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中,你會遇到高貴的靈魂,了解和學習其中的智慧,學習最優秀的思想,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在未來遇見最美的自己。
人一旦有了讀書習慣,就能夠伴隨我們一生,而讀書的黃金時間或許就是孩童時代吧。
讀書,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杜杜老師覺得書是孩子們最好的朋友,書能讓孩子們不斷進步,成就美好未來。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呢?
(一)創造讀書環境
大家知道書店的閱讀環境很好,特別有氛圍,可是孩子一周能去幾次呢?如果天天都能讀書,是不是閱讀量的積累優於他人呢?
如果在家裡面也能擁有一個小型的圖書館,該有多好!那為什麼不把家裡的一塊地方打造成閱讀區域、圖書角、或書牆呢?讓孩子每天都能和書親密接觸,孩子自然而然拿起書就會去讀,慢慢地,書就變成了孩子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孩子到底該讀什麼樣的書?
在生活中,總遇到家長向老師詢問,孩子到底該讀什麼書?或讀什麼書進步快?
在這裡,杜杜老師請家長不要心急,孩子讀書就像吃飯一樣, 需要一口一口地吃,書要一點一點地看。那麼吃什麼,當然不能挑食了,所以在書的選擇上要種類繁多,各個領域都要有一些,這樣孩子才能從不同的領域和學科中有所收穫。那麼就建議家長在不同的領域幫孩子選好書籍,擺在書架上,不久你就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和書有了交集。良好的開端有了,作為家長多和孩子一起看書,創造讀書氛圍,那麼讀書的習慣也會水到渠成。
(三)學會精讀和泛讀
大家知道現在的書籍特別多。對於孩子來說到底一年能看多少書呢?可以非常確定地告訴大家,有一些孩子一周能讀20本書左右,閱讀量在400萬字左右。當然還有更多。那麼大家會很好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首先不得不承認孩子們的閱讀量非常驚人的。
他們怎麼做到的呢?其實這裡就要講到精讀和泛讀,有些書籍可以粗略地看一看,你就能收穫書中的內容,而有的書就需要反覆地讀,讀一遍還不夠。所以每段時期要有針對性地對圖書進行精讀和泛讀。
(四)培養讀書興趣,而不是打消積極性
多數家長早已經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所以努力地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經常帶孩子去書店買書,把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時常語言督促孩子去看書等等,可是效果卻不像家長所想,那是什麼原因呢?
現在的手機和網絡都在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生活的快節奏也在帶動著孩子學會了浮躁,而讀書恰恰是一種需要靜下心來去做的事情。如果孩子沒有一個很好的讀書氛圍,總在家長的催促中被動去看書,那麼你認為這種效果能好嗎?杜杜老師深信如果家長愛看書、經常看書的話,他的孩子必然愛看書。
所以,讀書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兒,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每天都要吃。那書每天都要看,讓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讓讀書習慣生根於我們心底,在不久的,未來你一定會遇見最美的自己。
不想說猶太人讀書最多,也不想說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到處都是信息,只想說任何時候,書籍都不能被其他事物所代替,書籍就是孩子們進步的階梯,就讓我們一起在書的海洋中暢遊、身心受到高尚地洗禮、從內心深處和書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