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

2020-12-16 澎湃新聞

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

2019-01-08 1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們常把「上刀山、下火海」比喻為非常危險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視為勇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上刀山、下火海」卻難得一見,但在僳僳族一年一度的刀杆節上,我們卻能直擊驚心動魄的現場表演。

刀杆節在農曆二月七日至八日舉行。第一天夜間舉行「下火海」儀式,第二天白天舉行「上刀山」儀式。「下火海」之前,僳僳勇士們先供奉神靈。供奉的神靈中有一位「白馬將軍」,傳說他就是明朝兵部尚書王驥將軍。王驥三徵麓川回朝後被奸臣所害,而僳僳族的刀杆節就是為了紀念王將軍。供奉神靈後,大家把準備好的慄柴搬到刀杆場上,堆成兩庹長、一庹寬、一庹高的柴堆,然後點燃柴堆,熊熊的烈火越燒越旺。這時,由勇士中的「戛頭」(歌舞活動的頭領)領頭,一排身著藍色節日盛裝的男子跟著合唱一支祝福歌,邊唱邊踩著整齊的步子舞蹈。待柴禾燒成通紅的炭火(譽為「火海」),一位勇士就炸響一長串鞭炮,幾個身著紅衣的勇士隨之魚貫出場。他們頭上和腰間扎有彩紙,手中舞動兩面小紅旗,圍著火塘跑上幾圈後,開始「下火海」。勇士的光腳板直接踩在通紅的火炭上,火花飛濺;接著用雙手捧起火炭洗臉,這真是名副其實的「火的洗禮」;最後將一段粗鐵鏈丟入火中,燒得半紅,然後用手挽住翻動玩耍,表現一種渺視塵世間各種約束的勇敢精神。火光把他們的臉膛和全身映得通紅,尤如威武的「火神」下界。在進行「跳火海」的各項活動中,旁人要不斷地將有驅邪除魔之效的艾香末撒入火塘,火星飛濺,十分壯觀。

當天晚上的最後一個儀程是:「上刀山」,首先是扎立刀杆,根據「小年三十六,大年七十二」的刀把數確定刀杆的長短,一般用近30公尺的慄樹原木桿,用三條金竹篾片把左右顛倒的鋒利長刀綑紮在刀杆上。刀杆下部還有三道關卡和三座城堡。整個刀杆上扎有黃、白、紅、綠、藍的各種紙花和神符小旗。豎立起的刀杆就象筆直的「天梯」,聳立在刀杆場上。接著是舉行供刀神儀式。在豎立好的刀杆下進行,一般供一豬九雞。刀杆腳下供一豬一雞,四方、四樁各供一隻雞。由祭司(上刀杆的師傅,僳僳語叫"尼扒")主祭,祭語可拜念、歌念或舞念。主要內容是:"火有火神,刀有刀神,祭刀求神靈,保平安生存。"上刀杆是節日的高潮,最精彩的時刻。著彩裝的勇士用雙手雙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將光腳板踩在刀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他們毫無畏懼,機靈輕鬆,展現了鐵腳硬漢的雄姿。率先攀上的第一位勇士,在杆頂燃放鞭炮祝捷,並念四句吉言:"五穀豐登,無病無災,六畜興旺,國泰民安"。有的勇士還在刀杆端表演各種倒立等高難度動作。為祝賀勇士的成功,人們圍著刀杆「跳嘎」,祝福勇士勝利,祝賀節日愉快,祝願人們健康幸福美滿。上刀杆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僳僳族人民不屈不撓、勇於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風貌。

「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人民勤勞勇敢的精神表現,傈僳族人民的一張文化名片,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文圖:佚名)

來源:保山新聞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在麗傈僳族藝人舉行2021闊時節聯歡
    臘梅含笑、玉河奔流,「花果山」上歡歌笑語。2020年12月20日,傈僳族藝人闊時節聯歡活動在古城區花果山休閒山莊如期舉行,上百名在麗江發展的傈僳族藝人和親友歡聚在一起,共度傈僳族傳統新年——闊時節。傈僳族尼琶(祭師)主持了傳統的祭神儀式和上刀山、下火海活動,祝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萬事如意。
  • 騰衝棋盤石,一個籬笆圈圍著的傈僳族古村
    駐防官兵常在大青石上下棋,故名「棋盤石」。另一說:公元1441年,兵部尚書王驥率領大軍徵伐麓川。1443年,王驥派平蠻將軍宮聚和偏將軍鄧超率偏師為先鋒開赴騰北邊地,在寨子東側與外邦入侵者殊死血搏,激戰中,傈僳族人民與漢軍同仇敵愾,並肩作戰,將敵驅出姊妹山;勝利後,宮聚命匠人在寨子東側的大青石頂上刻一棋盤,揮劍刻下「傈漢一盤棋,邊庭永固」。棋盤石寨名由此而來。
  • 5本都市言情小說:女主蘭質蕙心,男主為了她上刀山下火海!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都市言情小說:女主蘭質蕙心,男主為了她上刀山下火海!1.《我見默少多有病》 作者 妞妞蜜文案:陳芊墨是犯罪女心理學家,善用微表情洞察人心,快意恩仇智商情商雙高。直到大火中,他穿越火海,用命換他生還。許俏決定做個好人……只是看見傷他,害他的人,就忍不住想弄死,是怎麼回事?這是一個甜掉牙的愛情故事,你守著一城平安,我守著你的人間煙火!精彩內容:周燕生拿過報紙看了一眼,挑了挑桃花眼:「怎麼?有興趣參加?我可沒興趣!」 許俏就知道是這樣:「你不是說合作嗎?為了提高獨一處的知名度,咱們應該參加啊。
  • 傳承、保護、記錄雲南特色民族文化 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
    推介會現場12月26日,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雲上之光"重要項目成果推介會在昆明東方書店舉行。推介會現場推薦了包括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音像製品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民族文字出版資金資助項目、雲南省民族文化「百項精品」工程等項目的成果。
  • 【海峽論壇網】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產業發展座談會在寧德...
    海峽論壇網訊第二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產業發展座談會6月21日在寧德市隆重舉辦。座談會由全國臺聯主辦,寧德市人民政府承辦,省民宗廳、省臺聯、省文化廳協辦。此次活動的主題是「擴大兩岸民族交流,促進寧臺共同發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騰衝傈僳族「阿咪嚓」 幸福新家園「阿克幾」
    2016年,新桃樹河村79戶傈僳族群眾,通過自籌+易地搬遷+農危改+民族團結示範項目結合的形式,整村遷離「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高山深谷,搬到了宜居地,建設「傈僳新家園」。傳統傈僳族民居裝修十分講究時時「感黨恩」,人人「阿咪嚓」,處處「新氣象」,家家「阿克幾」——這是村委書記餘在明對現如今新桃樹河村新面貌的描述。
  • 這些全國農村特色民俗文化與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大家知道多少呢?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有五千年的文明傳承,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的文化也經歷漫長的積累,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我們一起了解下中國農村和少數民族的特色風俗文化吧。
  • 傳承民族文化 綻放時代光彩——走進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極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製作,栩栩如生的民族人物,「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民族團結文化在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繽紛綻放位於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族鄉的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總面積1.88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主體樓有二層,設有學生的生活區和教育活動區。
  • 【共有家園】多元文化教育與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
    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數民族文化進入正統教育的可能性, 更使人們在思想上忽略少數民族文化對多民族國家的作用和貢獻。如此一來, 國家在教育層面上的忽視, 使得少數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國家體制中很難取得與主體民族文化相同的地位, 誤導人們忽視少數民族文化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 加速了少數民族文化的流失和消亡。
  • 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
    內容摘要: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校長王加良介紹,冊亨民族中學作為貴州省百所民族團結示範校之一,該校一直在做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剪紙書畫實踐操作室、民族服裝展示室、布依文化陳列室……走進冊亨縣民族中學,師生剪紙作品、自製民族服裝等讓學校增色不少。「這只是我們學校民族文化進校園的一個部分。」王加良說,作為「中華布依第一縣」,冊亨縣布依族人口76%,布依民族文化,是冊亨本地教育的一項重要課程。
  • 話說南絲路 42丨德昌傈僳族和老城故事②
    因交通不便和長期的「隱居」習慣,德昌傈僳族至今保留著許多舊時的傳統習俗,最有名的就是「火草麻布」。我在2007年成都首屆非遺產節上,就聽說了火草麻布。當時,參加非遺展示的德昌傈僳族文化人李文華介紹說,每年農曆六七月月,傈僳族婦女紛紛出門上山,採擷深箐裡的野生火草葉,她們將火草葉片用水浸泡後,撕下白色絨膜,捻成火草線兒。
  • 傈僳族水村,創造了「傈僳族水寨山泉衝浪」,是夏天旅遊的好地方
    傈僳族水村位於四川省德昌縣沙巴,成立於2008年,它沒有悠久的歷史,也沒有宏偉的建築規模,但它已經成為一個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水上公園」,它以其美麗的山和水,以及這個「水上公園」,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夏天是休閒、旅遊和暑假的好去處。
  • 香格裡拉市民族小學:以民族團結教育滋養童心
    香格裡拉市民族小學是一所省定全日制寄宿小學,主要招收、培養香格裡拉市邊遠貧困的各少數民族學生。一直以來,該校堅持發展民族教育、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把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作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貫穿到課堂教學、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將一顆顆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播進青少年心田。
  • 助力文化傳承 雲南省持續推進「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
    「雲南省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是一項由國家圖書館、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組織推進的記錄典藏工作。該計劃是對以民族語言和方言為載體,以各種民俗節慶活動為應用場合,以各種藝術形式為表現形態的口頭傳統進行系統性地記錄與典藏的工作,其目的是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歷史文化進行保存,對民族的記憶進行傳承。
  • 語言傳承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
    教師在客觀全面地向大學生介紹和分析西方文化的同時,教會他們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學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效地獲取信息,掌握鑑賞和吸收外國文化的本領,在此過程中逐步積累文化知識和提高自身素質。
  • 瑤族人下火海為什麼沒事?我們體驗後去買燙傷藥,藥店:心不誠啊
    小夥若是對姑娘有意,便在夜晚來到姑娘家吊腳樓下唱歌,姑娘若是對小夥有意,小夥就會通過「爬樓」的方式從窗戶入內與姑娘相會,第二天再從正門出去。這時候女方家長並不會責怪男方,而是默認了女兒有意中人這一事實。但若是姑娘對小夥子無動於衷,有時候,迎接小夥的有可能是一盆兜頭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