武曲化權,太陰化科(真龍虎論庚年四化6)
    比如說,風靡亞太地區華語歌壇的鄧麗君。鄧之所以在國內八十年代突然「爆紅」,與其唱腔和歌詞內容密不可分。被樣板戲和革命歌曲教育了幾十年的人們發現,歌曲竟然還能這麼唱?歌詞竟然還能這麼寫?人們禁錮的大腦瞬間被開闢了一片新視野。
  • 永遠的歌后鄧麗君:5首經典老歌,一起回憶那個美好的時代吧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鄧麗君的歌,因為我在辦公室莫名其妙地哼起了:如果沒有遇見你,我的明天會在哪裡?同事小女孩問我,這是什麼歌怎麼這麼魔性,她不知道是什麼歌,都會不自覺的哼起來。我就笑著打開電腦,把鄧麗君的歌都找出來聽上了一聽,和大家聊一聊鄧麗君最膾炙人口的5首歌吧。
  • 這靡靡之音讓無數樂壇大咖讚不絕口,時代周刊評為世界七大女歌星
    一是陳燦悄悄走進來,一臉神秘,興奮地把載有鄧麗君歌曲的卡帶插進卡槽,再扯下一塊紅布蓋住播放器上方,說:聽她的歌,就得有氣氛;一是劉峰聽完鄧麗君的《濃情萬縷》,臉色激動。他對向自己走來的林丁丁說:我覺得這歌都是唱給我一個人聽的,淨往心裡鑽。在那個幾乎都在聽紅歌的年代,鄧麗君的靡靡之音卻防不勝防的進入鑽入了青春的耳朵。
  • 鄧麗君走的第23年 我們聽了無數首歌曲 仍舊無法忘記你
    沒有人會忘記鄧麗君,她是那個時代裡最溫柔的部分。聽著鄧麗君,仿佛回到了小時候,想起爸爸年輕時的樣子。,「漸漸明白鄧麗君的歌好在哪裡,她的歌沒有怨氣,即便唱的是『證明你一切都是在騙我』。走近鄧麗君,像走進一張世界地圖,她是總在漂泊的異鄉人,光芒灑在了每個歌曲傳揚的地方。臺灣、香港、日本、東南亞、再到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 走近她才會了解她,「軍中小白鴿」師偉這些年真的不容易
    但是這些作品裡面不可或缺的一個配角人物軍醫「小白鴿」的的多個扮演者,最為出名的恐怕當屬老電影《林海雪原》中扮演白茹的師偉了。除了《林海雪原》之外,師偉留給觀眾另一個深刻印象的形象是反特故事片《秘密圖紙》中的女特務方麗。這個角色與以往陰險心狠手辣的女特務形象迥然不同,她是以一個多才多藝、才貌雙全、浪漫、溫柔、多情的特點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