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質量門」調查:誰是CER
該機構發布報告 並無企業實體但常調查上市公司 客戶主要是國外投行、基金
CER Research此前發布的奶粉檢測報告顯示,送檢機構是晏海投資公司,地址在上海市淮海中路。
報告提到,檢測樣本是從中國香港購買的雅培心美力嬰兒奶粉。
東方網4月12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一份由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把奶粉巨頭雅培推上風口浪尖。而另一份來自香港的法律文書,又讓雅培奶粉「質量門」事件峰迴路轉。
今年3月發布「雅培奶粉不達標」報告的CER Research近日向香港法院表明同意刪除有關雅培的報告,並停止散布相關信息。雅培也將大陸銷售的同產品送交權威實驗室檢測,結果符合國家標準。
人們不禁要問,CER Research是什麼組織?其發布奶粉報告的目的何在?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CER Research無實體
依照我國相關法規規定,任何非營利性組織或機構應向民政相關部門登記註冊,而若為營利性組織或分支機構,應向上海工商部門進行註冊或登記。CER Research的註冊信息則始終未能從相關部門找到。
CER Research的負責人晏格文(Graham Earnshaw)可能不會想到,今年3月份發布雅培奶粉相關的檢測報告,竟會引來如此高的關注度,隨後雅培公司一紙訴狀將他和CER Research告上了香港法院。
4月5日,雙方在第一階段聽證會上共同籤署了具有法院禁令效力的法院令。CER Research承諾立即從其各個網站上刪除對雅培嬰幼兒配方產品的破壞性和誤導性報告及相關言論,並保證不會就該報告發布進一步的聲明。目前在CER Research的官網上,此前有關雅培奶粉的檢測報告已無從找尋。
同時,雅培自行送檢的產品也被證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隨著事件的進展,CER Research也逐漸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香港法院的法院令顯示,雅培公司起訴的4位主體包括:CER負責人晏格文、CER Research、中國經濟評論(香港)有限公司以及另一位人員ZAC AGHION。
在最終判決之前,香港法院通過雙方提供的證據,並經晏格文本人確認,其本人負責的CER Research的確存在,但並無公司實體。其次,CER Research的報告、員工和經濟基礎,與在香港註冊的中國經濟評論(香港)有限公司並無關係。
在CER Research位於上海淮海路的辦公地點,前臺顯示有10家公司的銘牌,其中包括「上海晏然廣告傳播有限公司(晏然廣告)」、「上海晏海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晏海投資)」和CER Research等8個機構。
然而,上海工商的資料查詢表明,晏然廣告和晏海投資的法定代表人為凌啟新,並不是晏格文,註冊地是金山區廊下鎮。
依照我國相關法規規定,任何非營利性組織或機構應向民政相關部門登記註冊,而若為營利性組織或分支機構,應向上海工商部門進行註冊或登記。CER Research的註冊信息則始終未能從相關部門中找到。
顯而易見,CER Research的身份存疑。
報告「有做空也有做多」
「我們既有『做空』報告,也有『做多』的報告,比如像和利時公司以及天人果汁等企業就是做多,大概一半一半吧。」 該研究員強調,由於公司規定員工自身不能涉及股票交易確保了CER Research的公正性,外國投資機構較願意相信他們提供的報告。
為了解更多CER Research的情況,早報記者來到其位於淮海路的辦公地點。該機構的前臺堆放著一些《中國經濟評論》雜誌。整個辦公室面積不大,環境緊湊。其中一處約15平方米角落屬於CER Research的辦公區域。有人穿著T恤,有人塞著耳塞,辦公區域洋溢著年輕人的氛圍,員工中還包括幾名「老外」。
「我們是一家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確不是企業實體。但我們有在香港註冊,在上海的員工大概10個人。」 CER Rsearch的一名研究人員向早報記者介紹。
此前據晏格文介紹,CER Research的調查包括了中國大陸市場的所有行業,特別以上市公司為主,其客戶大部分是國外的投資銀行和基金公司。針對媒體質疑CER Research為類似「渾水」 (Muddy Waters Research)的做空機構,該研究員坦言,「不能說我們之前做的報告沒用來賣錢,我們既有『做空』報告,也有『做多』的報告,比如像和利時公司以及天人果汁等企業就是做多,大概一半一半吧。」
但該研究員強調,由於公司規定員工自身不能涉及股票交易確保了CER Research的公正性,因此外國投資機構較願意相信他們提供的報告。「當時並沒有針對雅培,初衷簡單,只是我們想研究奶粉行業。」
投資公司送檢奶粉報告
「由於CER Research沒有企業實體,因此依託『晏海投資』送檢德國。」該研究員同時透露,「晏海投資」是一家做私募基金和融資的公司,但沒有公開股票交易,其負責人也是晏格文。
「對於奶粉這樣的食品領域,我們只能藉助專業的實驗室得出結果。」 晏格文曾說。
為此,CER Research把樣品送到了德國第三方實驗室muva,並把檢測報告公布在官網上,隨後引發了雅培「質量門」風波。記者通過電子郵件與muva取得了聯繫,其回復表示「除了CER Research報告裡所給的內容,我們無法給出任何進一步的信息」。
然而記者在muva出具的檢測報告上發現,實驗室所給的主體並不是CER Research,而是位於淮海路的晏海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晏海投資與CER Research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工商資料表明,晏海投資的法定代表人為凌啟新,註冊和實收資本均為10萬元,於2010年1月22日成立,屬於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記者電話聯繫到凌啟新,但對方以「不方便作答」為由掛斷了電話。而通過晏格文2009年10月發表在「中國經濟評論」上的一篇文章可知,凌啟新在晏格文的公司裡任職。
這個信息也從CER Research的一名研究人員處得到了證實。「由於CER Research沒有企業實體,因此依託『晏海投資』送檢德國。」該研究員同時透露,「晏海投資」是一家做私募基金和融資的公司,但沒有公開股票交易,其負責人也是晏格文。
工商資料顯示,晏海投資的經營範圍包括:投資諮詢、商務信息諮詢、企業管理諮詢、文化藝術交流策劃諮詢(除經紀),投資及投資管理(除金融、證券等國家專項審批項目外),會展會務禮儀服務,從事計算機軟體領域內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銷售。
律師:很像國際炒家
律師介紹,對於第三方機構,我國採取事前監管,如果檢測報告的內容被證實有誤,發布報告的主體要對此負責,承擔擾亂市場秩序罪,還需承擔民事責任。
CER Research自稱第三方研究機構卻沒有實體資質,又與投資公司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進行奶粉調查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如何體現?
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的馬文斌律師表示,組織身份存疑與發布報告的正確與否並沒有直接關聯。
但他強調,對於第三方機構,我國採取事前監管,如果檢測報告的內容被證實有誤,發布報告的主體要對此負責,承擔擾亂市場秩序罪,還需承擔民事責任。
「在中國香港地區選奶粉樣品,跳開中國大陸的監管機構,直接送到德國檢測出具報告,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很像國際炒家。」馬律師認為,CER Research的行為沒有規範地操作,不太符合程序。
據《食品安全法》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制度。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等內容,應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公布。
儘管如此,CER Research的報告還是在奶粉市場上泛起波瀾。一些嬰幼兒的家長仍對這份報告半信半疑。但毋庸置疑的是,更加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加客觀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是獲得消費者信任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