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問題:心理學對普通人有意義嗎?對個人成長和生活有哪些幫助?
圖片來源:知乎
其實很多想要學習心理學的小夥伴都有這樣的疑問,太多人誤以為心理學就是玄學、雞湯、情感測試、讀心術……在大多人心中,心理學是一種玄而又玄的存在,並沒有什麼實質的作用。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小到人際關係、情感問題、家庭育兒,大到自身成長、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世界的認知,這些都和心理學息息相關,今天就讓這篇文章告訴大家,學習心理學到底有什麼用?
其實大多數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向別人傾訴卻沒人理解,久而久之就不願提起,產生焦慮、抑鬱等很多負面情緒,影響正常生活。
負面情緒:很容易焦慮,壓力很大,該如何是好?
性格塑造:性格太內向,我的優勢在哪裡?
職場關係:如何和領導、同事溝通,更容易讓對方認同自己?
親密關係:遇到喜歡的人,如何才能夠讓對方也喜歡我?
生活難題:總是拖延,覺得生活很沒意思怎麼辦?
這些常常困擾我們的問題,都可以從心理學中找到答案。能讓很多縈繞於心、難以表達的困惑迎刃而解,找到更加平和有力量的心理狀態,應對外界的時候多一份把握,從而更加接近你想成為的模樣。
心理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關係處理,我們慢慢知道了原生家庭、戀父/戀母情結、依戀模型,也漸漸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夫妻關係的處理等現實問題。
比如爸媽年紀大了,容易被一些廣告或者推銷員忽悠,買一堆三無保健品。我們說了很多遍不要輕信,還教了怎麼辨真偽,但他們轉頭就忘,說多了還生氣抱怨。
其實在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人際交往的很多矛盾,往往不是溝通技巧的問題,而是和缺乏同理心有關。」簡單來說就是換位思考或者說是共情,指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並可以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所以明明出發點是好的,但因為忽略了對方的感受,當事人非但沒有被安慰到,還感覺受到了攻擊,所以我們需要培養自己「聽話聽音」,不只聽別人說了什麼,還多想想別人想表達什麼。
那麼關於老人買保健品的問題,我們應該去看事情的本質,因為人到遲暮之年對於死亡的恐懼,加上缺少子女的陪伴,內心空虛落寞,而無良商家恰恰是利用這些心理,才能輕易騙取老人的信任,所以我們應該多陪伴、多關心、多和父母溝通,切忌不耐煩和說教。
學習心理學,除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樣對於孩子,你能掌握教育孩子的技巧,知道什麼時候該獎勵,什麼時候該無視,了解人在每個階段的心理發展規律,可以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糟心事,這些事情會不斷消耗我們的能量,導致我們沒有繼續前行的心力。
學習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職場心理法則,調整工作狀態,提高抗壓能力,學會處理人際關係,這樣才能夠在職場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自身價值,同時在職場打拼,技多不壓身,如果你懂心理學,也能為自己加分,提升職場競爭力。
然而,心理學卻遠不止這些。其實,它是為任何關心自己身心健康、身心發展,卓越優秀的人所準備的,它幾乎貫穿了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誇張的說:「每個人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是很必要的」。