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新出臺的體測標準中,大學生體測若低於50分,將會拿不到畢業證書。新標準頒布後的一段時間內,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嚴體測標準」在大學生中引起了不小轟動。
近日,浙江財經大學學生製作了一份《有關大學生體測的調查問卷》,採用網上發放問卷形式,對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四所高校的400多名各年級段大學生進行了調查。
60%的大學生認為長跑最難
調查結果顯示,有60.6%的學生認為較困難的體測項目是長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60.2%的學生表示,為了練好跑步,每天的跑步計劃不能少。不少同學選擇了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如羽毛球、籃球、健美操來鍛鍊身體。
同時,約有42%的學生覺得一時間難以接受這個新標準;但有44.1%的學生認為,體測標準的提高能更有力度地提醒自己注重鍛鍊身體。
不久前,浙江財經大學大三學生小葉剛剛完成了體測的部分項目,為了提高體測成績,她實行了這樣的運動計劃:一周至少去操場慢跑2次,每次至少4圈;每晚睡前做30個仰臥起坐。
浙財大會計專業的張妍熱愛運動,已堅持跑步一年,每天跑10公裡,每周還要做無氧健身訓練,最近剛報名參加半程馬拉松。「運動讓我覺得身體的每個毛孔都在呼吸,能忘掉不愉快的事。大家如果嘗試去享受運動樂趣,體測自然不在話下!」
大學生耐力和力量缺失最嚴重
取消選測,改為統一測試項目;注重跑步項目,項目比重大;新增加分項目;不達50分無法畢業等都出自新標準。
浙江財經大學體軍部副主任黃建華解釋說,2013年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報告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耐力和力量的缺失。
這次體測新標準是一個風向標,是為了引導學生增大這些薄弱環節的鍛鍊強度。黃建華再三強調,教育部出臺新標準絕不是為了考學生,而是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加強體育鍛鍊,未來體育將會佔據更重要的地位。
目前來看,杭州不少高校都把體測和評獎評優掛鈎。「體測和評獎評優掛鈎我不太認可,本身學習壓力就大,還要去關注體測成績,對成績優異但體質較差的人來說不公平。」下沙某高校的小金同學覺得,應該對不同學生設置不同標準。
室外拓展活動受歡迎
大學四年是人一生中機體能力水平的黃金期,學生更應該養成鍛鍊的好習慣。但被調查的下沙高校學生反映了這樣一個難題:有時候課業負擔過重,鍛鍊次數就少了。究竟多少運動量才會有效果?
黃建華說,體育鍛鍊,重點在堅持。平均每天保證一小時運動量,以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為主,比如每天7公裡左右的走跑交替運動就是不錯的選擇,同時要根據自身體質逐步增加運動量。
不過,一位大二男生說出了大學生的心聲:「本來跑步出汗是件好事,但體測標準越來越高,導致運動壓力也越來越大。學校裡如果能多些像登山、騎車、跳繩這樣有趣的室外拓展活動,學生鍛鍊的積極性才會被調動起來。」(趙蕾、王淑渝、陸冰彬、楊子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