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上一期,我們分享了《英語學習·教師版》對人教新版高中《英語》教科書主編劉道義、鄭旺全與副主編張獻臣的教材編寫專訪。本期分享福建教育學院外語研修部副主任、高中英語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周大明老師的《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特色與教學啟示》,幫助老師們用活、用好、用透教材。
2019年北京、天津等六省市開始使用高中英語新教材,2020年大部分省市要開始使用,2021年所有省市都要使用新教材。所以,探析教材特色,求解教學啟示,對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具有現實意義。本文研究表明,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具有課程彈性化、結構功能化、內容育人化等特色,據此,研究得出因材施教,因勢制宜,用活教材;明確板塊功能定位,用好教材;群文育人夯基培本,用透教材這三點教學啟示。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國家啟動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取向的新一輪課程改革,2017年完成新版課程標準修訂。根據新時期教材建設「一綱多本」原則,目前經國家教材審查委員會批准通過的高中英語教材有六套,分別為北京的人教版、北師版、外研版,江蘇的蘇教版,重慶的渝教版,河北的冀教版。這些新編高中英語教材均已定稿、並通過國家審訂,可供全國各地高中學校選用。
教材是教師傳道授業,學生求知增智的主要工具。[1]教材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內、課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一切有利於學生知識增長、技能發展和品德修養的材料資源,包括紙質的、音頻的、視頻的,或物質環境的;狹義的教材指教科書,它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是國家人才戰略在學科教學層面的意志體現。在上一輪課改中,福建省9地市有8個地市選用人教版教材。本文以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科書[2]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該教材的編寫特色,思考新教材對新時期高中英語教學的啟示。
二、新編高中英語必修課程的教材特色
1. 課程彈性化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要求教材編寫應體現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和關聯性,構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課程結構。[3]為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和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趨勢的要求,英語新課程難度適當降低,高中畢業要求必修模塊從原來的5個模塊降到3個模塊,高考選拔要求由8個模塊降到7個模塊。具體見列表1。
(表1)
新《課標》要求具有更大的彈性,主要變化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調低學分。從原來的8個模塊16個學分降到7個模塊14個學分,實際上是降低了考試選拔要求,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第二,減少詞彙量。從「學會使用3300個左右的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降到「學習使用1000-1100個左右的新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短語,累計掌握3000-3200個單詞」。換言之,從2500詞降到2000詞左右,高中畢業只要在原來義務教育1500-1600個單詞的基礎上,再掌握500個左右的新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短語就可以了。[4]這一變化給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人生發展取向的學生勻出更多文化知識掌握和實踐技能操練的時間。第三,調整課程序列,原有選修課分系列I、系列II,系列I中模塊9-11屬於提高要求,系列II為任意選修,有語言知識與技能類、語言應用類、欣賞類等3類,滿足英語學習的多元需求;新《課標》選修課程不再分系列,而是分成提高類、實用類、拓展類、第二外國語類等四個類屬。[3]新《課標》首次把第二外語增列為選修課程,是對中國外語教育中長期存在的英語一統天下狀況的糾偏,是實現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外語人才多元需求的回應。[5]
2. 結構功能化
新教材教科書單元的結構框架有較大的變化。圖1顯示,舊版教材各單元學生用書有Reading 4個項目,Learning about Language 2個項目,Using Language 6個項目,還有練習冊9個項目,林林總總21個項目,任務重疊,結構功能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強。調查發現,學生用書中的Listening和Writing以及練習冊中的大部分項目,沒有被使用或難以使用,形同虛設。結構功能不清晰,既阻礙了教材效益的發揮,也增加了教材使用的難度,一定程度擴大了兩極分化。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打通學生用書和練習冊,統籌謀劃,整體設計,單元內設置11個板塊,每個板塊功能定位清晰,學生用書有「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Thinking,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Listening and Talking, Reading for Writing, Assessing Your Progress and Video Time」7個活動板塊,練習冊有「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Using Structures, Reading and Writing, Expanding Your World」等4個活動板塊。
(圖1)
從新教材的框架結構可以看出,一個單元有9個語篇和若干小語篇,語篇一是聽說結合,以聽帶說;語篇二是讀思一體,學思聯動;語篇三是實踐運用,鞏固深化;語篇四是聽說聯動,以聽促說;語篇五是讀寫聯動,以讀促寫;語篇六是評價改進,遷移創造;語篇七是看說結合,以看促說;語篇八是讀寫一體,綜合運用;語篇九是閱讀欣賞,開拓視野。各個板塊功能清晰,各有側重。9個語篇涵蓋聽、說、讀、看、寫五項語言技能訓練和語言知識學習,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載體,以活動為路徑,糅合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大要素,循序漸進,交互強化。模塊下是單元,單元內是板塊,板塊中又有相對獨立的主題、語篇和一定數量的活動群,一個單元11個板塊11個微主題烘託單元子主題,36個單元子主題涵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實現英語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3. 內容育人化
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把立德樹人作為素材選取和內容整合的價值追求,把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與交際能力作為教材編寫的根本遵循,教材內容體現了思想性、人文性、時代性。首先是思想性,素材內容選取了中國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各類先進人物的事跡介紹,如,「鐵路之父」詹天佑,「萬嬰之母」林巧稚,「飛彈之父」錢學森,「航天英雄」楊利偉,「女排明星」郎平,等等,打好文化底色。糅合語言知識學習,介紹孔子和儒家思想,中國傳統節日,中華飲食文化,漢字書寫系統,中國文化古蹟和中國古詩詞、水墨畫等,[1]增強文化自信。結合主題意義探究,話題素材揉進了我國科學技術創造的最新成就,比如,關於太空探索(Space Exploration)主題,課文介紹了近年我國在太空探索和航天科技領域的新探索新成就,有神州五號、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玉兔月球車、量子通訊等,增強民族自豪感。其次是人文性。
新教材以「三高」體現以人為本的user-friendly理念。一是高顏值。教材封面採用全幅圖片,或介紹異國風情古韻,或呈現人類藝術瑰寶,或謳歌科技創新成就,這些照片信息量大、視覺衝擊力強,契合青少年「好看就喜歡」的心理特點。二是高氣質。在國家對教材頁碼嚴格限定的情況下,不吝以一張大幅彩照鑲嵌單元序號、單元學習目標和啟智誘思的格言警句、導讀問題,獨立設置一個完整頁碼,稱作單元開篇頁(opening page),即起到切分單元作用,也誘發主題意義探索的遐想,還滋養了非連續性文本解讀能力。三是高情懷。課文選材關注使用者(text-users)的心理感受,體現編者的高情懷,如考慮到汶川地震發生前後出生的孩子現在正處於高中學段,為了避免教材內容給學生造成心理的二次傷害,模塊一第4單元Natural Disasters的主閱讀課文依然用舊版教材唐山地震的文本題材,而不是用汶川地震的文本題材。再次是時代性。課文吸納了大批源於數字經濟時代,反映人們生產生活的新詞彙新表達,比如自拍(take selfie)、微聊(We-Chat)、發信息(texting)、低頭族(bent-down generation)等等。話題語境上,閱讀文本選擇大批反映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新實踐,比如美麗鄉村建設、「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國際救援隊,等等,提供用英語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話題情境和話語素材。
三、新編高中英語必修課程編寫特色對教學的啟示
1. 因材施教因勢制宜,用活教材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高中教育接近普及。但是由於中國幅員遼闊,發展不平衡客觀存在。區域之間不平衡,區域內縣區之間不平衡,縣區內城鄉之間不平衡。其次,優質學校、普通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不平衡;再次,學生個性差異,需求多元,學生之間不平衡。因此,希望用一套教材去適應差異如此之大的受眾群體,難以想像。
教材的活力取決於教師的課程領導力和實踐創造力。課程領導力關係著教師在課程體系中的存在方式,體現教師駕馭課程的能動因素。用活教材就是要理解課程方案課程標準,領會教材的框架結構和內容體系,以學生發展為第一要務,因材施教,讓課程內容彈性適應不同群體學生。從課程設置角度來說,示範性高中,特色外國語學校,要讓學有潛力的學生彈性選修提高類課程的模塊8、9、10,不要留下過多的時間複習備考,因為研究表明,重複學習海量做題無益於人的智慧增長,只有新穎性學習探究性活動才能促進人的心智發展;[6]要為有優勢語言智能的學生開設第二外語選修課,這樣,既有利於改變我國外語人才結構單一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狀況,也有利於改變英語教師學習了第二外語而無用武之地的尷尬,避免用進廢退導致的資源浪費。從模塊單元選擇來說,像第一模塊初高中銜接的Welcome Unit,對於英語基礎已經不錯的優質高中的學生來說,就不一定要學,或者說不要全部學。從單元主題的板塊內容學習來說,對於薄弱學校的學生,或者普通學校中學有困難的學生,拓展性的讀寫Reading and Writing中的「寫」就未必做要求,欣賞性的閱讀Expanding Your World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
另外,要因時因勢制宜,充實教材語言素材,讓課程內容永葆思想性、時代性、生活性和趣味性。時代是發展變化的,語言是鮮活生動的。在中國教材管理體系中,教科書的編寫審定有一套嚴格的程序規範,一旦審查通過投入使用,要修改替換其中的篇章內容,需經繁瑣程序嚴格審查,修改的機率很小。所以,為保證教材內容與時代同頻,教師要提升課程領導力,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把貼近時政熱點、反映社會關切的語言材料糅合到單元主題的學習探究中,或替換更改部分文本,比如,結合今年的疫情防控,補充學習國家外文局審定的180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詞彙表達,開展疫情防控的群文閱讀,設計「向外國筆友介紹中國抗疫鬥爭」等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意識能力。
也可以結合單元主題學習,補充該主題領域的新成就,比如,在北鬥衛星組網完成後,可以結合Space Exploration單元學習,補充與北鬥導航相關的閱讀材料,介紹北鬥導航的功能優勢,服務領域,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還可以引進相關音頻材料視頻資源,擴寬主題語境探索的素材渠道,豐富學習內容,比如,在教授介紹澳大利亞風情的Iconic Attractions單元時,把承載豐富文化元素的澳大利亞國歌引入單元主題學習中,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增進對澳大利亞歷史的了解,領略該民族多元文化色彩,感受歌詞語言的結構美和韻律美。
2. 明確板塊功能定位,用好教材
從右側的單元板塊結構圖中可以看出,新編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重視語篇閱讀,關注產出導向。語言學習語篇化,語篇形式多樣化,主題探究板塊化,是新編教材的特色亮點。所以,只有明確單元主題中不同板塊的功能定位,才能用好教材。
從語言輸入角度看,有「四讀二聽一看」,四讀依次是Reading and Thinking, Reading for Wri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Expanding your World;二聽分別是Listening and Speaking, Listening and Talking;一看是Video Time。Reading and Thinking是單元主閱讀,承載著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訓練和思維能力培養三重境界,要深化文本解讀,優化教學設計,開展深度閱讀,做到「讀.思.言」同頻共振;Reading for Writing是為寫而讀,讀為輔、寫為主,閱讀是為寫作提供結構框架和體例示範,閱讀文本通俗易懂,寫作部分提供支架範例(scaffolding),寫作內容以完成特定任務為旨向,有一定的發揮空間,但被框定方向設定架構,以模仿文體格式和表達範式為主要目的;Reading and Writing是讀寫聯動,以技能訓練為目的,閱讀後只有針對文本理解的若干開放性問答題,沒有語言知識運用練習,寫作部分提供了交際情境和對應範例,可以相對自由的表達觀點,提供建議,闡發主張;Expanding Your World屬于欣賞性閱讀,是為了開拓視野,享受樂趣,沒有讀後作業任務。
(圖2)
四篇閱讀,功能定位不同,教學重心迥異。第一篇是培育思維,讀思共振;第二篇是示範寫作,以讀範寫;第三篇是讀寫聯動,以讀促寫;第四篇是豐富閱知,愉悅身心。Listening and Speaking和Listening and Talking,從漢語翻譯的角度看,似乎都是聽說課,其實不然,Speaking是言說,類似於「牙牙學語」,側重說得出,發得準,能說即可,關注言說行為,鼓勵大膽開口;而talking是談論,談天論地,以理服人,言之鑿鑿,據理力爭,強調的是內容,是思想,是邏輯。所以,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是以聽為主、說為輔,以聽範說。聽有「聽前、聽中、聽後」三個活動,有對應的檢測性練習,說有交際情境,有對話模板,有內容示範;Listening and Talking是以聽促說,聽提供背景素材、話語示範,說是在課文提供的問題情境中,闡述意見看法,提供問題方案,展示智慧才華,發展交際策略,是用語言去闡述主張,說服他人。Video Time是新教材的新增板塊,是落實新版課標聽、說、讀、看、寫五項語言技能之「看」的需要,是順應數字時代「屏讀」學習方式盛行的需求,看也有「看前、看中、看後」三大步驟,看前根據圖表圖畫,預測想像;看中觀賞理解,驗證修正;看後分享交流,發表看法。
3. 群文育人夯基培本,用透教材
基於主題語境的群文閱讀是新編高中英語教材的基本特徵。群文閱讀亦即窄式閱讀(narrow reading)(Krashen,2004),是指根據一定主題、一定體裁,或特定作者,把相關文章進行集群分類,集中專題的閱讀。[7]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有長短不等10篇左右文章,構成一組話題相關、文體多樣、模態多元的閱讀群,群文閱讀有利於通過閱讀建構主題意義,豐富文化認知,發展語言思維,形塑人格品質,實現英語學科立德樹人之根本目的;同時,群文閱讀可以大大提高單元詞彙在不同語境中的復現率,有利於語義認知語用拓展。把語言知識學習有機滲透於文本教學過程中,是本套教材的設計創新。因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豐潤發展有賴於語言知識學習和文化知識積累。但是,對於目標語言英語學習來說,語言知識難以在社會生活的語言實踐過程中習得強化,所以,通過教材對語言知識進行適當操練,及時鞏固,是中國英語學習的一種環境選擇。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我們要做到既防止左,也警惕右,就是說,既要防止脫離語境的語言知識碎片化講解淺層次學習,也要警惕一股腦兒地強調語篇學習思維訓練而漠視語言知識講解和語法知識傳授。
本套教材採用英語學習語篇化和語言知識循環強化的設計理念,採用分散呈現與適當集中相結合的原則,把詞彙知識學習和語法知識呈現散綴於群文語篇中。同時,設置語言知識鞏固和語法規則提煉專項板塊,適當集中。Reading and Thinking作為單元主閱讀,是進行詞彙學習和語法講授的核心載體,應該安排2個課時,教學中要遵循詞彙動力學原理,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認知詞義,領悟語義語用,及時操練強化,在課文配套的語篇填詞或語句填空中強化詞彙拼讀,鞏固詞彙運用。語法教學是在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板塊中,體現「做中學,學中做」的設計理念,要做到按示例支架和練習指令,模仿操練,理解領悟,發現規則,總結提煉。每個語法項目板塊都配有漸進交替的活動群。詞彙新知的鞏固深化,一詞多義的延伸學習,構詞法的規則掌握,安排在練習冊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板塊中,這一板塊還有若干小語篇,要求在語篇中綜合運用新認詞彙,及時強化鞏固。同時,還有英譯漢、漢譯英這種傳統題型,旨在為學生擺脫「蹩腳」寫作培基固本。單元語法知識的鞏固深化是在練習冊的Using Structures中,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與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相互銜接,形成梯次。檢測評價是提升學習效率的策略途徑,Assessing Your Progress作為獨立設置的板塊,把Project從舊教材的Workbook整合到新教材的評價檢測板塊中來,改變舊教材Project形同虛設的狀況,引導學生在語句語篇的問題情境中運用語言知識,診斷短板不足,在回答反思性問題中,學會自我評價與反思改進,在完成項目(Project)任務中,檢視語言知識運用和問題解決能力。
用透教材,就是要領會教材的設計意圖,遵循語言學習規律,引導學生在語篇中學習語言知識,在語篇中運用語言知識 ,讓夯基培本和群文育人同頻共振。
四、結語
「立德樹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戰略、系統工程。從基礎教育的角度來說,課程方案是藍圖,課程標準是施工圖,教材是建設材料、育人載體,教師是工程師、施工員。英語學科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廣大英語教師認真研讀新《課標》,認真研究教材的框架結構,功能定位,領會編寫意圖,掌握使用方法,用活用好用透教材,讓教材成為學生樂學好學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劉道義,鄭旺金,張獻臣.人教版高中《英語》新教材的編寫思路及內容創新[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9(5):10-15.
[2]課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必修第一、二冊[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8-10.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16.
[5]俞理明.教育語言學研究在中國[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
[6]鄭也夫.吾國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7]史蒂芬·克拉申.閱讀的力量[M].李玉梅,譯.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來源:《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年04期
版權說明:三好教師聯盟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