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歲開始,孩子要經歷視覺敏感期、口的敏感期、聽覺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空間敏感期、模仿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等等。今天要和大家聊得是其中之一的空間敏感期,般是在1歲前出現。喜歡探索空間,最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
科學家們對孩子們的成長過程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過程。除了扔東西,當寶寶喜歡藏貓貓、轉圈圈,還喜歡拿各種東西壘高樓,喜歡蓋子或小孔時,也表示寶寶進入了空間敏感期。
同時,沒有空間感的孩子出門特別容易迷路。因而,雖然每天重複彎腰撿東西很累,可是你必須給寶寶「扔」的自由,這是寶寶發育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那寶寶扔東西,到底該怎麼辦呢?
儘可能滿足寶寶「扔」的願望,可以給寶寶不易損壞的玩具,比如毛絨玩具、橡膠玩具、塑料玩具、積木、皮球等,讓寶寶盡情地扔。
如果當寶寶扔出一個玩具後,你就馬上撿起來拿回給寶寶,那寶寶就會以為這是兩個人玩的遊戲,就會扔得更加起勁。此外要告訴寶寶哪些東西是不能扔的。
為了鍛鍊寶寶空間感,媽媽爸爸們可以從6個小遊戲入手
為了鍛鍊寶寶空間感,媽媽爸爸們可以從6個小遊戲入手。
遊戲一、床單做玩具
方法:把乾淨的床單鋪開,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鑽到床單下面,爸媽用手頂住床單,和寶寶一起在床單下感受黑暗、空間受限制的感覺。
目的:為寶寶創造一個新環境,讓他們在適應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出空間感。
遊戲二、翻山越嶺
方法:在家裡找一個相對寬敞的地方,放上一些枕頭、抱枕、絨布玩具,讓寶寶嘗試用各種方法翻越過去。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設計一些故事情節,既發揮了想像力,又鍛鍊了空間感。
目的:可以訓練寶寶對空間障礙的觀察和反應能力,加強他們解決空間問題的能力。
遊戲三、搭積木
方法:給寶寶一些積木,讓他們縱向把積木堆高,橫向把積木拼接起來,也可以讓寶寶自己發揮想像和主動性,找一些喜歡的玩法。寶寶高興,願意玩,才是最重要的。
目的:這是很普通的遊戲,相信每個寶寶都玩過,也都會玩,可以很好地刺激寶寶的空間感和創造力。
遊戲四、翻滾
方法:準備好一塊大墊子,讓寶寶躺在墊子的一邊,然後開始側翻。如果寶寶適應了,就可以讓他做連續地翻滾,一直到墊子的另一邊。
目的:這個遊戲讓寶寶在了解和把握墊子空間的同時,也訓練了立體感,並且還加強了寶寶的動作能力。
遊戲五、人力小推車
方法:讓寶寶趴在地上,爸爸或媽媽抬起寶寶的雙腳,讓寶寶雙手支撐著往前爬。還可以加大一些難度,比如轉彎和爬坡,以增加遊戲的樂趣。
目的:可以加強寶寶空間感的培養,還能鍛鍊手臂的力量。
遊戲六、過山洞
方法:用紙箱、木架或者大人身體搭建一個「山洞」,讓寶寶鑽來鑽去,增強寶寶空間感。
目的:鍛鍊寶寶身體活動能力,提高寶寶思考能力。
寶寶通過拋撒、移動物體,或者把裡面的東西取出來,把外面的東西塞進去來探索空間,感知他和物體 空間之間的關係,這是幼兒認知空間的最初過程,也是孩子心智發展的一個階段行為。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