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要建&34;,為此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11層指揮大樓被炸掉了
原市政府大樓拆除了
市民的幾億元被非法集資套走了
他的&34;是怎麼建立的?他說
&34;
&34;
當初--
公安局炸樓讓路
2005年3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來了一位名叫&34;的港商,自稱香港金鷹國際集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他帶來了一個&34;般的輝煌構想:在呼市商業繁華區蓋&34;--金鷹國際CBD(中央商務區)。樓高169米,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投資53億元,兩年建成。
這一&34;立即引起呼市政府重視,當年就被列為向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項目。為了保證工程進度,當地採取了一系列&34;:
2005年5月17日凌晨,一聲悶響,剛建成四年的呼市公安局11層指揮大樓被炸掉了,目的是給&34;騰地方——這次定向爆破也被稱作&34;。
接著,原市政府大樓、龍海商廈、第一人民醫院保健樓、市公安局的三棟宿舍樓相繼拆除,&34;在呼市中山西路黃金地段得到了50多畝土地。
由於&34;,金鷹公司在呼市辦事幾乎是一路綠燈,很快就違規在工商部門註冊、辦理了《工程規劃許可證》《土地規劃許可證》《房地產開發資質證書》《施工許可證》《土地使用權證》。
然而,儘管獲得了種種不可思議的優惠政策,&34;的金鷹公司卻無資注入,&34;很快成了爛攤子,甚至還非法集資,這引起了社會的質疑與警方的注意。
隨著警方調查的展開,&34;破滅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騙局卻浮出水面……
木匠&34;的真面目--
他有6個名字6個&34;坐凱迪拉克帶8個保鏢
他的為人:假
&34;原名王細牛,1958年生於湖北省黃梅縣龍感湖農場,讀了五年小學,13歲學木匠,當地人都叫他 &34;。&34;於1984年跳出農場闖蕩世界,開過舞廳、旱冰場,辦過招待所,經營過酒店,均一事無成,還官司纏身。
1998年9月,他因涉嫌虛報註冊資本罪被南京市警方刑拘,第二年取保候審。2000年,&34;往河北省石家莊市遷了假戶口,改名&34;,年齡縮小11歲。警方發現,&34;有6個名字:王細牛、王亞偉、王世偉、舒兵、王偉、鄭澤。每個名字都註冊了一家公司,娶了一個&34;,其中有4個&34;給他生了孩子。
他的公司:騙
香港金鷹公司真相如何呢?這原來是一家1萬元港幣註冊的&34;公司,無辦公場所,無資金,無工作人員。
2001年2月,王細牛前往寧夏,許諾出資4.56億元改造寧夏賓館,合作建設&34;,與區政府辦公廳籤訂了引資合同。同年7月21日,雙方又籤訂協議成立中外合資企業,寧夏提供建設用地,金鷹公司出資3.8億元,合作開發自治區政府周邊農場等地段。
拿到了土地,金鷹公司當然沒錢投入,但是&34;有辦法,他用&34;的方式,展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詐騙行動。
他採取招標不開標、開標後不退還投標保證金的辦法,騙了32家投標單位投標保證金2075萬元;通過虛構貸款主體、房屋置換按揭等方式,騙取中國工商銀行寧夏分行銀川東城區支行以及中國農業銀行寧夏分行銀川新市區支行貸款179筆約1.09億元;騙取149家企業的工程款和材料款共計約3.8億元;以20%的高息為誘餌,非法向銀川市民集資約3.18億元。
錢到手了,&34;卻無心蓋房。五年過去了,&34;還只搭了個框架。
&34;資金鍊斷裂後,&34;的目光又盯上了呼和浩特。他在呼市的騙術幾乎是寧夏的翻版:2005年5月,他騙取了呼市政府4.59億元的土地使用權,強行開工建設金鷹國際CBD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他騙取工程商墊資款2.2億元、材料供應商2219.1萬元、投標單位保證金4659萬元、預售房屋資金7759萬元。加上非法集資和土地費,合計詐騙了8.1億多元。
屢騙得手,&34;的胃口更大了。他以賒欠廣告費的方式,在內蒙古大小媒體鋪天蓋地地宣傳一個更為華麗的&34;:要在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府各建一個&34;。他開始在南寧、烏魯木齊等地活動,企圖以相同的騙術來彌補呼和浩特與銀川市的斷裂資金鍊。
警方調查表明,王細牛在寧夏、呼和浩特騙了17.58億元。雖然兩地的工程項目都成了爛尾樓,但他自己的腰包卻鼓了起來。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他把騙來的9400餘萬元匯至北京個人帳戶,並揮霍了其中1456萬元。他買了寶馬、賓利、奔馳等高檔轎車,戴上了江施丹頓名牌手錶,還購置了房產。
他的手段:裝
一個木匠有多大道行,能把兩個地區的政府矇騙?王細牛對此頗有心得。他供述說:&34;
綜觀&34;的騙術要旨,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投其所好。
有人愛&34;,王細牛就進行奢華表演。到呼市&34;時,他坐著加長凱迪拉克轎車,跟著8名保鏢。保鏢一色的黑西服、小平頭、戴墨鏡。他以8萬元一天的價格,包住了五星級賓館的一個樓層,樓道還有保鏢把守。每有領導造訪,他一伸手,身後保鏢立馬遞上一支古巴雪茄,&34;的一下為其點燃。
有人喜好&34;,王細牛就在&34;字上做文章。他一張嘴就是&34;,在銀川聲稱投資36億元,在呼市漲到了53億元。做的項目更是不厭其大,&34;&34;都是他的招牌。
&34;王木匠供稱,別看有些領導職務高,其實他們沒經歷過商場險惡。
警方與&34;有一段經典對話。警方:&34;王細牛:&34;
有人喜歡商業名人,&34;就給自己罩了一身光環。&34;&34;&34;&34;&34;&34;&34;&34;……王細牛花錢買了70餘道光環戴在自己頭上。
如今——
被判無期徒刑
&34;只是&34;騙術的一面,另一面則是&34;。
在寧夏,王細牛以36億元投資為誘餌,&34;政府拆了寧夏賓館,騙取土地使用權,然後委託中介機構出具隱瞞重要事實的驗資報告,套取公司自有資金,在黑市換成美元後打入香港金鷹公司帳戶,再作為金鷹公司投資款打回寧夏的驗資帳戶,以&34;冒充投資。少數領導發現上當又顧忌面子,只好打掉牙往肚裡呑,硬著頭皮支持他往下幹。
上了&34;的賊船想下來都難。面對多方壓力,2007年1月31日,呼市想與王細牛解除合作協議,另請有實力的企業解套。但王細牛索要&34;:至少3000萬元&34;,否則,堅決不退出。
不過,精於算計的王細牛,咋也沒算到警方下手這麼快,更沒想到公安部直接介入案件偵辦。
由於警方出手及時,王細牛從深圳定做的準備在呼市進行非法集資的3萬張貴賓卡被繳獲。據介紹,這些貴賓卡一旦售出,老百姓的17億元血汗錢將被王細牛收入囊中。
即便如此,不包括施工企業、材料商和政府的被騙資金,以及拖欠數百名農民工一年的工資,仍有百餘名呼和浩特市民的8000多萬元資金被王細牛非法吸收。而在寧夏,王細牛向5000餘名自然人非法募集資金達3.24億元。
最終,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宣判,王細牛因合同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轉載自《中國大案要案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