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時代數據君 時代數據
70 年前,心理學家哈洛把剛出生的恆河猴從媽媽身邊抱走,單獨餵養,並且製作了兩個「假媽媽」,一個是胸前有提供奶水裝置的鐵媽媽,一個是不提供食物的絨布媽媽。
結果發現,小猴子只有在餓得不行的時候才會找鐵媽媽喝奶,喝完就會本能地回到絨布媽媽身邊。這個實驗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有關愛與安全感的真相——愛的感覺是觸覺。
對於如今孤獨的都市年輕人來說,鐵媽媽就是為了生計不得不忍受加班的疲憊、工作不順的沮喪。
而絨布媽媽,往往就是那隻毛茸茸的小傢伙,會在你最需要溫暖的時候,把頭湊到你的手邊,讓你感受到愛的觸感,也幫你舔舐傷口。
亞健康的貓咪狗子《小王子》裡,小狐狸對小王子說道,「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和其他千萬隻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寵物撫慰人類的心靈傷口,人類也理應照料寵物的健康,因為你們馴服彼此,你是它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雖然寵物的生活越來越無憂無慮,真正生一場病的情況已經很少了,但卻有越來越多的寵物陷入了乾枯毛躁、有淚痕以及由於肥胖牽連的骨關節壓力過大等亞健康狀態。
調研發現,51.1% 的寵物犬身體處於亞健康,而愛乾淨的寵物貓亞健康的比例較低,為 36.5% 。其中皮膚、肥胖、口腔、淚痕與腸胃問題,是導致貓咪和狗子亞健康的前五個共同誘病因素。
由於鏟屎官的寵愛,貓咪狗子現在的生活太好,也就讓肥胖幾乎成為了寵物健康的頭號敵人。
而寵物狗需要主人每天陪它到戶外溜達,很容易被各種蝨子、跳蚤和野外細菌、真菌盯上,因而皮膚問題是導致寵物狗亞健康的第一威脅。
相比之下,皮膚問題在貓咪的不健康因素裡只能屈居第五,一則貓咪不用遛,二則即使有時發情跑出去,以貓愛乾淨的個性,回來後自己也會把全身毛髮舔乾淨。
雖然不用太過擔心貓咪跑出去染病回來,卻怕它在外面沾花惹草懷了孕回來。
多少個夜半時分,被房間外如嬰兒啼哭般的悽厲叫聲驚醒,這恐怕是每個貓奴都經歷過的場景。無可奈何,57.9% 的人最後只能將他們的貓主子送上絕育手術臺。
絕育手術也是貓咪僅次於打疫苗的一項最主要的醫療支出類型,在包括驅蟲、門診、體檢等其他方面,寵物貓和寵物狗的區別不大。
不過,會帶寵物貓或寵物狗體檢的人佔比都超過了 40% ,這是個相當高的數字。丁香醫生 2019 年發布的《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只有 41% 的人自己會去定期體檢,而在養寵主力的 90 後當中,這個比例只降到 30% 。
由此可見寵物在年輕人心中的分量,也可預見寵物醫療市場未來的紅火。
寵物健康比自己重要十年前,人們對寵物的想像可能還停留在老婦人坐在火爐旁撫摸貓咪,或者老大爺在小區遛狗的畫面。
而今,據《 2019 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介紹,養寵人群中有 74.7% 的寵主為 80 後、90 後,其中 95 後又佔到 35.6% ,成為都市寵物消費的主力軍。
伴隨千禧世代的原子化,都市裡的孤獨在膨脹,作為解藥,寵物數量也在急劇攀升。
2019 年,全國城鎮寵物貓狗數量達到 9915 萬隻,逼近 1 億大關。其中,寵物狗為 5503 萬隻,較 2018 年增幅 8.2% ,寵物貓為 4412 萬隻,增幅 8.6% ,高於寵物狗。
調查顯示,34.9% 的人養寵,都是把對某個掛念之人的感情,投射到愛寵身上,豐富感情生活。而其中,86.9% 的人將寵物視為孩子或親人。
或許就有人曾在至親亡故後的低落期裡,被路邊的一隻流浪貓治癒,並把它當成是至親以另一種形式回到自己身邊。
也正是由於鏟屎官們把寵物當成孩子或親人一樣對待,捨不得它受一點苦,所以可能自己一年到頭都不曾體檢一次,卻願意在貓咪跟狗子身上花上上千塊錢,確保它的健康。
2018 年,中國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 1685 元,同時期,狗主人在寵物醫療上的年平均花費為 1557.2 元,貓主人則為 1446.1 元,寵物和人的待遇幾乎一樣了。
如果按城市來看的話,一線城市養狗和養貓的醫療平均支出分別是 1899.5 元和 1695.9 元,都比人均醫療消費線高。換言之,一線城市生活的寵物享受到的養生待遇,比大部分中國人要好。
另外有趣的是,在為寵物健康花錢這件事上,總的來說是越年輕的寵物主越捨得花錢,但對於貓主人而言,70 前要比所有年輕一輩肯花太多。
看起來,對於坐在火爐旁撫摸貓咪的老年生活想像,還真不是童話裡杜撰的臆想,甚至可能是年輕一代未來的真實寫照。
醫療服務供不應求年輕人越來越看重寵物的健康,本來是給寵物醫療市場提供了巨大商機,但寵物主對當前的醫療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滿意的。
狗民網 2018 年調查顯示,只有 52.9% 的寵物主對現有的醫療服務感到滿意,其餘的都表示了不滿意或一般的態度。
其中,服務不規範是寵物主對醫療服務感到不滿的最主要原因,特別是對價格的抱怨與對醫生專業能力的質疑。
由於這波「它經濟」來勢洶洶,年輕人對寵物醫療一下子就要求高品質,而市場甚至連數量上的滿足都沒有做好準備,才會導致目前處在一種供不應求當中,具體又體現在藥物和醫院兩方面。
與國外寵物藥品的專業性和規範性相比,中國人畜藥物混用現象較多。部分違法違規的寵物醫院或寵物診所中,經常擅自用人藥品種按體重比例給寵物使用。
有研究表明,人常用來治療感冒的對乙醯氨基酚類藥物,如撲熱息痛、康必得等,對於貓而言,不但不能起到治療的作用,還可能引發中毒甚至死亡。
寵物專用藥少,而國內企業研發不足,進口廠商佔據了國內寵物藥市場近 70% 份額。2014 年至 2019 年間,國內註冊新獸藥總體低於進口藥。
不計疫苗和檢測試劑的話,其中國內新註冊寵物專用藥只有 37 個,並且屬於真正自主研發的一類新藥佔比不到 10% ,二到五類藥只不過是不同性質的仿製藥罷了。
這也使得進口藥更加昂貴,利潤頗豐,導致不少企業非法生產、進口、使用不合格的產品,市場上充斥各種假冒偽劣寵物藥品。
寵物醫院方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在全國一萬多家寵物醫院中,80%-90% 的寵物醫院為小規模單店經營或 10 家以下連鎖經營,市場較為分散,大規模連鎖醫院數量佔比不足 15% 。
由於寵物經濟快速崛起,多數醫院規模小、醫生資質堪憂、人藥混用等問題勢必與之發生矛盾。近年來,有關寵物醫院的訴訟案件也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
以「寵物醫院」為被告關鍵詞在 OpenLaw 上進行搜索,共獲得 100 份裁判文書,分布於 2009 到 2020 年期間,其中 2017 到 2019 三年佔到了 72 份。
大部分的案件是指控醫院方沒有按《手術協議書》或者其他契約文件或關係,來為自己的愛寵提供正確的治療,導致侵害了寵物的生命權。
被告的寵物醫院也幾乎都是小醫院,瑞鵬、瑞派等大型連鎖品牌醫院只是偶有一二。
2020 年,我們每個人都直接且深切地體悟到生命與社會聯繫的可貴,我們希望給愛寵找到一家靠譜的醫院,是因為它已然是我們的家人。
正如電影《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的臺詞所說,「不是人在飼養貓,而是貓在陪伴人」。
作者 | 陳泰瀚
編輯 | 陳泰瀚
設計 | 梁海虹
原標題:《愛寵越來越金貴,寵物醫療市場卻讓鏟屎官犯了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