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在高考的考場上去撕毀別人的答題卡?也許是她和這個同學有仇,也許是她的心理壓力過大,當我們注意到的是他她並沒有撕毀自己的試卷,這只能說明這個孩子,心地不善良,想存心毀了別人。
這是一起非常嚴重的考場事故,好在當時的處理是非常及時的,又讓這兩個孩子把自己的答題卡卡重新填圖了一遍,而且這個撕毀他人試卷的考生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所有的科目都是0分。
這個事情雖然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是我們還是要深入的去分析一下這件事情產生的原因,要好好的去剖析一下,這個撕毀他人失去了孩子的心理,我們要避免下一個這樣孩子的產生。
發生這件事情,原因可能有兩個:
孩子進入到高中以後,他們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都是非常大的而在這個階段,很多的老師和家長只知道督促和監督孩子學習,卻很少對孩子的心理進行關注和輔導,更是很少有家長能夠,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減壓。
正是這方面工作的缺失,才導致現在很多孩子在高考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學霸還是學渣,都普遍存在著高考焦慮,當然適當的焦慮是有助於孩子發揮的,不過過度的高考焦慮過大的高考壓力就會導致孩子在整個高考期間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很多人都會告訴孩子要放輕鬆,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人生道路,或者是幫助孩子選擇,記得是和孩子的人生道路,讓孩子自己作出選擇,並且要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告訴孩子在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考試遇到困難的時候怎麼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怎樣去調整自己的學習。
如龍應臺所說,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 : 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失敗,為什麼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 我們沒有學過。
這是我們整個教育當中最缺失的一個環節,我們沒有具體的方式方法,去幫助孩子適應困難和挫折,更沒有主動的去教育孩子如何去調整失敗後的心理狀態一味地告訴孩子往前衝,卻沒有讓孩子有體面的面對失敗的勇氣。
在考場上撕毀別人的試卷,這種不理性的發洩行為,也和我們的學生不同的良性競爭有關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總有一部分同學特別關注,或者是異常的關注,名次問題,說得好聽一點兒,是以學霸為標杆兒,說的不好聽就是畸形競爭。
而且這種畸形的競爭,最要命的是很多家長和老師所鼓勵的因為在日常的學習當中,名字還是要排的,分數還是要公布的老師和家長都要看一看孩子在學校中的排名情況,因為老師和家長的重視,所以孩子們也非常的重視但是在重視的過程當中,有一些人就把重視排名,轉變成了羨慕嫉妒恨。
其實高考的競爭是來自同省學生的競爭,並不是來自一個班級一個學校,而是一個省當中十幾萬人的競爭,所以在考場上撕毀別人的試卷,並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也不會讓自己的競爭壓力減小。
這也啟示我們廣大的老師,家長要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教會孩子去公平合理的競爭競爭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打壓別人,更不是想盡千方百計的去超越別人,競爭的方式是通過光明正大的方式,而不是用損害他人利益的方式,這些東西平常要多給孩子灌輸一些。
不管怎樣,這個撕毀別人試卷的孩子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那兩個被撕毀試卷的學生也沒有受到損失,不過這件事情的出現並不是一個好的苗頭,希望我們的老師和家長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一個孩子的全面發展絕對不僅僅是成績,最重要的是他的心理的穩定性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我們確實要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是當一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對他進行品德上的教育,品德教育絕對不僅僅是品德,更重要的是來自於心理,來自於社會常識,來自於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